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声源定位能力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娟 刘志勇 +5 位作者 周沫 王兴 付欣 戴金升 曹克利 王宁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4-759,共6页
目的本项研究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声源定位能力是否好于单侧耳蜗植入;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经过5年以上长期佩戴,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听力儿童的区别。方法选取2007年接受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6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耳... 目的本项研究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声源定位能力是否好于单侧耳蜗植入;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经过5年以上长期佩戴,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听力儿童的区别。方法选取2007年接受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6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耳聋时间等配对选取6例术前未佩戴过助听器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还根据年龄选取正常听力对照组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双耳佩戴、分别左右侧佩戴状态下的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能力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正常听力儿童的声源定位能力差别。结果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者双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38.73°±8.17°;仅左侧或右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78.46°~81.35°。双侧佩戴人工耳蜗声源定位能力要明显好于仅佩戴任一侧人工耳蜗,P<0.01。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的角度偏差数值为62.27°±8.72°。正常听力受试者角度偏差数值为5.82°±4.27°。正常听力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最好,双侧同期人工耳蜗组次之,单侧人工耳蜗组最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后,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明显好于单侧耳蜗植入。但由于耳蜗设备的局限性,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儿童仍有很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 声源定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切除并同期同侧植入人工耳蜗植入1例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焦青山 陈伟 +1 位作者 李佳楠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66-868,共3页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主要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故称之为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monoma,VS),但因其最早、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听力损害,故又称之为听神经瘤[1]。听神经瘤是最常见于内听道和桥小脑... 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AN)是主要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施旺细胞的良性肿瘤,故称之为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monoma,VS),但因其最早、最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听力损害,故又称之为听神经瘤[1]。听神经瘤是最常见于内听道和桥小脑角区的良性肿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随着瘤体的不断增大,周围的组织逐渐受其压迫而出现相应症状,如听力异常、眩晕、面部异常、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出现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头痛、视乳头水肿、偏瘫等[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人工植入 同期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杜海侨 李佳楠 +1 位作者 冀飞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3-498,共6页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日臻成熟,双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不再满足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所带来的局限好处。为追求更好的听觉感受、更高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本文在回顾近...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工耳蜗技术日臻成熟,双侧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患者不再满足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所带来的局限好处。为追求更好的听觉感受、更高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行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本文在回顾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就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发展历程、主要优势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植入 同期 分期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耳双模式聆听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贾慧 徐百成 +1 位作者 边盼盼 郭玉芬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8-661,共4页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耳蜗技术日益成熟,部分患者尝试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聆听(binaural-bimodal fitting,BIM)或双... 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的听觉和言语康复的主要方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耳蜗技术日益成熟,部分患者尝试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聆听(binaural-bimodal fitting,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BCI)等方法以获得更接近生理状态的双耳听觉。本文在回顾近年文献的基础上,就上述两种双耳聆听模式的发展历程、主要优势及现有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音神经性 听力损失 人工 助听器 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者声源定位能力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龙越 王伟 +1 位作者 刘娇 龚树生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2-236,共5页
