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2号的选育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云昌 李英德 +2 位作者 徐育松 黄永菊 胡琼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 2A不育系等材料 ,经测交、诱变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 (耐 )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 2 9...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 2A不育系等材料 ,经测交、诱变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 ,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 (耐 )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湖北省区试平均产量 2 92 6 .4 3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9.73% ,全国 (长江中游 )区试平均产量2 318.18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3.94 %。种子芥酸含量 0 .90 % ,商品籽硫甙含量 2 0 .70 μmol/g。 2 0 0 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选育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中油杂2号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Ⅴ)——母本可育株的不同识别拔除技术与制种产量 被引量:16
2
作者 肖华贵 陈静 +4 位作者 李超 饶勇 代文东 王沁 陈佳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0,共3页
试验采取挤浆识别拔除技术、花蕾形态识别拔除技术、看花识别拔除技术共3个处理,研究黔油12号制种中可育株识别拔除技术。结果表明:(1)不同拔除技术的处理间制种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以挤浆识别拔除技术处理产量最高,为77.04kg/667m2,较... 试验采取挤浆识别拔除技术、花蕾形态识别拔除技术、看花识别拔除技术共3个处理,研究黔油12号制种中可育株识别拔除技术。结果表明:(1)不同拔除技术的处理间制种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以挤浆识别拔除技术处理产量最高,为77.04kg/667m2,较对照看花识别拔除技术处理增产幅度达18.12%,达极显著水平;较花蕾形态识别拔除技术处理增产幅度达11.27%,达显著水平。(2)不同识别拔除技术处理的拔除时期不同,母本不育株群体表现出自我调节下的经济性状差异。以挤浆识别拔除技术处理对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二次分枝数、主花序长度、全株有效角数、单株产量改善较好,能增加全株有效角数约100个,增加单株产量约5g,但对结角密度、千粒重和角粒数影响小。(3)挤浆识别拔除技术处理进度快且便于操作、种子纯度高、质量风险小,可育株营养体饲用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高;看花识别拔除技术处理工作开始较晚、持续时间长、工作不便、投入劳动力大、种子质量风险较大,可育株营养体饲用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变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黔油12号品种 制种技术 母本可育株 识别技术 拔除技术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 Ⅲ.父母本不同行比群体经济性状变化及制种产量 被引量:15
3
作者 肖华贵 饶勇 +1 位作者 陈静 李超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17,共4页
为制定黔油12号大面积制种技术方案,明确黔油12号制种时父母本的适宜行比,试验父母本行比共设1∶2、1∶4、1∶6、1∶8、1∶10、1∶126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行比不同,单位面积上母本不育株数差异较大,行比1∶6和1∶8的不育株数... 为制定黔油12号大面积制种技术方案,明确黔油12号制种时父母本的适宜行比,试验父母本行比共设1∶2、1∶4、1∶6、1∶8、1∶10、1∶126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因行比不同,单位面积上母本不育株数差异较大,行比1∶6和1∶8的不育株数较行比1∶4的分别多124株和342株,行比1∶10和1∶12的不育株数比行比1∶4的分别多461株和551株;(2)考察距父本行不同距离的母本行的经济性状,以距父本行第一行和第二行的全株有效角较多,距父本三行以上的千粒重高,但每角实粒数减少,单株产量随与父本距离加大而降低;不同行比母本群体经济性状以行比1∶2~1∶6的全株有效角较多,随行比加大,群体的平均每角实粒数减少,千粒重增加,单株产量逐渐降低。(3)在相同面积条件下,制种产量以行比1∶6至1∶10为佳,其中1∶8的产量居第一位,为51.50kg/667m2;1∶10的产量居第二位,为51.23kg/667m2;1∶6的产量居第三位,为50.03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12号 双低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父母本 经济性状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3号 被引量:12
4
作者 浦惠明 傅寿仲 +5 位作者 戚存扣 伍贻美 张洁夫 陈玉卿 高冠军 高建芹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宁杂3号甘蓝型 双低杂交油菜 选育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植株性状 栽培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I.母本SAB-3的特征特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饶勇 陈静 肖华贵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0年第4期11-14,共4页
