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建平 张书芬 +3 位作者 陈明丽 朱家成 蔡东芳 何俊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24期187-191,共5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油菜菜薹的营养品质特点,对同等栽培条件下的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菜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粗纤维、钙、铁、锌... 为明确不同品种油菜菜薹的营养品质特点,对同等栽培条件下的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菜薹营养品质进行分析,并与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蛋白质、可溶性糖、粗纤维、钙、铁、锌9个油菜薹品质指标存在品种间差异。维生素B_(2)、可溶性糖、锌、钙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10.000%,品种间差异较大;维生素C、维生素B_(1)、蛋白质、粗纤维、铁含量的变异系数小于10.000%,品种间差异较小,是相对稳定的指标。锌与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78、0.8664;蛋白质含量与维生素B_(1)含量、维生素B_(2)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3、0.8387;钙含量与测定的其他营养品质指标之间均呈负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与白菜薹相比,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中的营养成分含量综合表现较佳,其中维生素C含量、锌含量均是白菜薹的1.7倍以上,铁含量是白菜薹的1.3倍以上,表明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营养更为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菜薹 营养品质 变异系数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4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泰 惠飞虎 +1 位作者 李爱民 王子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5-25,32,共2页
关键词 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 新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扬油4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华 许才康 +1 位作者 张建栋 董遵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苏油1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淮油16号的选育
4
作者 刘葛山 赵祥祥 +3 位作者 徐建明 严卫古 钱敏珍 孙华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35,共2页
淮油16 号是利用国外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 Wesbrook ,采取系统育种手段,进行田间选择与化学筛选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在江苏省多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14352kg ,较对照荣选增产630 % ... 淮油16 号是利用国外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 Wesbrook ,采取系统育种手段,进行田间选择与化学筛选相结合选育而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在江苏省多年、多点试验中,平均亩产14352kg ,较对照荣选增产630 % ,达极显著水平,且具有稳产、抗倒、抗寒等优点。淮油16 号芥酸含量为082 % ~191 % ,硫甙含量为2661 ~40μmol/g ,含油率为3934 % ~4146 % ,符合国家优质油菜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油16号 双低甘蓝型油菜 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镇油3号
5
作者 顾炳朝 郭盛业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镇油3号品种 选育 产量表现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赣两优2号
6
作者 吴平 叶小牛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雄性不育两用系 农业科学研究所 油菜品种 两系杂交 江西省 丰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3
7
作者 余燕 贺原 +4 位作者 邹翔宇 周茂润 张付贵 朱宗河 周可金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929,共9页
“油蔬两用”是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探讨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模式,从发展过程、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菜籽油和油菜薹的品质与利用方式、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油... “油蔬两用”是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探讨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模式,从发展过程、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菜籽油和油菜薹的品质与利用方式、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的进展,并针对油菜在品牌经营、栽培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政策扶持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油蔬两用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促进油菜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油蔬两用 开发利用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扬油6号
8
作者 徐卯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X期103-104,共2页
扬油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低芥酸、低硫甙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公告。2004~2005年,扬油6号在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示范种植,表现为品质... 扬油6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低芥酸、低硫甙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于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定名,并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申请保护公告。2004~2005年,扬油6号在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上海等省市示范种植,表现为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强、农艺性状好,深受示范区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植物新品种 江苏里下河地区 农业科学研究所 示范种植 农艺性状 低芥酸 低硫甙 产量高 抗性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赣两优2号”
9
作者 吴平 《农村百事通》 2008年第15期33-33,共1页
“赣两优2号”是江西省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中熟偏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两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3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农业科学研究所 两系杂交油菜 江西省 宜春市 抗性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浙大622超稀植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叶全 欧阳慧 孙加焱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4期102-104,共3页
本试验研究了浙大622在超稀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实际产量比对照下降了20.93%,表明超稀植密度过低虽然增加了个体生产潜力,但群体优势减弱,不利于增产。而在6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个体和... 本试验研究了浙大622在超稀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实际产量比对照下降了20.93%,表明超稀植密度过低虽然增加了个体生产潜力,但群体优势减弱,不利于增产。而在6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综合优势明显优于常规密植条件,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8.82%,说明超稀植对油菜增产确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两种超稀植密度比对也表明,超稀植并非密度越稀越好,不同品种类型的个体发育特征不同,应当根据品种特点,合理选择超稀植的最佳定植密度,以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综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浙大622 超稀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11
作者 刘卫华 赵东风 +5 位作者 项小敏 章心惠 刘慧琴 李朝森 郭勤卫 张婷 《上海蔬菜》 2021年第1期32-33,37,共3页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两用高产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一菜两用: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播甘蓝型油菜“双高、双低”品种云油20号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建华 《云南农业科技》 2001年第3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云油20号双低甘蓝型油菜 品种特性 推广应用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高油甘蓝型油菜杂交种——核优46
