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食品工业中的蔗糖-葡萄糖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冯德荣 李梅 +3 位作者 朱思荣 周万里 黄加栋 冯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7-121,共5页
由固定化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酶膜组成的过氧化氢双电极系统,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蔗糖电极的葡萄糖干扰用差分法消除。每次进样量25μl,响应时间30s,蔗糖在0~400mg/dl,葡萄糖... 由固定化蔗糖转化酶(INV),葡萄糖变旋酶(MUT)及葡萄糖氧化酶(GOD)的复合酶膜组成的过氧化氢双电极系统,可同时测定样品中蔗糖和葡萄糖的含量,蔗糖电极的葡萄糖干扰用差分法消除。每次进样量25μl,响应时间30s,蔗糖在0~400mg/dl,葡萄糖在0~200mg/d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连续测定20次蔗糖和葡萄糖的变异系统分别为1.13%和1.05%。蔗糖测定回收率为99.62%~100.97%,蔗糖酶膜使用寿命半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工业 蔗糖-葡萄糖 双功能生物传感分析仪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传感器的栅极功能化处理方法综述
2
作者 王浩宇 郭焱 +3 位作者 周玉刚 陈敦军 张荣 郑有炓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8-47,共10页
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FET)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是当前传感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以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等为代表,FET传感器在检测限、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均优势明显,且易于集成化。器件传感表面的功能化处... 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FET)在传感器中的应用是当前传感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以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等为代表,FET传感器在检测限、灵敏度、特异性和操作便捷性等方面均优势明显,且易于集成化。器件传感表面的功能化处理是器件制造的核心工艺之一,是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后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AlGaN/GaN HEMT的传感器栅极功能化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分别对气体、溶液离子和生物物质检测等常用的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并指出了一些现有处理手段中存在的局限性,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的部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栅极功能化处理 气体探测 离子敏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和L-乳酸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宪民 丁芳 +6 位作者 樊伟丽 王然明 戴桂馥 李冰 张明萌 李珏 吴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9-291,共3页
生物传感分析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发酵工业和实验室检测,考察了pH、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对SBA-40C型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和L-乳酸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葡萄糖和乳酸测定的重复性及... 生物传感分析仪广泛应用于食品发酵工业和实验室研究中。为了使其更好地应用于发酵工业和实验室检测,考察了pH、无机盐的种类和浓度对SBA-40C型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和L-乳酸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葡萄糖和乳酸测定的重复性及二者对测定是否存在相互干扰。结果表明,pH影响测定葡萄糖结果,L-乳酸测定的准确性受影响严重;另外,当样品中的NaCl和NH4Cl浓度≥0.06mol/L时,会使葡萄糖和L-乳酸测定值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L-乳酸 葡萄糖 生物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食品安全与智能传感团队”陈伟教授专访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利军 《肉类研究》 2012年第11期I0002-I0003,共2页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检测变得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检测包括食品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各种农兽药残留的检测、种有害毒素的检测以及各种非法添加物等危害因子的检测等,现阶段传统... 近年来,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检测变得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食品安全检测包括食品中各种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各种农兽药残留的检测、种有害毒素的检测以及各种非法添加物等危害因子的检测等,现阶段传统的基于大型仪器的检测方法仍被大量用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检测和确证,如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谱-质谱连用技术等,这些方法在应用到现场快速检测时经常会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应运而生,而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新方法研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向,本刊记者幸采访到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陈伟教授,请他介绍最新的基于纳米材料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检测 快速检测方法 致病微生物 合肥工业大学 智能 工程学院 纳米材料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Ag双金属纳米团簇的功能化及其传感应用
5
作者 邓文清 王滨 +3 位作者 王忠 张苏敏 潘义 黄科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3-62,共10页
金属纳米团簇(NCs,尺寸通常小于2 nm)是一类新型的发光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优点成为分析传感领域研究热点。Au/Ag双金属纳米团簇由于“银效应”使其比传统的AuNCs和AuNCs具有更高的量子产率和更强的稳定... 金属纳米团簇(NCs,尺寸通常小于2 nm)是一类新型的发光纳米材料,由于具有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好、毒性低等优点成为分析传感领域研究热点。Au/Ag双金属纳米团簇由于“银效应”使其比传统的AuNCs和AuNCs具有更高的量子产率和更强的稳定性,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Au/Ag双金属纳米团簇的表面功能化及其在分析传感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分析原理,具体内容包括肽链、蛋白质、DNA对Au/Ag纳米团簇的表面功能化以及功能化的纳米团簇对金属离子、生物小分子和生物酶的分析检测应用。最后总结当前Au/Ag纳米团簇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分析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展望。希望能为Au/Ag纳米团簇在生物传感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Ag纳米团簇 功能 分析 金属离子 生物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烯点击反应介导的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郑淑娟 仝涛 +1 位作者 许文涛 黄昆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3-251,共9页