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 12号的母本 SAB- 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 SAB- 3根系发达 ,叶色深绿 ,丰产性好 ,抗性强 ,营养生长期较长 ;(2 ) SAB- 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 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 12号的母本 SAB- 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 SAB- 3根系发达 ,叶色深绿 ,丰产性好 ,抗性强 ,营养生长期较长 ;(2 ) SAB- 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蕊均比不育株的长、大 ,有利于初花前后识别和及时拔除可育株 ;(3)可育株比不育株开花早 3~ 14d,平均早 5d,拔除可育株安排在 SAB- 3群体开花约 10 %时开始 ,有利于 10 d内分 2~ 3次将可育株彻底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技术 特征 特性 双低杂交油菜 黔油1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Ⅳ)——制种高产栽培模式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肖华贵 陈静 +3 位作者 李超 饶勇 周介雄 代文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8-90,93,共4页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品种黔油12号制种产量与行比(母本群体)、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定量关系,分析四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不同制种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制种产量的... 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油菜品种黔油12号制种产量与行比(母本群体)、氮肥、磷肥、钾肥四因素定量关系,分析四因素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建立数学模型、明确不同制种产量水平下的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四因素对制种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磷肥>行比(母本群体)>钾肥.制种产量达到50 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x2(纯氮)14.10~15.20kg/667 m2,x 3(速效磷)7.02~7.86kg/667m2,x 4(速效钾)6.07~7.01 kg/667m2;制种产量达到60kg/667 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x1(行比)1:(7~8),x 2(纯氮)14.92~16.08 kg/667 m2,x 3(速效磷)7.59~8.51 kg/667m2,x 4(速效钾)6.63~7.69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油12号 高产栽培模式 双低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应用 制种产量 农艺措施 油菜品种 定量关系 互作效应 数学模型 技术措施 产量水平 速效磷 速效钾 行比 主效应 群体 母本 氮肥 磷肥 钾肥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制种配套技术研究 Ⅰ.管理水平对制种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代文东 王通强 +2 位作者 黄泽素 杨晓容 李德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3期23-25,共3页
根据对黔油14号大面积制种中3种管理水平的制种田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水平上等田块因群体长势较好,未发生倒伏,产量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制种产量、有效角率及角粒数和千粒重均较群体长势较好、发生倒伏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田块和长势弱... 根据对黔油14号大面积制种中3种管理水平的制种田进行调查研究表明:管理水平上等田块因群体长势较好,未发生倒伏,产量潜力得到有效发挥,其制种产量、有效角率及角粒数和千粒重均较群体长势较好、发生倒伏的中等管理水平的田块和长势弱、未倒伏的下等管理水平的田块高,其产量分别高40.7%和55.8%,每角粒数多3.54和1.82粒。因此在油菜制种中,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油菜倒伏是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的技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 黔油14号品种 制种技术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恢复系5862R的选育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瑞茂 侯国佐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以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 60 0 3和黄籽双低高油分品系 40 8作为基础材料 ,采用杂交育种程序 ,经过 5年 8代 (含杂交当代 )的连续定向选择 ,育成了黄籽频率达 91 .6%~ 96.2 % ,含油量 46.7%~ 49.3% ,芥酸 0 .0 8%~ 0 .1 4 % ... 以优良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 60 0 3和黄籽双低高油分品系 40 8作为基础材料 ,采用杂交育种程序 ,经过 5年 8代 (含杂交当代 )的连续定向选择 ,育成了黄籽频率达 91 .6%~ 96.2 % ,含油量 46.7%~ 49.3% ,芥酸 0 .0 8%~ 0 .1 4 % ,硫甙 2 4 .6~ 39.1 4μmol/ g,丰产性与中双 4号相当的甘蓝型黄籽双低新品系 5862 R,并被用作恢复系组配成功一个甘蓝型黄籽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九号 ,于 1 998年通过贵州省审定 ,至 2 0 0 1年秋在长江流域各省已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黄籽 双低杂交油菜 新品种 油研九号 恢复系 5862R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侯国佐 杜才富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6-28,共3页
