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 被引量:62
1
作者 陈其春 吕成文 +1 位作者 李壁成 全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231,共9页
基于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结构内涵理解,选取相关定量指标组合并结合GIS技术,以安徽省含山县为例,利用其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和2000年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探讨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定量分析结果与县域实际... 基于土地利用数量和空间结构内涵理解,选取相关定量指标组合并结合GIS技术,以安徽省含山县为例,利用其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和2000年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探讨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表明:定量分析结果与县域实际相一致,所选取的定量指标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尤其是在表征数量结构总体特征上,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洛伦兹曲线和组合系数4个指标之间优势互补,相互验证,最为显著,这说明定量分析具有可行性,其关键在于合理地选取具有明确意义的定量指标组合,包括指标选取以及各指标之间的优化组合。全县土地利用结构总体特征可概括为:以耕地-林地-未利用地-水域为组合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景观基质,土地利用程度不高,以农用地为主,县域地形地貌格局是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单位面积土地GDP、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程度、建设用地区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该研究可为县级,尤其是类似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定量分析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量结构 空间结构 定量分析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县级尺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模拟 被引量:34
2
作者 谭永忠 吴次芳 +2 位作者 牟永铭 王庆日 余振国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77,共6页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 选择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1986年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和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运用CLUE-S模型,分别对其1995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格局进行模拟,经检验,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未来20a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进行了3次不同情景的模拟。结果表明,县城周围、各中心镇、重点镇建成区周围以及主要公路干线沿线是耕地非农化的高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对耕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空间格局模拟 CLUE—S模型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尺度下雪灾风险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彦清 杨建宇 +4 位作者 苏伟 张晓东 黄健熙 苏晓慧 严泰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307-311,共5页
雪灾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气象灾害。目前国内外对于雪灾风险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该文借鉴气象学、灾害科学、自然地理学、草地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雪灾风险评价... 雪灾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而引发的气象灾害。目前国内外对于雪灾风险评价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该文借鉴气象学、灾害科学、自然地理学、草地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观点,结合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一套较全面的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有公认的风险形成机制构建雪灾风险评价模型,在县级尺度下进行雪灾风险评价。研究成果对于防灾减灾工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灾 风险评价 层次分析法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静 张凤荣 +1 位作者 郭旭东 濮励杰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3-56,共4页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 该文按照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五个目标,构建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并研究了县级尺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过程及方法,提出了江苏锡山市基于过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和河北曲周县基于状态的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比较,县级尺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应侧重于基于过程的评价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与单指标多角度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县级尺度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S定位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土壤养分变异与空间格局研究——以务川县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14-417,共4页
在贵州选取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区县,根据耕地土壤类型,利用GPS定位,采集300个土壤样品,开展喀斯特山区县级农田土壤养分变异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下,耕地总体有机质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幅大(分别为3.81... 在贵州选取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区县,根据耕地土壤类型,利用GPS定位,采集300个土壤样品,开展喀斯特山区县级农田土壤养分变异与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区县级尺度下,耕地总体有机质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幅大(分别为3.81~82.65g/kg、21.84-325.94mg/kg、0.64~89.72mg/kg、30.80-481.28mg/kg),酸碱反应覆盖范围宽。两种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差异明显,养分的高量水平与低量水平差异达显著水平。5种土壤养分中,有效磷含量分布呈现出较高的均质性,其余4种养分分布格局较为复杂,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县级尺度 养分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尺度上人口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来自陕西省107个区县的经验证据
6
作者 赵璟 党兴华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1-378,共8页
论文提出人口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假说,根据陕西省107个区县2000—2015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人口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显著,简单地调整户籍... 论文提出人口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假说,根据陕西省107个区县2000—2015年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人口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直接、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不显著,简单地调整户籍并不会直接促进经济增长;(2)人口城市化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并以此二者为中介促进了经济增长;(3)人口城市化作为调节变量,显著正向调节了工业化进程、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针对工业化进程的调节作用逐渐减弱,而针对后三者的调节作用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城市化 经济增长 作用机制 县级尺度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京津地区县级尺度相对贫困识别与治理策略研究
