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弈光 赵娜 +1 位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92,共7页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 采用动态光闪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流变仪等手段初步探讨了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TA-100)水溶液内部胶束大小、形貌以及溶液的流变性质,借助偏光显微技术观察了TA-100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各相异性水溶液的液晶织构。研究发现,溶液中表面活性剂聚集体的平均粒径、溶液流变性质随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发生规律性变化,TA-100本身两个相对较长的疏水链导致其所形成的聚集体疏水作用较强,有利于进一步有序排列,从而导致较低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下十字花纹理层状液晶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液晶 微观结构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和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复配及性能
2
作者 李玉霞 张燕 张保柱 《印染助剂》 CAS 2024年第2期23-27,共5页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复配体系往往比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现出更好的物化性能,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将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EQ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分别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配,详细考察了不同复配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耐碱性、润湿...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复配体系往往比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表现出更好的物化性能,因此得到广泛使用。将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DEQ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分别按照不同质量比进行复配,详细考察了不同复配体系临界胶束浓度(cmc)、耐碱性、润湿性、乳化性、发泡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复配体系表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当复配比为1∶3时,cmc最低为1.46×10^(-5)mol/L,表面张力r_(cmc)达到最低值29.65 mN/m,表面吸附量Γ_(max)为3.01×10^(-10) mol/m^(2);当复配比为2∶1时,起泡性能优异,泡沫丰富,且稳泡性能达到88%,此对比单一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_(3)具有很大的改善;同时润湿性6.35 s明显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_(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3) 癸基甲基氯化铵 复配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剂防治番茄晚疫病的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庆福 陈建全 +2 位作者 李海燕 杨秀永 刘桂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4667-4667,4696,共2页
采用10%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剂防治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DDAC(C8-C10)水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DDAC(C8~C10)水剂1000倍液、6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8%、88.04%;10%DDAC(C... 采用10%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剂防治日光温室番茄晚疫病,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DDAC(C8-C10)水剂对番茄晚疫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0%DDAC(C8~C10)水剂1000倍液、600倍液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48%、88.04%;10%DDAC(C8~C10)水剂600倍液的防治效果与标准对照药剂69%安克锰锌WP600倍液的防治效果(90.02%)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晚疫病 烷基甲基氯化铵 辛基甲基氯化铵 癸基甲基氯化铵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工艺
4
作者 杨长娥 张海龙 +6 位作者 谌刚 杨凡 龚任 韩立娟 贺军波 齐玉堂 张维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 为提高十六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效率,在对比不同改性蒙脱土对玉米油中ZEN脱除效果的基础上,以ZEN吸附脱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工艺条件(1627-MMT添加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并测定脱毒前后玉米油的理化性质及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比其他3种改性蒙脱土,1627-MMT的ZEN脱除效果最佳;1627-MMT脱除玉米油中ZEN的最优工艺条件为1627-MMT添加量5%、吸附温度105℃、吸附时间23 min,在此条件下ZEN吸附脱除率为(89.16±0.10)%,脱毒后玉米油中ZEN含量为349.64μg/kg,符合欧盟标准限量要求(≤400μg/kg);脱毒后玉米油的红值下降了72.34%,酸值下降了41.67%,过氧化值下降了42.00%,总甾醇和总生育酚的保留率分别为92.07%和85.34%,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综上,1627-MMT不仅可有效脱除玉米油中ZEN,还可降低玉米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及色泽,并对玉米油中的甾醇、生育酚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较小,在玉米油中ZEN的脱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十六烷基甲基苄基氯化铵改性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萃取Au(CN)_2^-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姜健准 周维金 +2 位作者 高宏成 吴瑾光 徐光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230-2233,共4页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TDM-BAC) -磷酸三丁酯 ( TBP) -正庚烷体系萃取 Au( CN) - 2 的机理及过程 .