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EN基因突变Cowden综合征相关单侧多中心乳腺癌及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3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儒 杨旭 +8 位作者 屈洋 连杰 张家慧 黄欣 陈畅 任新瑜 潘博 周易冬 孙强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6-920,共5页
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 10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tase and tensin-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可引发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常被称为Cowden综合征,是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与早发性、多发性乳腺癌高度相关。本文报道3例PTEN基因突变相关单侧多中心乳腺癌及同时性、异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经验及随访情况,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PTEN基因突变相关乳腺癌及Cowden综合征人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EN基因突变 乳腺 双侧乳腺 Cowden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比较
2
作者 刘旭红 夏耀雄 +2 位作者 陈晓 赵永军 王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34-640,共7页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 目的研究双侧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HT)与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在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云南省肿瘤医院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的双侧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15例,均为女性,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2岁;病理分期均为T1N0M0。采用Accuray公司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和Elekta公司Monaco计划系统分别为同一例患者设计HT和VMAT计划,两种放射治疗双侧乳腺癌双靶区处方剂量均给予50 Gy/25次。对HT和VMAT计划在PTV和OAR剂量学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T和VMAT计划的PTV剂量均能满足临床要求,HT的覆盖度(D95%)高于VMAT计划,HT的均匀性指数(HI)从VMAT计划的0.113降到了0.068(P<0.001),HT的D_(max)明显低于VMAT计划[(54.14±0.70)Gy vs(56.27±0.81)Gy。P<0.001],适形性指数(CI)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OAR方面,HT的脊髓D_(max)、全肺V5和心脏V5明显低于VMAT计划[(3.44±0.42)Gy vs(5.62±0.34)Gy,(39.65±4.40)%vs(52.73±2.50)%,(15.88±2.09)%vs(40.28±1.47)%。P<0.05],但HT全肺、心脏和肝脏的V20和V30及肝脏D_(mean)明显高于VMAT计划(P<0.05),全肺D_(mean)和心脏D_(mean)两种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比HT计划的治疗时间稍长[(886.67±38.09)s vs(843.67±21.61)s。P=0.013]。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HT的PTV剂量学参数优于VMAT计划,对脊髓的保护更好,并明显降低了肺、心脏的低剂量区体积,但HT在肺、心脏和肝脏的中、高剂量区受照体积明显高于VMAT计划。HT治疗效率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癌保乳术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 被引量:5
3
作者 施俊义 华积德 申功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1999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双侧乳癌的临床资料.28例中有7例第二侧为转移性癌,其中4例放弃手术而死亡,24例第二侧癌经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术后2年、3年、5年... 目的 探讨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有关问题,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双侧乳癌的临床资料.28例中有7例第二侧为转移性癌,其中4例放弃手术而死亡,24例第二侧癌经手术治疗,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术后2年、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92.8%、82.1%、53.6%和21.4%,与同期总的乳腺癌5年生存率相差无几.第二侧癌发生的最短时间距第一侧癌术后7个月,最长时间为14年.第一侧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第二侧癌为49岁.第一、第二侧乳癌均以T2占大多数,T1仅1例次,T3为12例次,T4没有.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最多,其次为单纯癌.结论 双侧乳腺癌的生存率与总体乳腺癌的生存率相差无几,一旦发现应该积极处理,只要处理得当,预后还是相当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 双侧乳腺 诊断 治疗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娄丽 丛新丽 +2 位作者 马玉香 李吉昌 于国放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8期808-810,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并以形态、边缘、纵横径比、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和血流丰富程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双侧乳腺癌在声像图表现上的相似性。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分布部位以外上象限居多,多表现为不规则分叶或伪足状;边缘毛刺征,界限不清;肿块纵横比大于1;内回声光点粗大而不均匀;常见砂粒样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血流信号丰富。18例(31.0%)双侧乳腺癌的声像图表现具有相似性,而另外40例(69.0%)则不具有相似性。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具有类似原发性单侧乳腺癌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血流分布特征,第二癌与第一癌相似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 超声诊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在双侧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君芬 王信娟 +2 位作者 潘海燕 颜波儿 刘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357-358,共2页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 目的为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建立正确有效的静脉通路。方法2015年12月至2017年7月对23例行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疗的患者在13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结果在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的23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6—8次化疗,疗程结束拔管,无并发症发生。结论B超引导下通过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双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静脉通路的问题,一次置管可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又不影响患者双侧上肢的术后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颈内静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及其临床病理特点
6
作者 刘昕 高海东 马榕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1年第6期465-469,共5页
