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 状头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林 杨莹 +5 位作者 隋佳佳 陈晓红 文国容 陈永艳 晏文 罗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方法 :将52例斑秃患者分为活动期组18例,稳定期组34例;局限型斑秃组41例,重型斑秃组11例。选取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2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1.33±0.66,斑秃患者活动期组为0.45±0.34,稳定期组为0.80±0.4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89,P<0.05);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斑秃活动期组低于稳定期组(P<0.05)。重型斑秃组FOXP3蛋白表达均值为0.41±0.26,局限型斑秃组为0.75±0.4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组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7,P<0.05);且重型斑秃组和局限型斑秃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型斑秃组低于局限型斑秃组(P<0.05)。斑秃患者PBMCs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与斑秃病情的严重程度(SALT)呈负相关(r=-0.33,P<0.05)。结论: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的细胞免疫失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转录因子 状头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再归 游泽山 +4 位作者 张彩 李珠玉 苏秀梅 张秀明 李银广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87-591,共5页
目的:基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免疫耐受学说,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FOXP3基因rs2232365A/G和rs5902434del/ATT多态性在146例URSA患者(URSA组... 目的:基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的免疫耐受学说,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易感性。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FOXP3基因rs2232365A/G和rs5902434del/ATT多态性在146例URSA患者(URSA组)和11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结果:①rs2232365A/G的3种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携带G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风险(P=0.01,OR=1.61)。②rs59024343种基因型在两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P=0.10),但等位基因del缺失型频率URSA组较对照组高(χ2=4.40,P=0.036)。③单倍体型分析:G/del单体型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P=0.02,OR=1.53),而A/ATT单体型则对URSA的发病具有保护作用(P=0.02,OR=0.63)。结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区rs2232365和rs5902434多态性与URSA的遗传易感性有关,携带G和del等位基因明显增加URSA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 遗传多态性 转录因子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3 mRNA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隋佳佳 陈晓红 +4 位作者 荣容 曹碧兰 晏文 杨莹 张更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49-652,共4页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未治疗的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 目的:探讨斑秃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50例未治疗的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1),且重型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局限型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2.89,P<0.01),但重型患者组与局限型患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P>0.05)。斑秃患者PBMCs转录因子Foxp3mRNA与秃发严重评分工具(SAL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6,P<0.01)。结论:斑秃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Foxp3 mRNA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斑秃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foxp3 斑秃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玮炜 黄安斌 +4 位作者 杜戎 刘宇宏 宋优 沈凌汛 余立凯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 目的观察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在BXSB狼疮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探讨Foxp3在狼疮性肾炎中可能的免疫耐受诱导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8周龄及16周龄雄性BXSB小鼠各6只,以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6只为正常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Foxp3在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肾组织Foxp3阳性表达,细胞呈深棕色着色,广泛分布于肾小管;8周龄及16周龄BXSB小鼠肾脏组织Foxp3弱阳性表达,细胞呈浅棕色着色,分布于肾小管。8、16周龄BXSB组小鼠肾组织内Foxp3mRNA表达水平[(0.55±0.06),(0.51±0.07)]均较正常对照组(1.02±0.0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6周龄BXSB组小鼠的Foxp3mRNA表达水平较8周龄BXSB组降低,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XSB小鼠狼疮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的Foxp3表达下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 狼疮肾炎 调节性T细胞 BXSB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3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贺 李鑫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8-514,共7页
作为调节性T细胞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叉头蛋白(forkheadbox protein 3,FOXP3)在T细胞研究领域已被广泛关注。然而最新研究表明,FOXP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量及发挥的功能亦不相同,部分肿瘤中FOXP3作为... 作为调节性T细胞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叉头蛋白(forkheadbox protein 3,FOXP3)在T细胞研究领域已被广泛关注。然而最新研究表明,FOXP3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量及发挥的功能亦不相同,部分肿瘤中FOXP3作为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的增殖与转移,部分肿瘤中则作为癌基因促进肿瘤免疫逃逸。本文总结了FOXP3在不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功能,旨在为今后FOXP3的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转录因子 foxp3 癌基因 抑癌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头样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FOXP3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晓菊 张劲农 +3 位作者 金阳 张建初 陶晓南 白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12-1515,共4页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FOXP3在不同病变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病变肺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组织中FOXP3表达的异同。方法:使用RT-PCR及W est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21例肺癌、7例支气... 目的:检测核转录因子FOXP3在不同病变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不同病变肺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组织中FOXP3表达的异同。方法:使用RT-PCR及W estern b lotting方法,检测21例肺癌、7例支气管扩张、5例炎性假瘤、3例结核球以及15例病灶旁手术切除正常肺组织共153份标本中FOX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肺癌、肺良性病变及病灶旁正常肺组织FOXP3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分别为41/63、8/45、0/45(P<0.05),肺癌与肺良性病变组织均有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分析其平均吸光度A值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病灶旁正常肺组织FOXP3 mRNA及蛋白无表达。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中均有FOXP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平均吸光度A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OXP3可作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一种标志物。肺癌与肺良性病变组织均有FOXP3 mRNA及蛋白表达,FOXP3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强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肺肿瘤 转录因子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神经功能及叉头转录因子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赫 唐强 朱路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7-1442,共6页