目的对比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BCI)和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受试者的声源定位能力,分析双侧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DR)差异与声源定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7例BCI和40例NH受试者进... 目的对比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BCI)和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受试者的声源定位能力,分析双侧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和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DR)差异与声源定位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对17例BCI和40例NH受试者进行声源识别测试。测试设备由37个间隔5°扬声器组成,测试过程中,扬声器共发出37次声音,每个扬声器发声一次,刺激声信号为言语声“Song”,强度60 dB SPL;BCI受试者分别在使用单、双侧CI时进行测试。以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 error,RMSE)为评估指标,RMSE得分越低声源定位能力越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NH组与BCI组结果,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BCI受试者使用单、双侧CI结果;采用Pearson对BCI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与双耳助听听阈及动态范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H受试者RMSE为7.12°±2.29°,BCI为52.98°±20.89°,NH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优于BCI受试者(t=9.025,P<0.001)。BCI受试者使用双侧CI的RMSE为52.98°±20.89°,单侧为71.70°±13.22°,使用双侧CI的声源定位能力优于单侧(t=3.397,P=0.004)。BCI受试者使用双侧CI时的RMSE得分与双侧助听听阈差异正相关(r=0.489,P=0.046),声源定位能力双侧优势与双侧CI的DR差异负相关(r=-0.505,P=0.039)。结论BCI受试者使用双侧人工耳蜗时声源定位能力显著优于单侧,但依然与NH受试者存在差距。减小双耳助听听阈差异或双侧人工耳蜗DR差异可以使BCI患者获得更好的声源定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声源定位 助听 动态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前聋患儿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短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芮 邱建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评估语前聋患儿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言语感知、声源定位能力、听觉能力等,探讨双耳助听的优越性。方法选取40例于2014~2015年间第一次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患儿,其中20例于2016~2017年间再次行对侧人工耳蜗植入(A组)... 目的评估语前聋患儿分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言语感知、声源定位能力、听觉能力等,探讨双耳助听的优越性。方法选取40例于2014~2015年间第一次行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前聋患儿,其中20例于2016~2017年间再次行对侧人工耳蜗植入(A组),另20例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儿作为B组。采用言语空间特性父母版(the 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 version,SSQ-P)、听觉行为分级-Ⅱ(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Ⅱ,CAP-Ⅱ)两个量表,首先对40例患儿第一次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T_1)的空间听力、听觉及言语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在A组20例患儿完成对侧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年时(T_2),对40例患儿进行第二次评估,比较两组的SSQ-P得分、CAP-Ⅱ分级。结果第一次人工耳蜗植入术后2年(T_1),两组间SSQ-P得分和CAP-Ⅱ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评估时(T_2)A组的SSQ-P得分和CAP分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较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听觉效果更好,尤其是患者的空间听力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语前聋患儿双侧人工耳蜗植入与双模式干预早期效果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卓 周敏 +7 位作者 林颖 张鑫雨 张域开 任寸寸 樊小勤 乔燕 邱建华 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语前聋患儿双模式(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配戴助听器)干预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早期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为语前聋患儿双侧干预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行双侧CI 28... 目的探讨语前聋患儿双模式(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配戴助听器)干预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早期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以及生活质量,为语前聋患儿双侧干预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行双侧CI 28例(双侧CI组)和双模式干预28例(双模式组)语前聋患儿的临床资料,双侧CI组的平均植入年龄和术前助听器使用时长低于双模式组。所有患儿均于开机时、开机1、3、6和12个月时完成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T-MAIS)、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IR)、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USS)问卷填写,并于术后2±0.76年完成中文版CI儿童家长观点调查问卷(MPP),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双模式组IT-MAIS得分在开机时(F=16.52,P<0.001)、开机1个月(F=12.02,P=0.001)、开机3个月(F=4.27,P=0.043)高于双侧CI组,之后两组间IT-MAI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模式组CAP分级在开机时(F=9.50,P=0.003)、开机1个月(F=8.70,P=0.005)高于双侧CI组,随后两组间CAP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模式组术后MUSS得分高于双侧CI组(F=5.46,P=0.023)。