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十协定》并没有否定我军的地位
1
《编辑之友》 1984年第4期156-156,共1页
《党史研究》1984年第4期刊载严志才的文章《【双十协定】并没有否定我军的地位》,文章指出: 近年来在有的党史讲义或其他有关书刊中,有一种不精确的说法,认为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拒绝承认人民军队的地位”,“妄图根本取消中国共... 《党史研究》1984年第4期刊载严志才的文章《【双十协定】并没有否定我军的地位》,文章指出: 近年来在有的党史讲义或其他有关书刊中,有一种不精确的说法,认为在《双十协定》中,国民党“拒绝承认人民军队的地位”,“妄图根本取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以致双方在这些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协定 人民军队 国民党 合法地位 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 解放区 否定 不精确 达成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你好长影
2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F0002-F0002,共1页
第七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46年,国民党撕毁象征和平的“双十协定”,东北解放战争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当时东影为保护电影拍摄与放映的设备不被破坏,已由长春迁至兴山。与此同时,东... 第七期致敬摇篮,致敬经典,长影人讲长影故事。大家好,我是长影人庄严。1946年,国民党撕毁象征和平的“双十协定”,东北解放战争进入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当时东影为保护电影拍摄与放映的设备不被破坏,已由长春迁至兴山。与此同时,东影将拍摄纪录片放在首位,派出昊本立、徐肖冰、王德成等人组成的三个新闻摄影队奔赴前线部队和后方根据地,很快制作出《民主东北》第一、二合辑,影片不仅鼓舞了军民士气,还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影像。比如摄影师徐肖冰就拍摄到剿匪部队活捉土匪谢文东的现场画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影像 电影拍摄 徐肖冰 新闻摄影 现场画面 双十协定 纪录片 长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如何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3
作者 肖一平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认真研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转交的理论,正确总结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 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 资本主义工商业 思想领域 城市小资产阶级 双十协定 《论联合政府》 国民党反动派 国史学界 侵略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战与去留:抗战胜利初期广东中共武装北撤问题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坤睿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8,共11页
重庆谈判时,中共择机承诺让出长江以南解放区,将其写入“双十协定”。停战令颁布后,国民党军队仍可在长江以南调动,广东中共武装身处险境。周恩来以不在华南驻军为让步,交换国民党同意协助东江纵队撤离,但围绕琼崖纵队的谈判未果。1946... 重庆谈判时,中共择机承诺让出长江以南解放区,将其写入“双十协定”。停战令颁布后,国民党军队仍可在长江以南调动,广东中共武装身处险境。周恩来以不在华南驻军为让步,交换国民党同意协助东江纵队撤离,但围绕琼崖纵队的谈判未果。1946年6月中原突围之战爆发后,全面内战状态呈现时空差异,国民党广东当局按约配合东江纵队北撤,中共中央也继续按照白区工作原则部署广东工作。11月,中共中央完全转向以全面内战思路领导广东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协定 东江纵队 琼崖纵队 北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胜利后党的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及其历史作用
5
作者 俞曙民 《理论与改革》 1987年第1期51-54,28,共5页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及时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避免内战的方针;又基于对蒋介石本质的分析,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策略方针。这两个方针对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根据国内外形势,及时提出了争取和平民主、避免内战的方针;又基于对蒋介石本质的分析,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策略方针。这两个方针对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六十年代初,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演讲发表后,人们只强调以谈对谈,以打对打的策略方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略方针 后党 蒋介石集团 毛泽东著作 自卫战争 周恩来选集 中间势力 双十协定 延安干部会议 东北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奇制胜及其它
6
作者 许武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3-13,共1页
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决策的事例屡见不鲜,大都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一、出奇制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掩盖自己发动内战的真面目,大放和平烟幕,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广听众议,又力排众议,运用逆向思维,毅然做出了去的... 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决策的事例屡见不鲜,大都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一、出奇制胜。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掩盖自己发动内战的真面目,大放和平烟幕,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广听众议,又力排众议,运用逆向思维,毅然做出了去的决定。由于蒋介石的错误分析,使他在谈判桌上陷于被动,不得不被迫签定了“双十协定”。许多大量事实都能证明,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决策,可以收到争取主动,出奇制胜的效果。二、超乎寻常。对西安事变这一突如其来的事件,如果按照传统思维去分析考虑对策,恐怕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结果蒋介石的性命。那样,问题虽解决了,但造成的后果将是抗日力量的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思维 错误分析 双十协定 重庆谈判 争取主动 辩证统一 消息树 傻子瓜子 个体经营 革命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袖 父亲 诗人 学者——《重庆谈判》中毛泽东形象塑造浅析
7
作者 郑宗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24,共1页
电影《重庆谈判》生动真实地再出了国共和谈的一幕,精心塑造了毛主席集领袖、父亲、诗人、学者于一身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血肉丰满,真实感人,给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堪称一部史诗性的历史巨片。
关键词 巨片 重庆谈判 史诗性 国共和谈 生动真实 形象塑造 国民党反动派 刘邓大军 山城重庆 双十协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