乳腺癌单发患者对侧乳腺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群体,然而,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灶间的关联性目前并不明确,对侧乳腺的二次肿瘤是独立原发肿瘤还是首发肿瘤的相继转移事件仍处于讨论阶段。随着科研水平的进步,人们对于双侧乳腺癌的病... 乳腺癌单发患者对侧乳腺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明显高于普通群体,然而,双侧乳腺癌双侧病灶间的关联性目前并不明确,对侧乳腺的二次肿瘤是独立原发肿瘤还是首发肿瘤的相继转移事件仍处于讨论阶段。随着科研水平的进步,人们对于双侧乳腺癌的病因学研究已不拘泥于流行病学方面,而是致力于从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来揭示双侧病灶间的关联性,明确二次肿瘤的来源,指导单侧乳腺癌患者积极预防双侧乳腺癌,为双侧乳腺癌患者选择适当的个体化治疗。目前,已有观点认为首发侧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激素受体水平对于对侧肿瘤的发生和病理学特征有一定的指导和预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乳腺肿瘤 诊断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8期52-52,54,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因及预后。方法: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女性,同时性乳腺癌8例,异时性乳腺癌25例。死亡3例,均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无病生存23例。结论:...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原因及预后。方法:收治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33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均为女性,同时性乳腺癌8例,异时性乳腺癌25例。死亡3例,均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无病生存23例。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并无明确的病因,应在单侧乳腺癌术后密切随访,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双侧乳腺 同时性 异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钼靶BI-RADS分级确定原发双侧乳腺癌1例报道
8
作者 宋福军 黄秀革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201-201,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主因发现右乳腺肿物伴乳头凹陷2年余于2013年10月6日入我科。缘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乳头下方有一"蚕豆"大小肿物伴有同侧乳头凹陷,无红肿、疼痛、发热、乳头溢液,未引起重视,近日肿物较前增大,入院前3 d...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0岁,主因发现右乳腺肿物伴乳头凹陷2年余于2013年10月6日入我科。缘于2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乳腺乳头下方有一"蚕豆"大小肿物伴有同侧乳头凹陷,无红肿、疼痛、发热、乳头溢液,未引起重视,近日肿物较前增大,入院前3 d到市医院检查,乳腺钼靶示:右乳头后方可见17 mm×14 mm高密度块影,边缘不清,可见毛刺,局部皮肤乳晕增厚,导管区增宽,乳头内陷;左侧乳腺内上象限密集点状细钙化。乳腺BI-RADS分级:右侧5级左侧4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钼靶 BI-RADS分级 原发双侧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双侧乳腺癌
9
作者 张传生 《求医问药》 2005年第7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双侧乳腺 乳腺癌患者 恶性肿瘤 乳腺癌术后 高危因素 异时发生 转移灶 绝经前 年轻女性 原发性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顾军 于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31-633,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处理得当可改善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 改良根治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多原发癌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
11
作者 季洪爱 周晓军 +1 位作者 吉耘 刘红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乳腺 多原发癌 细胞诊断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乳腺浸润性癌1例报告
12
作者 陈慧 王伏生 梁宏莉 《临床医药实践》 2014年第4期307-308,共2页
乳腺癌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恶性肿瘤之首,双侧乳腺癌的发病趋于年轻化,临床预后较单侧差。本文报告了本院手术的1例双侧乳腺浸润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关键词 双侧乳腺 乳腺浸润性癌 临床病理特征 恶性肿瘤 妇女健康 临床预后 年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双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例
13
作者 刘艳群 杨磊 王瑞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5-245,281,共2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侧乳腺 浸润性导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韦常宏 韦薇 +2 位作者 林思彤 陈肖瑜 陈军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53-55,共3页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特点。方法 SBPBC患者44例(SBPBC组,根据肿瘤组织体积大小分为第一癌和第二癌),单侧原发性乳腺癌(UPBC)患者132例(UPBC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子分型、... 目的分析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特点。方法 SBPBC患者44例(SBPBC组,根据肿瘤组织体积大小分为第一癌和第二癌),单侧原发性乳腺癌(UPBC)患者132例(UPBC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子分型、治疗随访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SBPBC组44例患者中,年龄≤50岁者32例,有家族史者30例,绝经者9例(9/44); UPBC组132例患者中,年龄≤50岁者45例,有家族史者34例,绝经者81例;两组相比,P均<0. 05。SBPBC组第一癌、第二癌和UPBC组T2期患者分别为27、16和51例,SBPBC组第一癌与第二癌、UPBC组相比,P均<0. 05。SBPBC组第一癌、第二癌N2~N3期患者分别为10、3例,两者相比,P <0. 05; SBPBC组第二癌、UPBC组N0~N1期患者分别为41、106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UPBC组组织学分级为Ⅱ~Ⅲ级的患者分别为40例、121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UPBC组病理学分期为Ⅲ期+Ⅳ期的患者分别为17、37例,两者相比,P <0. 05; SBPBC组第二癌、UPBC组病理学分期为Ⅱ~Ⅳ期的患者分别为27、117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UPBC组Ki-67阳性率≥14%的患者分别为39、87例,两者相比,P <0. 05。SBPBC组第一癌乳腺导管(Luminal) A型17例、Luminal B型23例、Her-2过表达型3例、基底样型1例,第二癌Luminal A型22例、Luminal B型19例、Her-2过表达型2例、基底样型1例; UPBC组Luminal A型45例、Luminal B型46例、Her-2过表达型13例、基底样型28例; SBPBC组第一癌、第二癌与UPBC组相比,P均<0. 05。SBPBC组、UPBC组患者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59个月,两组相比,P <0. 05。结论与UPBC相比,SBPBC的发病年龄低且大多数发生在绝经之前,患者多有家族史,病理分级和分期较高,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无病生存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腺 原发性乳腺 原发性乳腺 原发性乳腺 同时性原发性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薛梅 李静 李二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17-520,共4页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并与其临床查体、病理类型对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2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分析双侧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类型是否具有...