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
1
作者 马璞玉 赵鹏 +5 位作者 齐宇 张子涵 常静 陈杰 岳增文 吴豪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407,共4页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 目的:探究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对成年雌兔下颌骨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5只成年雌兔用双能X射线吸收骨密度仪测腰椎骨密度后随机分为3组(n=5),假手术组开腹后切除临近卵巢的脂肪组织,去势组切除双侧卵巢,联合组切除双侧卵巢后第3周开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kg),余2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术后12周再次测腰椎骨密度后处死,取下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根据三维重建结果获取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骨小梁间隔、骨小梁模式因子等,HE染色观察下颌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术后12周,根据腰椎骨密度,联合组骨质疏松模型构建成功,去势组未达到骨质疏松状态,为骨质减少状态。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去势组比较,联合组骨小梁明显稀疏,骨小梁之间的间距增大,可见到骨缺损、骨断端,呈现明显骨质破坏等骨质疏松的微观表现;联合组下颌骨松质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均低于假手术组,骨小梁间隔和骨小梁模式因子高于假手术组(P<0.05),假手术组、去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相比假手术组,联合组可见骨小梁稀疏、变细甚至中断,失去正常拱桥状结构,去势组与假手术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双侧卵巢切除联合地塞米松注射可快速、有效降低兔下颌骨骨密度,破坏骨微观结构,建立下颌骨骨质疏松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 去势 地塞米松 下颌骨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模型大鼠潮热特征的初步探索及二仙汤的调节作用
2
作者 谢海纳 潘志强 曹琳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3-332,共10页
目的探索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的潮热特征以及二仙汤的作用。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分别灌胃17β雌二醇(0.1 mg·kg^(-1)·d^(... 目的探索双侧卵巢切除术后大鼠的潮热特征以及二仙汤的作用。方法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共4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去势后分别灌胃17β雌二醇(0.1 mg·kg^(-1)·d^(-1))、二仙汤(8 g·kg^(-1)·d^(-1)),持续6周。在造模第21天和第42天,检测大鼠体质量、肛温、体表红外热像图等表征信息。ELISA检测血清E_(2)含量;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和足垫汗腺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下丘脑雌激素受体(ER)及温度感受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3(TRPV3)、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4(TRPV4)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Rβ、PAC1R和PKA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同期比较,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显著(P<0.01)而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和17β雌二醇组造模后第21天肛温显著上升(P<0.01),造模后第42天肛温显著下降(P<0.05);造模后第21天与第42天,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大鼠体表最高温度均显著下降(P<0.01),造模第42天,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尾部/体内温度比值显著升高(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汗点明显增加(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子宫指数均呈明显下降(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血清E_(2)显著下降(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下丘脑ER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而TRPV3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5);17β雌二醇组ER和TRPV3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RPV4阳性细胞数增加(P<0.01);17β雌二醇抑制PAC1R和PKA蛋白表达(P<0.05),二仙汤显著抑制PAC1R、PKA和ERβ蛋白表达(P<0.01)。与双侧卵巢切除组相比,二仙汤组第21天肛温显著下降(P<0.01);17β雌二醇组和二仙汤组汗点明显减少(P<0.01);二仙汤组E_(2)水平显著升高(P<0.05),下丘脑ER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ERβ和PAC1R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模型大鼠可观测到潮热相关信息,其证候特征表现为阴虚内热兼阳气不足的阴阳失调;二仙汤通过促进雌激素分泌及其受体表达以影响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仙汤 双侧卵巢切除 温度 潮热 肾上腺皮质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及身体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陶敏芳 戎融 +3 位作者 吴氢凯 滕银成 朱洁萍 胡云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46-114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 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身体成分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双侧卵巢切除术的围绝经期患者33例(卵巢切除组),以同期更年期门诊自然绝经妇女35例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E-Lunar-Prodigy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和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妇女在闭经6和12个月时的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及性激素。结果两组妇女在闭经后6和12个月时,骨密度、脂肪含量、肌肉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闭经6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4.79±22.17)U/Lvs(32.74±31.02U/L)](P<0.05);闭经后12个月时,卵巢切除组的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2:(8.09±4.38)U/Lvs(25.92±3.53)U/L;FSH:(64.88±18.39)U/Lvs(40.69±31.63)U/L](P<0.05)。