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述 唐良萏 +3 位作者 张婧 段赵宁 王海霞 刘潇涵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方法:查阅本领域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结果: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与自然绝经对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相似,而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在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 目的:研究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方法:查阅本领域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结果: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与自然绝经对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相似,而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在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症状发生的速度及严重程度更加显著。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与自然绝经之间的差异是有待大样本及随机双盲实验和循证医学的评价;行双侧卵巢切除前临床医生及患者需谨慎评估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症状 双侧卵巢切除术 绝经 自然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雌激素缺乏大鼠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梓妍 张艳丽 +3 位作者 常文慧 靳雨月 马建民 丁怡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69-274,共6页
目的比较采用腹部切口与背部切口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雌性SD大鼠雌激素缺乏模型的优缺点。方法12周龄雌性SD大鼠20只,各10只分别行腹部开口卵巢切除术和背部开口卵巢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 目的比较采用腹部切口与背部切口进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建立雌性SD大鼠雌激素缺乏模型的优缺点。方法12周龄雌性SD大鼠20只,各10只分别行腹部开口卵巢切除术和背部开口卵巢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涂片检查阴道脱落细胞确定动情周期,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雌二醇含量变化,判定大鼠雌激素缺乏模型的建立是否成功。结果背部开口术式的切口长约1.0-1.5 cm,手术时间为1.0 h,术后7-10 d伤口可恢复,无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出现。腹部开口术式切口长约1.5-2.0 cm,手术时间为1.5-2.0 h,术后10-14 d伤口可恢复,1只大鼠术后并发肠梗阻。大鼠的动情周期分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和动情间期。术前各个时期内的阴道脱落细胞形态及外周血雌二醇含量呈动态变化。术后2周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测显示大鼠动情周期变化消失。术后检测血清雌二醇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后大鼠外周血雌二醇含量及阴道脱落细胞镜检结果提示,两种手术方法都可以成功建立雌激素缺乏大鼠模型。而且雌性SD大鼠背部开口双侧卵巢切除术具有简单易行、创伤较小、可重复性好和成功率高的优势,是进行雌激素相关疾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术 雌激素缺乏 动物模型 雌二醇 动情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模型大鼠潮热特征的初步探索及二仙汤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谢海纳 潘志强 曹琳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目的探索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的潮热特征以及二仙汤的作用。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分别灌胃17β雌二醇(0.1 mg·kg^(-1)·d^(... 目的探索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的潮热特征以及二仙汤的作用。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分别灌胃17β雌二醇(0.1 mg·kg^(-1)·d^(-1))、二仙汤(8 g·kg^(-1)·d^(-1)),持续6周。在造模第21天和第42天,检测大鼠体质量、肛温、体表红外热像图等表征信息。ELISA检测血清E_(2)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和足垫汗腺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及温度感受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3(TRPV3)、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4(TRPV4)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β、PAC1R和PKA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P<0.01)而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和17β雌二醇组造模后第21天肛温显著上升(P<0.01),造模后第42天肛温显著下降(P<0.05);造模后第21天与第42天,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体表最高温度均显著下降(P<0.01),造模第42天,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尾部/体内温度比值显著升高(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汗点明显增加(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子宫指数均呈明显下降(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血清E_(2)显著下降(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下丘脑ER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而TRPV3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17β雌二醇组ER和TRPV3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RPV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17β雌二醇抑制PAC1R和PKA蛋白表达(P<0.05),二仙汤显著抑制PAC1R、PKA和ERβ蛋白表达(P<0.01)。与双侧卵巢切除组相比,二仙汤组第21天肛温显著下降(P<0.01);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汗点明显减少(P<0.01);二仙汤组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ER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ERβ和PAC1R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模型大鼠可观测到潮热相关信息,其证候特征表现为阴虚内热兼阳气不足的阴阳失调;二仙汤通过促进雌激素分泌及其受体表达以影响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双侧卵巢切除术 温度 潮热 肾上腺皮质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综合疗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结梅 谢宁 胡琴琴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评价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综合疗效。方法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 目的评价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综合疗效。方法80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77.8±5.8)min、术后排气时间(25.6±1.2)h以及住院时间(12.5±1.1)d均短于对照组的(103.2±7.2)min、(34.5±1.0)h、(16.3±1.5)d,术中出血量(134.2±8.1)ml少于对照组的(165.6±1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复发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子宫加双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少,且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治疗 全子宫加卵巢输卵管切除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麦类黄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
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3-73,共1页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采用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术造成雌激素水平低下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西药己烯雌酚组为对照,分别观察比较大豆异黄酮、苦养麦类黄酮和亚麻子木脂素提取物各给药组大鼠体重、阴道涂片、子宫重量、肾上... 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人员采用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术造成雌激素水平低下动物模型,以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西药己烯雌酚组为对照,分别观察比较大豆异黄酮、苦养麦类黄酮和亚麻子木脂素提取物各给药组大鼠体重、阴道涂片、子宫重量、肾上腺重量、子宫、阴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样作用 类黄酮 苦荞麦 双侧卵巢切除术 上海中医药大学 病理形态学变化 子宫重量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