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卵巢切除模型大鼠潮热特征的初步探索及二仙汤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谢海纳 潘志强 曹琳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目的探索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的潮热特征以及二仙汤的作用。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分别灌胃17β雌二醇(0.1 mg·kg^(-1)·d^(... 目的探索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的潮热特征以及二仙汤的作用。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分别灌胃17β雌二醇(0.1 mg·kg^(-1)·d^(-1))、二仙汤(8 g·kg^(-1)·d^(-1)),持续6周。在造模第21天和第42天,检测大鼠体质量、肛温、体表红外热像图等表征信息。ELISA检测血清E_(2)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和足垫汗腺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及温度感受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3(TRPV3)、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4(TRPV4)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β、PAC1R和PKA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P<0.01)而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和17β雌二醇组造模后第21天肛温显著上升(P<0.01),造模后第42天肛温显著下降(P<0.05);造模后第21天与第42天,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体表最高温度均显著下降(P<0.01),造模第42天,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尾部/体内温度比值显著升高(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汗点明显增加(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子宫指数均呈明显下降(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血清E_(2)显著下降(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下丘脑ER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而TRPV3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17β雌二醇组ER和TRPV3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RPV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17β雌二醇抑制PAC1R和PKA蛋白表达(P<0.05),二仙汤显著抑制PAC1R、PKA和ERβ蛋白表达(P<0.01)。与双侧卵巢切除组相比,二仙汤组第21天肛温显著下降(P<0.01);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汗点明显减少(P<0.01);二仙汤组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ER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ERβ和PAC1R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模型大鼠可观测到潮热相关信息,其证候特征表现为阴虚内热兼阳气不足的阴阳失调;二仙汤通过促进雌激素分泌及其受体表达以影响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卵巢切除 温度 潮热 肾上腺皮质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对术后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陈翠莹 游可理 +2 位作者 陈观娣 吴淑燕 李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在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同时,预防性(或机会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患卵巢/盆腔浆液性癌的风险。文中探讨绝经前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 目的在行全子宫切除术的同时,预防性(或机会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患卵巢/盆腔浆液性癌的风险。文中探讨绝经前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对卵巢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妇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因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60例绝经前女性患者。其中术中同时行双侧输卵管切除术(观察组)与保留双侧输卵管(对照组)患者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变化以及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年龄、孕产次、月经周期、手术指征、合并症、既往腹部手术史等临床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的AMH分别为(1.08±0.08)和(1.04±0.10)ng/m L、(0.86±0.44)和(0.81±0.48)ng/m L、(0.84±0.94)和(0.68±0.42)ng/m 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7,P=0.746);与术前AMH水平比较,术后1个月以及3个月均明显下降(P<0.05);而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FSH、LH及E2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围绝经期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6.7%vs 3.3%和10.0%vs 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前女性因子宫良性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同时预防性切除双侧输卵管在术后近期内不加重卵巢功能的下降。AMH在评估术后卵巢功能改变上较FSH、LH及E2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前女性 子宫切除 预防性输卵管切除 抗苗勒管激素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聂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295-295,共1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并符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b2组,每组36例...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对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并符合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的72例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a、b2组,每组36例,分别接受甲状腺全切术与甲状腺次全切术,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后疾病恢复效果。结果a组患者在术中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恢复时间上均不及b组患者;而术后b组16.67%的疾病复发率显著高于a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上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各有其优缺点,但就远期疗效上可优先考虑甲状腺全切术,术后复发率低,从而减少了再次复发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可作为根除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效果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尤鸣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1353-1354,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8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手术,Ⅱ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88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手术,Ⅱ组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6个月,观察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手术时间[(130.22±45.25)min]明显长于II组[(104.62±20.51)min](P<0.05),住院时间[(12.04±3.11)d]与Ⅱ组[(11.87±3.36)d]无明显差异(P>0.05)。I组术后无复发,Ⅱ组术后复发5例(11.36%),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3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6例;Ⅱ组术后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5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45%vs 15.9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手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升高,可避免出现结节复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的临床特征和疗效分析
