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滑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渊博 崔永存 +1 位作者 汪静静 杨志文 《机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8-638,共11页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 为了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对钢球和滚道接触状态影响轴承滑蹭现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了轴承发生三点接触时,钢球运动状态、钢球与滚道滑蹭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轴承结构设计参数,提升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抗蹭伤的能力。首先,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动力学模型,并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了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以钢球接触状态、钢球运转稳定性及轴承摩擦功耗为分析指标,分析了轴承滑蹭产生的机理;最后,分析了钢球接触状态、垫片厚度和工作游隙对轴承产生滑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轴承在处于即将发生三点接触临界状态时,轴承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最低,不会因接触区温升过快造成轴承失效;在一定的范围内,垫片厚度和径向工作游隙越小,则轴承发生的滑蹭现象越轻,其最优参数为垫片厚度0.125 mm、径向工作游隙0.221 mm,此时轴承的工作状态为刚发生三点接触的临界状态,钢球和内滚道之间发生的滑蹭现象最轻,轴承摩擦功耗最小。该结果可为解决某航空发动机主轴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滑蹭失效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主轴轴承 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 滑蹭特性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 轴承结构设计参数 三点接触状态 轴承接触区域摩擦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的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热特性 被引量:4
2
作者 唐瑞 曹赛赛 +2 位作者 高利霞 李贵林 邓四二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共11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速重载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运行中生热问题,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以及传热学理论,考虑轴承热变形以及润滑油的作用,建立热力耦合作用的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动... 针对航空发动机高速重载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运行中生热问题,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以及传热学理论,考虑轴承热变形以及润滑油的作用,建立热力耦合作用的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预估-校正的G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求解动力学方程组,分析了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对轴承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热力耦合的轴承动力学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内、外圈温度受转速以及轴向力的影响较大,轴向力对内、外圈温差的影响较大;内圈沟曲率半径系数对轴承温度的影响较大,当内圈沟曲率半径系数为0.532时内、外圈温差最小,外圈沟曲率半径系数和垫片厚度对轴承温度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接触球轴承 航空发动机 内圈 热特性 动力学模型 温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支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装配高测量方法
3
作者 孙怀全 王淼 +2 位作者 杜杰 刘红莉 蒋瑞秋 《轴承》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1,共2页
针对弹支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研制过程中轴承装配高的测量技术难点,通过对轴承装配高测量方法的研究,设计一个既能作为测量载荷又能作为量值传递的测量工装,实现了弹支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装配高的测量。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弹支结构 半内 装配高 测量工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导油槽的双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内圈加工工艺
4
作者 关云朋 唐双晶 《轴承》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1-44,共4页
针对带导油槽的两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翘曲、沟位置偏离及变形大等问题,分析存在影响内圈形位精度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车加工取消导油槽加工并采用宽卡爪夹紧,磨加工将2次循环调整为3次循环,并将导油槽加工... 针对带导油槽的两半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翘曲、沟位置偏离及变形大等问题,分析存在影响内圈形位精度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车加工取消导油槽加工并采用宽卡爪夹紧,磨加工将2次循环调整为3次循环,并将导油槽加工工序调整到细磨沟道后等对工艺流程进行优化,通过选用双浮动支承,优化切削参数,采用小进给量和多次磨削等对加工方法进行优化,解决了加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内圈的合格率由60%~65%提高到8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接触球轴承 内圈 高温轴承 磨削 工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角接触球轴承双半内圈的加工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庆伟 马万明 《轴承》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14,共2页
经实践 ,三点接触式角接触球轴承QJS2 6CQ4C1 /HNP4的双半内圈采用整体加工一剖切—粘接—加工工艺 ,可生产出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附图 3个。
关键词 三点接触 接触球轴承 半内 加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座圈沟底高度的测量与控制 被引量:2
6
作者 肖瑞雪 方芳 +1 位作者 建雪丽 李红 《轴承》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3-45,共3页
为了使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座圈、轴圈在任意组配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轴承装配高公差的要求,实现装配时的互换性,对影响装配高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仪器对座圈沟底高度进行直接测量,并严格控制其公差,保证了座圈、轴圈的互换... 为了使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座圈、轴圈在任意组配的情况下,均能满足轴承装配高公差的要求,实现装配时的互换性,对影响装配高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改进的仪器对座圈沟底高度进行直接测量,并严格控制其公差,保证了座圈、轴圈的互换性对装配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推力接触球轴承 装配高 沟底高度 测量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缘外圈双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内圈修磨量的控制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范雨晴 马莹 +1 位作者 魏闯 张红英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共3页
