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范政府参与立法的边界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兰松 汪全胜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0-145,共6页
现行立法体制下,政府是重要的立法参与主体。当前立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政府由参与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并将自身的利益偏好反映到立法当中,影响了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规范政府参与立法的边界,具有抑制部门利益法制化、促进立法公正、... 现行立法体制下,政府是重要的立法参与主体。当前立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政府由参与主体转变为主导力量,并将自身的利益偏好反映到立法当中,影响了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规范政府参与立法的边界,具有抑制部门利益法制化、促进立法公正、完善人大主导型立法体制等重要意义。政府需要在立法工作中转变思路,坚持精立多修的方针。建议从法律法规主管部门的设置、法案起草中行政强制性的管理条款设置、关于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规定等方面规范政府参与立项和法律、法规起草的行为,并为政府及其部门参与立法设立必要的责任和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参与立法 地方性法规 部门利益法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众参与立法的新路径探析——以人民团体为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陈赛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33,共9页
公众参与立法有利于提升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升立法质量。过去十年,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公众参与立法方面做过诸多探索,主要聚焦在公民个体、社会团体、利益集团等方面,但效果不佳,面临诸多困境。人民团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社团... 公众参与立法有利于提升立法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升立法质量。过去十年,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在公众参与立法方面做过诸多探索,主要聚焦在公民个体、社会团体、利益集团等方面,但效果不佳,面临诸多困境。人民团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社团,在参与立法方面具有法律依据和实践基础,具有可行性;人民团体具有“广泛性”“人民性”“群众性”等特征,拥有庞大的组织体系、相关的法律和理论团队、较高的政治地位,其参与立法对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当前,人民团体参与立法主要依靠政治惯例,需要对人民团体参与立法进行制度化建构。在赋权和范围方面,探索从“局部参与”向“全面参与”转变;在方式和途径方面,探索从“立法参与”向“立法协商”转变;在程序和责任方面,探索从“选择执行”到“刚性规制”转变。通过增加制度供给发挥人民团体在参与立法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立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团体 公众参与立法 制度化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第三方参与立法 保障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被引量:9
3
作者 喻文光 《行政管理改革》 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
为了提高立法的质量,实现制定良法的目标,切实保障立法的科学与民主性,党中央决定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同时要求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这一制度有利于缓解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张力,有... 为了提高立法的质量,实现制定良法的目标,切实保障立法的科学与民主性,党中央决定探索委托第三方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同时要求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这一制度有利于缓解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张力,有利于落实宪法的基本规定,有利于促进包括第三方在内的社会公众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参与立法与评估。但委托第三方参与立法与评估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建构相关制度来保障第三方参与立法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民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第三方参与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袁俊锋 杨云革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公众参与立法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民主参与的发展。美国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其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机制有着积... 公众参与立法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各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中,能够有力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民主参与的发展。美国的公众参与立法机制取得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和完善,其所取得的成就对我国建立公众参与立法机制有着积极意义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立法机制 立法倡议 立法听证 立法信息公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的法律效力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6,共5页
参与立法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权利。为了克服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的法律效力发挥的各种障碍,必须明确其参与立法这一权利的性质,深入分析其参与立法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法法律关系各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立法主体为权力)和承担的义... 参与立法是我国公民的一项权利。为了克服我国公民参与立法的法律效力发挥的各种障碍,必须明确其参与立法这一权利的性质,深入分析其参与立法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立法法律关系各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立法主体为权力)和承担的义务。切实保障公民参与立法权利的实现,同时也能保证立法民主性、科学性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参与立法 权利 义务 法律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公众参与立法的现实探究——以一个案实证分析为例
6
作者 黄信瑜 佟吉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5-109,共5页
本文以一个台湾地区法案的立法活动为例,主要在于论证台湾地区公众在参与立法活动过程中,是否起到了作用?文中借由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公众参与为视角,并结合立法活动过程为考察框架,从而展开论述。
关键词 立法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冉艳辉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6,共9页