巯基-烯点击反应是一种无金属催化的点击反应,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分子标记、新材料合成和材料表面功能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巯基-烯点击反应的反应机理、影响反应的因素,以及该反应介导的生物标记技术。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巯基-烯点击反应... 巯基-烯点击反应是一种无金属催化的点击反应,目前正广泛应用于分子标记、新材料合成和材料表面功能化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巯基-烯点击反应的反应机理、影响反应的因素,以及该反应介导的生物标记技术。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巯基-烯点击反应在生物传感、细胞成像、纳米材料的生物功能化方面的应用。最后预测了巯基-烯点击反应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烯点击反应 生物 细胞成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及生物分析应用
7
作者 李春荣 邹小勇 戴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共11页
硅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研究方面有许多优势。近年来,开展功能化硅纳米粒子修饰在生物传感器、生化分析、荧光探针等方面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对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及其在荧光检测、生物... 硅纳米粒子作为一类新兴的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研究方面有许多优势。近年来,开展功能化硅纳米粒子修饰在生物传感器、生化分析、荧光探针等方面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综述对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修饰技术,及其在荧光检测、生物传感、成像分析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评述,并对硅纳米粒子的功能化发展前景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粒子 细胞成像 功能化修饰 生物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生物传感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毕连花 徐琴 +2 位作者 范大和 郑虎祥 王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4-1078,共5页
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兼具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纳米金的良好导电性、生物亲和性及超疏水性等优点,广泛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功能材料、环境保护、微流控等领域。该文评述了常规实验室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 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兼具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纳米金的良好导电性、生物亲和性及超疏水性等优点,广泛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功能材料、环境保护、微流控等领域。该文评述了常规实验室制备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的两种主要方法及其在生物传感领域中的应用,并对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二甲基硅氧烷-纳米金 生物 生物功能材料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催化发光的便携式痕量cTnI分析仪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剑 孙善会 刘常春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01-206,共6页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蛋白标志物。基于酶催化发光分析技术的原理,研制了一种便携式痕量cTnI分析仪。与现有检测系统不同,生物反应采用碱性磷酸酶的新型发光底物AMPPD,通过磁珠分离富集,使其发光背景低、信噪... 心肌肌钙蛋白I(cTnI)是一种诊断心肌梗死的金标准蛋白标志物。基于酶催化发光分析技术的原理,研制了一种便携式痕量cTnI分析仪。与现有检测系统不同,生物反应采用碱性磷酸酶的新型发光底物AMPPD,通过磁珠分离富集,使其发光背景低、信噪比高。光路设计采用共聚焦方式,光电倍增管做光电转换器件,通过密封在铝质暗箱中进行屏蔽,使分析仪不但易于集成、灵敏度高,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另外,仪器设计了自动加样单元,可以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实验表明,分析仪在cTnI浓度为0.03~30 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相关系数R=0.99,达到痕量水平检测,对其进行重复性测试,变异系数为4.6%,重复性较好。该分析仪满足临床检测需求,在痕量疾病标志物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仪 生物技术 酶催化发光 肌钙蛋白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孔传感的整合素不同构象态和变构路径解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焜 吕守芹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1-431,共1页
目的蛋白质的构象是其履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探究蛋白质的构象以及不同构象态之间的变构路径,对阐释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有重要意义。方法纳米孔传感技术具有单分子、无标记、高通量等优点,可在单分子层面探究蛋白质的种类、构象和... 目的蛋白质的构象是其履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探究蛋白质的构象以及不同构象态之间的变构路径,对阐释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有重要意义。方法纳米孔传感技术具有单分子、无标记、高通量等优点,可在单分子层面探究蛋白质的种类、构象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然而,该技术在鉴别大尺寸、非球形蛋白质的构象时仍面临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 分子间相互作用 整合素 技术 单分子层 生物功能 高通量 面临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噻吩衍生物功能化S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荧光薄膜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然 张旭东 +5 位作者 穆丽丹 孙童 艾刚刚 沙夜龙 张玉琦 王记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989-2995,共7页
将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乳液与SiO_(2)溶胶均匀混合后,于恒温恒湿条件下,竖直沉积共组装制备得到蛋白石型光子晶体薄膜,然后利用牺牲模板法制得S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该薄膜依次经过浓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液、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将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乳液与SiO_(2)溶胶均匀混合后,于恒温恒湿条件下,竖直沉积共组装制备得到蛋白石型光子晶体薄膜,然后利用牺牲模板法制得S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薄膜.该薄膜依次经过浓硫酸与过氧化氢混合液、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甲苯溶液、三联噻吩的三氯甲烷溶液和硼氢化钠的甲醇溶液处理后,得到三联噻吩衍生物功能化的SiO_(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结果表明,制备得到的光子晶体薄膜在512 nm处有荧光发射,经紫外辐射后荧光猝灭,甲醛气氛下458 nm处又出现新的荧光发射峰.在甲醛气氛下20 s即可观察到荧光发射,空气氛围下可恢复,10次循环仍可保持强的荧光发射,可重复性良好.以无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结构的三联噻吩衍生物的平滑膜与甲醛作用的体系作为参比,以330和400 nm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制备的三联噻吩功能化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在甲醛气氛中发射的荧光分别增强47.5和78.6倍.这是由于光子晶体光子禁带的红带边和蓝带边与荧光发射波长相重叠,产生了慢光子效应,极大地增强了发射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蛋白石光子晶体 三联噻吩衍生物功能 慢光子效应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
