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始设计参数还原的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杨铁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42,85,共4页
本文论述了能够进行参数还原的三个理论根据 ,提出了进行原始设计参数还原的三个步骤和若干实现算法 ,并在Windows95操作系统下 ,VC + + 5 0平台上实现了其原型系统。
关键词 逆向工程 设计参数 专家系统 参数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求工程参数还原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平雪良 宋浩 华婷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17,共4页
介绍了原始设计参数还原的概念,研究了配合尺寸和非配合尺寸还原的方法,针对非配合功能性尺寸的还原,提出了通过数学估计确定尺寸真值区间,运用现代设计方法确定再设计参数的思路,并用这一方法实现了旋涡风机冲片槽型尺寸的还原。
关键词 反求工程 参数还原 数学估计 再设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参数对铁基催化剂F-T合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庆杰 樊劭 +3 位作者 刘博 王一卉 许德平 王永刚 《洁净煤技术》 CAS 2009年第4期51-53,共3页
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详细考察了还原参数对工业铁基催化剂在F—T合成反应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还原气体中CO/H2的比值有助于提高烯烃的选择性;提高还原气体的空速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是烯烃的选择性有所降低;升高还原温度... 在浆态床反应器中详细考察了还原参数对工业铁基催化剂在F—T合成反应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还原气体中CO/H2的比值有助于提高烯烃的选择性;提高还原气体的空速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是烯烃的选择性有所降低;升高还原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但是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催化剂积炭活性下降,适宜的还原温度范围为210~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合成 浆态床反应器 铁基催化剂 还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研究及在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罗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2-61,共10页
在沉积相研究中,对不同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研究,对恢复和判断沉积相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沉积相的研究中,特别注意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系统分析,这些研究对阐明沉积环境特征,分析不... 在沉积相研究中,对不同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研究,对恢复和判断沉积相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沉积相的研究中,特别注意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系统分析,这些研究对阐明沉积环境特征,分析不同氧化-还原岩石带对某些沉积矿产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笔者认为对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以下一些特征元素及其比值:低价铁(Fe^(2-))含量及Fe^(3-)/Fe^(2-)比值,还原硫(S^2)及S^2/Fe^(2-)比值,有机碳(Cy)及其他变价元素。在评价沉积岩石的还原容量时,只有当岩石中的全部还原组分都参加进去被测定,这样才可得出岩石还原性能的正确结论。70年代前苏联学者和(1965)使用强氧化剂KMnO_4在碱性条件下(pH=11—13)氧化沉积岩粉末取得岩石ΔEh值,此值是评价沉积岩石还原能力的一个主要参数。岩石Eh_7值是评价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前苏联学者(1975)提出将沉积岩粉放入杯中,用蒸馏水调成膏状,然后用插有测量电极的橡皮塞盖住杯口,在密闭条件下测量岩石Eh、pH值的方法。为了采用统一的标准(pH=7)来比较这些数值的大小,作者用公式 Eh_7=K(pH_c—7)+Eh_c(K=59mv)对所测岩石Eh_c值进行校正。参照地下水氧化-还原划分标准和前述综合参数,本文提出综合的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划分标准。作者用中国华南某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产于石炭纪地层)和某黄铁矿床(产于泥盆纪地层)为例,详细论述了这两个矿区沉积相分析中用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判定沉积相(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分析 岩石氧化-还原参数 还原容量 岩石△Eh值 岩石Eh7
全文增补中
Bloom Filter哈希空间的元素还原 被引量:7
5
作者 彭艳兵 龚俭 +1 位作者 刘卫江 杨望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2-827,共6页
本文提出使用语义增强的Counting B loom FilterReconstruction(RSECBF)算法来快速还原源串或给出源串的聚类特征.它给每个哈希函数独立的哈希映射空间以消除哈希函数的内部冲突;扩展哈希函数使其不受均匀性限制,使得哈希函数可以带有语... 本文提出使用语义增强的Counting B loom FilterReconstruction(RSECBF)算法来快速还原源串或给出源串的聚类特征.它给每个哈希函数独立的哈希映射空间以消除哈希函数的内部冲突;扩展哈希函数使其不受均匀性限制,使得哈希函数可以带有语义;利用哈希串的重叠和数量一致性来解决同源哈希串拼接成源串的问题,为源串的还原创造了条件.本文针对Pareto分布的哈希函数,为主成分的还原提出了一个简洁的源串还原算法.对于直接选择部分比特的哈希映射而言,如果主成分分析中的RSECBF不能还原出源串,则还原出来的最长串就是源串的聚类特征.仿真及实际检验表明,B loom Filter可以扩展其哈希函数来实现语义增强,RSECBF还原的结果是可信的.本算法可以在异常行为发生的时候挖掘网络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ING BLOOM FILTER 语义增强 参数还原 异常行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托合成催化剂还原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向辉 许明 +1 位作者 门卓武 翁力 《洁净煤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54-59,共6页