5
作者 柳明 王和西 +2 位作者 聂东梓 徐成伟 张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患者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腺瘤(... 目的:分析原发性双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primary bilateral macronodular adrenal hyperplasia,PBMAH)患者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被诊断为单侧肾上腺腺瘤(unilateral adrenal adenoma,UAA)所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患者119例和PBMAH患者34例的临床表现、代谢相关疾病、激素分泌水平和影像学特征等临床资料,通过与UAA患者比较以分析PBMAH的临床特征,同时比较PBMAH患者手术前后临床表现、代谢性疾病、激素分泌水平等变化情况以评估不同手术方式对PBMAH的疗效。结果:PBMAH患者与UAA患者临床特征有较明显差异。PBMAH组诊断时平均年龄为(49.8±13.1)岁,明显高于UAA组的(43.0±11.6)岁(P=0.016);PBMAH组男女发病率相似,而UAA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PBMAH患者主要表现为亚临床库欣综合征(subclinical Cushing’s syndrome,SCS)(55.9%),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最为常见。在激素分泌水平方面,PBMAH组皮质醇增高水平明显低于UAA组,尤其是16:00、24:00血清皮质醇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10例患者具有家族遗传病史并对其行基因检测提示ARMC5基因突变。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大结节样增生,而UAA患者多为单侧单发腺瘤。治疗方面,SCS PBMAH患者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临床缓解率高(100%),而伴库欣貌的PBMAH患者单侧切除术后临床缓解率为50%,16.7%的患者缓解后复发。单侧肾上腺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率(28.6%)明显低于双侧肾上腺手术(100%)。结论:PBMAH是一个家族遗传性疾病,发病年龄较高,常表现为SCS,多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首发症状。PBMAH伴SCS患者建议行单侧肾上腺全切除术,伴有明显CS症状患者建议行一侧全切对侧大部分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综合征 原发性肾上腺大结节增生 肾上腺腺瘤 肾上腺切除 肾上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21例报告
6
作者 刘树清 刘海峰 +2 位作者 陈书忠 吴云光 佘明豪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0期1004-1005,共2页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手 腔镜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切除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 美容效果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例异位ACTH综合征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毕宇芳 宁光 +10 位作者 陈宇红 叶蕾 苏颋为 孙首悦 顾卫琼 杨军 朱娜 姜蕾 刘建民 李小英 王卫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未明确病因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随访的17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大多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均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血皮质醇明显升高... 目的探讨未明确病因异位ACTH综合征的最佳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近年来随访的17例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资料。结果所有患者临床上大多具有库欣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均有低血钾性碱中毒,血皮质醇明显升高且节律消失,尿皮质醇和血浆ACTH升高,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绝大部分不被抑制;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CT和(或)MRI,明确定位的患者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未明确定位的9例患者中,3例行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治疗,2例行右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4例单纯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剂治疗,患者高皮质醇状态均得到一定控制。结论根治性切除异位肿瘤预后较好。对于未能早期发现的患者,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单侧肾上腺切除或药物治疗是控制临床高皮质醇水平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ACTH综合征 临床诊治 双侧肾上腺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治疗后的性激素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吕卫国 谢幸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标准治疗 激素应用 附件切除 雌激素不足 子宫切除 5年生存率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甲状腺肿2例
9
作者 刘明 布日古德 刘晓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28-128,共1页
关键词 异位甲状腺肿 甲状腺切除 并发症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心室横纹肌肉瘤一例
10
作者 王强 徐志云 +1 位作者 陆方林 汪雷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1期68-68,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发作性胸闷、晕厥1年余”于2009年4月入院。既往12年前曾因子宫横纹肌肉瘤于外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1年前因肉瘤复发于我院行残余宫颈肉瘤切除、附件及膀胱部分切除、双侧输尿管再移植术,术后接受多次...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因“发作性胸闷、晕厥1年余”于2009年4月入院。既往12年前曾因子宫横纹肌肉瘤于外院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1年前因肉瘤复发于我院行残余宫颈肉瘤切除、附件及膀胱部分切除、双侧输尿管再移植术,术后接受多次化疗。入院查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心脏听诊未闻及明显杂音。心脏超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横纹肌肉瘤 左心室 子宫切除 膀胱部分切除 入院查体 发作性胸闷 输尿管 肿大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卷7期疑难病案
11
作者 张华 漆洪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3-423,共1页
关键词 疑难病案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 子宫切除 附件切除 回声不均质 后病理检查 切除 入院诊断 阴道流血 妇科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胰岛素血症婴儿的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史昊鸿 张学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0-120,共1页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麻醉处理 胰腺切除 肾上腺皮质激素 mol/L 婴儿 反复抽搐 低血糖 CT平扫 静脉滴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损伤后误诊病例分析
13
作者 贺振全 王福祥 《医学与哲学(A)》 1992年第2期19-20,共2页
病例介绍例1,误诊为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无尿、少尿:女性,32岁,于1987年5月15日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多,有休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但持续无尿,32小时后才见少量尿液,每小时少于10毫升,考虑为失血性休克所致,术后第三天,病人烦躁、恶心,... 病例介绍例1,误诊为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无尿、少尿:女性,32岁,于1987年5月15日行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多,有休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但持续无尿,32小时后才见少量尿液,每小时少于10毫升,考虑为失血性休克所致,术后第三天,病人烦躁、恶心,BUN升高,此时考虑到有输尿管损伤的可能性,在输尿管插管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损伤 误诊病例分析 失血性休克 无尿 子宫切除 少尿 引流支架 第三天 输尿管 输尿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