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2号的选育 |
李云昌
李英德
徐育松
黄永菊
胡琼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7
|
|
2
|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Ⅴ)——母本可育株的不同识别拔除技术与制种产量 |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饶勇
代文东
王沁
陈佳琴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3
|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Ⅲ.父母本不同行比群体经济性状变化及制种产量 |
肖华贵
饶勇
陈静
李超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5
|
|
4
|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3号 |
浦惠明
傅寿仲
戚存扣
伍贻美
张洁夫
陈玉卿
高冠军
高建芹
|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2
|
|
5
|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I.母本SAB-3的特征特性 |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00 |
15
|
|
6
|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Ⅳ)——制种高产栽培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
肖华贵
陈静
李超
饶勇
周介雄
代文东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7
|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代文东
王通强
黄泽素
杨晓容
李德珍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03 |
3
|
|
8
|
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
张瑞茂
侯国佐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0
|
|
9
|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研究 |
侯国佐
杜才富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10
|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的选育研究 |
杜才富
侯国佐
秦信容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2
|
|
11
|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
胡正元
王敏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2
|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
杨经泽
高广金
刘贵华
刘凤兰
郑元本
付桂萍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3
|
双低杂交油菜中油杂1号的高产潜力及栽培技术 |
杨经泽
高广金
刘贵华
郑元本
|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14
|
施氮量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
任廷波
赵继献
|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07 |
6
|
|
15
|
双低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
蒋海玉
和爱花
冯云生
杨宗飞
|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16
|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的选育研究Ⅲ亲本资源的选择及其杂种的适应性分析 |
侯国佐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2001 |
2
|
|
17
|
双低杂交油菜大面积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
马宝俊
孙瑞建
史纪锁
|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8
|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保优制种模式研究 |
胡正元
李宇峰
|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9
|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
浦惠明
傅寿仲
戚存扣
|
《作物研究》
|
1995 |
1
|
|
20
|
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Ⅰ.密度及生育特性研究 |
饶勇
肖华贵
陈静
|
《耕作与栽培》
|
2002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