结论围绝经期双侧卵巢切除后12个月内主要表现为E2和FSH改变,而E2水平的降低对骨密度、脂肪含量以及肌肉含量的影响并未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 围绝经期 雌激素 身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大鼠不同时间段骨形态计量学参数的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晓青 崔燎 吴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27-429,466,共4页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情况并动态观察去卵巢后不同时间段骨丢失情况,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提供对照依据。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在实验的第0d(4.5月龄)、4w(5.5月龄)、12w(7、5月龄)、1... 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复制情况并动态观察去卵巢后不同时间段骨丢失情况,为抗骨质疏松药物研究提供对照依据。方法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组,大鼠摘除双侧卵巢;在实验的第0d(4.5月龄)、4w(5.5月龄)、12w(7、5月龄)、18w(9.5月龄)杀死大鼠取材;采用体内双荧光标记法,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处理,观察去卵巢后不同时间段骨丢失情况。结果大鼠去卵巢4w后骨量显著降低,骨结构变差,骨形成有增加,骨吸收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骨转换增加。去卵巢12w后,大鼠骨量进一步降低,骨小梁宽度先变窄(4w)后变宽(8、12、18w),骨形成和骨吸收均增加,去卵巢后大鼠在前一个月内(4w)骨量(Tb.Ar%)降低6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鼠去卵巢4w后骨量降低,骨结构变差,骨形成和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加,去卵巢12w到18w骨量持续丢失,但较缓和,提示去卵巢后骨丢失在前4w最快更明显。因此,用于药物研究可选择去卵巢后4w时间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时间段 骨形态 计量学 双侧卵巢切除 骨质疏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对绝经后妇女绝经期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陶敏芳 朱洁萍 滕银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双侧卵巢切除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因良性子宫疾病接受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切除术的绝经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评估;并按绝经时间分绝经早期... 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双侧卵巢切除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改良Kupperman评分表对因良性子宫疾病接受子宫切除术加双侧卵巢切除术的绝经后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绝经期相关症状的评估;并按绝经时间分绝经早期组(绝经时间≤5年)和绝经晚期组(绝经时间>5年)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95例研究对象中术前Kupperman评分正常8例、症状轻度46例、中度34例、重度7例;术后评分正常5例,症状轻度28例、中度48例、重度14例;术后中、重度症状者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术前Kupperman总分及潮热出汗、失眠、抑郁、疲乏及头痛的症状评分均高于绝经晚期组(P<0.05)。绝经早期组术后Kupperman评分23.93±7.53,显著高于手术前的17.63±8.07(P<0.05),绝经晚期组手术前后Kupperman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卵巢切除对绝经后妇女的绝经期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绝经早期妇女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绝经症状 双侧卵巢切除 改良Kupperma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浅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述 唐良萏 +3 位作者 张婧 段赵宁 王海霞 刘潇涵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方法:查阅本领域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结果: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与自然绝经对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相似,而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在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 目的:研究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方法:查阅本领域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以综述。结果: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与自然绝经对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相似,而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在血管舒缩症状、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症状发生的速度及严重程度更加显著。结论:双侧卵巢切除术所致绝经与自然绝经之间的差异是有待大样本及随机双盲实验和循证医学的评价;行双侧卵巢切除前临床医生及患者需谨慎评估其利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症状 双侧卵巢切除 手术绝经 自然绝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术和他莫昔芬给药诱发的潮热模型大鼠证候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海纳 潘志强 曹琳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45-1554,共10页