13
作者 陈凤祥 《农村百事通》 2011年第14期46-46,共1页
"核优46"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油、抗逆性强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属半冬性双低甘蓝型油菜,2009年通过了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平均230.1天。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高油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委员会 杂交种 杂交油菜 抗逆性强 全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3号的选育 被引量:30
14
作者 杜德志 刘青元 +7 位作者 李秀萍 余青兰 傅忠 王瑞生 赵洪朝 唐国永 安风云 王宁惠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6-68,共3页
青杂3号(原代号为E144)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中平均产量为2340.1kg/hm2,比对照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增产39.3%;在国家春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 青杂3号(原代号为E144)是青海省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培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在国家春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中平均产量为2340.1kg/hm2,比对照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增产39.3%;在国家春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407.5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5.1%。在青海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790.2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47.6%;在青海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989.1kg/hm2,比对照青油241增产50.2%。青杂3号种子含油量44.27%,芥酸含量0.50%,硫甙含量29.40μmol/g。全生育期110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杂交种 青杂3号 选育 品种 种子含油量 芥酸含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龙飞 张胜 +1 位作者 张润生 张志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6-180,共5页
旨在阐明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明确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施硼量的关系。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五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硼量对甘蓝型双低春油... 旨在阐明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明确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施硼量的关系。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五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硼量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与施硼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每角果粒数则与施硼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量施硼可以协调每株角果数与每角果粒数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籽粒产量与每角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82 8**),与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单株角果数则呈一定的负相关性。适量施用硼肥,可明显提高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增加籽粒粗脂肪和粗蛋白质含量,而降低硫苷含量,进而改善品质。籽粒产量、产油量与施硼量之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施硼量分别为17.84 kg/hm2和19.42 kg/hm2时,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到理论最大值3 154.18 kg/hm2和1 344.61kg/hm2,施硼过量,籽粒产量、产油量均下降。粗脂肪含量与施硼量之间呈单峰曲线关系,粗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45.3%)时的施硼量为24.62 kg/hm2。硫苷含量与施硼量则呈开口向上的二次曲线关系,施硼量为19.42 kg/hm2时,硫苷含量为10.29 mg/g(≤30 mg/g)。试验综合考虑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籽粒产量、产油量及籽粒综合品质,提出适宜的施硼量(含硼11%)以19.42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硼量 甘蓝型双低油菜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兆进 柴武高 林东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75-76,共2页
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的品种来源、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2014年在民乐栽培面积达3200hm^2,平均产量3975kg/hm^2,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宜在海拔2100-2600m的冷凉区种植。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 华油杂6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的选育研究Ⅰ.MICMS双低不育系宁A7的回交选育 被引量:5
17
作者 浦惠明 戚存扣 +4 位作者 傅寿仲 张洁夫 伍贻美 高建芹 陈新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69-72,共4页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 ,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 ,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性的新不育系 ,经 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 ,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 以农艺性状优良、配合力高、具部分恢复基因的品系为轮回亲本 ,与MICMS双低不育系“宁A6”回交 ,定向选育具有轮回亲本优良性状和原不育系不育性的新不育系 ,经 3个轮回世代的回交、自交和测交 ,育成MICMS胞质不育系“宁A7”和保持系“宁B7”。宁A7不育系株型紧凑 ,不育性彻底 ,双低品质稳定 ,经济性状得到进一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农艺性状 回交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代文东 王通强 +2 位作者 黄泽素 杨晓容 李德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23-25,共3页
根据对黔油14号大面积制种中3种管理水平的制种田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水平上等田块因群体长势较好,未发生倒伏,产量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制种产量、有效角率及角粒数和千粒重均较群体长势较好、发生倒伏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田块和长势弱... 根据对黔油14号大面积制种中3种管理水平的制种田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水平上等田块因群体长势较好,未发生倒伏,产量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制种产量、有效角率及角粒数和千粒重均较群体长势较好、发生倒伏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田块和长势弱、未倒伏的下等管理水平的田块高,其产量分别高40.7%和55.8%,每角粒数多3.54和1.82粒。因此在油菜制种中,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油菜倒伏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 黔油14号品种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蔬兼用双低油菜新品种——宁油16号 被引量:11
19
作者 戚存扣 陈新军 +3 位作者 张洁夫 浦惠明 高建芹 傅寿仲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38,共1页
关键词 新品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甘蓝型双低油菜 2004年8月 甘蓝型油菜 作物种植 油菜生长 经济作物 育种目标 研究所 蔬菜 油料 饲料 主茎 油用 植株 摘薹 食味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淑芬 王金顺 +2 位作者 吴晓芸 汤雷 曹长东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9期20-21,F0002,共3页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中双11为材料,通过油蔬两用栽培与单收菜籽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1 995.0 kg/hm2,产菜籽2 434.5 kg/hm2,菜籽产量较单收菜籽栽培的增产...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中双11为材料,通过油蔬两用栽培与单收菜籽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1 995.0 kg/hm2,产菜籽2 434.5 kg/hm2,菜籽产量较单收菜籽栽培的增产6.0%;油蔬两用栽培纯收入11 928.5元/hm2,比单收菜籽栽培的新增纯收入9 830.0元/hm2,增收468.5%。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黄山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油菜 油蔬两用 农艺性状 产量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