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岩裂纹起裂损伤强度及脆性参数演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泉声 魏莱 +3 位作者 雷广峰 刘琪 彭星新 刘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82-1789,共8页
岩石起裂强度σci及损伤强度σcd作为岩石重要的强度特征值,其研究对于分析岩石的渐进破坏过程及预测隧洞脆性破坏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应变分析及声发射监测方法,研究了两组硬质砂岩试样在单轴及三轴压缩过程中的裂纹演化特征。试验... 岩石起裂强度σci及损伤强度σcd作为岩石重要的强度特征值,其研究对于分析岩石的渐进破坏过程及预测隧洞脆性破坏有着重要意义。首先采用应变分析及声发射监测方法,研究了两组硬质砂岩试样在单轴及三轴压缩过程中的裂纹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侧向膨胀变形及声发射计数值可以较好地反映其内部的裂纹演化情况,二者随着裂纹的萌生积累都表现出一致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同时通过进一步分析应变及声发射曲线中的阶段性变化拐点,确定了砂岩试样的起裂强度及损伤强度值。其中青砂岩平均起裂强度约为其峰值强度的0.42倍,红砂岩平均起裂强度则约为其峰值强度的0.48倍。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围压下的试验结果,发现两组砂岩试样起裂阶段内摩擦角均小于其峰值阶段,初始φ0约为终值的1/2。由此定义了可反映岩石脆性程度的起裂摩擦水平φ0/φ,并建立考虑摩擦作用的线性起裂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裂纹演化 裂纹起裂 脆性参数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脆性因子及其在泥页岩储集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2
作者 刘致水 孙赞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针对油气勘探中普遍使用的脆性因子的缺点,构建了两个新的相对脆性因子(弹性参数脆性因子和矿物脆性因子),以准确预测脆性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弹性参数脆性因子利用测井、地震得到的弹性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评价储集层脆性,这些参数... 针对油气勘探中普遍使用的脆性因子的缺点,构建了两个新的相对脆性因子(弹性参数脆性因子和矿物脆性因子),以准确预测脆性泥页岩的空间展布。弹性参数脆性因子利用测井、地震得到的弹性参数(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评价储集层脆性,这些参数能够反映储集层原位物理性质;根据弹性参数脆性因子确定泥页岩中主要矿物的脆性系数,构建与每种矿物脆性系数及体积分数相关的矿物脆性因子。所构建的两个脆性因子有一定的理论优势并能够较合理地对测井、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结果进行解释。根据富有机质泥页岩岩石物理模型,建立矿物-弹性参数-脆性因子的岩石物理量版,对测井资料进行分析以得到优质脆性泥页岩的弹性参数特征,并将其应用于解释叠前地震资料反演结果,得到优质含气脆性泥页岩的空间分布范围,所预测的优质含气脆性泥页岩分布与测井资料对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脆性因子 矿物脆性因子 弹性参数脆性因子 岩石物理量版 泥页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数值模拟 被引量:9
3
作者 曾繁慧 邹存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64-1668,共5页
为研究圆形巷道开挖之后,围岩中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基于包含界面及基体的颗粒体模型,考虑模型参数内聚力的软化行为,应用FLAC-3D软件,模拟出"V"形坑内发生层裂的破坏现象.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脆性... 为研究圆形巷道开挖之后,围岩中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的分布与演化规律,基于包含界面及基体的颗粒体模型,考虑模型参数内聚力的软化行为,应用FLAC-3D软件,模拟出"V"形坑内发生层裂的破坏现象.结果表明:当模型参数脆性较低时,剪切应变增量高值呈条带状展布,彼此交叉,向围岩深部延伸;最小主应力出现高、低值相间隔现象.随着巷道尺寸的增加,剪切带的数目增多,长度增加;最小主应力高、低值相间隔现象加剧,间距无明显变化;随着围压的增加,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高值区在2个直径方向呈现更清晰的分布规律,当围压较高时,其模拟结果与现场观测到的"V"形坑内发生层裂的破坏现象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巷道 “V”形坑 分层破坏 颗粒模型 参数脆性 巷道尺寸 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动态热机械分析仪研究橡胶的低温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22
4
作者 吕明哲 李普旺 +1 位作者 黄茂芳 高天明 《中国测试技术》 2007年第3期27-29,共3页
介绍了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MA)在天然橡胶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利用DMA研究了天然橡胶及其改性物的低温动态力学性能,测定了样品的动态力学性能参数,并应用动态力学性能的时温叠加(TTS)原理,由WLF方程的常数C1和C2进一步计算出材料的脆性... 介绍了动态机械热分析仪(DMA)在天然橡胶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利用DMA研究了天然橡胶及其改性物的低温动态力学性能,测定了样品的动态力学性能参数,并应用动态力学性能的时温叠加(TTS)原理,由WLF方程的常数C1和C2进一步计算出材料的脆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动态热机械分析 动态力学性能 脆性参数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钙云母为主相微晶玻璃的可切削性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 苟主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Z10期62-63,共2页
