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级多维贫困度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以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例 被引量:122
1
作者 王艳慧 钱乐毅 段福洲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489-1497,共9页
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是新阶段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并进行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和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 贫困人口及其分布区域的有效瞄准和识别是新阶段连片特困区农村扶贫开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从多维角度把握贫困的实质并进行多维贫困的具体度量和分析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在系统设计多维贫困识别指标体系及多维贫困测算算法流程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南阳市连片特困区扶贫重点县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双临界值"的"维度加总/分解"算法进行了"县级-村级"的贫困人口多维贫困量算和分析;借助Kriging法对村级多维贫困测算结果进行空间插值处理,系统分析研究区多维贫困状况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研究区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都呈现"西高东低"趋势,其中,内乡县和淅川县的综合贫困指数MPI最大,镇平县MPI最小。其主要致贫因素为收入和健康,收入指标对贫困的贡献度在空间上呈现"西北-东南"条带状分布,健康问题集中在镇平县;次要致贫因素为教育年限、儿童入学率以及燃料类型。此外,淅川县山区地区多维贫困发生率最高,县城附近的MPI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识别指标体系 多维贫困测算 双临界值法 空间插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测算与结构分解——基于CFPS 2018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雷霆 张浩帆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6,共9页
采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多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识别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将近10... 采用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多维贫困标准进行贫困识别对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的数据,运用A-F双临界值法,对我国农户多维贫困状况进行测算及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将近10.9%的农户有三个以上的指标被剥夺,多维贫困发生率较高;家庭劳动力水平和灾难性医疗支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度最高,是影响农户贫困的两个重要的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科学制定相对贫困的多维识别标准、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A-F双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识别及其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来自西部偏远山区的证据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玲 刘林 +1 位作者 刘一波 黄宸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7,共9页
由于生存、教育、健康等资源的匮乏,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利于人才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该研究构建了包含孕期质量、家庭教育、儿童健康、生活水平4个维度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AF双临界值法,识别儿童多... 由于生存、教育、健康等资源的匮乏,我国西部偏远山区儿童早期人力资本积累不足,不利于人才强国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该研究构建了包含孕期质量、家庭教育、儿童健康、生活水平4个维度17个指标的指标体系,运用AF双临界值法,识别儿童多维相对贫困。结果表明,西部偏远山区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0.476,多维相对贫困剥夺强度为0.408,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为0.194;其中家庭教育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高,占到38.3%。结合儿童的认知、语言、运动、社会情感发展的贝利评估,进一步分析发现,多维相对贫困对儿童认知、语言和社会情感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建议:将缓解儿童多维相对贫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纳入国家人才强国战略规划;定期开展早期儿童多维相对贫困评估,动态监测儿童发展水平;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构建“政府-社区-家庭”协同育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儿童 多维相对贫困 识别指标体系 AF双临界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跃度测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昭 李安渝 朱峻萱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6-83,共8页
在信息时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的频率可以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将Alkire和Foster的"双临界值"法引入到企业经营活跃度的测算当中,构建企业经营活跃度指数模型,并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商业活动、创... 在信息时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互联网的频率可以反映市场的活跃程度。将Alkire和Foster的"双临界值"法引入到企业经营活跃度的测算当中,构建企业经营活跃度指数模型,并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商业活动、创新活动和信息共享3个维度测算了中国2011—2013年期间的企业经营活跃度。研究结果表明:大型企业相对于中型和小微企业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并且在较高活跃度临界值k下(k>0.6),制造业企业表现出更高的活跃度。此外,企业活跃度指数可以敏感地反映活跃企业判定标准的变化,且在大样本下其测算结果具有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经营活跃度 双临界值法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村测度研究——以广东省连州市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翟嘉港 冯艳芬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6-165,178,共11页
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且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确立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保证。研究利用广东省精准扶贫政策确定的连州市66个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借助多维贫困理论构建了连州市贫困村的多维贫困测... 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且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确立的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保证。研究利用广东省精准扶贫政策确定的连州市66个贫困村的基础数据,借助多维贫困理论构建了连州市贫困村的多维贫困测量体系,利用A-F双临界值法测算了多个维度的权重,同时结合AHP-熵值法计算各测量指标的组合权重,借助维度权重和组合权重构建综合贫困度测算模型,计算了连州市66个贫困村的自然致贫、社会致贫、经济致贫指数,以及3个指数加总所得的综合贫困度。结果表明:66个贫困村中的综合贫困程度可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轻度贫困村占21.2%、中度贫困村占16.7%、重度贫困村占34.8%、极重度贫困村占27.3%。连州市贫困村的贫困深度较重,重度贫困和极重度贫困村的占比较大且分布较集中,因此在制定精准扶贫政策中需要充分考虑其贫困深度和空间分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贫困村 综合贫困测度 A-F双临界值法 AHP-熵 连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的统计测度及其结果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周迪 邱文妍 冯怡豪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129,共17页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相对贫困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逐步凸显,但现阶段仍缺乏统一的相对贫困指数来识别相对贫困家庭以及衡量相对贫困水平。基于改进的A-F双临界值法和福斯特的持续思想,通过设定各指标的相对贫困阈值,构建... 随着“后扶贫时代”的到来,相对贫困在我国扶贫工作中的战略定位逐步凸显,但现阶段仍缺乏统一的相对贫困指数来识别相对贫困家庭以及衡量相对贫困水平。基于改进的A-F双临界值法和福斯特的持续思想,通过设定各指标的相对贫困阈值,构建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并验证其满足的系列公理化条件,进而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五期数据,从整体、城乡、区域和省份四个层面实证分析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研究发现:中国持续多维相对贫困家庭比例随着持续时间临界值的增加逐渐降低,致贫因素也更加集中。2010-2018年多维相对贫困指数降低了7.15%,相对贫困家庭占比逐渐降低,中国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但就处于相对贫困的家庭而言,其相对贫困程度仍较高。医疗保险、教育与住房仍然是中国重要的致贫因素,城市家庭的健康状况和农村的住房问题对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城乡以及区域间的贫困差距仍较明显,但更多的是体现在贫困发生率差距上,贫困家庭的相对贫困深度较为相近。我国西部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远高于中东部地区,但中东部地区内贫困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更严重。研究为我国相对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统计支持,对我国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多维相对贫困指数 相对贫困 A-F双临界值法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