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推力器工作性能参数控制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明明 张天平 +1 位作者 郭伟龙 龙建飞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5,共7页
为了研究离子推力器工作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子推力器工作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建立起离子推力器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的Simulink控制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对我国研制的30cm口径以及20cm口径离子推力器的工作输出参数进行了理论计... 为了研究离子推力器工作参数对输出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子推力器工作性能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建立起离子推力器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的Simulink控制模型,根据模型分别对我国研制的30cm口径以及20cm口径离子推力器的工作输出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推力测量试验对理论值进行了比对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在推力理论计算过程中引入二价Xe离子比率和束流密度分布推力修正,以及推力均方误差修正后,推力理论值与实测值符合性较好,计算误差小于1mN,证明了推力修正方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力器 工作性能 参数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无参数超局部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史涔溦 解正宵 +1 位作者 陈卓易 邱建琪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共8页
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在参数失配时模型预测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流的超局部模型,提出了一种的无参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对每个控制周期内定子d-q轴电流变化量进行分解,得到受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较大的电... 为了解决永磁同步电机在参数失配时模型预测控制效果不佳的问题,建立了永磁同步电机d-q轴电流的超局部模型,提出了一种的无参数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对每个控制周期内定子d-q轴电流变化量进行分解,得到受电机运行状态的影响较大的电流的自然响应分量,以及主要与电压矢量相关的强迫响应分量。利用临近控制周期中的电压矢量与电流变化量,单独解耦出电流自然响应分量进行实时计算,以达到快速跟踪的效果。使用递推最小二乘法估算电压矢量对电流的作用参数,从而计算电流的受迫响应分量。以较小的计算量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无模型预测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无需预知电机参数即可获得优良的静态和动态性能,整体性能优于存在参数失配的传统模型预测控制,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参数模型预测控制 超局部模型 参数辨识 自适应控制 递推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参数模型控制在液位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曹荣敏 关静丽 张维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4093-4096,共4页
针对工业控制过程中液位系统的时变和明显的滞后特征,研究了非参数模型控制方法在液位控制系统中的设计方案,讨论了控制算法中引入的伪偏导数的在线估计问题,实现了通过液位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并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对伪偏导数进行在线... 针对工业控制过程中液位系统的时变和明显的滞后特征,研究了非参数模型控制方法在液位控制系统中的设计方案,讨论了控制算法中引入的伪偏导数的在线估计问题,实现了通过液位系统的输入输出信息并利用递归最小二乘法对伪偏导数进行在线估计的过程,仿真实验验证了非参数模型算法对液位控制的鲁棒性、快速性及抗干扰性,通过仿真比较,展示了该算法性能优于PID算法和模糊控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模型学习自适应控制 液位控制系统 时滞 稳定性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糊非参数模型自适应控制及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娟萍 侯忠生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23-1625,共3页
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非参数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案。该方案仅用受控系统的I/O数据来设计控制器,综合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与非参数模型学习自适应控制各自的优点。仿真表明该控制器对模型、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和较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 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 参数模型自适应控制 伪偏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类驾驶员在跟车高风险情景中的经验轨迹数据优化智能网联车辆纵向控制模型参数 被引量:1
5
作者 邢璐 伍丹 +1 位作者 唐幼仪 李烨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790-2802,共13页
智能网联车辆(CAV)具有提高驾驶安全性的巨大潜力,CAV的基本性能评估准则之一是其能否在真实的交通情景中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地行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驾驶员在跟车高风险情景中的经验轨迹数据来优化CAV纵向控制模型参数的方法... 智能网联车辆(CAV)具有提高驾驶安全性的巨大潜力,CAV的基本性能评估准则之一是其能否在真实的交通情景中比人类驾驶员更安全地行驶。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驾驶员在跟车高风险情景中的经验轨迹数据来优化CAV纵向控制模型参数的方法。首先,从经验轨迹数据中提取初始跟车车组(I-CFP)。然后,基于模型默认参数值,采用自适应巡航控制模型(ACC)和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模型(CACC)进行仿真,生成模拟跟车车组(S-CFP)的原始轨迹。最后,应用遗传算法来优化ACC和CACC模型的控制参数,并生成优化后的跟车车组(O-CFP)轨迹。结果表明,S-CFP的安全性优于I-CFP,而O-CFP具有最佳的安全性能。ACC/CACC模型中的优化参数多样且与默认参数不同,表明最佳模型参数会随跟车情景不同而变化,进而为减少追尾碰撞风险提供了有价值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智能网联车辆 自适应巡航控制 协同自适应巡航控制 纵向控制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受限的车辆队列燃油经济性模型预测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余世明 吴赛男 宋秀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5-610,共6页