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组成为 [R4N+]· ... 通过萃取平衡、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分峰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 ( TDM-BAC) -磷酸三丁酯 ( TBP) -正庚烷体系萃取 Au( CN) - 2 的机理及过程 .提出了萃合物的结构模型是基于氢键的超分子体系 ,组成为 [R4N+]· [Au( CN) - 2 ]· 4 H2 O· 4 TBP.当有机相金浓度大于 3g·L- 1 时 ,有机相中存在聚集现象 .通过激光光散射技术测定了有机相中反向胶团的大小 ,表明萃取过程是分散在水相中的胶团在协萃剂 (或助表面活性剂 )作用下溶入有机相 ,转型为反向胶团或微乳液 ( W/O型 )聚集状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微观机理 微乳液 Au(CN)2^- FTIR 十四烷基甲基苄基氯化铵 反向胶团 黄金 生产 氰化物浸取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钨钼磷杂多酸-二甲基双十八烷基铵LB膜的制备、结构与成膜性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柳士忠 张贞文 +2 位作者 王俊 杜祖亮 戴树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7-29,共3页
The LB films of two amphiphilic complexes, DODA/PW 9Mo 3O 40 and DODA/PW 6Mo 6O 40 , were prepared from 12 tungstomolybdophosphheteropolyacid with dimethyldioctadecylammonium and their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e wer... The LB films of two amphiphilic complexes, DODA/PW 9Mo 3O 40 and DODA/PW 6Mo 6O 40 , were prepared from 12 tungstomolybdophosphheteropolyacid with dimethyldioctadecylammonium and their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e were characterized by UV Vis absorption spectra, fluorescence spectra, low angle X ray diffraction(LAXD) and π A isotherms curv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lecular areas for each comlex are 0.56 nm 2, and all of them could form an idealized structure with a stability of the Langmuir Blodgetl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钨钼磷杂多酸 甲基十八烷基 LB膜 小角X射线衍射 荧光发射光谱 制备 结构 超分子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成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惠莉 杨仁斌 +1 位作者 徐浩然 傅强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15-518,共4页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杀螨剂绿清灵的有效成分。通过实验建立了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残留测定的间接光度色谱方法。确定了最优分析条件: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2.5mmol/L的对氨基苯磺酸)=25∶75(体积比),流量0.3mL/min,温度38...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是杀螨剂绿清灵的有效成分。通过实验建立了土壤中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残留测定的间接光度色谱方法。确定了最优分析条件:ODS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含2.5mmol/L的对氨基苯磺酸)=25∶75(体积比),流量0.3mL/min,温度38℃,检测波长294nm。该方法检测限(LOD)为1.968×10-9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9,满足残留检测要求。残留分析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质量浓度66.7mg/L施药时,残留量在LOD^4.157mg/kg之间。施用30d后在土壤中无检出,不会造成在土壤中的累积性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间接光度法 残留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柔软剂中的二硬化牛油烷基二甲基氯化铵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绍强 吴丽娜 +1 位作者 吴梦笔 曹锡忠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57,共4页
首次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二硬化牛油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HTDMAC)的方法。经对比选择了高提取效率的甲醇超声提取法,并优化了超声提取的温度、时间;以氨基柱为分析柱,乙酸/甲醇为流动相,在10 min内完成对二硬化牛油烷... 首次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二硬化牛油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HTDMAC)的方法。经对比选择了高提取效率的甲醇超声提取法,并优化了超声提取的温度、时间;以氨基柱为分析柱,乙酸/甲醇为流动相,在10 min内完成对二硬化牛油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软剂 硬化牛油烷基甲基氯化铵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煤基活性炭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侯嫔 王若男 +3 位作者 霍燕龙 林雷鸣 李浩然 朱书全 《矿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595-603,共9页
