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的调整(1940—1942)
- 1
-
-
作者
李国芳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1,共16页
-
基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2021年度科研项目“从苏维埃到人代会:建国前中共对国家政体的探索”(2021YB022)的最终成果之一。
-
文摘
从1940年酝酿到1941年11月召开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制度在法律上完成第一次重大调整,边区、县参议会大幅度扩增权力,确实承担起立法、议政、监督同级政府的职能。同时,边区实行“三三制”,吸收大量党外人士进入各级参议会,扩大民主的基础。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边区参议会扩权自有限度,实践中也呈现复杂而矛盾的样态。1942年底,边区参议会制度开启新一轮调整乃至重构。
-
关键词
陕甘宁边区
参议会制度
民主集中制
“三三制”
议行关系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