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列螺旋槽机械密封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京泽 王金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3-347,共5页
为了在实际生产中提高双列同向螺旋槽密封效果,分析了其机械密封端面的液膜流场分布。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所建立的双列同向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和普通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针对各种工况模拟... 为了在实际生产中提高双列同向螺旋槽密封效果,分析了其机械密封端面的液膜流场分布。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所建立的双列同向螺旋槽机械密封端面和普通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结构的三维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针对各种工况模拟液膜在动环端面上的流场状态,计算模型的泄漏量。利用实验设备测量实际工作中液膜的压力分布与泄漏量。将普通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实验数据与其模拟结果进行对比,两者之间存在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实验过程中设备的振动。模拟结果显示在0.1-0.5 MPa范围内相同转速的工况下,双列同向螺旋槽结构的密封效果约为普通接触式机械密封结构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螺旋槽 机械密封 液膜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普通接触式密封 压力分布 泄漏量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相变现象及性能 被引量:9
2
作者 曹恒超 郝木明 +3 位作者 杨文静 汪艳红 李勇凡 徐鲁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10-2119,共10页
为了探究相变现象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联立N-S方程与质量输运方程,建立了液膜密封相变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对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相变现象进行了仿真模拟,获得了液膜流线及相态分布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相变区域... 为了探究相变现象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联立N-S方程与质量输运方程,建立了液膜密封相变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对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相变现象进行了仿真模拟,获得了液膜流线及相态分布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相变区域与密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膜发生相变后物性参数发生变化,密封间隙内流场与端面压力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内侧螺旋槽可以提供稳定的开启力并保证密封端面处于较好的润滑状态,但同时导致密封泄漏增加。通过减小外侧螺旋槽槽面宽比、槽台宽比、螺旋角、槽深或增大外侧螺旋槽槽数均可降低密封泄漏量,提升密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螺旋槽 液膜密封 相变现象 性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相变特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曹恒超 郝木明 +3 位作者 李振涛 杨文静 汪艳红 袁俊马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9,36,共6页
考虑由动压槽造成的端面压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探讨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的相变特性。基于均质混合物理论建立液膜密封相变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分析液膜相变对密封性能及端面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发生后黏度... 考虑由动压槽造成的端面压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探讨双列螺旋槽液膜密封的相变特性。基于均质混合物理论建立液膜密封相变模型,使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分析液膜相变对密封性能及端面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发生后黏度明显降低,导致外侧螺旋槽挤压效应与泵送能力减弱,在其与相变的耦合作用下,开启力先减小后增大,泄漏量先增大后减小,相比于全液膜时密封性能有所下降;内侧螺旋槽产生的高压抑制了相变,压力分布规律未发生变化,外侧螺旋槽内相变区域较大,压力变化趋势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膜密封 相变特性 双列螺旋槽 有限体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反向螺旋槽上游泵送密封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仲剑锋 于天明 郝木明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4,32,共4页
利用中低速泵用密封实验装置,在变工况下,对双列反向螺旋槽上游泵送密封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密封端面液膜压力、液膜厚度、端面温升等重要参数。分析了变工况下密封端面间液膜压力、液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并测量了不同介... 利用中低速泵用密封实验装置,在变工况下,对双列反向螺旋槽上游泵送密封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密封端面液膜压力、液膜厚度、端面温升等重要参数。分析了变工况下密封端面间液膜压力、液膜厚度随转速的变化规律,并测量了不同介质压力下密封端面的温升。实验结果表明,双列反向螺旋槽上游泵送密封在压力、转速变化的条件下能实现非接触运转,保证端面处于流体润滑状态,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完全适应变工况操作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反向螺旋 上游泵送密封 变工况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