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大理石狐生长性能、腹泻、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作者 宗文丽 邓露芳 +5 位作者 郭亮 辛娜 付磊 任二军 王东 刘宇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54-159,共6页
为探讨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大理石狐生长性能、腹泻情况、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127±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大理石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比例为1:1,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 为探讨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对大理石狐生长性能、腹泻情况、表观消化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取(127±1)日龄、体重相近、健康的大理石狐1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比例为1:1,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Ⅰ~Ⅳ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的比例依次为25%、50%、75%和100%。结果表明:在本试验中,试验组Ⅱ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高10.78%(P<0.05),试验组Ⅱ腹泻率、腹泻指数分别比对照组低12.91%、10.69%(P<0.05),试验组Ⅱ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就比对照组高4.16%、3.89%(P<0.05);试验组Ⅲ腹泻率、腹泻指数、平均日增重、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对照组低5.18%、6.11%、2.60%、1.17%和1.63%(P>0.05);试验组Ⅱ、Ⅲ配方成本分别比对照组低40.72、61.08元/t,试验组Ⅲ低于试验组Ⅱ20.36元/t。可见,本试验条件下,从生产性能上分析双低菜籽粕替代50%豆粕效果最好,若考虑养殖效益,双低菜籽粕替代75%豆粕经济效益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豆粕 大理石狐 生长性能 腹泻 表观消化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参数的影响
2
作者 韦富康 叶发明 +5 位作者 王志康 陆滢 石勇祥 侯磊 刘承鑫 黄伟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9-43,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9日龄体重为(33.20±0.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即对照组(粗蛋白水平15.5%,双低菜... 试验旨在研究利用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79日龄体重为(33.20±0.78)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40头,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个处理,即对照组(粗蛋白水平15.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5%)、低蛋白低豆粕Ⅰ组(粗蛋白水平14.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7.5%替代部分豆粕)和低蛋白低豆粕Ⅱ组(粗蛋白水平14.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10.0%替代部分豆粕),每个处理4个重复(栏),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期29 d。结果表明:双低菜籽粕替代低蛋白日粮中部分豆粕对育肥猪试验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和低蛋白低豆粕Ⅰ组相比,低蛋白低豆粕Ⅱ组显著降低了育肥猪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综上所述,低蛋白低豆粕Ⅱ组(粗蛋白水平14.5%,双低菜籽粕使用量10.0%替代部分豆粕)日粮不会对育肥猪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但提高了氮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低蛋白日粮 育肥猪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志新 覃江凤 +3 位作者 陈孝煊 刘明典 史则超 彭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30,共5页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 以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投喂不同含量双低菜籽粕对草鱼和鲤甲状腺、肝、肾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的前28 d,双低菜籽粕各不同含量的日粮(17%、34%、51%、68%)对草鱼甲状腺、肝脏组织没有影响,但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肾小管上皮出现颗粒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为68%的试验组草鱼甲状腺滤泡上皮轻度增生,滤泡结构不规则;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1%的试验组草鱼肝脏出现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肾小球有透明变性,肾脏轻度淤血。在试验的第28天,双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52.2%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肝细胞空泡变性,有轻微的肾小球透明变性。第42天后菜籽粕含量等于或大于34.8%的试验组鲤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高度增加,滤泡胶质的边缘出现缺刻;肝脏出现淤血,部分肝细胞坏死;肾小球透明变性,肾脏淤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草鱼 甲状腺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开发和饲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文林 黄凤洪 +1 位作者 彭健 刘振利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4,共4页
介绍了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开发和饲用研究情况。采用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生产出的脱皮双低菜籽粕质量优良,其在猪、鸡和草鱼中的饲用试验均表明可增加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脱皮双低菜籽粕饲用价值显著高于普通双低菜籽粕... 介绍了脱皮双低菜籽粕的开发和饲用研究情况。采用双低油菜籽脱皮冷榨膨化新工艺生产出的脱皮双低菜籽粕质量优良,其在猪、鸡和草鱼中的饲用试验均表明可增加采食量、提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脱皮双低菜籽粕饲用价值显著高于普通双低菜籽粕,在动物饲料中的用量可进一步加大,并降低饲料加工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油菜籽 脱皮双低菜籽粕 菜籽粕 脱皮 冷榨 膨化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对固始鸡生产性能、养分代谢率和甲状腺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卫东 宋素芳 +2 位作者 程璞 马伟 康相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9-122,128,共5页