根据双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介绍了精确测量凸出量的方法和内圈小端面修磨量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理论修磨量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修磨量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修磨量的尺寸参数。为保证最优内圈修磨量,通过实例介绍了设计和加工制... 根据双内圈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介绍了精确测量凸出量的方法和内圈小端面修磨量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理论修磨量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修磨量理论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修磨量的尺寸参数。为保证最优内圈修磨量,通过实例介绍了设计和加工制造过程中各设计参数的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接触球轴承 内圈 尺寸参数 凸出量 修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半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设计
8
作者 蔡亚新 《轴承》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共3页
介绍了双半内圆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及主要尺寸参数的设计计算方法 ,并根据轴承零件的各主要尺寸参数加工误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程度以及加工工艺的难易程度 ,对各尺寸公差进行了合理的选择。附图 3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半内 接触球轴承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半内圈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联接锁紧方式
9
作者 蔡亚新 《轴承》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7-8,共2页
双半内圈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广泛应用于轿车前轮毂支承上,为了避免轴承包装、运输、安装、调试和拆卸过程中散套,造成零件丢失和混套,应采用一定的方式将轴承的两个内圈与外圈、保持架、钢球联接成一体。文中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联接方... 双半内圈型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广泛应用于轿车前轮毂支承上,为了避免轴承包装、运输、安装、调试和拆卸过程中散套,造成零件丢失和混套,应采用一定的方式将轴承的两个内圈与外圈、保持架、钢球联接成一体。文中介绍了常用的几种联接方式及结构特点、性能和设计要点。附图4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轴承 联接锁紧方式 接触 半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型双半内圈四点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
10
作者 王萍 王枫 +1 位作者 李红 方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3,共2页
针对异型双半内圈四点接触球轴承的结构特点,对深沟球轴承的通用轴向游隙检测仪进行改进,制作了专用附件,实现了该轴承轴向游隙的精确快速测量。
关键词 四点接触球轴承 半内轴承 异型轴承 轴向游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点接触球轴承双半内圈沟道几何参数变化对游隙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凌霄 胡俊卿 +2 位作者 闫继山 刘强 段喜川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共4页
讨论了三点接触球轴承双半内圈内部几何参数的关系及轴承游隙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双半内圈接触角、沟曲率半径、偏心量变化对游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半内圈相互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大于对径向游隙的影响;双半内圈主要参数在公差范围内时... 讨论了三点接触球轴承双半内圈内部几何参数的关系及轴承游隙的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双半内圈接触角、沟曲率半径、偏心量变化对游隙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半内圈相互差对轴向游隙的影响大于对径向游隙的影响;双半内圈主要参数在公差范围内时,接触角对径向游隙、轴向游隙的影响最大,内圈沟曲率半径对径向游隙、轴向游隙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三点接触球轴承 半内 接触 偏心距 沟道 曲率 游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套圈车加工的改进 被引量:2
12
作者 牟冬芳 《轴承》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针对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套圈沟道底部位置尺寸和沟道接触点位置尺寸无法得到保证,磨加工中沟道近端面处易出现黑皮的问题,从理论上对该轴承的车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套圈沟道底部直径车工尺寸小于相应产品尺寸,... 针对双向推力角接触球轴承套圈沟道底部位置尺寸和沟道接触点位置尺寸无法得到保证,磨加工中沟道近端面处易出现黑皮的问题,从理论上对该轴承的车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做出了相应的改进,采用套圈沟道底部直径车工尺寸小于相应产品尺寸,沟道曲率半径车工尺寸等于相应产品尺寸的车加工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车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套圈变形的电主轴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小安 刘俊峰 +2 位作者 陈宏 周明红 单文桃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1-85,共5页
针对高速电主轴结构特点,应用弹性力学和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内圈弯曲变形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模型,探讨不同工况下内圈的径向挠度及其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最后在12MD60Y6型号电主轴上进行轴承动刚度测试。理论和实验... 针对高速电主轴结构特点,应用弹性力学和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内圈弯曲变形影响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刚度分析模型,探讨不同工况下内圈的径向挠度及其对轴承动刚度的影响,最后在12MD60Y6型号电主轴上进行轴承动刚度测试。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内圈径向挠度和轴承的轴向载荷成正比、与转速成反比,在重载条件下其值不容忽视。考虑内圈径向挠度的轴承动刚度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电主轴 接触球轴承 内圈径向挠度 动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轮毂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内圈小端挡边结构的改进
14