在开机时、开机1个月两组间SIR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开机3个月(F=4.50,P=0.039)、6个月(F=10.89,P=0.002)和12个月时(F=5.46,P=0.023)双模式组SIR分级高于双侧CI组。MPP问卷的幸福感(F=9.15,P=0.004)、社会关系(F=5.03,P=0.029)和教育(F=7.97,P=0.007)维度得分双模式组高于双侧CI组,在交流、基本功能、自立能力、CI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对患儿的支持维度两组间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双侧CI与双模式干预患儿术后听觉言语能力均能取得较大进步;尽管术后早期双模式干预患儿的听觉言语能力进步更明显,但考虑到植入年龄、术前助听器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尚不能认为双模式干预的效果优于双侧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模式 听觉言语康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双音节材料在人工耳蜗植入者中等价性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石颖 李永新 +5 位作者 王顺成 崔丹默 苏巧彤 魏兴梅 孔颖 石兴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3-456,共4页
目的在人工耳蜗植入者中验证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Mandarin speech perceptiontest,MSP)双音节材料的表间等价性。方法选择5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年龄30.44±12.71岁),在声场中测试其在安静环境下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中10张音位平衡双... 目的在人工耳蜗植入者中验证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Mandarin speech perceptiontest,MSP)双音节材料的表间等价性。方法选择50例人工耳蜗植入者(年龄30.44±12.71岁),在声场中测试其在安静环境下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中10张音位平衡双音节词表的言语识别率,采用RM-ANOVA测试分析其表间等价性。结果 MSP 10张双音节词表测得的平均言语识别率依次为59.26%±23.49%、64.31%±23.35%、59.97%±23.07%、62.40%±25.16%、62.75%±24.47%、62.29%±23.55%、62.85%±24.60%、61.35%±23.73%、61.82%±25.28%、58.83%±25.13%,各词表之间的平均言语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10张词表之间有良好的等价性[F(9,490)=0.255,P=0.986>0.05]。结论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中的10张双音节词表具有良好的表间等价性,可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汉语人工耳蜗植入者的言语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 人工植入 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 音节词 等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双耳聆听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蕴秀 杨蓓蓓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3-588,共6页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 人工耳蜗植入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助听器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的双侧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聆听质量要求的提高,患者常采用非植入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双模式(Binaural-Bimodal Fitting,BIM)或双侧人工耳蜗植入(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BCI)等方法以获得双耳聆听。同时对于单侧聋(Single-sided deafness,SSD)患者来说,人们也开始尝试为其植入人工耳蜗以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本文在回顾近些年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双耳聆听的优势、单侧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双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双耳双模式聆听以及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聆听 模式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对耳鸣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洪田 郗昕 +3 位作者 韩东一 黄德亮 武文明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7,92,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鸣的变化情况,为耳鸣诊治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对1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后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前9例患者有双侧耳鸣,1例患者无耳鸣。植入后4例患者双侧耳鸣均消失,2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前、后耳鸣的变化情况,为耳鸣诊治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对1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的语后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工耳蜗植入前9例患者有双侧耳鸣,1例患者无耳鸣。植入后4例患者双侧耳鸣均消失,2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如植入前,1例患者植入后同侧耳鸣消失对侧耳鸣明显减弱,1例术后7天开始同侧耳鸣开机后耳鸣停止,2例双侧耳鸣仍如植入前。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可缓解、抑制大部分患者的耳鸣,亦有例外,提示耳鸣可能存在多种发生机制,单纯因耳鸣实施人工耳蜗植入仍缺乏充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植入 植入 变化情况 问卷调查 发生机制 患者 语后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侧干预模式患儿听觉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刘佩 张标新 +5 位作者 邱建新 孙琴枝 汪璐璐 张纯靖 崔圆圆 吴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双侧干预模式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185例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按双侧干预模式分为:双模式组(BIM组)55例,双侧人工耳蜗同期植入组(SCI组)70例,双侧人工耳蜗序贯植入... 