研究了用不同比例的菜籽粕代替豆粕对我国特优肉鸡固始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甲状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豆粕的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9%以下的菜籽粕,对2-4周龄固始鸡的体增重、采食量、营养物质的代谢率均无影响,... 研究了用不同比例的菜籽粕代替豆粕对我国特优肉鸡固始鸡的生产性能、养分利用率及甲状腺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豆粕的对照组相比,在日粮中添加9%以下的菜籽粕,对2-4周龄固始鸡的体增重、采食量、营养物质的代谢率均无影响,而添加到12%菜籽粕时,鸡的体增重、采食量和干物质及粗纤维代谢率均明显降低;5-7周龄时,用6%菜籽粕代替豆粕,鸡的体增重和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均高于对照组,菜籽粕添加量为9%和12%时,鸡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当菜籽粕添加量达到15%时,鸡的采食量、粗纤维表观代谢率和体增重均显著降低;各组的甲状腺重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固始鸡在2-4周龄时,日粮中菜籽粕的添加量不应超过9%,5-7周龄时,以12%以内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固始鸡 生产性能 养分利用率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在草鱼、鲤和日本沼虾配合饲料中适宜使用量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志新 覃江凤 +1 位作者 陈孝煊 吴红岩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15,共4页
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以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一定量的豆粕和鱼粉,用于草鱼、鲤和日本沼虾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7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等氮替代率... 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以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一定量的豆粕和鱼粉,用于草鱼、鲤和日本沼虾的饲养。结果表明,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75%时,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等氮替代率等于或低于50%时,饵料系数无显著差异;100%等氮替代豆粕和鱼粉蛋白质时各项生长性能均最差。饲料中菜籽粕等氮替代豆粕蛋白质等于或低于50%时,鲤的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25%等氮替代率时饵料系数最低。等氮替代7%豆粕蛋白质(饲料中菜籽粕含量为4.1%)时,日本沼虾的生长情况与对照组基本一致,等氮替代14%(菜籽粕含量为8.2%)时,日本沼虾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XⅡ组,随着菜籽粕含量的增加,饲料系数增大,成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饲用效果 草鱼 日本沼虾 配合饲料 使用量 豆粕蛋白质 特定生长率 饵料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龙城 陈磊 +4 位作者 王晶 武书庚 张海军 岳洪源 齐广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87-1695,共9页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研究了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对含黄素单氧化酶3(FMO3)基因型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蛋黄三甲胺(TMA)含量的影响。选用已知FMO3基因型褐壳产蛋鸡336只,其中杂合型(AT)、突变型(TT)基因型各144只,每个基因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野生型(AA)基因型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为0(对照)、7%、14%和2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6周。结果表明:1)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但对平均蛋重、料蛋比无显著影响(P>0.05);14%和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组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显著低于其他基因型组(P<0.05)。2)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对产蛋鸡的蛋形指数、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双低菜籽粕水平显著影响了蛋黄颜色值(P<0.05),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颜色值显著小于其他组(P<0.05)。3)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FMO3基因型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产蛋鸡的蛋黄TMA含量(P<0.05);蛋黄TMA含量随饲粮中双低菜籽粕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21%双低菜籽粕水平组蛋黄TM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T基因型组蛋黄TM A含量显著高于AA和AT基因型组(P<0.05)。根据产蛋鸡蛋黄TM A含量(Y)和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X)的关系得出回归方程:Y=25.457 0X+2.852 0(R^2=0.976 5)(TT基因型);Y=7.685 7X+1.943 0(R^2=0.952 5)(AA基因型),若使蛋黄TM A含量低于嗅觉阈值,对TT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4.62%,对AA基因型产蛋鸡而言,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应低于26.76%。结果提示,当饲喂产蛋鸡含双低菜籽粕饲粮时,如TT基因型产蛋鸡不产鱼腥味鸡蛋,AA和AT基因型产蛋鸡即不会产鱼腥味鸡蛋;饲粮双低菜籽粕水平低于4.62%时,TT基因型产蛋鸡不会产生鱼腥味鸡蛋,并且对生产性能和蛋品质无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产蛋鸡 生产性能 三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饲料中添加双低菜籽粕对草鱼肌肉成分及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贵琴 熊邦喜 +3 位作者 赵振山 唐涛 陈杰 梁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血液学指标 双低菜籽粕 肌肉成分 草鱼 添加 水产配合饲料 粗蛋白含量 养殖鱼类 营养价值 蛋白源 畜牧业 供应量 养殖业 600 年产量 豆粕 鱼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物质及降低措施 被引量:15
9