油研七号系以隐性核不育系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配制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表现林高中等,杆硬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芥酸小于1%,硫甙含量在30微摩尔.含油率40%-42%。在区域试验中生育期平均比同试验的秦油二号... 油研七号系以隐性核不育系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配制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表现林高中等,杆硬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芥酸小于1%,硫甙含量在30微摩尔.含油率40%-42%。在区域试验中生育期平均比同试验的秦油二号早7天以上,产量比对照蜀杂一号增产14.83%。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至1996年秋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100多万公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 隐性核不育 双低杂交油菜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才富 侯国佐 秦信容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1-43,共3页
以双低不育系 1492 A为母本 ,5 32 4为父本 ,选育配制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 ,具有丰产好、抗逆性强、低硫、低芥、含油量高等特点。芥酸含量 0 .81% ,硫苷含量 17.17μmol/g,含油量 40 %~ 44 %。该组合的早熟型和晚熟型经... 以双低不育系 1492 A为母本 ,5 32 4为父本 ,选育配制而成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八号 ,具有丰产好、抗逆性强、低硫、低芥、含油量高等特点。芥酸含量 0 .81% ,硫苷含量 17.17μmol/g,含油量 40 %~ 44 %。该组合的早熟型和晚熟型经过分类选育 ,早熟型比晚熟型早 5天左右。适宜贵州、广西等类似生态条件茬口紧张的地区种植 ,晚熟型适宜稻油、棉油两熟制地区种植。该组合于 1997年通过贵州品种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油研八号油菜 品种试验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正元 王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9-41,共3页
对双低杂交油菜制种的适宜播期、父母本行比及前期施肥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播期为9月16~25日;父母本行比以2:3为宜;前期采用平衡配方施肥可使制种产量提高11.5%,在此基础上,增施种肥(磷肥)有进一步的增产效果,可使制种产量提高1... 对双低杂交油菜制种的适宜播期、父母本行比及前期施肥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播期为9月16~25日;父母本行比以2:3为宜;前期采用平衡配方施肥可使制种产量提高11.5%,在此基础上,增施种肥(磷肥)有进一步的增产效果,可使制种产量提高1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播期 父母本行比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经泽 高广金 +3 位作者 刘贵华 刘凤兰 郑元本 付桂萍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34,共3页
中油杂 4号系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1 998~ 2 0 0 0年连续两年湖北省区试平均单产 2 52 7 8kg·hm- 2 ,比对照品种中油 82 1增 1 2 97% ;在新洲区、襄樊市农科院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分别为 2 634 0kg·hm- 2 和 3 1 2 0 0k... 中油杂 4号系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1 998~ 2 0 0 0年连续两年湖北省区试平均单产 2 52 7 8kg·hm- 2 ,比对照品种中油 82 1增 1 2 97% ;在新洲区、襄樊市农科院生产试验 ,平均单产分别为 2 634 0kg·hm- 2 和 3 1 2 0 0kg·hm- 2 ,分别比中油 82 1增 2 2 54 %和 1 6 2 0 %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的全省6县 (市 )新品种比较试验 ,平均单产 2 662 5kg·hm- 2 ,比中油 82 1增 1 7 60 % ;在全省 2 6个县 (市 )示范 ,平均单产达 2 370~ 3 540kg·hm- 2 。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 ,芥酸质量分数 0 38% ,含油率 38 58% ,饼粕硫甙含量为 2 4 95μmol·g- 1 。充分显示出产量高、品质优、杂种优势强、经济性状好、抗逆性强、制种安全性好的特征特性。只要采取良种良法配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新品种 “中油杂4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中油杂1号的高产潜力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经泽 高广金 +1 位作者 刘贵华 郑元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41,共3页
20 0 0~ 2 0 0 1年度在全省油菜主产区开展了对中油杂 1号高产攻关田间试验 ,结果其平均单产达3 178 1kg/hm2 。据调查全省 2 2个县 (市 )约 10 0 0多个种植户 ,中油杂 1号实际单产平均为 2 3 95 9kg/hm2 ,与中油 82 1和常规双低品种... 20 0 0~ 2 0 0 1年度在全省油菜主产区开展了对中油杂 1号高产攻关田间试验 ,结果其平均单产达3 178 1kg/hm2 。据调查全省 2 2个县 (市 )约 10 0 0多个种植户 ,中油杂 1号实际单产平均为 2 3 95 9kg/hm2 ,与中油 82 1和常规双低品种比较 ,单产增加 15 0 %左右。分析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角数多 ,单位面积总角果数多 ,苗期生长优势强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中油杂1号 高产潜力 栽培技术 高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廷波 赵继献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年第2期99-104,共6页