7
作者 刘海滨 王竞陶 +1 位作者 刘浩 方可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2-107,共6页
相对贫困识别是新时期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基于多维贫困指数MPI的计算框架,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五个维度遴选指标,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识别是新时期相对贫困治理的基础。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基于多维贫困指数MPI的计算框架,从“经济发展、生活质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五个维度遴选指标,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方法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计算模型,并对环京津地区河北省所属的71个县域2012—2021年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进行了计算,并以各维度中位数的60%作为相对贫困的判别标准,对环京津地区县级尺度的相对贫困进行了识别;采用指标贡献度方法对2012—2021年环京津地区县级尺度相对贫困的致贫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依此给出了环京津地区县级尺度相对贫困的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京津地区 相对贫困 县级尺度 贫困识别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尺度“三生”用地动态变化及其空间集聚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王考 姚云峰 包金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6-312,共7页
[目的]深入探索土地"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功能格局特征,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标控制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1996,2006,2015年3期遥感数据,采用动态度、空间变化分析模型、空间变化率指数对研究区&qu... [目的]深入探索土地"三生"(生态、生活、生产)功能格局特征,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指标控制的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1996,2006,2015年3期遥感数据,采用动态度、空间变化分析模型、空间变化率指数对研究区"三生"用地数量变化、空间变化及其变化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期间生态用地减少数量突出,后期逐渐减缓;生产生活用地增加幅度明显,年均变化率达5.9%,动态度达12.06%;从整个空间变化率分析,生产生态用地两期变化均强烈,生产生活用地呈增强趋势,生态用地变化逐渐减弱。(2)研究区"三生"用地空间变化前期集聚在黄土丘陵区和山区,后期集聚在平原地貌类型区。[结论]经过20a规划管控,研究区"三生"用地逐步形成北部平原区以生产生态用地和生产生活用地为主的生产生活空间,中部、南部黄土丘陵区和山区以生态用地和生态生产用地为主的生态空间,且生产生活用地功能区扩张和生产生态功能区减少的矛盾得到一定程度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动态变化 空间集聚 县级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震灾调查和基础数据支撑的县级尺度下村镇民居空间化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于德龙 孙柏涛 +1 位作者 闫培雷 张戈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4,共10页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地震现场调查工作中村镇民居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建立村镇县级尺度的不同结构类型民居的基础数据库,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县级尺度下的村镇民居的空间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第一,基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并提取对...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地掌握地震现场调查工作中村镇民居的空间分布情况,并建立村镇县级尺度的不同结构类型民居的基础数据库,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县级尺度下的村镇民居的空间化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第一,基于已有的统计资料,分析并提取对村镇民居数量空间分布有影响的因素。第二,利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以相关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所提取的影响民居分布的因素,即地区总建筑面积、地区生产总值、购(建)房费用对村镇民居分布的影响程度;第三,基于村镇民居基础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给出了黑龙江省砖砌体房屋和土坯房屋的空间分布规律,经验证本文给出的模型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利用GIS技术得到了黑龙江省村镇民居县级尺度的空间分布。本文所得到的村镇民居空间分布,在以下两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当有重大地震发生时,可以高效准确地给出灾区村镇民居的数量空间分布,为地震现场调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持;其次,在未来的村镇民居规划与易损性分析过程中,可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民居 空间分布 县级尺度 双变量相关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地区县域尺度陆地植被固碳量主导因素辨识及驱动贡献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立君 陈逸聪 +3 位作者 邵雅梅 王楠 李海东 马伟波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当前针对快速城市化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研究中,关键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及其主导作用尚未得到精确的量化与辨识,这一局限性制约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深入科学理解,并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生态保护措施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 当前针对快速城市化地区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研究中,关键影响因素的驱动效应及其主导作用尚未得到精确的量化与辨识,这一局限性制约了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深入科学理解,并影响了新型城镇化、城市更新等生态保护措施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研究在分析2001—2020年长三角地区县级尺度植被固碳量时空特征基础上,通过一阶偏导归因分析方法探究了人为活动、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4个方面12项指标对植被固碳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和驱动贡献。结果表明:2001—2020年长三角地区植被固碳量整体呈微弱增加趋势,且固碳量变化呈现出西北部平原县域显著增加而东南部县域下降的时空特征;人为活动、气候变化和氮沉降分别对长三角地区118、182、197个县域陆地植被固碳量(CS)呈正向驱动效应,而CO_(2)浓度对190个县域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12项指标对植被固碳量的驱动贡献空间异质效应显著;人为活动、气候变化、CO_(2)浓度升高和氮沉降分别是124、70、3和5个县域植被固碳量变化的主导因素。建议通过提升城市不同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整合破碎化城市绿地斑块,系统性提升城市景观功能和碳汇服务能力;利用山区县域植被碳汇高背景值,通过土壤氮磷改良等措施进一步挖掘固碳潜力;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强化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和县域植被固碳量主导因素制定差异化政策措施,以增强城市气候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固碳量 驱动贡献 归因分析 县级尺度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熊康宁 白利妮 +1 位作者 彭贤伟 李阳兵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贞丰县、北盘江镇、花江示范区作为研究样区,讨论了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研究样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用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增减变化,而且1997—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 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地区贞丰县、北盘江镇、花江示范区作为研究样区,讨论了不同尺度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发现:研究样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主要表现在农用地与未利用地之间的增减变化,而且1997—200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比2001-2003年的快。在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上,北盘江镇园地所占比例增长、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减少和贞丰县林地面积所占比例变化最大,花江示范区同北盘江镇的结构变化相似。在土地利用的程度变化上,三个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都有所提高,整体趋于平衡。县级尺度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大于镇级尺度,村级尺度的土地利用综合指数最小。三个研究区的景观偏离度呈有规律的缓慢增长趋势,表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指数 喀斯特地区 北盘江 县级尺度 增长趋势 花江示范区 园地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县域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以盐亭县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卢浩 王青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1-93,96,共4页