费托合成工艺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催化剂及其还原工艺的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费托合成催化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催化剂还原过程,包括催化助剂的影响、还原过程的晶态结构演化、还原动力学以及还原工艺。最后重点介... 费托合成工艺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为催化剂及其还原工艺的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费托合成催化的种类及其应用领域。详细介绍了催化剂还原过程,包括催化助剂的影响、还原过程的晶态结构演化、还原动力学以及还原工艺。最后重点介绍了还原气氛、还原空速、还原温度以及还原压力等还原参数对费托催化剂合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还原过程呈现明显的多相还原复杂行为,合理的助剂添加和还原参数选择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还原性、活性和产品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托合成 催化剂 还原工艺 还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费托催化剂还原机理及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向辉 门卓武 +1 位作者 吕毅军 李永龙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费托合成技术是煤间接液化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开发高活性、高产品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费托合成技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论述了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还原机理及还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H_2/CO比、... 费托合成技术是煤间接液化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开发高活性、高产品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是费托合成技术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论述了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还原机理及还原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催化剂焙烧温度、还原H_2/CO比、还原压力和水分压对还原机理及还原动力学的影响规律。随催化剂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物相中超顺磁态的Fe^(3+)组分向顺磁态的α-Fe_2O_3组分转变,较高的焙烧温度导致催化剂晶格缺陷减少,晶粒尺寸增加,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增加,催化剂的还原能力减弱。随还原气氛中CO分压的增加,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程度提高,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的活性中心,催化剂活性升高。还原压力的升高促进了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但过高的还原压力会抑制催化剂的还原和碳化。水分压对催化剂的还原路径没有明显影响,但水分压的增加对催化剂各还原步骤均有抑制作用,还原活化能增加。根据费托合成技术对铁基催化剂的性能要求,未来催化剂还原工艺的研究重点在于开发中温还原、合成气气氛下的低压催化剂还原工艺,以降低固定资产投资,缩短还原时间,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费托催化剂 还原机理 动力学 研究进展 还原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重熔滴实验与还原熔化实验的相关性
8
作者 马小青 朱利 +3 位作者 张文哲 付忠望 赵勇 吴铿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在焦炭性能和高炉风量基本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含铁炉料在还原条件下的熔化性能是影响高炉软熔带和透气性最重要的因素.为满足高炉炉料结构快速变化的需要,采用还原反应熔化参数来表征不同炉料结构的性能,进行还原条件下熔化实验和荷重熔... 在焦炭性能和高炉风量基本保持稳定的背景下,含铁炉料在还原条件下的熔化性能是影响高炉软熔带和透气性最重要的因素.为满足高炉炉料结构快速变化的需要,采用还原反应熔化参数来表征不同炉料结构的性能,进行还原条件下熔化实验和荷重熔滴实验,探究还原熔化参数与荷重熔滴特征值的关联性.实验结果表明还原熔化参数和荷重熔滴特征值有很好的一致性.而还原熔化实验周期短、人力成本低、物力成本低,参照荷重熔滴实验结果,可快速为高炉确定合理炉料结构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重熔滴 还原熔化参数 高炉炉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英惠 吴维勇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共3页
产品的快速创新设计开发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而逆向工程是实现产品快速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提出了面向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系统的基本目标、概念模型及体系结构,强调实物原型的再现仅仅是逆向工程的初步阶段,在此基础... 产品的快速创新设计开发能力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而逆向工程是实现产品快速创新设计的重要途径。提出了面向创新设计的逆向工程系统的基本目标、概念模型及体系结构,强调实物原型的再现仅仅是逆向工程的初步阶段,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基于原型的再设计、再分析、再提高,从而实现重大改型的创新设计,才是逆向工程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设计 逆向工程 再设计 参数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