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社会设计中参与式设计(PD)模式下设计合作的基础有哪些,以及应该怎样建设这些基础。方法从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ing)这一概念入手进行综合回顾和分析。在数据库(Scopus、Web of Science、CNKI和五本设计学重要刊物)中检索PD...目的分析社会设计中参与式设计(PD)模式下设计合作的基础有哪些,以及应该怎样建设这些基础。方法从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ing)这一概念入手进行综合回顾和分析。在数据库(Scopus、Web of Science、CNKI和五本设计学重要刊物)中检索PD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相关文献,以“设计导向的基础设施”为线索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梳理了PD中基础设施建设概念的由来及这一概念何时在设计学研究中兴起;总结了社会设计语境下的PD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提出了D-OIPD框架,该框架适用于理解社会设计语境下的PD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分析了社会设计中设计合作面对的基础设施问题,针对问题总结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议题。结论理解基础设施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社会设计;基础设施的概念也扩展了社会设计语境下PD的研究范围。展开更多
目的旨在比较在国内外参与式设计研究的发展及趋势,为我国未来参与式设计发展方向提供参照。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参与式设计相关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中的类别分析、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关键词检测等功能...目的旨在比较在国内外参与式设计研究的发展及趋势,为我国未来参与式设计发展方向提供参照。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参与式设计相关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中的类别分析、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关键词检测等功能,从时空关系、发文机构,发表领域及期刊,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国内重点关注学生以及公众,国外重点关注生理性及社会性弱势群体。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侧重参与式教学及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的建设更新,国外侧重健康管理以及有关弱势群体福祉的产品研发。从研究层面上来看,国内着重社会层面的策略研究,而国外重视技术层面的产品设计及平台研发。综合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指出参与式设计的应用领域存在两个主要特征:其一是存在需要被赋能的使用者,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赋予使用者更多的话语权,化被动为主动,在过程中培育能力,共担责任,从而获得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其二是适用于互相关联的多个主体组成的非线性复杂系统,通过提升决策的复杂度和多样性,可以增强复杂系统的自适应与可持续进化能力。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社会设计中参与式设计(PD)模式下设计合作的基础有哪些,以及应该怎样建设这些基础。方法从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ing)这一概念入手进行综合回顾和分析。在数据库(Scopus、Web of Science、CNKI和五本设计学重要刊物)中检索PD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的相关文献,以“设计导向的基础设施”为线索对检索获得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梳理了PD中基础设施建设概念的由来及这一概念何时在设计学研究中兴起;总结了社会设计语境下的PD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提出了D-OIPD框架,该框架适用于理解社会设计语境下的PD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分析了社会设计中设计合作面对的基础设施问题,针对问题总结了相关研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议题。结论理解基础设施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进行社会设计;基础设施的概念也扩展了社会设计语境下PD的研究范围。
文摘目的旨在比较在国内外参与式设计研究的发展及趋势,为我国未来参与式设计发展方向提供参照。方法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参与式设计相关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中的类别分析、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关键词检测等功能,从时空关系、发文机构,发表领域及期刊,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国内重点关注学生以及公众,国外重点关注生理性及社会性弱势群体。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侧重参与式教学及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的建设更新,国外侧重健康管理以及有关弱势群体福祉的产品研发。从研究层面上来看,国内着重社会层面的策略研究,而国外重视技术层面的产品设计及平台研发。综合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指出参与式设计的应用领域存在两个主要特征:其一是存在需要被赋能的使用者,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赋予使用者更多的话语权,化被动为主动,在过程中培育能力,共担责任,从而获得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其二是适用于互相关联的多个主体组成的非线性复杂系统,通过提升决策的复杂度和多样性,可以增强复杂系统的自适应与可持续进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