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123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池沸腾换热 被引量:15
1
作者 刘启斌 何雅玲 +1 位作者 张定才 陶文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1-257,共7页
对3根双侧高效强化管(管Ⅰ为Turbo—B型管,管Ⅱ、管Ⅲ为改进的TurboB型管)在饱和温度为12℃和10℃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123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采用Wilsan热阻分离法得到制冷剂侧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 对3根双侧高效强化管(管Ⅰ为Turbo—B型管,管Ⅱ、管Ⅲ为改进的TurboB型管)在饱和温度为12℃和10℃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123池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采用Wilsan热阻分离法得到制冷剂侧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3根强化管的管内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是光管的2.8~3.1倍.在同样的热通量范围内,对于Turbo-B型管,R22池沸腾换热性能的强化效果比R123更明显.随后进行的热阻分析工作,有利于强化换热管的进一步开发.热阻分析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管内外两侧的热阻基本相当,随着管内水流速的增加,管内水侧热阻所占比例降低,管外制冷剂侧热阻所占比例增大.对于沸腾高效强化管的开发,两侧的强化都是应该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化管 沸腾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2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池沸腾换热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启斌 何雅玲 +1 位作者 张定才 陶文铨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6,共5页
对2根双侧高效强化管(管I,管II)在饱和温度为9.6℃和5.8℃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22池沸腾换热实验研究,采用Wilson热阻分离法得到制冷剂侧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2根强化管的管... 对2根双侧高效强化管(管I,管II)在饱和温度为9.6℃和5.8℃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22池沸腾换热实验研究,采用Wilson热阻分离法得到制冷剂侧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2根强化管的管内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是光管的2.2—2.8倍。在饱和温度为9.6℃时,管II的管外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达到(2.2—3.4)×104W/(m2.K),高出光管一个量级。随后进行的热阻分析工作,有利于强化换热管的进一步开发。热阻分析表明:在实验范围内,管内外两侧的热阻基本相当,随着管内水流速的增加,管内水侧热阻所占比例降低,管外制冷剂侧热阻所占比例增大。对于沸腾高效强化管的开发,两侧的强化都是应该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化管 沸腾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417A在水平双侧强化管外沸腾换热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定才 田松娜 +3 位作者 冀文涛 赵安利 范晓伟 陶文铨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对3根双侧强化管在饱和温度为8℃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417A沸腾换热特性研究.采用Wilson热阻分离法得到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管内轧制出0.32~0.34 mm的螺旋槽道,可以使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提... 对3根双侧强化管在饱和温度为8℃工况下进行了水平管外R417A沸腾换热特性研究.采用Wilson热阻分离法得到管外沸腾表面传热系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热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管内轧制出0.32~0.34 mm的螺旋槽道,可以使管内对流传热系数提高到光管Gnielinski公式计算值的2.524~ 2.658倍.相同管型的强化换热表面,其沸腾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变化的趋势相似,肋密度42fpi的E30管沸腾传热系数比50fpi的E32管大4.5%,表明沸腾传热系数的大小及变化趋势与肋密度(孔隙直径)及管型密切相关.双侧强化管外R417A沸腾换热,管外热阻约占总热阻的70%,管外仍需进一步强化,才能明显提高总体传热性能.R417A在强化管外沸腾传热系数仅为近似条件下其主要组分R134a的三分之一,表明混合工质沸腾换热与纯工质有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化管 R417A 沸腾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双侧强化管传热性能测定的新方法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文兵 陈文景 石冬冬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2,共7页
