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向国春 张佳思 +2 位作者 成晓玲 黎儒清 赵树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72-873,共2页
关键词 发热性输血反应 非溶血性 去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临床应用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红细胞的质量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春娅 葛国峰 +4 位作者 于洋 孙桂香 张婷 冯倩 吕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年第21期5911-5914,共4页
研究了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价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临床观察去白细胞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有效性。随机抽取悬浮红细胞60袋(2U/袋),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分别计数过滤前后红细胞计数(RBC)... 研究了悬浮红细胞过滤前后主要质量指标的变化,评价白细胞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临床观察去白细胞红细胞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有效性。随机抽取悬浮红细胞60袋(2U/袋),采用一次性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分别计数过滤前后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体积的变化,滤后WBC用Nageotte计数板测定;比较分析临床输注悬浮红细胞和去白细胞红细胞FNHTR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60袋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体积减少(43.38±7.54)ml,红细胞回收率为(92.88±3.85)%,白细胞去除率为(99.95±0.24)%,白细胞残留量为(0.52±0.28)×106/U,均已达到或超过血站基本标准中对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质量要求;Hb,Hct滤除白细胞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患者FNHTR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表明白细胞滤器能有效滤除悬浮红细胞中的白细胞,输注去白细胞红细胞能显著降低FNHTR的发生率,提高临床输血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红细胞 质量分析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来源外泌体的释放及其对血液肿瘤细胞的调控 被引量:4
3
作者 黄豪博 范丽萍 +2 位作者 林秋燕 黄惠炆 付丹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8-119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LDRCS)中外泌体(exosome,Exo)的释放及其对血液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与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超高速离心方法获得不同储存时间的LDRCS中Exo(RBC⁃Exo),采用透射电镜术、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对RBC⁃Ex...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LDRCS)中外泌体(exosome,Exo)的释放及其对血液肿瘤细胞增殖的调控与可能机制。方法:应用超高速离心方法获得不同储存时间的LDRCS中Exo(RBC⁃Exo),采用透射电镜术、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对RBC⁃Exo的形态、免疫标记进行检测。采用动态光散射检测不同储存时间LDRCS中RBC⁃Exo的粒径分布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RBC⁃Exo对血液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与RBC⁃Exo共培养后血液肿瘤细胞内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分离出呈类杯状、粒径分布于20-200 nm、CD63/TSG101富集、Calnexin阴性、CD235a阳性、CD41阴性的RBC⁃Exo。储存中晚期(>14 d)LDRCS中RBC⁃Exo粒径分布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储存早期(储存≤14 d)的RBC⁃Exo。与对照组相比,RBC⁃Exo可以明显促进血液肿瘤细胞HBL1、U2932和Jurkat的增殖。与RBC⁃Exo共培养3 d的HBL1、U2932和Jurkat细胞中周期相关蛋白P21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下调,而抗凋亡蛋白BCL⁃2并无明显变化。结论:储存中晚期的LDRCS中RBC⁃Exo形态与储存早期存在差异。RBC⁃Exo可以促进血液肿瘤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周期相关蛋白P2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外泌体 肿瘤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存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携氧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张瑞君 鞠春梅 +2 位作者 闫景刚 陈峰 隋素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08-351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p H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无偿献血者所献的各400 m L全血,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均匀分装成5份。对血袋分装后剩余的血液样品即刻... 目的:探讨不同贮存时间库存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p H的变化。方法:选择20例无偿献血者所献的各400 m L全血,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均匀分装成5份。对血袋分装后剩余的血液样品即刻做ATP、2,3-DPG、p H检测,作为0 d的结果;直立保存的5组血液分别在储存的第7、14、21、28、35天时测定相应数据并记录,并与0 d测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ATP、2,3-DPG、p H均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所检测的结果与0 d相比较,p H值在第7天差异就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2,3-DPG在第14天后测得的结果明显高于0 d测得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DPG下降速度较快,贮存末期的结果与0 d相比,下降率达87.19%。结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ATP、2,3-DPG、p H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地用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贮存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