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并与其临床查体、病理类型对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2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分析双侧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类型是否具有相似性。结果:同时性双原发乳腺癌有相似X线表现的共有7例(7/19),不同的有12例(12/19);异时性双原发乳腺癌有相同病理类型的有8例(8/10),无1例有完全相似的影像表现。在病理类型上,双侧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有相同病理类型的7例(7/19),不同病理类型的12例(12/19)。双侧具有相同X线表现的7例中,病理类型相同的仅3例;双侧病理类型相同的15例中,仅有3例X线表现相同。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在X线表现上没有必然相似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X线表现相同与其病理类型相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 乳腺X线摄影 相似性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禾 付荣湛 +3 位作者 张丽丽 郭源 于学智 李兆亭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6 5 5例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 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BPBC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明...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5年 11月~ 2 0 0 0年 1月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 6 5 5例中双侧原发性乳腺癌 (bilateralprimarybreastcancer,BPBC) 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BPBC较单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明显提前。BPBC绝经前较绝经后发病率高。BPBC好发部位多集中于腺体丰富区域和导管集中部位 ,即乳房外上象限及乳晕区域最常见。同时性癌及异时性癌的首发癌以Ⅱ、Ⅲ期较多。首发癌及时正确的治疗是影响BPBC预后的重要因素。BPBC病灶大小、腋淋巴转移数目及水平均影响预后。同时性BPBC发病较少 ,预后较差 ;异时性BPBC多见 ,预后较好。结论 :BPBC较单侧癌预后差 ,对单侧癌术前要常规做联合诊断检查 ,术后严密随访 ,要特别注意检查对侧乳腺。对高危病人有可疑病变要及时切除活检 ,以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 乳腺肿瘤 临床特点 BPBC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状况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娅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1期58-60,共3页
探讨双侧原发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状况。选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47例,按照1:2的比例选取同期单侧乳腺癌患者94例,明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况。双侧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主要为Ⅱ... 探讨双侧原发乳腺癌妇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状况。选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双侧原发性乳腺癌47例,按照1:2的比例选取同期单侧乳腺癌患者94例,明确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状况。双侧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主要为Ⅱ~Ⅲ期,导管癌比例显著低于单侧乳腺癌患者,乳腺病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单侧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7.23%,无病生存率为63.83%;单侧乳腺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88.30%,无病生存率为79.79%。双侧乳腺癌47例,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7例,骨转移3例,脑转移1例,肝转移2例,复发7例,总发生率为42.55%;单侧乳腺癌94例,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15例,骨转移4例,脑转移0例,肝转移1例,复发7例,总发生率为28.72%。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较晚,乳腺病史和乳腺癌家族史比例较高,较单侧乳腺癌患者更易复发转移,远期生存状况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乳腺 临床病理特点 生存状况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姜丽娜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9例(观察A组),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1例(观察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3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9例(观察A组),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1例(观察B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57例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发病年龄、月经初潮年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原发癌确诊时的绝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一原发癌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术后放疗治疗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同一镜影象限阳性率显著低于观察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侧原发性乳腺癌相比,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病年龄更低、乳腺癌家族史更明显,雌激素与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某种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 原发性乳腺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才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 发生率 诊断标准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高阳 李孟圈 李淑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例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和100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6月至2012年9月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9例确诊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和100例单侧乳腺癌(unilateral breast cancer,U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单/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差别。结果:比较单/双侧乳腺癌,非浸润性癌、Tis/T1临床分期在BPBC第二癌/UBC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PBC第二侧癌所占比例均较高。浸润性导管癌、特殊类型癌在BPBC/UBC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UBC中浸润性导管癌比例较高,BPBC中特殊类型癌比例较高。浸润性小叶癌发病、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在单/双侧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按第二原发癌手术日算起,经过中位25个月的随访,有3例骨转移,1例胸壁复发。结论:对于发病年龄较早、特殊类型癌的双侧乳腺癌患者,单侧发病后更应积极随访以早期检出对侧病变。双侧乳腺癌第二癌早期癌比例较高,为乳腺癌保乳手术提供了条件,但也要高度关注双侧乳腺癌可能潜在较高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乳腺 乳腺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