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振华 江金启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43,共15页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 利用全国1869个县域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采用随机森林算法测度并描述全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从技术进步偏向的视角分析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指数均值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全局空间集聚效应和地域差异,障碍因素诊断发现创新相较于其他四个维度障碍度的比例较大。第二,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县域的高质量发展。第三,技术进步偏向在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数字乡村建设能够加快促进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发生由劳动偏向型向资本偏向型的转变,并进而增加县域创新产出来显著推动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应继续强化数字赋能,引导资本更多向县域流动,强化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以发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县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乡村 技术进步偏向 发展理念 随机森林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电商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国家电商示范县的实证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蛟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14-117,共4页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阶段,实证分析国家电商示范县的政策效应,科学评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对全面推... 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历史阶段,实证分析国家电商示范县的政策效应,科学评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仅能够更好地助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还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市区的县级行政区研究样本,通过熵值法测算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了农村电商发展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本文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家电商示范县政策能够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这一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第二,农村电商发展能够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优化以及城乡深度融合等途径,助力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发达地区的政策效应不显著,而发展中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政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人力资本优化 城乡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县域竞争走向县域竞合: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50
3
作者 陈健生 任蕾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8,共11页
县域竞争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带来了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负面影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 县域竞争在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地方财力显著增强的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带来了诸如区际壁垒与边界效应强化、产业同质化与产能过剩、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抑制等负面影响,制约着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在竞争中加强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县域竞合是县域竞争与县域合作的有机统一,能促进县域间有理性的竞争与有效率的合作,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平衡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现资源的地域分工、产业的规模经济、要素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永续发展为标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按照国土空间功能状况实现县域产业专业化,依托城市经济联系形成县域产业关联,通过资源最大化利用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运用财税制度化转移完善县域产业补偿,建立跨地区组织协调机制构建县域产业生态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竞争 县域合作 县域竞合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双循环”构建绿色经济“内循环”的路径选择——基于县域制造业企业GSCM中碳减排实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怀宇 张子源 杜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7-64,共8页
通过定量化202家县域制造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中碳减排实践的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各实践之间、实践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绿色采购和创造共享价值(CSV)的程度低;绿色管理与绿色设计促进企业社会责... 通过定量化202家县域制造业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中碳减排实践的程度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构建了各实践之间、实践与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绿色采购和创造共享价值(CSV)的程度低;绿色管理与绿色设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CSR)推进、CSV开展、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推进CSV促进绿色采购和绿色营销;绿色管理对环境绩效、绿色设计对运营绩效有正向影响,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对经济绩效有负向影响,推进CSR、开展CSV和绿色营销对绩效无明显影响。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企业加强开展CSV,积极以实现共同利益为前提与国内供应商合作推行绿色采购、推动绿色消费有助于全方位打通绿色经济“内循环”堵点,助力企业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发展格局 绿色经济内循环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供应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耦合协调关系--以秦巴山区81个区县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卫丽 谭景柏 +3 位作者 范兵 王子亮 杨云辉 刘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3-374,共12页
为了揭示秦巴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Pearson相关性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秦巴山区县域2010—2019年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 为了揭示秦巴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基于P-S-R模型、熵权-TOPSIS模型、Pearson相关性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秦巴山区县域2010—2019年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特征,并对两者的相关性及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随时间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波动趋势,空间上为整体均匀分布,高值区散点迸发、局部锐减,低值区部分集聚。(2)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在时间尺度上先急速上升后缓步下降,在空间尺度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凹”字型空间结构。(3)山区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较高的相关性但随时间下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逐渐提升,空间上表现为“散点初级协调”到“边缘初级协调”的西北向“口袋”型分布态势。秦巴山区产业经济发展初期整体偏低,此时的产业生态系统适应性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耦合性协调性较弱;发展后期,交通通达、人口集聚、产业规模逐步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韧性进一步提升,耦合协调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产业生态系统 资源环境承载力 耦合协调 秦巴山区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