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胡琴琴 施雪英 +5 位作者 王安娜 吴鹏超 周琴 李娇娇 袁幸 李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7-201,共5页
目的观察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安庆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 目的观察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安庆市立医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训练,观察组采用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Sheikh躯干控制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静态平衡得分、动态平衡得分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单任务步行时间、双任务步行时间均明显下降,2组干预前、后单任务步行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双任务步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2.87±7.36)s vs(27.52±8.71)s,P=0.008],双任务步行时间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11.16±4.07)%vs(25.61±7.82)%,P=0.000]。干预后2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显著提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专科团队主导的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联合积极自我表露干预能有效改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与步行能力、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疗法 步行试验 步行-认知双任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联合双任务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2
作者 邹聪聪 王潇珺 +4 位作者 马锦蓉 鲁商波 丁勇 王哈妮 宋建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3-519,共7页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联合双任务训练(DT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10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 目的探讨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联合双任务训练(DTT)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10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sham-taVNS联合DTT,观察组接受taVNS联合DTT,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ARAT评分、MBI评分、MEP振幅、MEP潜伏期均明显改善(|t|>3.670,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3.081,P<0.01)。结论taVNS联合DTT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 功能障碍 耳迷走神经电刺激 双任务训练 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冬 张皓 +2 位作者 刘楠 王昕悦 徐淼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82-1091,共10页
目的 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6个月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单任务... 目的 探讨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后6个月内患者平衡功能和步态的影响。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北京市普仁医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单任务步行训练,试验组进行认知-步行双任务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进行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定,采用平衡测试仪测量单任务和双任务状态下静态平衡姿势轨迹和稳定极限;采用步态分析仪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训练后,两组FMA-LE评分均显著增加(|t|> 10.239,P <0.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单任务状态下,训练后两组平衡测试各参数均明显提高(|t|> 2.934,P <0.01),试验组闭眼运动轨迹长度明显长于对照组(t=3.330,P=0.001);两组步态分析各参数均改善(|t|> 6.823,P <0.05),试验组步速优于对照组(t=2.355,P=0.022)。双任务状态下,训练后除对照组睁眼状态下运动轨迹长度无明显变化(P> 0.05),两组其他平衡测试参数均改善(|t|> 2.472,P <0.05),两组间所有参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步态分析各参数均改善(|t|> 2.238,P <0.05),试验组步幅、步速优于对照组(t> 2.443,P <0.05)。结论 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在改善步态部分参数方面优于单任务步行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认知 运动 双任务训练 平衡 步态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任务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平衡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海静 李庆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26-1031,共6页
在日常生活中,机体需要适应复杂环境,同时执行多项任务。脑卒中后,患者执行双重任务的能力下降,常规康复并不能充分解决脑卒中后双任务下的平衡功能障碍。本文总结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研究现状,讨论可能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 双任务训练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的双侧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孙亚 李岩 +3 位作者 傅建明 陆晶晶 金鑫 林在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5-1200,共6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的双侧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传统双侧上肢训练,试验组增加...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的双侧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6)和试验组(n=26)。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传统双侧上肢训练,试验组增加机器人辅助的双侧任务导向性训练,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评估上肢平均轨迹误差值(ATE)和测试执行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MBI评分、ATE和测试执行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t|>5.400,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23,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的双侧任务导向性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机器人 任务导向性训练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陶萍 邵雪荣 +2 位作者 张煜 黄东雅 韩甲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0,共8页
运动干预是预防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运动干预方式较多,干预强度和干预频率不一致,不同干预方式的疗效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全面复习文献和系统分析,比较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干预的效果,发现太极对减少... 运动干预是预防帕金森病患者跌倒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运动干预方式较多,干预强度和干预频率不一致,不同干预方式的疗效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全面复习文献和系统分析,比较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干预的效果,发现太极对减少轻中度帕金森病患者跌倒最有效,其次是平衡训练,渐进抗阻力量训练的疗效则相对较弱。认知步态双任务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干预手段具有一定优势,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跌倒 运动干预 太极 平衡训练 双任务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