车辆队列保持较小的车间距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受风阻力的面积,减少燃油的消耗。将车间距稳定在较小数值上对减小燃油消耗具有很大的作用,由于车载传感器的量程受限,会影响车间距测量值,所以提出一种车辆队列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保... 车辆队列保持较小的车间距可以有效地降低车受风阻力的面积,减少燃油的消耗。将车间距稳定在较小数值上对减小燃油消耗具有很大的作用,由于车载传感器的量程受限,会影响车间距测量值,所以提出一种车辆队列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在保证车辆队列跟踪性能的前提下,让车间距稳定在较小的范围内,提升车辆队列的燃油经济性。采用经典PD策略构造参数化时滞队列切换控制器并结合非线性性能指标函数,通过求解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得到控制器中的自由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频域方法,建立参数化时滞队列预测控制器队列稳定的条件。最后对加减速典型场景仿真验证参数化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队列 参数模型预测控制 燃油经济性 有限量程 队列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钻井安全钻进控制参数评价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先伦 李黔 袁本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5期671-673,共3页
欠平衡钻进过程中,气体侵入井筒后,环空出现多相流动状态。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环空压力场随着气体的侵入及侵入量的改变而呈现复杂的变化,整个井筒压力剖面将出现波动。为使地层气体可控制地侵入井筒,需要及时调节控制回压和钻井液排... 欠平衡钻进过程中,气体侵入井筒后,环空出现多相流动状态。由于气体具有可压缩性,环空压力场随着气体的侵入及侵入量的改变而呈现复杂的变化,整个井筒压力剖面将出现波动。为使地层气体可控制地侵入井筒,需要及时调节控制回压和钻井液排量,保证井底压力在安全密度窗口内,维持合理的井底欠平衡状态,以实现安全钻进。文中根据欠平衡钻进井筒压力平衡关系,建立了井底压力控制模型。通过分析影响井底压力的参数,建立了影响井底压力控制的安全钻进控制参数模型,并以控制回压为例给出了具体的求解流程。以新疆某井为例,说明控制参数对井底压力和环空压力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层出气后,能够通过增加控制回压,采用正常循环排出的方式,将侵入气体排出井筒,实现安全钻进;增加钻井液排量,气液混合速度增大,环空摩阻增大,导致井底压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平衡钻井 安全钻进 控制回压 钻井液排量 井底压力 环空压力场 控制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旁路烟气干燥塔控制技术开发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文欣 高毅 +4 位作者 刘春红 童小忠 陈彪 祁志福 张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4,共8页
以浙江两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旁路烟气干燥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控制难点,以不影响粉煤灰质量为目标,建立了多参数控制模型,在考虑烟气酸露点情况下确定最低烟气温度、最大脱硫废水处理量;同时基于能量平衡的精确控制技术和基于关键... 以浙江两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旁路烟气干燥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控制难点,以不影响粉煤灰质量为目标,建立了多参数控制模型,在考虑烟气酸露点情况下确定最低烟气温度、最大脱硫废水处理量;同时基于能量平衡的精确控制技术和基于关键参数的软测量模型的互为备用,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高效、低能耗干燥。台州第二发电厂脱硫水质控制限制的计算表明,粉煤灰可用作普通混凝土添加剂;长兴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在旁路烟气挡板门全开的情况下,烟气入口温度357℃,脱硫废水质量流量达到4200 kg/h时,出口温度仍有117℃;而在深度调峰工况,烟气入口温度下降到280℃时,出口温度高于110℃的下线预警值时,系统出力为1750 kg/h,实验结果与基于能量平衡算法的理论预期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电厂 脱硫废水 零排放 旁路烟气干燥塔 参数控制模型 深度调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主动脉内血泵血流辅助指数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3
9
作者 谷凯云 高斌 +1 位作者 常宇 刘有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08,共6页
目的为调节左心室辅助设备(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和自然心脏的能量分配,将LVAD输出能量与心血管系统的总能量之比定义为血流辅助指数,并将其作为控制对象设计血泵控制算法。方法将血流辅助指数作为控制对象设计基于非... 目的为调节左心室辅助设备(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和自然心脏的能量分配,将LVAD输出能量与心血管系统的总能量之比定义为血流辅助指数,并将其作为控制对象设计血泵控制算法。方法将血流辅助指数作为控制对象设计基于非参数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血泵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调节实际测量得到的血流辅助指数来跟踪期望血流辅助指数。在心衰、轻微运动和心功能恢复的情况下,利用心血管系统的数学模型验证控制算法的可行性。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此控制算法能够自动提高泵速来响应外周阻力的减少(5 500 r/min vs.6 000 r/min)。当将Emax(心肌收缩能力)从80提高到240 Pa/mL来模拟左心室恢复时,血流速自动从5增加到8 L/min。结论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可以通过调节泵的转速来调节LVAD和自然心脏之间的能量分配,有利于促进左心室逆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辅助指数 参数模型自适应控制 心脏恢复 能量分配 逆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加减速的多头螺纹磨削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威 吴双峰 +1 位作者 贺明茹 邢虎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0-2059,共10页