针对水平双侧强化管的传热性能测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称之为水环实验法,其基本过程是:在自行设计的套管换热装置中,通过实验得到缠绕铜丝的光滑传热管管外环形小通道内单相水传热关联式,应用该式通过热阻分离的方法得到一种新齿形内... 针对水平双侧强化管的传热性能测定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称之为水环实验法,其基本过程是:在自行设计的套管换热装置中,通过实验得到缠绕铜丝的光滑传热管管外环形小通道内单相水传热关联式,应用该式通过热阻分离的方法得到一种新齿形内螺纹双侧强化传热管的管内传热关联式。同时研究了对于该管水在管内对流和制冷工质R123在管外凝结的传热情况,并采用水环实验法和常规热阻分离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经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表明:本文的方法所得到的管内外传热系数较常规热阻分离法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化管 传热关联式 R123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5
作者 王灿 姜志梅 +4 位作者 王亚男 孙艳秋 汤敬华 李雪梅 冯欢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试验组采用... 目的探讨小组式手-臂双侧强化训练(HABIT)对痉挛型偏瘫儿童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1月至2016年9月入院的符合标准的痉挛型偏瘫患儿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试验组(n=10)。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训练,试验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结合小组式HABIT每天1 h,两组均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Carroll双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 FIM)和中文版儿童生活质量量表(Peds QL^(TM))3.0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UEFT评分、Wee FIM评分和Peds QL^(TM)3.0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t>3.970,P<0.01),且试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306,P<0.05)。结论小组式HABIT可改善偏瘫儿童的上肢精细功能和双手协调能力,提高儿童的功能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小组式手-臂强化训练 功能独立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换热器双侧强化换热管的实验方法对比
6
作者 苏博文 欧阳新萍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68,共8页
大型制冷系统中的换热管通常采用管内、管外表面双侧强化结构,因不便在壁面布置温度传感元件,双侧强化管需要特别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性能,包括Wilson图解法(WPM)、修正Gnielinski公式法(MGF)、Wilson-Gnielinski公式法(W-GF)。不同的方... 大型制冷系统中的换热管通常采用管内、管外表面双侧强化结构,因不便在壁面布置温度传感元件,双侧强化管需要特别的实验方法来测定其性能,包括Wilson图解法(WPM)、修正Gnielinski公式法(MGF)、Wilson-Gnielinski公式法(W-GF)。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应用场合和使用局限性。本文针对双侧强化管提出一种便于应用的新方法,称为待定指数法(UEM),通过线性拟合和优化得到关联式中的待定参数,可有效分离管内、管外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在双侧强化管上进行了R134a管外蒸发、水管内流动的两组实验,以此对包含新方法的4种实验方法进行应用对比。结果表明:4种实验方法得到的强化管管内、管外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的强化倍率分别在2.88~3.23、3.15~3.54之间,不同方法得到的管内、管外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差异分别在15%、11%以内。4种实验方法可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选择使用,UEM限制条件少、应用方便,是一种更加高效、准确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系数 实验方法 制冷换热器 双侧强化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R125混合工质水平管外凝结换热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定才 杜佳迪 +4 位作者 冀文涛 张振 朱春洁 何雅玲 陶文铨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9-124,共6页
对纯工质R134a以及R134a/R125在三种不同组成比例下的混合工质,在光管和相同肋密度的二维及三维强化管外进行凝结换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与Nusselt数理论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R134a在光管及强... 对纯工质R134a以及R134a/R125在三种不同组成比例下的混合工质,在光管和相同肋密度的二维及三维强化管外进行凝结换热试验研究。结果表明:R134a在光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与Nusselt数理论值的相对偏差均在±10%以内,R134a在光管及强化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变化趋势与Nusselt数理论解相一致。与纯R134a相比,含R125的混合工质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所有下降;对于光管,含R125的混合工质管外凝结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下降,但对于强化管,含6%及以上的R125混合工质,其凝结表面传热系数随壁面温差的增大而增大,有接近纯R134a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趋势,表明混合工质凝结换热热阻分布与纯工质有较大差异。相同组分的工质,三维强化管凝结表面传热系数均高于二维强化管,二维强化管亦明显高于光管,在壁面温差为8K时,强化管HT-3D、HT-2D相对于光管的传热强化倍率分别为9.83和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强化管 R134a/R125 混合物 凝结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