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扩大货物进口对中国县域就业的影响
1
作者 李文文 郎丽华 张成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42,共10页
文章使用偏离份额方法构建县域扩大货物进口指标,使用全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扩大货物进口对中国县域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最终品进口对中国县域就业总量没有显著影响,扩大中间品进口可以显著提高... 文章使用偏离份额方法构建县域扩大货物进口指标,使用全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数据构建广义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扩大货物进口对中国县域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扩大最终品进口对中国县域就业总量没有显著影响,扩大中间品进口可以显著提高县域就业总量和劳动参与率,增加第二产业就业规模。机制分析发现,中间品进口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进口中间品数量,促进就业规模扩张。异质性分析发现,中间品进口能促进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就业规模扩张,抑制金融业的就业规模;中间品进口能促进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的就业规模扩张;在行业多元化程度高和非国有企业比重高的县域对就业规模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中国进一步降低进口关税,扩大中间品进口以及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就业扩容提质提供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口关税减让 劳动力市场 进口投入品 进口产出品 县域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差异性视角下县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口援疆背景下新疆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4
2
作者 秦放鸣 李玉敏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影响着新疆的经济增长、产出结构、教育等,而这些又对新疆的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新疆83个县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用泰尔指数分析新疆县域就业地区差异性,发现新疆县域就业地区总体差距大致上呈缩小... 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的实施,影响着新疆的经济增长、产出结构、教育等,而这些又对新疆的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新疆83个县市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用泰尔指数分析新疆县域就业地区差异性,发现新疆县域就业地区总体差距大致上呈缩小趋势,区域内差距是导致新疆就业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对新疆整体、分区域分时段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新一轮对口援疆政策对三大区域县域就业都具有正效应,且实施前后其就业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就业 对口援疆 地区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典型县域城乡非农就业指数测度研究
3
作者 周永伟 刘睿 +2 位作者 郑达燕 王子安 戴鹏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6-1036,共11页
非农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已有相应研究,但在就业岗位与人口的定量关系、城乡多级分异特征、产业驱动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信息点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城乡... 非农就业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保障,也是乡村产业兴旺发展的重要内容。该领域已有相应研究,但在就业岗位与人口的定量关系、城乡多级分异特征、产业驱动机制等方面仍需完善。采用手机信令数据、POI信息点及大数据分析方法,定量识别城乡多级空间,构建非农就业指数算法。以重庆典型县域为例,定量测度城乡多级空间非农就业岗位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表明:(1)非农就业指数能够可靠表征非农就业岗位供给与常住人口的空间匹配关系;(2)非农就业指数存在城乡多级分异特征,表现为场镇>城乡结合部>城市核心>乡村;(3)非农就业指数对影响因子的响应程度存在城乡多级界限,其中城市核心响应程度最强,乡村响应程度最低;(4)工业园与景区的布局对邻近区域的非农就业存在正向驱动,助力区域形成:就业环境再改善-生活环境再改善的内生双循环驱动模式,推动城乡空间正向重构。结论为引导县域城乡非农产业发展与人口空间适配,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空间匹配 非农就业指数 城乡多级空间 县域城乡非农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