目的探讨不同双侧干预模式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185例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按双侧干预模式分为:双模式组(BIM组)55例,双侧人工耳蜗同期植入组(SCI组)70例,双侧人工耳蜗序贯植入组(SBCI组)60例。采用儿童听力/口语评估家长问卷(PEACH量表)评估三组患儿双耳干预后1年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PEACH得分,分析植入年龄、术前残余听力、助听器佩戴情况、康复训练模式、家庭等相关因素对三组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的影响。结果(1)三组患儿安静环境下PEACH得分均高于噪声环境下PEACH得分(P<0.05);(2)SCI组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PEACH得分均高于BI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三组患儿安静或噪声环境下听觉效果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3岁前首次植入、术前佩戴助听器、与家庭康复结合的训练模式是三组患儿安静和噪声下听觉效果共同的有利影响因素;术前平均残余听力(≤95 dB HL)是BIM组患儿安静环境下听能的有利影响因素;家长文化程度越高,SCI组和SBCI组患儿安静和噪声环境下听能获益越多;植入间隔时间≤24个月、植入间期佩戴助听器是SBCI组患儿噪声环境下听能的有利影响因素。结论重度-极重度语前聋患儿同期双侧CI术后在安静和噪声环境下的听觉表现优于双模式聆听。3岁前植入、术前或植入间期佩戴助听器可提高患儿噪声下听能,双侧序贯植入间隔宜在12个月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模式 噪声 听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鸿宇 叶胜难 +2 位作者 林有辉 黄冬冬 张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评估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对行CI的11例伴脑白质异常(研究组)及18例脑组织正常(对照组)的语前聋患儿于CI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 目的评估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术后康复效果。方法对行CI的11例伴脑白质异常(研究组)及18例脑组织正常(对照组)的语前聋患儿于CI术后6个月及12个月采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分析其结果。结果术后6个月时研究组患儿CAP平均分级为2.41±0.47级,SIR平均分级为1.27±0.44级,而对照组患儿CAP平均分级为3.28±0.45级,SIR平均分级为1.89±0.31级,研究组患儿CAP和SIR平均分级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4.983,P<0.05;t=4.371,P<0.05);术后12个月时研究组患儿CAP平均分级为4.00±0.43级,SIR平均分级为2.36±0.48级,对照组患儿CAP平均分级为4.22±0.63级,SIR平均分级为2.44±0.50级,两组间CAP和SIR平均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白质异常的语前聋患儿CI术后经过12个月的康复训练,其康复效果与脑白质正常的语前聋患儿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异常 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 语前聋 人工植入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中、内耳畸形伴单侧内耳前置1例报道
13
作者 孙晓卫 丁元萍 +2 位作者 张建基 荣宝刚 许安廷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42-343,共2页
先天性耳聋的儿童中,约有20%存在内耳畸形,而内耳畸形中又有65%两侧均有畸形。自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广泛开展以来,对内耳畸形的报告亦逐渐增多。除了常见的中、 内耳畸形外,我科最近收治1例双侧中耳、耳蜗畸形伴单侧耳蜗前置患者,查... 先天性耳聋的儿童中,约有20%存在内耳畸形,而内耳畸形中又有65%两侧均有畸形。自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广泛开展以来,对内耳畸形的报告亦逐渐增多。除了常见的中、 内耳畸形外,我科最近收治1例双侧中耳、耳蜗畸形伴单侧耳蜗前置患者,查阅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畸形 前置 人工植入手术 先天性 畸形 国内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的临床特点及听觉脑干植入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柳 华清泉 +1 位作者 唐志辉 陈艳丹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听神经瘤(NF2)患者的诊疗经过及ABI术后6、9、12、24、36个月的听力... 目的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听神经瘤(NF2)患者的诊疗经过及ABI术后6、9、12、24、36个月的听力言语康复效果。结果患者,男,13岁,因右耳听力下降及耳鸣3年伴步态不稳,声音嘶哑就诊,患者曾接受过腰椎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切除病史,MRI检查示双侧桥小脑角区占位病变,临床诊断为NF2;经fishey入路分次切除双侧听神经瘤,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神经鞘膜瘤,术后2年行左耳ABI手术,ABI术后又先后接受过气管神经纤维瘤、腹膜后细胞性神经鞘瘤切除术。ABI术后开机调试时所有电极均能引出听觉反应,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患者对自然环境声响、元音、单音节词的正确识别率均呈上升趋势,纯音听阈值逐渐降低,术后6、9、12、24、36个月元音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14%、18%、20%、24%、35%,单字词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5%、7%、10%、14%、20%;但双音节词及开放语句识别率均为0。结论 NF2多发生在青少年,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手术切除双侧听神经瘤仍是首选的方法,ABI对于双侧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患者听力重建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术中准确定位耳蜗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 听神经瘤 人工听觉脑干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聋不同干预方式效果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晶晶 刘玉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9-45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聋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ce Library等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搜索有关单侧聋分别采用信号对侧传输系统(CROS)、骨传导装置(BCD)、人工耳蜗植入(CI)干...