作者 彭健 蒋思文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7-9,共3页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抗营养物质 硫苷 纤维 酚类化合物 饲料 改进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饲喂生长肥育猪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侯生珍 吕凯 赵宗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4-1035,1039,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 [目的]研究应用双低菜籽粕代替豆粕饲喂生长育肥猪的效果。[方法]试验选择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再与长白公猪(♂)杂交所产三元仔猪共60头,随机分4组,即试验Ⅰ、Ⅱ、Ⅲ和Ⅳ组,日粮中分别用0、6%、10%和14%的双低菜籽粕取代日粮中的豆粕。[结果]试验Ⅳ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日增重(P<0.01),而试验Ⅰ、Ⅱ和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对血液中谷丙转氨酶(ATL)、谷草转氨酶(AST);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指标测定,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选用10%双低菜籽粕取代豆粕蛋白饲粮饲喂生长育肥猪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生长育肥猪 日增重 肝功能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混菌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萌 王远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共8页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 【目的】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短乳杆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混菌固态发酵,优化发酵条件,提高双低菜籽粕的饲用品质。【方法】利用纳豆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双低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先接入纳豆芽孢杆菌再接入短乳杆菌),以发酵产物中的纳豆激酶活力常用对数值与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构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查接种量、温度及料(g)水(mL)比对发酵效果的影响。选择接种量、温度及料水比为影响因子,根据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筛选双低菜籽粕的最优发酵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优接种量为每100g 1.5mL,最优的发酵温度为37℃,最优的料(g)水(mL)比为1∶1。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的双低菜籽粕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每100g 1.5mL,发酵温度37℃,料(g)水(mL)比1∶1.05,在该条件下发酵96h后发酵产物的综合评分为4.57。【结论】经优化的混菌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后菜籽粕品质的综合提升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混菌 固态发酵 纳豆激酶 三氯乙酸可溶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对罗曼鸡蛋营养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德凤 朱丽莉 +3 位作者 粟朝芝 李莉娜 吴仙 韩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75-177,共3页
选择756羽罗曼蛋鸡,随机均分7组,对照组(组7)使用船牌公司配合饲料,试验组1至组6分别添加7.5%、8.0%、8.5%、9.0%、9.5%、10.0%的双低菜籽粕,进行饲养试验并收集各组鸡蛋,检测鸡蛋中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等营养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选择756羽罗曼蛋鸡,随机均分7组,对照组(组7)使用船牌公司配合饲料,试验组1至组6分别添加7.5%、8.0%、8.5%、9.0%、9.5%、10.0%的双低菜籽粕,进行饲养试验并收集各组鸡蛋,检测鸡蛋中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等营养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双低菜籽粕对鸡蛋的营养生化指标影响不大。添加9.0%双低菜籽粕试验组鸡蛋的氨基酸总量为最高,比对照组高出3百分点,亚油酸和亚麻酸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蛋鸡日粮中添加9.0%双低菜籽粕对鸡蛋营养物质和风味具有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鸡蛋 营养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在饲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春艳 齐德生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1-14,共4页
双低菜籽粕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其饲用品质优于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与豆粕相当,被广泛应用于饲料。为了更有效开发其对饲料业和养殖业的应用潜力,本文就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和在动物饲用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营养价值 动物饲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海存秀 丁保安 +4 位作者 卢福山 何长芳 苏丽萍 李文林 杨生文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0-32,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比例双低菜籽粕对青海地区蛋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低菜籽粕对产蛋率和蛋重无显著影响,BUN测定说明蛋鸡对8%添加量的氮转化率最好。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蛋鸡 生产性能 青海 尿素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曹旭敏 李长慧 +2 位作者 侯生珍 李文豪 吕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2-1033,1050,共3页
[目的]探讨断奶仔猪日粮中双低菜籽粕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取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与长白(♂)杂交所产三元杂交仔猪48头,随机分为4组,12头/组,预饲期5 d,然后进行28 d饲喂试验。第1、第2和第3组饲粮中双低菜籽粕的添加量... [目的]探讨断奶仔猪日粮中双低菜籽粕的适宜添加量。[方法]选取长白(♂)与八眉猪(♀)杂交一代母猪与长白(♂)杂交所产三元杂交仔猪48头,随机分为4组,12头/组,预饲期5 d,然后进行28 d饲喂试验。第1、第2和第3组饲粮中双低菜籽粕的添加量分别为5%,7%和9%,第4组为对照组,不添加双低菜籽粕,平衡日粮中的消化能。[结果]Ⅱ组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最高;第7天与Ⅲ组,第14天和第21天与Ⅲ、Ⅳ组,第28天与其他3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低菜籽粕含量为7%时增重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断奶仔猪 日增重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酿造酱油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玥 杨秀华 郭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第1期69-71,共3页