近年来我国城市饮用水中不断出现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饮用水水质,威胁人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效果,我们研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水中硝酸盐吸附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煤基活性炭(OTAC-GAC),采用正交实... 近年来我国城市饮用水中不断出现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饮用水水质,威胁人体健康。为了进一步提高去除水中硝酸盐的效果,我们研发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水中硝酸盐吸附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煤基活性炭(OTAC-GAC),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确定了OTAC-GAC的最优制备条件和对水中硝酸盐的最大吸附效能,并通过动力学吸附拟合和表面物化特性分析探究了OTAC-GAC对水中硝酸盐的吸附机理。研究表明,当以煤基活性炭为母体、以OTAC为改性剂时,季铵盐改性煤基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改性剂浓度5 mmol/L,改性温度20℃,改性时间2 h;优化后的OTAC-GAC对硝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为22.05 mg/g,比改性前提高了15.31 mg/g,且OTAC-GAC对硝酸盐的吸附符合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模型(R^2=0.999)、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0.913)和D-R等温吸附模型;此外,与改性前相比,OTAC-GAC的总孔容量减少了47%,N元素含量提高了44%,碱性官能基团含量增加了3.4倍,说明改性后带正电、含氮的OTAC已成功负载在煤基活性炭表面孔隙内,从而可推测出改性煤基活性炭去除硝酸盐的主要机理为离子交换和静电吸附作用,为保障饮用水安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硝酸盐 吸附效能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和胶束形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丽华 郭祥峰 孟凡芝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共3页
利用十二酰胺丙基二甲胺和氯乙醇反应 ,合成了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 (DDH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以不同摩尔比进行混合 ,测定了混合系统的表面张力 ,计算了单一系统和混合系统的饱和吸附量、分子最... 利用十二酰胺丙基二甲胺和氯乙醇反应 ,合成了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 (DDH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将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以不同摩尔比进行混合 ,测定了混合系统的表面张力 ,计算了单一系统和混合系统的饱和吸附量、分子最小截面积 ,表面层和胶束中 DDHA的摩尔分率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 ,目视观察了混合系统的浑浊情况。结果表明 :在降低γcmc和 cmc方面 ,DDHA SDS混合系统有协同效应 ,表面层和胶束的组成与二组分配比有关 ,但是非对称的 ,等物质的量混合物中 ,DDHA在胶束和表面层中具有较大的摩尔分数。DDHA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丙基甲基羟乙基氯化铵 烷基硫酸钠水溶液 表面吸附 胶束形成 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与KI对钢在柠檬酸中的缓蚀协同效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浩权 雷然 李向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78-1790,共13页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首次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冷轧钢在1.0 mol/L柠檬酸(H_(3)C_(6)H_(5)O_(7))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并研究其与碘化钾(KI)复配后... 采用静态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首次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对冷轧钢在1.0 mol/L柠檬酸(H_(3)C_(6)H_(5)O_(7))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并研究其与碘化钾(KI)复配后缓蚀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单独1227或KI均能一定程度抑制冷轧钢在柠檬酸中的腐蚀,100 mg/L 1227与200 mg/L KI复配后最大缓蚀率高达95.3%。缓蚀协同效应系数(s)高于1,表明两者复配后存在协同效应。1227、KI及1227/KI的吸附行为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式。1227与KI协同后的吸附平衡常数进一步增大,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ΔG^(Ө))降低;极化曲线表明1227、KI、1227/KI同时对阴阳两极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为“几何覆盖”模型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Nyquist图呈两个时间常数的高频区弥散容抗弧和低频区的小感抗弧,1227与KI复配后的电荷转移电阻进一步增大,缓蚀性能进一步增强;SEM微观形貌表明1227/KI复配缓蚀剂能更有效抑制柠檬酸介质对钢表面的腐蚀,表明二者协同作用后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 协同效应 柠檬酸 烷基甲基苄基氯化铵 碘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红艳 柏连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2-164,共3页
首次报道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幼虫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的触杀、胃毒、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 首次报道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幼虫的生物活性.采用点滴法和叶碟法分别测定了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的触杀、胃毒、拒食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菜青虫5龄幼虫具有一定的触杀作用和胃毒作用,处理后48,72hLC50分别为1224.73,956.86mg/L和839.53,555.91mg/L;对菜青虫5龄幼虫也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和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处理后24,48hAFC50分别为12.82和2.11mg/L.当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质量浓度为1400,700,350,175,87.5mg/L时,处理后24h,对试虫的发育抑制率分别为98.43%,93.68%,88.60%,84.59%,67.71%,处理组的蛹重均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菜青虫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钢在三氯乙酸中的缓蚀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茜 马晓青 +1 位作者 徐蓉 李向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97-2606,共10页