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聋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ce Library等数据库及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搜索有关单侧聋分别采用信号对侧传输系统(CROS)、骨传导装置(BCD)、人工耳蜗植入(CI)干预方式效果的临床试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22年10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文献质量评估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研究547例单侧聋患者,Meta分析结果示:①噪声下言语:三种干预方式在SssdNnh(目标信号位于患侧、噪声位于正常侧)方位下结果与未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其余方位没有统计学差异;②声源定位:CI干预组优于未干预组,有统计学差异,BCD干预组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CROS干预组比未干预组差,有统计学差异;③耳鸣量表得分:CI和BCD干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CROS干预没有统计学差异;④SSQ得分:三种干预方式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单侧聋患者在噪声下言语识别、声源定位、耳鸣缓解及日常听能改善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BCD和CROS干预在特定的生活场景下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对传输 骨传导装置 人工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觉脑干植入效果及新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雯 张华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437,共3页
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是将声音转化成电刺激直接作用于脑干起始部位耳蜗核复合体的电子植入装置。人工耳蜗植入在内耳,如果听神经缺失则听觉通路仍无法保证其完整性。因此,对于听神经缺失的人群,如果直接把... 听觉脑干植入(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是将声音转化成电刺激直接作用于脑干起始部位耳蜗核复合体的电子植入装置。人工耳蜗植入在内耳,如果听神经缺失则听觉通路仍无法保证其完整性。因此,对于听神经缺失的人群,如果直接把声音传至脑干,建立起新的听觉通路,则理论上患者可以恢复一定的听觉能力,听觉脑干植入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发展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听神经瘤 听觉通路 起始部位 听觉能力 BRAINSTEM auditory implant 畸形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儿童与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听理解的比较
17
作者 林占卓 姜晓丽 张国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7-630,共4页
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 目的对CI儿童和正常儿童双条件词语的听理解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并列、动宾、主谓、偏正和介宾五类词语上的差异,明确CI儿童听理解能力的问题所在。同时研究语训三个月前后CI儿童对五类词语听理解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所有受试者均采用《儿童听觉理解能力评估》表的双条件词语进行测试,采用主试者读,受试者听辨的"一对一"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三个月前正常儿童在并列词语和偏正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三个月后正常儿童在动宾词语上的正确率明显高于CI儿童;对CI儿童而言,三个月前偏正词语的正确率明显低于三个月后的正确率。结论 CI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并列和偏正词语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三个月的学习后CI儿童在五类词语上的听理解能力有所改变,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条件词语 听理解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助听模式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与家庭生活质量
18
作者 孙琴枝 刘佩 +4 位作者 葛蕾 汪璐璐 朱子秀 胡翠霞 张标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8-404,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助听模式的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家庭生活质量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75例,其中58例符合纳排标准且连续随访1年而被纳入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助听模式的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家庭生活质量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语前聋儿童75例,其中58例符合纳排标准且连续随访1年而被纳入研究,按助听模式将儿童分为单侧人工耳蜗植入组(CI)21例,双耳双模式组(CI+HA)8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组(BCI)29例。采用听觉能力分级标准(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评分、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评分、父母版言语空间特性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 version,SSQ-P)评分及听力植入体儿童的家庭生活质量表(children using hearing implants quality of life,CuHI Qol)评估患儿听觉言语能力和家庭生活质量。结果 术前CI组、CI+HA组、BCI组CAP评分、SIR评分、SSQ-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BCI组CAP评分、SIR评分、SSQ-P评分均高于CI+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HA组CAP评分、SIR评分、SSQ-P评分均高于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组、CI+HA组、BCI组言语感知评分、空间听力评分、听力音质评分、SSQ-P评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CI组、CI+HA组、BCI组SSQ-P评分均呈逐渐递增趋势。CI组、CI+HA组、BCI组不同时间点CuHI Qol评分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CI组、CI+HA组、BCI组家庭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术后6个月,BCI组家庭生活质量最高,术后12个月,CI+HA组家庭生活质量评分上升明显。CuHI Qol评分与CAP评分、SIR评分、SSQ-P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I具备双耳信息整合功能,空间听力优势较双耳双模式及单侧CI更明显,是极佳的助听补偿方式。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越好,家庭生活质量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植入 模式 人工植入 语前聋儿童 听觉言语 家庭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