为提高水酶法提油后的双低菜籽粕中蛋白质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双低菜籽粕酿造酱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按米曲霉1号︰黑曲霉1号︰木霉=3︰2︰1混合接种;在28℃、95%湿度下培养制曲;再加入15%盐水,于42℃条件下... 为提高水酶法提油后的双低菜籽粕中蛋白质的综合利用价值,对双低菜籽粕酿造酱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按米曲霉1号︰黑曲霉1号︰木霉=3︰2︰1混合接种;在28℃、95%湿度下培养制曲;再加入15%盐水,于42℃条件下后发酵20 d。按最佳工艺发酵制得的酱油,其品质达到GB 18186-2000规定的二级酱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酱油 水酶法 发酵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脱皮冷榨双低菜籽粕为原料制备菜籽分离蛋白的研究
17
作者 钮琰星 祝俊 +2 位作者 黄凤洪 黄庆德 黄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23,共3页
以脱皮冷榨双低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菜籽分离蛋白碱溶二次酸沉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中,浸提pH影响最大,液固比次之,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优化的制备条件为:pH 11.0,液固比15:1,提... 以脱皮冷榨双低菜籽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菜籽分离蛋白碱溶二次酸沉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分离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中,浸提pH影响最大,液固比次之,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优化的制备条件为:pH 11.0,液固比15:1,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该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为87.69%,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为7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分离蛋白 碱溶酸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皮双低菜籽粕制取复合氨基酸工艺研究
18
作者 刘昌盛 黄凤洪 +1 位作者 夏伏建 王江薇 《粮食与油脂》 2004年第3期7-8,共2页
该文研究以脱皮双低菜籽粕为原料制备复合氨基酸,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双低菜籽粕水解最佳工艺是:硫酸浓度15%,固液比(W/V)1∶6,水解时间10 hr;适宜脱色条件为:活性炭浓度2%、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30 min;复合氨基酸得率为46.65%,纯度为... 该文研究以脱皮双低菜籽粕为原料制备复合氨基酸,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双低菜籽粕水解最佳工艺是:硫酸浓度15%,固液比(W/V)1∶6,水解时间10 hr;适宜脱色条件为:活性炭浓度2%、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30 min;复合氨基酸得率为46.65%,纯度为55.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皮双低菜籽粕 复合氨基酸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猪对国产双低菜籽粕与进口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风利 刘岭 +1 位作者 臧建军 赖长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24-1331,共8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双低菜籽粕与进口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的不同,共分为2个试验。试验1:选取18头初始体重[(48.3±2.4)kg]相近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 本研究旨在比较国产双低菜籽粕与进口普通菜籽粕营养价值的不同,共分为2个试验。试验1:选取18头初始体重[(48.3±2.4)kg]相近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全收粪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替代基础饲粮中能量饲料的20%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14 d(前9天为适应期,后5天为收集期)。试验2:选取18头初始体重[(35.3±3.8)kg]相近的装有简单T型瘘管的健康去势公猪,采用指示剂法进行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试验,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分别饲喂无氮饲粮和2种试验饲粮。分别以国产双低菜籽粕和进口普通菜籽粕作为唯一蛋白质和氨基酸来源配制2种试验饲粮。试验期7 d(前5天为适应期,后2天为收集期)。结果表明: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1),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表观代谢能显著低于进口普通菜籽粕(P<0.05);国产双低菜籽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末端消化率较低。由此可见,国产双低菜籽粕的营养价值较进口普通菜籽粕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双低菜籽粕 进口普通菜籽粕 生长猪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菜籽粕和专用预混料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勤 徐龙 +1 位作者 叶陈梁 徐建雄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2-23,共2页
选取288羽健康的136日龄伊莎褐青年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96羽,设3个重复,每重复32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对照组日粮中以13%双低菜籽粕代替50%的豆粕,试验2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添加双低菜籽粕专用预混料,各组间营... 选取288羽健康的136日龄伊莎褐青年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96羽,设3个重复,每重复32羽。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1组在对照组日粮中以13%双低菜籽粕代替50%的豆粕,试验2组在试验1组基础上添加双低菜籽粕专用预混料,各组间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采食量、产蛋率、产蛋量、产蛋重和饲料报酬均无明显差异(P>0.05),以双低菜籽粕替代豆粕并添加专用预混料后产蛋率有提高的趋势(分别比对照组和试验1组高0.97和2.01个百分点);试验组蛋壳重、蛋壳厚度和蛋哈夫单位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显著(P>0.05);生鸡蛋及煮熟后均无特殊气味。试验表明:产蛋鸡日粮中以13%双低菜籽粕代替50%的豆粕并添加专用预混料有改善蛋鸡产蛋性能的作用,经济效益提高,而对鸡蛋品质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菜籽粕 专用预混料 产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