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列杂交设计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贺建波 管荣展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48-1257,共10页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通常以双亲本杂交后代为对象,而作物育种中常涉及多个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作为有利基因的供体,因此有必要研究多个材料间的遗传关系,以便从中选择最佳亲本组合,这对杂种品种选育尤其重要。本研究在以往位点组分析方法的... 数量性状遗传研究通常以双亲本杂交后代为对象,而作物育种中常涉及多个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作为有利基因的供体,因此有必要研究多个材料间的遗传关系,以便从中选择最佳亲本组合,这对杂种品种选育尤其重要。本研究在以往位点组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将其扩展为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框架下双列杂交设计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方法,将微位点组从原来的剩余部分中分离出来。该方法针对双列杂交设计的主位点组和微位点组及其与环境互作的统计遗传模型提出了主位点组检测与效应估计和微位点组效应估计的逐步选入回归法;因模拟实验发现逐步选入回归法的F测验有偏,提出了F测验的调整方法。利用模拟方法评估了遗传率、主位点组个数、增效基因型频率、主位点组间相似性和微基因效应等因素与方法功效的关系。然后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和油菜实际试验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建立的双列杂交设计的主-微位点组遗传分析方法为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杂交遗传设计 主基因加微基因遗传模型 主位点组 微位点组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组平衡区组试验设计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常祥 潘敏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Gomez介绍的组平衡区组设计,并作了一些改进,用于一个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2的田间试验设计分析。结果证实,在这种情况下组平衡区组设计优于随机区组设计。
关键词 组平衡区组设计 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油茶杂交子代幼林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萍 王开良 +2 位作者 姚小华 滕建华 曹永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1-38,共8页
为了建立油茶杂交育种最佳亲本选配模式,提高育种效率,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亲本在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果实大小、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7个经济性状的一般配... 为了建立油茶杂交育种最佳亲本选配模式,提高育种效率,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亲本在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果实大小、出籽率、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含量等17个经济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估算了各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除了鲜果干籽率外,其余16个经济性状在6个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亲本在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亲本间特殊配合力在单株产果量、单果质量、种仁含油率、油酸含量等重要育种形状上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除了含油率外,其余主要经济性状的亲本GCA方差都显著大于亲本在SCA方差,均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在10.10%~46.80%间,狭义遗传力在0%~41.30%之间,受到较强的环境效应影响。综合分析主要育种性状的亲本GCA、SCA效应,确定优良亲本为53号和81号,优良组合为53×81和178×81,其杂交子代单株产果量分别比平均产果量高78%和35%,单果质量比平均值分别高14%和11%,风干籽出仁率比总平均值分别高8%和5%,种仁含油率提高了5%和9%。参试亲本间遗传距离在0.254 5~1.791 8间,只与油脂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在0.1水平上具有相关性,与其他经济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因此,油茶杂交育种中,除了油酸含量外,针对幼林大部分经济性状,未评估过GCA的亲本材料,先评估其GCA比评估亲本间的SCA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双列杂交设计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杂交子代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林萍 姚小华 +2 位作者 滕建华 王开良 曹永庆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树高、地径和冠幅皆存在显著的GCA和SCA效应,其中地径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1年生林冠幅受加性效应控制为主,2年生林分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亲本中‘长林10号’的地径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81号’的树高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10号’和‘长林81号’为优良亲本。根据GCA和SCA,确定树高、地径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81号’,树高、冠幅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5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Ⅱ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昌乾 彭海峰 +5 位作者 邱振国 何玉琼 李文安 唐培洵 李少泽 陈雄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以自育的4个新不育系和4个新恢复系配组,组合分别于2014年早、晚季种植,考察4×4个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大多... 【目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以自育的4个新不育系和4个新恢复系配组,组合分别于2014年早、晚季种植,考察4×4个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大多数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比恢复系高。不育系中,G软华A在大多数品质性状上表现优良,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在其余品质性状上也无明显缺陷,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亲本。恢复系中,没有一个恢复系能在所有的品质性状中都表现优良,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其中化感稻3号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粒长宽比上表现较好。华恢521在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上一般配合力好且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易配出低垩白粒率、理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组合。【结论】各品质性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大多数以加性效应为主。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不育系的加性效应贡献率比恢复系高,在粒长宽比和胶稠度性状上则恢复系的加性效应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恢复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籼稻稻米外观与蒸煮品质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凡 邓化冰 +4 位作者 熊跃东 李馨 周放姣 卢汉 唐文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以16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4WSH0058、4WSH0247、4WSH0266、4WSH0268、4WSH0284、4WSH0886、4WSH0887、4WSH1108、4WSH1142、4WSH1324、4WSH1334、4WSH1339、4WSH1355、4WSH1357、4WSH1369、4WSH1555)和5个恢复系(R1998、R091、R184、华占... 以16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4WSH0058、4WSH0247、4WSH0266、4WSH0268、4WSH0284、4WSH0886、4WSH0887、4WSH1108、4WSH1142、4WSH1324、4WSH1334、4WSH1339、4WSH1355、4WSH1357、4WSH1369、4WSH1555)和5个恢复系(R1998、R091、R184、华占、R412)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8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粒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主要受恢复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度和胶稠度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及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其中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不育系4WSH0247、4WSH0886、4WSH0887、4WSH1324、4WSH1339、4WSH1355和恢复系R184和R412在垩白性状和蒸煮品质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容易配出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俱佳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配合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粱穗长的遗传与改良 被引量:14
7
作者 高士杰 王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6-78,共3页
中国高粱,尤其是北方高粱,穗长比较短,是影响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良中国高粱穗结构,将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本文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中国高粱穗长的遗传特点,供育种工作者改良中国高粱品种时参考。
关键词 中国高梁 双列杂交设计 遗传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春雷 苏桂华 +3 位作者 何宇 路明 刘文国 苏义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7-11,共5页
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发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以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6×7)设计组配42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发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以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6×7)设计组配42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等研究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以秃尖长最大,为56.51%,其余均较小,为6.31%~13.62%;综合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自交系Y_5、Y_(12)和Y_(13)较优,但个别性状需要重点改良或选择性应用。各性状广义遗传力为30%~82%,狭义遗传力为16%~69%,穗行数的遗传力最高,穗粗的遗传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外引种质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特性
9
作者 张艳辉 孙盼盼 +3 位作者 马艺文 康恒 倪玉春 董本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4-6,共3页
为郑58在玉米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改良系H-1、H-2、H-3、H-4、H-5为母本,Mo17、PH5AD、丹340、PH4CV和昌7-2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研究郑58及其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杂... 为郑58在玉米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改良系H-1、H-2、H-3、H-4、H-5为母本,Mo17、PH5AD、丹340、PH4CV和昌7-2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研究郑58及其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平均为110.45%~173.25%,总平均为146.02%,其中,H-4×PH4CV杂种优势最强,达173.25%。H-1×Mo17杂种优势最弱,为110.45%。Wr+Vr的F+M项与Wr-Vr的F+M项均方差异显著,即玉米单株产量的遗传符合加-显-上位性遗传模型。单株产量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较大且比较接近,该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很难受环境的影响,其变异有可能主要由遗传引起,可以在低世代对单株产量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58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杂种优势 遗传模型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