为了对川中丘陵区和其他丘陵地区县级尺度范围的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针对当前县级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较少的现状及川中丘陵区的发展需要,结合川中丘陵区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与盐亭县的实例,对川中丘陵区县级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 为了对川中丘陵区和其他丘陵地区县级尺度范围的生态功能区划提供参考,针对当前县级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研究较少的现状及川中丘陵区的发展需要,结合川中丘陵区自然地理要素特征与盐亭县的实例,对川中丘陵区县级尺度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方法进行了探讨。运用RS和GIS技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盐亭县划分为4个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亚区,并根据不同生态功能亚区特点,明确了各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主要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划 丘陵区 县级尺度 盐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广东省各区县热浪抵抗力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楷灿 廖威林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热浪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给人居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均会影响热浪事件的强度。因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指标来反映对热浪事件的抵抗力尤为重要。本研究...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热浪事件发生的频率不断增加,给人居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均会影响热浪事件的强度。因此,综合考虑自然、社会和经济指标来反映对热浪事件的抵抗力尤为重要。本研究聚焦于广东省各区县,选取了涉及以上3个方面的指标,使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到3个公因子,分别为个体抵抗因子、公共抵抗因子和自然抵抗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0.029%,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县尺度下热浪事件的抵抗能力。结果表明,热浪抵抗力在广东省内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抵抗能力强的区县集中在珠三角地区。根据因子得分进行特征组合,可将广东省内各区县分为5类,分别是抵抗力脆弱区、个体抵抗力提高区、公共抵抗力提高区、自然抵抗力提高区和抵抗力强劲区。大部分区县在热浪抵抗力上既存在优势方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针对不同类别的区县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缓解热浪事件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县级尺度 热浪抵抗力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与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裴玮 杜新忠 +6 位作者 雷秋良 闫铁柱 李影 张天鹏 陈玫君 武淑霞 刘宏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447-4456,共10页
为探究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特征及其参数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整理1990~2015年县级统计数据及NANI模型参数,对NANI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参数对估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尺... 为探究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特征及其参数对估算结果的影响,以河南省为研究区,收集整理1990~2015年县级统计数据及NANI模型参数,对NANI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以及参数对估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看,1990~2015年河南省NANI呈升高趋势,1990、1995、2000、2005、2010、2015年NANI分别为14347、19146、21466、24251、23711、26156kg/(km^(2)·a),化肥施用为主要贡献因子,占比为63.56%,其次是食品/饲料净氮输入量,占比14.81%;空间尺度上看,河南省NANI较高的县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的平原地区,而西部山地丘陵地区县市NANI较低.(2)NANI模型输入组分中受参数影响最大的是食品/饲料净氮输入量,与选用适宜参数估算结果相比较,该项变化范围在-23.1%~71.3%,作物固氮量变化范围在-31.2%~41.2%,化肥氮输入量变化范围在-2.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净氮输入量(NANI) 县级尺度 时空变化 河南省 参数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形背景下的NPP/VIIRS影像特征与估算模型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善海 刘绥华 +2 位作者 王堃 陈艳 梁萍萍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0-218,共9页
以2015年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从夜光空间分布、典型城市剖面、区域建筑密度指数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地形背景下的山区与平原地区夜光分布的空间特征,构建县级尺度夜光强度指数与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对比分析... 以2015年NPP/VIIRS夜光遥感影像为信息源,从夜光空间分布、典型城市剖面、区域建筑密度指数三方面对比分析不同地形背景下的山区与平原地区夜光分布的空间特征,构建县级尺度夜光强度指数与年末总人口、地区生产总值的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两种地形背景下模型的精度,并探讨了NDVI、坡度、海拔对山区夜光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原地区夜光聚集效应更加显著,夜间成像效果优于山区;通过比较模型的相关系数、平均误差等多个指标,平原地区的估算模型明显优于山区县级尺度的回归模型,直接通过夜光强度指数建模估算山区人口与经济水平误差较大;贵州山区夜光分布受NDVI、坡度、海拔的影响显著,夜光强度与NDVI、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的升高夜光像元分布呈现先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遥感 NPP/VIIRS影像 山区与平原 县级尺度 山区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PP-VIIRS数据的夜间灯光指数变化分析——以夏河MS5.7地震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晓雪 马小平 +1 位作者 刘岸果 朱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2-1235,1269,共5页
夜间灯光数据具有反映人类活动的特点,其数据变化与电力设施运行情况、建筑物和其他发光物体息息相关,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科学研究中。本文从夜间灯光数据特点出发,以夏河MS5.7地震灾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NPP-VIIRS夜间灯光数... 夜间灯光数据具有反映人类活动的特点,其数据变化与电力设施运行情况、建筑物和其他发光物体息息相关,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科学研究中。本文从夜间灯光数据特点出发,以夏河MS5.7地震灾区为研究区,利用多时相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经过数据预处理后获得三种灯光指数,从而分析灾区的夜间灯光变化,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一种震后灾情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为甘肃县级尺度的地震应急工作提供另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P-VIIRS 灯光指数 甘肃县级尺度 灾情信息获取 地震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