目的探索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叉头转录因子3 (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9只。每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 目的探索针康法对脑缺血小鼠叉头转录因子3 (Foxp3)和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RORγt)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每组9只。每组再分为3 d、7 d、14 d 3个亚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康组采用线栓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手术不予治疗,针刺组接受头穴丛刺针灸治疗,康复组接受跑台训练,针康组接受头穴丛刺结合跑台治疗。术后各时间点,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价神经功能,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缺血侧脑组织Foxp3、RORγt表达。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假手术组mNSS为0分,模型组mNSS均高于假手术组(P <0.05)。术后3 d,与模型组比较,康复组、针康组mNSS降低(P <0.05)。术后14 d,与模型组和针刺组比较,针康组mNSS降低(P <0.05)。术后各时间点,针康组Foxp3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0.05)。术后3 d,针康组RORγt表达量较其他组均增加(P <0.05)。术后7 d,针康组RORγt表达量较针刺组、假手术组增加(P <0.05)。结论针康法可改善脑缺血小鼠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可能通过调节Foxp3、RORγt表达降低炎症的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针康法 转录因子3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样转录因子3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桂芬 陈世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1-274,共4页
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过去被认为是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关键转录因子,近来发现其在胃癌细胞中也有表达,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胃癌患者外周血及微环境中Foxp3蛋白及mRNA的高... 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3,Foxp3)过去被认为是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关键转录因子,近来发现其在胃癌细胞中也有表达,这可能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胃癌患者外周血及微环境中Foxp3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可能涉及到多种信号通路,具有重要的基因调控作用并最终使肿瘤逃逸机体的免疫杀伤,干预其表达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调节性T细胞 头样转录因子3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局部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金风丽 齑藤.滋 岛.友子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4-385,389,共3页
目的:检测Fox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及同一患者盆腔腹膜中Foxp3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10例正常腹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 目的:检测Foxp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内异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及同一患者盆腔腹膜中Foxp3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10例正常腹膜进行比较。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卵巢巧克力囊肿及其盆腔腹膜中均可见到Foxp3阳性细胞表达,且二者Foxp3阳性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正常子宫内膜和正常腹膜中无Foxp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Foxp3启动了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使盆腔内免疫环境呈免疫耐受状态,当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细胞进入盆腔后没有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而是在盆腔内异位处发生侵袭、种植及进一步生长,这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转录因子foxp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自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叉头框家族转录因子P3表达量的影响
12
作者 姚战非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白癜风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效应从而维持体内免疫稳... 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及白癜风等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疾病,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免疫效应从而维持体内免疫稳态[1]。近年来研究发现叉头框家族成员P3(forkhead box P3,Foxp3)是调节性T细胞的特异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 调节性T细胞 免疫抑制 头框家族转录因子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状转录因子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晓丹 漆明 +3 位作者 臧磊 刘丽 江海峰 张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682-2684,共3页
目的:研究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NOM组)、30例OLP组织中的Foxp3和TGF-β1表达。结果:Foxp3在NOM组阴性表达... 目的:研究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口腔扁平苔藓(OLP)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例正常口腔黏膜(NOM)组织(NOM组)、30例OLP组织中的Foxp3和TGF-β1表达。结果:Foxp3在NOM组阴性表达,在OLP组表达强度及表达率均显著高于NOM组(P<0.01);TGF-β1在NOM组弱阳性表达,在OLP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NOM组(P<0.01),表达率与NOM组无区别(P>0.05);在OLP组Foxp3和TGF-β1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Foxp3和TGF-β1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头状转录因子3 转化生长因子Β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昉 徐沪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9,共4页
关键词 foxp3 转录因子 自身抗原 克隆清除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胸腺选择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叉头样转录因子3的表达与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炎骨吸收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阳沙沙 彭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病变中的表达,探讨Foxp3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开髓,于术后0,7,14,21,28,35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分别用HE染色观察骨吸收范围,免疫组织化... 目的:观察叉头样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3,Foxp3)在大鼠实验性根尖周病变中的表达,探讨Foxp3与根尖周骨吸收的关系。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开髓,于术后0,7,14,21,28,35d取下颌骨,制备组织切片,分别用HE染色观察骨吸收范围,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oxp3的表达和酶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破骨细胞的形成。结果:术后0~21d(急性期),Foxp3表达维持低水平,而破骨细胞迅速增多伴随骨吸收范围快速增大;术后21~35d(慢性期),Foxp3表达增高,而破骨细胞数目迅速减少,骨吸收无继续扩大趋势。