对多头螺纹进行磨削加工时,为了实现砂轮与切入点对齐,砂轮需要回到零点,并在零点等待一转信号和主轴转过偏转角度,而等待固定的信号会导致插补效率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非对称多项式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多头螺纹快速分... 对多头螺纹进行磨削加工时,为了实现砂轮与切入点对齐,砂轮需要回到零点,并在零点等待一转信号和主轴转过偏转角度,而等待固定的信号会导致插补效率降低。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混合非对称多项式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多头螺纹快速分头算法。首先,分析了螺纹分头原理和砂轮切入方法,提取了切入点选择特征;然后,采用分区建立了插补时间规划模型,根据插补时间规划方法和砂轮切入点选择特征,建立了砂轮与每个切入点对齐的脉冲时间变化模型;之后,根据五次速度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和三次速度曲线加减速控制算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混合非对称多项式加减速控制算法模型,建立了参数控制模型及快退区目标速度预测模型;最后,采用MATLAB仿真的方法,验证了多头螺纹快速分头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工况1、工况2条件下(螺纹头数分别为20、25,其他条件相同),顺序切入和对称切入的加工效率分别提高了12.98%、0.67%,根据工况参数可以确定加工效率最高的砂轮切入方法;采用变加减速控制的方法,在快退区减速段可以实现±4 ms的容差控制目标,降低了砂轮与切入点对齐算法的容差压力;采用混合非对称多项式加减速控制算法,可以对多头螺纹快速分头插补和加加速度进行柔性控制,以提高螺纹分头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头螺纹分头算法 五次速度曲线 三次速度曲线 插补时间规划 螺纹切入点 混合非对称加减速控制算法 参数控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manned wave glider heading model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by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被引量:2
11
作者 WANG Lei-feng LIAO Yu-lei +2 位作者 LI Ye ZHANG Wei-xin PAN Kai-we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131-2142,共12页
We introduce the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for heading motion model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the“Ocean Rambler”unmanned wave glider(UWG).First,under certain assumptions,th... We introduce the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for heading motion model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for the“Ocean Rambler”unmanned wave glider(UWG).First,under certain assumptions,the rigid-flexible multi-body system of the UWG was simplified as a rigid system composed of“thruster+float body”,based on which a planar motion model of the UWG was established.Second,we obtained the model parameters using an empirical method combined with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which means that some parameters were estimated by the empirical method.In view of the specificity and importance of the heading control,heading model parameter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the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based on tank test data,so that we could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limited trial data to factually describe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Based on the established heading motion model,parameters of the heading S-surface controller were optimized using the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Heading motion comparison and maritime control experiments of the“Ocean Rambler”UWG were completed.Tank test results show high precision of heading motion prediction including heading angle and yawing angular velocity.The UWG shows good control performance in tank tests and sea trials.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manned wave glider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 heading model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contro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RMPC算法解决弹性体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输入饱和与状态约束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广豪 郭宏宇 +2 位作者 秦伟伟 张植 何兵 《航空兵器》 2017年第3期33-40,共8页
由于强不确定性、高非线性、强耦合性,输入饱和及飞行状态受约束等问题,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存在许多难题。因此,设计一个能够解决模型不确定性和保持严格执行飞行约束的控制算法十分必要。首先,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凸优化的控制... 由于强不确定性、高非线性、强耦合性,输入饱和及飞行状态受约束等问题,使得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存在许多难题。因此,设计一个能够解决模型不确定性和保持严格执行飞行约束的控制算法十分必要。首先,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凸优化的控制策略,并结合张量积模型转化方法将考虑气动热弹性因素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转变成线性参数模型(LPV);其次,将PDRMPC算法应用于LPV模型以克服输入饱和及飞行状态受限影响。这种控制策略不仅可以解决参数模型的不确定性和弹性体模型的鲁棒稳定性问题,同时也保证了在约束下的系统状态稳定。最终,数值仿真结果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参数依赖鲁棒模型预测控制算法 LPV模型 张量积模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