13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1期79-79,共1页
TN366 95010546光寻址电位传感技术及其应用=Light addressablepotentiometric sensor and its application[刊,中]/张钧岳,任恕(同济医科大学)//国外分析仪器.—1994,(1).—31—35介绍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结构与制作工艺、原理与功能特... TN366 95010546光寻址电位传感技术及其应用=Light addressablepotentiometric sensor and its application[刊,中]/张钧岳,任恕(同济医科大学)//国外分析仪器.—1994,(1).—31—35介绍光寻址电位传感器的结构与制作工艺、原理与功能特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该传感器的各种用途。图3参28(严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寻址电位 光电编码器 现状与发展趋势 制作工艺 技术 功能特征 分析仪 医科大学 工作原理 激光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生物医学检测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
14
作者 师帆 张国军 +1 位作者 李玉桃 唐丽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502-512,共11页
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模拟生物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机制,设计合成具有预组装识别位点的功能聚合物,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与捕获。近年来,该技术通过与电化学传感技术交叉融合,展现出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其卓... 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模拟生物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机制,设计合成具有预组装识别位点的功能聚合物,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与捕获。近年来,该技术通过与电化学传感技术交叉融合,展现出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其卓越的检测灵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构建要素,重点解析了功能单体的类别和选择策略以及高效印迹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此类传感器在生物、临床标志物检测以及病原体识别等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探讨了传感器开发所面临的灵敏度、精准性、重复性、复杂生物样本适配性等挑战,展望了该领域在新型智能材料应用、多模态传感集成及标准化检测平台建设等未来发展前景,为推进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 功能单体 生物医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金纳米载药系统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雪娜 李成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72-376,共5页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医药领域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金纳米因独特的光学、电子、传感和生化特性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纳米材料之一。通过将金纳米与不同配体相结合可以得到功能化金纳米载药系统,...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医药领域也产生了许多新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金纳米因独特的光学、电子、传感和生化特性而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纳米材料之一。通过将金纳米与不同配体相结合可以得到功能化金纳米载药系统,增加细胞内摄取进行基因治疗、靶向药物至特定细胞、生物传感与诊断以及光热治疗癌症等,在医药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功能化金纳米载药系统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配体连接类型及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金纳米 基因治疗 靶向药物递送 生物与诊断 光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检测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新方法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任婷月 周万里 +2 位作者 张利群 毕春元 李敬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15,共4页
采用SBA-40C型生物传感分析仪建立了一种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分析仪检测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工作原理,葡萄糖氧化酶专一性地与β-D-葡萄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子转移,内置电子元件将... 采用SBA-40C型生物传感分析仪建立了一种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快速测定方法。利用生物传感分析仪检测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工作原理,葡萄糖氧化酶专一性地与β-D-葡萄糖反应,产生的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电极表面上发生电子转移,内置电子元件将电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用已知活性单位的葡萄糖氧化酶作为测定标准定标后,即可在仪器上直接测出待测样品的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单位。结果表明:利用生物传感分析仪测定葡萄糖氧化酶活力时,缓冲液最佳p H为6.5,测定时间20 s,操作周期小于60 s,连续10次测定RSD值为0.63%,0~100 U/m 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1。该方法专一性高、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样品数目较多的葡萄糖氧化酶活力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生物分析仪 过氧化氢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在喷墨打印透明导电薄膜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17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3年第12期715-715,共1页
喷墨打印作为一种图案化技术,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廉和功能多样等优势,容易实现大面积复杂图案的直接书写和复合功能材料的图案化,已在高性能电子器件以及生物传感等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 中科院化学研究所 喷墨打印 透明导电薄膜 复合功能材料 复杂图案 生物 电子器件 图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