对CaO-MgO-Al2O3-SiO2-F系钙云母可切削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性能和可切削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板条状、长径比大晶粒及相互交错的晶粒分布使微晶玻璃易于切削,脆性参数可作为云母基可切削微晶玻璃切削性能的... 对CaO-MgO-Al2O3-SiO2-F系钙云母可切削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性能和可切削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板条状、长径比大晶粒及相互交错的晶粒分布使微晶玻璃易于切削,脆性参数可作为云母基可切削微晶玻璃切削性能的评价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切削性 脆性参数 显微形貌 微晶玻璃 钙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_(60)Al_(10)Ni_(10)Cu_(20)大块金属非晶的玻璃转变和晶化特性研究
6
作者 张志 余东满 +1 位作者 王朝龙 陈春玲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73-77,共5页
用铜模吸铸法制得了一种直径为5 mm、成分为Nd60Al10Ni10Cu20的大块非晶合金.与富Fe类Nd基非晶不同的是,这种新型的Nd基大块非晶具有明显的玻璃转变过程和稳定的过冷液相区.磁性测试表明,在室温下表现为顺磁性.热分析实验发现,随着升温... 用铜模吸铸法制得了一种直径为5 mm、成分为Nd60Al10Ni10Cu20的大块非晶合金.与富Fe类Nd基非晶不同的是,这种新型的Nd基大块非晶具有明显的玻璃转变过程和稳定的过冷液相区.磁性测试表明,在室温下表现为顺磁性.热分析实验发现,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样品的过冷液相区变宽,并且玻璃转变温度和晶化温度有明显的向高温方向移动的趋势.研究了该大块非晶的玻璃转变动力学和晶化动力学,并给出了Kauzmann温度Tk,Vogel-Fulchers-Tamman温度T0g以及脆性系数m等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块金属非晶 玻璃转变和晶化 动力学 脆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深度围岩力学行为对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的影响——来自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龙角山钨矿床的证据 被引量:2
7
作者 聂利青 王新龙 +4 位作者 蔡国军 叶中豹 周涛发 宋玉龙 孙孝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前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成矿岩体和矽卡岩矿物,相对而言,控制矽卡岩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重要端员围岩的研究则明显薄弱。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深度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决定了围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方式及规模,但仅限于定性研究... 目前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成矿岩体和矽卡岩矿物,相对而言,控制矽卡岩矿床形成的另一个重要端员围岩的研究则明显薄弱。已有研究表明,不同深度围岩岩石力学性质决定了围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方式及规模,但仅限于定性研究,定量围岩力学性质研究及其对成矿作用制约则尚未开展。本文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典型矽卡岩型钨矿床——龙角山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压缩试验系统测定了不同赋矿深度围岩地层和成矿岩体的力学性质,探讨了不同深度围岩的力学行为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影响。灰岩的弹性模量E随深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灰岩的三轴相对强度S随着深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灰岩的硬化模量H和跌落模量M随深度的变化呈现非线性趋势,而花岗岩的弹性模量E、三轴相对强度S、硬化模量H和跌落模量M均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灰岩的两类峰前塑性指标随深度的变化呈现先降低再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知地应力和矿物组分对灰岩的塑性特征影响存在博弈作用。不同深度的灰岩峰后塑性指标随深度的变化迥异,其中BresStress和BresStrain具有反向协同性,整体显示了灰岩具有脆性特征。岩浆热液对围岩的作用强度远大于围岩的强度范围,即灰岩的力学性质的改变是成矿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围岩对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影响的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深度围岩 力学行为 脆性参数 成矿作用 龙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态及弛豫态Ce基块体非晶合金的玻璃转变动力学研究
8
作者 朱文婕 李维火 罗茂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7-9,12,共4页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2 mm的Ce70Al10Cu20和Ce69Al10Cu20Ag1合金棒材,利用Kissinger方程和Vogel-Fulcher-Tammann(VFT)方程对其玻璃转变动力学在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Kissinger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种Ce基非晶合金铸态及弛豫态都... 采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直径为2 mm的Ce70Al10Cu20和Ce69Al10Cu20Ag1合金棒材,利用Kissinger方程和Vogel-Fulcher-Tammann(VFT)方程对其玻璃转变动力学在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Kissinger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种Ce基非晶合金铸态及弛豫态都表现出明显的动力学特征,与铸态合金相比,弛豫态合金由于缺陷浓度减少,原子扩散迁移困难,增大了玻璃转变表观激活能。VFT方程拟合结果表明,两种Ce基非晶合金均属于强玻璃形成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玻璃转变动力学 结构弛豫 脆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