目的探索用于妇女潮热现象研究的证候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和灌胃10 mg/(kg·d)他莫昔芬模拟两种潮热动物模型。在造模第14和28天,检测大鼠... 目的探索用于妇女潮热现象研究的证候动物模型。方法2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双侧卵巢切除术和灌胃10 mg/(kg·d)他莫昔芬模拟两种潮热动物模型。在造模第14和28天,检测大鼠旷场活动、肛温、体表红外热像图等表征信息。第29天处死大鼠,取子宫称重并制作病理切片;ELISA检测血液雌二醇与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RT-qPCR检测肾上腺性激素合成酶(Star、Cyp11a1、Cyp17a1、Cyp19a1、Por、Hsd3b2、Hsd17b1)基因表达,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物质合成酶(Th、Ddc、Dbh、Pnmt)基因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重增长显著(P<0.01),而他莫昔芬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双侧卵巢切除组大鼠体表最高温度在第28天显著下降(P<0.01),类似于阳虚表现,而其腹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在第14天显著升高(P<0.05)、背部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在第28天显著升高(P<0.01),类似于内热表象,且大鼠旷场活动度下降(P<0.01),类似于精气不足表现;他莫昔芬组大鼠给药14 d其体表最高温度显著下降(P<0.01),但大鼠旷场活动度上升(P<0.01)。两种造模方式均导致大鼠子宫指数呈明显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组和他莫昔芬组E2均显著下降(P<0.01),NE、Epi均呈降低趋势(P<0.05),双侧卵巢切除组β-EP也明显下降(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双侧卵巢切除大鼠肾上腺Cyp11a1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5),而Cyp17a1与Hsd17b1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5);他莫昔芬组Star与Por基因表达显著上升(P<0.01),而Cyp17a1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双侧卵巢切除组Pnmt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双侧卵巢切除SD大鼠可以用于围绝经期潮热的研究,其证候特征类似于中医的肾阳不足兼阴虚内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热 双侧卵巢切除 他莫昔芬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卵巢切除15年腹膜及子宫多发肌瘤1例
8
作者 李其香 冀志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5-245,共1页
关键词 双侧卵巢切除 腹膜 子宫多发肌瘤 病例报告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切断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春雨 张柳 +1 位作者 赵文国 程爱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6-150,155,共6页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切断(OA动物模型)对双侧卵巢切除大鼠(OVX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D大鼠共70只,分成基础对照组(Basal)、假手术组 (Sham)、双侧卵巢切除术组(OVX)、卵巢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术组(OVX+OA...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切断(OA动物模型)对双侧卵巢切除大鼠(OVX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12周龄SD大鼠共70只,分成基础对照组(Basal)、假手术组 (Sham)、双侧卵巢切除术组(OVX)、卵巢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术组(OVX+OA)、假手术+骨折组(Sham+F)、卵巢切除术+骨折组(OVX+F)、卵巢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骨折组(OA+OVX +F),每组10只大鼠。所有受试大鼠在处死前第10d天和第4d天分别皮下注射盐酸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行双荧光标记。基础对照组在实验开始时杀死,其余6组在术后6W杀死,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然后,分别进行CR摄片、组织形态学染色,以及应用Norland-XR36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右股骨远段骨密度和中段骨密度,并将股骨远段及骨折段骨痂进行硬组织包埋、切片,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①OVX+OA组与OVX组比较,股骨远段BMD和BV/TV显著增加;②OVX +F组与Sham+F组比较,骨痂(股骨中段)BMD和BV/TV显著降低:③OVX+OA+F组与OVX +F组比较,骨痂(股骨中段)BMD利BV/TV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骨质疏松不仅延缓骨折愈合过程,而且降低骨折愈合质量;②在此动物模型中,骨性关节炎延缓股骨骨质疏松的发生,但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没有确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切断 能X线骨密度仪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双侧卵巢切除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模型 骨折愈合过程 股骨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前交叉韧带 荧光标记 盐酸四环素 组织形态学 统计学差异 骨性关节炎 SD大鼠 钙黄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脾滋肾汤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轩 王旭初 +2 位作者 赵晓辉 杜晓丽 郭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1期2561-2563,共3页
目的:了解运脾滋肾汤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而探讨PMOP发病机制以及为临床PMOP防治用药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成年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Sham)组②卵巢切除(OVX)组③卵巢切除+尼尔雌醇(OVX+E)组... 目的:了解运脾滋肾汤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而探讨PMOP发病机制以及为临床PMOP防治用药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成年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Sham)组②卵巢切除(OVX)组③卵巢切除+尼尔雌醇(OVX+E)组④卵巢切除+运脾滋肾汤(OVX+Y)组,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后处死全部大鼠,称取大鼠子宫湿重,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性激素、骨钙素水平等代谢指标。结果:较OVX组相比,OVX+Y组大鼠BMD明显增加,血清钙、磷浓度亦血清中骨钙素浓度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与OVX+E组相比则无明显差异,但大鼠子宫/体重指数较小,子宫内膜厚度较薄。结论:运脾滋肾汤可防治OVX所致骨丢失,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对机体多方位、多环节的调节作用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 双侧卵巢切除 运脾滋肾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势法兔骨质疏松模型建立的探讨 被引量:18
11