通过对油研9号、油研10号不同施氮量的根、叶片、茎枝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单株干鲜比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0-375kg.hm-2的单株根、叶片干物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进程先增后降,单株根干物重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 通过对油研9号、油研10号不同施氮量的根、叶片、茎枝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单株干鲜比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0-375kg.hm-2的单株根、叶片干物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生育进程先增后降,单株根干物重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5.45-30.60g,单株叶片干物重现蕾期、初花期达最大值,平均为14.00-27.25g和35.85-41.10g;单株茎枝蕾花角果干物重、单株干物重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成熟期施氮量达最大(375kg.hm-2)时则降低,并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89.00-206.51g和99.30-225.71g;单株干鲜比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成熟期达最大值,平均为22.16%-3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干物质 干鲜比 施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蒋海玉 和爱花 +1 位作者 冯云生 杨宗飞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优良特性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要点 云南省农科院 特征 示范种植 两系杂交 优质油菜 生长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的选育研究Ⅲ亲本资源的选择及其杂种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国佐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19-24,共6页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亲本资源分别来源于长江上游和中游 (其中又具有欧洲品种材料的血缘 )不同的生态类型 ,并具有在全国适应性最广、推广面积最大的中油 82 1的血缘 ,在贵州的生态条件下育成 ,其遗传基础丰富。通过近 5年在整个长江...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亲本资源分别来源于长江上游和中游 (其中又具有欧洲品种材料的血缘 )不同的生态类型 ,并具有在全国适应性最广、推广面积最大的中油 82 1的血缘 ,在贵州的生态条件下育成 ,其遗传基础丰富。通过近 5年在整个长江流域的推广实践表现适应性好 :其抗病性、耐肥抗倒性与中油 82 1接近 ,优于其它品种 ;苗期抗寒耐冻力较强 ,花期耐低温能力优于中油 82 1和秦油二号等品种 ;生育期适中 ,能适应全流域不同海拔不同纬度各种耕作制度的栽培 ;全流域 154个试点的统计资料显示增产点在 90 %以上 ,比现有的中油 82 1、秦油二号等推广品种平均增产 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研七号 抗逆性 选育 双低杂交油菜 亲本选择 杂种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大面积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宝俊 孙瑞建 史纪锁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制种基地 整地 播种 壮苗培育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高产保优制种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正元 李宇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7-30,共4页
研究了施氮量 (X1)、施磷量 (X2 )、施硼量 (X3)、密度 (X4 )和行比 (X5)对优质杂交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制种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施氮量和父母本行比 ,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 :X1>X5>X4 >X3>X2 ;各因... 研究了施氮量 (X1)、施磷量 (X2 )、施硼量 (X3)、密度 (X4 )和行比 (X5)对优质杂交油菜制种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制种产量影响最大的因子是施氮量和父母本行比 ,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大小依次为 :X1>X5>X4 >X3>X2 ;各因子间的互作效应不显著。运用频数分析法在计算机上模拟寻优 ,得出优质双低杂交油菜制种产量达到 90 0kg/hm2 以上的综合农艺措施 :施氮量 99.95~10 1.74kg/hm2 ,施磷量 6 6 .2 1~ 87.10kg/hm2 ,施硼量 2 5 .80~ 2 8.5 0kg/hm2 ,密度 2 0 .39万~2 2 .2 4万株 /hm2 ,父母本行比 2∶2 ,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制种 模拟寻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浦惠明 傅寿仲 戚存扣 《作物研究》 1995年第3期37-39,共3页
应用电泳技术分析了2个甘蓝型高产双低杂交油菜F1及三系亲本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杂种与不育系、恢复系的酶谱类型既有相似性又有特异性,F1的酶谱不仅兼有父母的互补酶带,还具有各自的杂种酶带,为双低杂交油菜早期快速筛选... 应用电泳技术分析了2个甘蓝型高产双低杂交油菜F1及三系亲本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杂种与不育系、恢复系的酶谱类型既有相似性又有特异性,F1的酶谱不仅兼有父母的互补酶带,还具有各自的杂种酶带,为双低杂交油菜早期快速筛选优势组合和鉴定杂种真伪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甘蓝型油菜 双低杂交油菜 酯酶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低杂交油菜黔油12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Ⅰ.密度及生育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饶勇 肖华贵 陈静 《耕作与栽培》 2002年第6期15-15,23,共2页
关键词 双低杂交油菜 黔油12号 栽培技术 密度 生育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