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冷轧钢在三氯乙酸(Cl_(3)CCOOH)介质中的腐蚀抑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钢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利用接触角测定冷轧钢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果表明:... 利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OTAC)对冷轧钢在三氯乙酸(Cl_(3)CCOOH)介质中的腐蚀抑制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钢片表面的微观形貌,利用接触角测定冷轧钢表面的亲水性和疏水性。结果表明:OTAC对钢在0.10 mol·L^(-1)Cl_(3)CCOOH溶液中具有较好的缓蚀效果,缓蚀率与OTAC浓度变化呈正相关,而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且在20℃时90 mg·L^(-1)OTAC的缓蚀率高达92.1%。OTAC在钢片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类型是以物理吸附为主的吸附;OTAC同时抑制了冷轧钢在三氯乙酸介质中的阴极和阳极反应,Nyquist图高频区的容抗弧随缓蚀剂浓度上升而逐渐增大,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加;SEM表面微观形貌的分析判断进一步证实OTAC有效抑制钢片表面的腐蚀程度,表现出了良好的缓蚀效果;添加OTA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后钢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大,表明OTAC在钢片表面发生定向吸附形成吸附屏障层,使其疏水性增强,有效隔绝Cl3CCOOH介质对钢片的腐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氯化铵 缓蚀 三氯乙酸 冷轧钢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尹振晏 李燕芸 +1 位作者 胡应喜 刘霞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5,165,共3页
以亚磷酸三苯酯 (TPP)、十八醇、季戊四醇为原料 ,以有机锡为催化剂 ,合成了双 (十八烷基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采用非溶剂酯交换一步法 ,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无三废 ,副产物苯酚可回收利用 ,且产品收率在 98%以上。经元素分析、红... 以亚磷酸三苯酯 (TPP)、十八醇、季戊四醇为原料 ,以有机锡为催化剂 ,合成了双 (十八烷基 )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采用非溶剂酯交换一步法 ,工艺简单、反应温度低、无三废 ,副产物苯酚可回收利用 ,且产品收率在 98%以上。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产品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 亚磷酸三苯酯 季戊四醇 十八 (十八烷基)季戊四醇亚磷酸酯 合成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界面化学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莉 傅洵 张志强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92-196,201,共6页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C1 8BE)水溶液在不同 pH值时的表面张力 ,由此得到的CMC和γCMC值在 pH =4.0时低于在 pH =9 0时的相应值 ,而其饱和吸附量在 pH =4 0时较高。这表明C1 8BE在 pH =9 0处于两性时的亲水性较强。... 采用滴体积法测定了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C1 8BE)水溶液在不同 pH值时的表面张力 ,由此得到的CMC和γCMC值在 pH =4.0时低于在 pH =9 0时的相应值 ,而其饱和吸附量在 pH =4 0时较高。这表明C1 8BE在 pH =9 0处于两性时的亲水性较强。还计算得到了相关的胶团化热力学函数。用稀释法测定并计算了C1 8BE 异戊醇 正辛烷 水体系W /O型微乳液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 ,在pH =4 0时 ,反胶团水内核半径、液滴有效半径及反胶团液滴中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平均聚集数等值均较在 pH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烷基甲基甜菜碱 表面张力 微乳液 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二亚甲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稀水溶液的特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毕只初 廖文胜 齐丽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15-1019,共5页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乙二亚甲基-α,β-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6-2一16)。用表面张力和粘度法确定了其cmc,通过表面张力曲线计算了16-2-16的表面吸附量、吸附分子面积和胶束形成自由能;并用悬滴法测定了16-2-16在空... 合成并表征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乙二亚甲基-α,β-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6-2一16)。用表面张力和粘度法确定了其cmc,通过表面张力曲线计算了16-2-16的表面吸附量、吸附分子面积和胶束形成自由能;并用悬滴法测定了16-2-16在空气表面和十二烷界面的动态表(界)面张力。用改进的Washburn方法测定16-2-16水溶液在硅胶粉末表面的接触角,并进一步讨论了16-2-16在硅胶表面的吸附引起的润湿性变化。探讨润湿性变化与动态张力的关系。将16-2-16与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AB)做比较:两种物质在含油硅胶粉末上引起的最高脱油率(实验室模拟驱油)均发生在cmc附近,但16-2-16的最高脱油率是68%,CTAB的是63%。而所用CTAB的cmc比16-2-16的约大50倍,也就是说用16-2-16可以获得更高的脱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十六烷基甲基溴化铵) 稀水溶液 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 临界胶束浓度 动态表面张力 润湿性 脱油率 石油开采 化学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合成及聚合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侯士法 黄步耕 朱志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6,共3页