作者 方忠 杨琴 +2 位作者 李锋 段军 敦先礼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02-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 目的探讨采用去势法建立免骨质疏松症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将20只5月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成手术组(OVX)与假手术组(SHAM),手术组行双侧卵巢切除。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 4、8、12、24 w进行全身骨密度(BMD)检测;术前、术后12 w和术后24 w行骨代谢指标检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于术后 12w和24w各处死10只兔,取其右侧股骨行生物力学测定及取腰椎,制成不脱钙的骨切片,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去势6 m后,OVX组全身BMD明显低于SHAM(P<0.01):在骨代谢指标TRAP-5b、BALP及BGP,OVX组均明显高于SHAM组(P<0.01):生物力学检测中的弯曲强度、比例载荷、最大挠度和弯曲破坏载荷OVX组均较SHAM组明显下降(P<0.01)。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OVX组的骨质丢失明显增加(BV/TV%下降,Tb.N减少,Tb.Sp变宽),骨小梁形成明显减少(OS/BS及MAR均增多),骨吸收明显升高(ES/BS、Oc.No/Tb.Pm 升高),这些指标与SHAM组比较有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去势法建立兔骨质疏松症模型切实可行,5月龄雌兔,造模6月。本模型为探明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评价药物疗效及临床骨质疏松性假体松动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模型 去势法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骨质疏松症模型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原发性骨质疏松 双侧卵巢切除 生物力学测定 骨代谢指标 骨质疏松性 OVX 指标检测 BALP 弯曲强度 破坏载荷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尼安治疗萎缩性鼻炎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戚本明 王正强 +2 位作者 郑明秀 吴平 田兴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88,122,共4页
目的 比较滴鼻和胃灌注维尼安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疗效及二者的差异。方法 双侧卵巢切除制备萎缩性鼻炎动物模型。 60只萎缩性鼻炎动物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3 0只 ,分别予以维尼安滴鼻和胃灌注治疗。每只动物于术前 15d、术后 15 d及处死... 目的 比较滴鼻和胃灌注维尼安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疗效及二者的差异。方法 双侧卵巢切除制备萎缩性鼻炎动物模型。 60只萎缩性鼻炎动物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3 0只 ,分别予以维尼安滴鼻和胃灌注治疗。每只动物于术前 15d、术后 15 d及处死前分别抽血检测血清雌二醇 ( E2 )与促黄体生成素 ( FSH)。治疗后 3 0、 45、 60 d分批处死 ,取鼻中隔粘膜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 3 0 d,鼻粘膜呈萎缩性改变。维尼安滴鼻和胃灌注治疗后 ,萎缩的鼻粘膜恢复正常。滴鼻组 E2 和 FSH水平无明显改变。胃灌注组 E2 和 FSH水平发生明显改变 ,与术前、治疗前比较 ,差异都有显著性 (均为 P<0 .0 5 )。结论 维尼安在治疗萎缩性鼻炎方面有疗效 ,滴鼻法比口服法简单 ,并能避免雌激素的副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尼安 鼻炎 萎缩性 双侧卵巢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铂对雌性大鼠骨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孔繁斗 吕申 吴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本文通过对去势雌性大鼠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顺铂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三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均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W开始用... 目的本文通过对去势雌性大鼠的动物实验研究,观察顺铂对骨代谢、骨密度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三月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化疗组,每组15只。各组大鼠均用1%戊巴比妥钠腹腔内麻醉,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W开始用药,每两周用药1次, 共6次。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 ml;化疗组腹腔内注射顺铂2mg/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术后13w处死各组动物,处死前用代谢笼收集24h空腹尿标本,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钙浓度并计算出24h排泌量。氯胺T氧化法测尿羟脯氨酸(HOP)浓度并计算出24h排泌量;麻醉动物, 开腹后下腔静脉取血离心,放免法测骨钙素(BGP)、血尿素氮(BUN);取腰椎L4-6椎体,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测腰椎骨密度。结果化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骨密度降低,24h尿HOP及24h尿 Ca定量升高,均有显著意义,血BGP无差异。结论本实验表明顺铂对大鼠的骨代谢存在直接的不良影响,使骨吸收增加,表现为松质骨骨密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铂 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 双侧卵巢切除 生化分析仪测定 腹腔内注射 骨密度降低 动物实验研究 去势雌性大鼠 雌性SD大鼠 生理盐水 24h尿 戊巴比妥钠 尿羟脯氨酸 腰椎骨密度 对照组 可能机制 麻醉动物 静脉取血 血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缺乏导致的软骨下骨重建改变对软骨退变的影响
14
作者 冷慧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7-17,共1页
目的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OA)进程中的作用尚有争议,可能源于OA的病因和OA所处阶段的不同。通过一系列研究,探讨在雌激素缺乏引起的OA初期,软骨下骨对软骨退变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构建不同病理的大鼠OA模型,包括木瓜蛋白酶注射、前交叉... 目的软骨下骨在骨性关节炎(OA)进程中的作用尚有争议,可能源于OA的病因和OA所处阶段的不同。通过一系列研究,探讨在雌激素缺乏引起的OA初期,软骨下骨对软骨退变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构建不同病理的大鼠OA模型,包括木瓜蛋白酶注射、前交叉韧带切除和双侧卵巢切除模型(OVX-OA),观察不同模型软骨和软骨下骨变化规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缺乏 软骨下骨 前交叉韧带 双侧卵巢切除 软骨退变 木瓜蛋白酶 不同病理 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