结论:Foxp3表达于根尖周病损中,可能主要在慢性期控制炎症扩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样转录因子3 根尖周炎 骨吸收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地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多态性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刘倩 李亚梅 +2 位作者 王文第 王燕侠 毛宝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2384-2388,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甘肃地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URSA患者(URSA组)150例和同期正常妇女(对照组)150例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甘肃地区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URSA患者(URSA组)150例和同期正常妇女(对照组)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Foxp3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32365、rs2280883和rs3761548)进行分型,比较分析其等位基因、基因型及所构建的单倍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Foxp3基因rs2232365位点TT、TC、CC基因型在URSA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8.0%、48.0%和14.0%,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5.3%、49.3%和15.3%。rs2280883位点TT、TC、CC基因型在URSA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3%、34.0%和4.7%,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7%、34.0%和5.3%。rs3761548位点TT、GT、GG基因型在URSA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0%、34.7%和61.3%,在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3%、33.3%和61.3%。两组Foxp3基因3个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录因子Fox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甘肃地区人群URSA发病不相关,有必要扩大样本量针对不同种族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foxp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会霞 刘玉珍 +2 位作者 卢建华 叶立红 戴二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例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_1表达。同时选取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肝...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例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_1表达。同时选取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肝组织Foxp3^+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期/Ⅱ期PBC患者肝组织表达量与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BC患者肝组织TGFβ3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期/Ⅱ期PBC患者肝组织表达量与Ⅲ期/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TGFβ_1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5,P=0.000)。结论 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_1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转录因子foxp3^+ 转化生长因子β_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大鼠脾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培 祁晓平 +1 位作者 李刚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3期129-131,136,共4页
目的:探讨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D3]预干预对大鼠辅助性T细胞(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VitD3组。分别给予对照... 目的:探讨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VitD3]预干预对大鼠辅助性T细胞(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近交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和VitD3组。分别给予对照组和LPS组赋形剂,VitD3组用1,25(OH)2VitD3(0.25μg/只.d-1),连续灌胃14 d。第15天LPS组和VitD3组腹腔注射致死剂量LPS(10 mg/kg)。6 h后处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用Realtime RT-PCR检测脾中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1,25(OH)2VitD3明显上调大鼠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结论:1,25(OH)2VitD3预干预对大鼠Th1免疫应答中脾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基因表达有显著影响。1,25(OH)2VitD3有可能通过促进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发挥其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稽留流产患者滋养细胞中FoxO3a转录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8
19
作者 潘翠娇 王玉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4-508,共5页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滋养细胞中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经B超及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病例的绒毛组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因非意愿妊娠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病例的绒毛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滋养细胞中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的表达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经B超及HCG动态监测证实为稽留流产病例的绒毛组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30例因非意愿妊娠行人工流产的正常妊娠病例的绒毛组织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标本中FoxO3a及Caspase-3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阳性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FoxO3a的表达位于滋养细胞胞质或胞核,Caspase-3的表达位于绒毛滋养细胞胞质;与正常妊娠组相比,稽留流产组滋养细胞中的FoxO3a表达降低和Caspase-3表达增多;组内FoxO3a及Caspase-3的表达有线性相关(P<0.05).结论:稽留流产滋养细胞中FoxO3a表达降低可能与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绒毛 头框转录因子3a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FOXP2调控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基因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卢艳娇 崔梦梦 +1 位作者 郁雯雯 褚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86-490,共5页
目的鉴定与肠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先天性巨结肠(HSCR)发生相关的转录因子。方法运用ChEA3数据库对调控HSCR易感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以及富集分析,使用GeneMANIA在线工具构建转录因子与靶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探讨其可能... 目的鉴定与肠神经系统发育以及先天性巨结肠(HSCR)发生相关的转录因子。方法运用ChEA3数据库对调控HSCR易感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进行预测以及富集分析,使用GeneMANIA在线工具构建转录因子与靶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探讨其可能调控的分子通路,以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对转录因子进行蛋白表达定位,探究其在神经系统和结肠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相关转录因子在30例HSCR患儿的狭窄段和扩张段肠管标本中的表达差异。结果用ChEA3数据库对已报道的119个HSCR易感基因的转录因子预测及富集分析发现,FOXP2可以靶向作用于其中46个基因。在GeneMANIA数据库中分析显示FOXP2可能调控多个HSCR易感基因的表达,与Hedgehog通路的GLI3共表达,与PTCH1存在遗传相互作用。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分析显示,FOXP2蛋白在脑神经元细胞和结肠组织中高表达。30例HSCR患儿中位年龄为1岁,其中男23例、女7例,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OXP2的mRNA表达量在病变组织较临近正常组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19,P<0.001)。结论FOXP2可能通过调控Hedgehog信号通路,影响肠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与HSCR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ChEA3数据库 转录因子 fox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