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 当前学界对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的实施路径存在诸多争议,症结在于对其实施逻辑认识不到位。虽然现有立法已关注到行政主体以外的社会主体参与,但实施主体范围及其“权”的配置尚不明确、实施内容存在照搬相关法律或政策的现象、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实施方式以及法律责任的规定都还有待完善。通过与“司法适用导向”和“行政执法导向”立法的比较,可以明确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立法作为“社会参与导向”立法的实施逻辑。在立法中确保全社会多元主体的参与、让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多承担服务功能、强化规范的引导作用并合理设置法律责任,才能通过立法的实施真正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进步 地方立法 实施路径 “社会参与导向”的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立法过程中专家参与机制的规范化建构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在立法过程中推行专家参与机制是践行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必要之举,是探索和推进立法机制改革创新的大势所趋。当前,关于专家参与立法的途径和程序存在诸多不足,专家参与立法的规范化路径在于:(一)制定专家参与立法的基本制度;(二)区... 在立法过程中推行专家参与机制是践行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的必要之举,是探索和推进立法机制改革创新的大势所趋。当前,关于专家参与立法的途径和程序存在诸多不足,专家参与立法的规范化路径在于:(一)制定专家参与立法的基本制度;(二)区分专家参与立法的不同模式;(三)强化专家参与立法的保障措施;(四)探索专家遴选的市场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专家参与立法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妇女立法参与 被引量:9
9
作者 郭慧敏 李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妇女立法参与作为公民有序立法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化和女性立法参与主体化的重要方面。以性别分析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妇女立法参与是一种立法参与的权力获得,其目的是平等的分享立法意志的表达权,... 妇女立法参与作为公民有序立法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立法民主化和女性立法参与主体化的重要方面。以性别分析理论为基础,可以得出这样的概念:妇女立法参与是一种立法参与的权力获得,其目的是平等的分享立法意志的表达权,从而影响利益的性别平等分配。提升妇女的立法参与能力可以增加妇女的立法影响力,而妇女的立法影响力又由妇女在法律中对性别问题的发现能力、法律问题的建构能力和立法的游说能力构成,并受立法体制和程序的制约。研究妇女立法参与问题可以改变传统法律的男性单一视角,促进法律的公正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立法参与 妇女立法参与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体系时代”律师的立法参与问题 被引量:6
10
作者 石东坡 余凡 《法治研究》 2013年第2期111-119,共9页
律师是法律共同体中职业代理特征鲜明的一类人员,在我国确立律师制度以来,律师参与立法作为其政治参与的重要环节,有着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努力。为此,立足"后体系时代"立法实践的重要转变,结合律师立法参与的... 律师是法律共同体中职业代理特征鲜明的一类人员,在我国确立律师制度以来,律师参与立法作为其政治参与的重要环节,有着一定的成绩,但仍然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努力。为此,立足"后体系时代"立法实践的重要转变,结合律师立法参与的需求与供给分析,可以明确作为表达者、设计者、评价者、批评反馈者,律师的立法参与对于促进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立法的合宪性,都有着自身优势。因此,为进一步发挥律师的职业特点和法律思维,提升立法质量和成效,清晰界定立法参与中律师的角色、功能,疏浚律师立法参与的顺畅渠道,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在完善《立法法》、《律师法》中可以考量的必要选项和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 立法参与 “后体系时代” 法律思维 角色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公众参与困境的解决——以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集体行动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水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9-52,共4页
立法公众参与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社会资本的缺失和公众理性的无知会导致公众不积极参与立法的困境。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集体行动理论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培育社会资本,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立法,是完善我国立法公众参与... 立法公众参与是一种典型的集体行动。社会资本的缺失和公众理性的无知会导致公众不积极参与立法的困境。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集体行动理论为解决这种困境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培育社会资本,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立法,是完善我国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公众参与 集体行动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政治参与权实现之立法参与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琴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在民主社会,公民对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生活有参与的权利,这种政治参与权体现了还权于民的本质和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意。在公民政治参与权实现的诸多方式中,公民立法参与是最重要的方式。公民通过参与立法,不仅能够直... 在民主社会,公民对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生活有参与的权利,这种政治参与权体现了还权于民的本质和人民主权的宪法原则,是民主政治的应有之意。在公民政治参与权实现的诸多方式中,公民立法参与是最重要的方式。公民通过参与立法,不仅能够直接表达政治意愿,而且也能够有效、公开地制约和监督国家立法权,有效实践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利。因此,完善公民参与立法制度、实现民主立法,不仅给公民政治参与权实现提供有效途径,也体现了国家权力监督和公民权利保障的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政治参与 公民立法参与 立法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立法评估与立法公众参与的同一性
13
作者 代水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2,共5页
立法评估和立法公众参与具有相同的历史缘起,均发端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民主和规制改革兴起之际,都有充实公众在国家治理中的参与权和限制公权力恣意行使的目标指向;二者的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旨在维护人民主权、保... 立法评估和立法公众参与具有相同的历史缘起,均发端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参与民主和规制改革兴起之际,都有充实公众在国家治理中的参与权和限制公权力恣意行使的目标指向;二者的理论基础与价值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旨在维护人民主权、保障基本人权、制约公共权力和促进程序正当;在实践层面,二者的实施主体与实施程序呈现互动耦合之势。在立法实践中,不能把立法评估与立法公众参与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它们具有内生性关联关系,或者说二者具有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评估 立法公众参与 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立法参与制度的原则与地位
14
作者 朱久伟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4-18,共5页
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是立法民主化的重要表现。本文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我国的国情,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公民立法参与在立法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立法 公民立法参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行政决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22
15
作者 王万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1,共7页