以甲苯为有机相溶剂 ,二甲胺 (水溶液 )和烯丙基氯为原料 ,采用双液相二步法合成了固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烯丙基氯和二甲基烯丙基胺的摩尔比≥ 2 .0 ,反应温度为 40℃ ,反应时间为 5 h,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一次产率为 78%。母液... 以甲苯为有机相溶剂 ,二甲胺 (水溶液 )和烯丙基氯为原料 ,采用双液相二步法合成了固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烯丙基氯和二甲基烯丙基胺的摩尔比≥ 2 .0 ,反应温度为 40℃ ,反应时间为 5 h,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一次产率为 78%。母液套用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合成 聚合 研究 液相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吸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俊生 孟飞 +2 位作者 付尽国 徐晓燕 邬尔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79,共3页
选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助剂,通过逐渐滴加单体与引发剂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 选择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酰胺(AM)为共聚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助剂,通过逐渐滴加单体与引发剂的方法进行聚合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探索了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合成的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确保合成产物结构的正确性;对共聚物进行了热性能测试,5%热分解温度均大于260.6oC;吸水性能测试表明,共聚物对去离子水和0.9%NaCl水溶液吸水倍率可分别达318、69.2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烯丙基氯化铵 丙烯酰胺 甲基丙烯酰胺 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r催化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加氢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建飞 李秋小 李永胜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研究了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通过将Cu-C r催化剂与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如Cu-N i,Pd/C,Raney N i)进行对比,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Cu-C r催化剂在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 研究了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通过将Cu-C r催化剂与传统的加氢催化剂(如Cu-N i,Pd/C,Raney N i)进行对比,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表明,Cu-C r催化剂在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催化加氢反应中具有较高的活性,当n(Cu)∶n(C r)=1∶1、还原温度200℃时,Cu-C r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以及通入二甲胺气体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甲胺气体的通入有利于抑制副反应的进行;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3.0M Pa、反应后期通入二甲胺气体的条件下,N,N-二甲基十二烷基酰胺的转化率达99.5%,产物中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的质量分数达到85.3%,N,N-双十二烷基甲基叔胺的质量分数达到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甲胺十烷基酰胺 N N-甲基烷基叔胺 N N-烷基甲基叔胺 加氢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烷基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测定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建波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6年第4期12-14,共3页
以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为疏水链,以1,2-二溴乙烷为联接基,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十八烷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其表面张力,该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和较低的临界... 以十八烷基二甲基叔胺为疏水链,以1,2-二溴乙烷为联接基,采用一步法合成了十八烷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通过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仪测定了其表面张力,该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小的表面张力和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测定了该表面活性剂与大庆油田采油三厂原油之间的油/水界面张力,油/水界面张力可低至10-3数量级。十八烷基阳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与普通表面活性剂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在提高驱油效率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子表面活性剂 十八烷基甲基叔胺 溴乙烷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