作者 吴振东 张静娟 李婉 《轴承》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0,15,共2页
通过分析第1代汽车轮毂轴承内部沟道结构特征以及加工工艺过程,提出了对汽车轮毂用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内圈小端挡边结构的改进措施,减少了磨加工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 汽车轮毂轴承 接触球轴承 内圈 挡边 结构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入套圈径向热位移的角接触球轴承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保民 梅雪松 +1 位作者 胡赤兵 邬再新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6,共6页
鉴于高速条件下热位移对角接触球轴承性能有重要影响,推导了轴承套圈径向热位移计算公式,给出了考虑套圈径向热位移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力特性计算方法和相应程序。对7012C轴承的计算结果表明,轴承套圈尤其是内圈径向热位移较大,... 鉴于高速条件下热位移对角接触球轴承性能有重要影响,推导了轴承套圈径向热位移计算公式,给出了考虑套圈径向热位移影响的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力特性计算方法和相应程序。对7012C轴承的计算结果表明,轴承套圈尤其是内圈径向热位移较大,由此引起内外圈沟道间的径向相对位移;随着轴承内外圈热位移的增大,内接触角减小而外接触角增大,滚动体的离心力减小而陀螺力矩增大,接触变形、接触应力、接触载荷以及轴承刚度明显增大。因此,为使角接触球轴承动力特性分析会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实际,必须计入套圈径向热位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沟道 径向热位移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磨削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献会 敖正红 +2 位作者 周海波 尹延经 焦春照 《轴承》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9,共5页
以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内沟)磨加工为研究对象,选取支内外径磨沟、支内沟磨沟、支内径磨沟和逃逸法磨沟等4种方法加工内沟,分别从磨削原理和加工方式上考察各种方法的加工特点、加工精度、生产效率。举例分析说明了内沟磨削加工... 以精密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内沟)磨加工为研究对象,选取支内外径磨沟、支内沟磨沟、支内径磨沟和逃逸法磨沟等4种方法加工内沟,分别从磨削原理和加工方式上考察各种方法的加工特点、加工精度、生产效率。举例分析说明了内沟磨削加工需要根据轴承不同的类型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以达到加工精度与生产效率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磨削加工 内圈沟道 工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圈转动方式对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叶振环 刘占生 王黎钦 《轴承》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根据角接触球轴承零件相互作用,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计算模型。结合基于轴承微区接触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以某燃气涡轮发动机转子系统中的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析了套圈转动方式对轴承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轴承优化设计提供参... 根据角接触球轴承零件相互作用,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计算模型。结合基于轴承微区接触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以某燃气涡轮发动机转子系统中的角接触球轴承为例,分析了套圈转动方式对轴承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轴承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转动方式 动力学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接触球轴承套圈挡边的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韶峰 《轴承》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共3页
利用赫兹的接触变形理论 ,对角接触球轴承的套圈最小挡边高度在承受轴向载荷、控制接触应力的情况下进行了理论计算 ,并给出了计算公式。附图 2幅 ,表 1个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接触球轴承 挡边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轴向游隙计算与合套选配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恩 赵飞 陈晓阳 《轴承》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2,共6页
为使自动合套机合套后的双半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游隙在规定范围内,根据该轴承结构的几何关系及相关内、外圈沟道简易轴向位置综合测量值,将轴向游隙经典计算公式做泰勒展开后,得到了轴向游隙近似计算方法。并据此提出一种合套... 为使自动合套机合套后的双半内圈双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轴向游隙在规定范围内,根据该轴承结构的几何关系及相关内、外圈沟道简易轴向位置综合测量值,将轴向游隙经典计算公式做泰勒展开后,得到了轴向游隙近似计算方法。并据此提出一种合套选配方案,编写出相应的程序,经新研发的某轴承自动合套机使用验证,装配合套的轴承既能满足轴向游隙要求,又能满足高合套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接触球轴承 内圈 测量 轴向游隙 装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爆震轴向载荷对双半内圈球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胜远 郑龙席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49-2357,共9页
针对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PDTE)中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可能导致滚珠轴承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应用损伤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建立了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了在脉冲爆震燃烧室(PDC)引入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 针对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PDTE)中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可能导致滚珠轴承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应用损伤力学理论和有限元法建立了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研究了在脉冲爆震燃烧室(PDC)引入的周期性、强非定常轴向载荷作用下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研究结果表明,双半内圈球轴承的两个半内圈均在接触区次表面最大切应力位置处萌生裂纹,随后裂纹逐渐扩展至表面导致轴承疲劳失效。在PDC爆震阶段,由于引起第一半内圈疲劳损伤的切应力范围较小,因此第一半内圈的疲劳寿命较高;而在PDC填充和排放阶段,由于接触摩擦作用以及滚珠滚过第二半内圈时产生较大的切应力范围,从而导致第二半内圈的疲劳寿命较低。在对PDC爆震阶段引入的峰值轴向载荷进行合理设计后,PDTE中双半内圈球轴承的疲劳寿命主要由第二半内圈的接触状态和轴承的润滑条件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爆震涡轮发动机 非定常轴向载荷 半内球轴承 损伤力学理论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