公众参与是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反思为何公众参与在实践中逐渐陷入无用论的困境,其路径是在立法中改变有限参与的制度定位,在充分保障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基础上,建构交涉性参与过... 公众参与是重大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构建重大行政决策立法的公众参与制度,需要反思为何公众参与在实践中逐渐陷入无用论的困境,其路径是在立法中改变有限参与的制度定位,在充分保障公众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参与权基础上,建构交涉性参与过程。在公众参与方式上,应当客观定位听证会制度,以非正式的通告与评论程序作为公众参与的一般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决策立法 公众参与立法 决策参与 决策听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谁是“立法者”?——政治哲学和制度实践的诠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雅琴 《政法论丛》 2009年第6期27-34,共8页
对"立法者"的法理界定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问题。在立法学上,它要解决的是立法权的归属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它是探究"立法者原意"时究竟应该探寻谁的意志的深层追问。现在人们对"立法者"的概念... 对"立法者"的法理界定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的问题。在立法学上,它要解决的是立法权的归属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它是探究"立法者原意"时究竟应该探寻谁的意志的深层追问。现在人们对"立法者"的概念使用莫衷一是,或指有权的立法机关,或指参与法案起草的专家,或指重要的立法辅助机构,或指实际起决策作用的立法机关首脑或组织。但实际上他们都没有揭示"立法者"的真实涵义。在民主政治社会中,从最本源和终极意义来讲,人民享有最终的立法决策权,人民是立法者;而在实行代议制的国家,人大代表(议员)才是实际的立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 立法参与 立法影响者 立法决策者 人大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集团博弈的制度框定——基于立法职业化视角
17
作者 姚志奋 王保民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在深入开展。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如何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 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在深入开展。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如何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是亟须研究的问题。在本组专题研究中,崔会敏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与提高治理腐败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曹雪松对我国目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在机构职权、主体参与、制度供给、力量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阶段性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路径;姚志奋和王保民针对由于立法过程的行政主导性造成的立法参与的制度和途径的非均衡性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构建了纠正的框架;陈东辉则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完善路径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本组研究可以为制度反腐建设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参与 制度反腐 制度建设 行政主导 制度执行力 曹雪松 路径问题 创新路径 有效性问题 整体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宪法文本中纳税义务条款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韩大元 冯家亮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宪法中的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宪法中的纳税义务是普通法律中税的设定的根据。国家对公民征税的本质是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判断这种限制的合宪性的关键因素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既决定于宪法价值的认定,也需要通过民主立法予以法律化... 宪法中的税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宪法中的纳税义务是普通法律中税的设定的根据。国家对公民征税的本质是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判断这种限制的合宪性的关键因素是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既决定于宪法价值的认定,也需要通过民主立法予以法律化、具体化。因此,要通过提高立法层级、扩大立法参与及完善法规的备案审查,确保涉税法律的合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税义务 权利限制 立法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社会的轻微违法行为及其治理路径——基于数地考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于龙刚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5,共7页
在基层社会的安全监管、环境保护、食药监管等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轻微违法行为。基层执法对象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困难,满足日常需求是其轻微违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法对象也多以正常需求难以满足作为辩护理由,这容... 在基层社会的安全监管、环境保护、食药监管等领域,存在较为突出的轻微违法行为。基层执法对象多来自社会底层,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困难,满足日常需求是其轻微违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执法对象也多以正常需求难以满足作为辩护理由,这容易获得社会的同情和理解,从而给基层执法人员带来很大压力,给执法工作造成困难。基层执法能力的不足,法律系统与基层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执法对象和外部力量激发的话语压力,是导致轻微违法行为治理困难的深层原因。治理轻微违法行为,需要在立法环节扩大公众参与,增强法律对于多元社会利益的包容性;在执法环节要下沉执法力量,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执法监督;同时要秉持多中心治理理念,动员多种力量参与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违法 执法能力 立法参与 执法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的思考建议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东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8-50,共3页
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在深入开展。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如何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 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在深入开展。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如何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是亟须研究的问题。在本组专题研究中,崔会敏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与提高治理腐败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曹雪松对我国目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在机构职权、主体参与、制度供给、力量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阶段性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路径;姚志奋和王保民针对由于立法过程的行政主导性造成的立法参与的制度和途径的非均衡性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构建了纠正的框架;陈东辉则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完善路径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本组研究可以为制度反腐建设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反腐 制度建设 制度执行力 曹雪松 思考建议 路径问题 创新路径 立法参与 有效性问题 行政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