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9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对前梨状皮质兴奋性的调控
1
作者 耿迟 王晓杰 陈肖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1-288,共8页
目的: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对前梨状皮质(aPC)脑区具有密集的神经投射,但LC对aPC脑区功能的调控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通过特异性激活LC到aPC脑区的神经投射来研究NE能神经元对aPC脑区气味表征的调控。方法:在DBH-Cre小鼠... 目的:蓝斑(LC)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对前梨状皮质(aPC)脑区具有密集的神经投射,但LC对aPC脑区功能的调控未完全阐明。因此,本研究通过特异性激活LC到aPC脑区的神经投射来研究NE能神经元对aPC脑区气味表征的调控。方法:在DBH-Cre小鼠的LC注射AAV-DIO-ChR2-eYFP病毒,在aPC脑区埋置光电极,给予小鼠空气/气味刺激,同时通过光遗传学激活aPC脑区的NE能神经末梢来记录aPC锥体神经元对气味诱发的反应。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LC对aPC脑区具有密集的神经投射;激活aPC脑区NE能神经末梢抑制了aPC锥体神经元自发电活动;激活aPC脑区NE能神经末梢抑制了aPC锥体神经元气味诱发的电活动。结论:激活aPC脑区NE能神经末梢抑制了aPC锥体神经元自发和气味诱发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前梨状皮质 光遗传气味表征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理学
2
作者 徐士新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1-43,共3页
前言介导内源性儿茶酚胺和合成类似物的不同作用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_1/α_2两种亚型。在过去20年里,由于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研究,为药物作用靶向性更精确,治疗更有效而副作用又更少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综... 前言介导内源性儿茶酚胺和合成类似物的不同作用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分为α_1/α_2两种亚型。在过去20年里,由于分子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的不断研究,为药物作用靶向性更精确,治疗更有效而副作用又更少提供了新的前景。本文综述近年来在α_2—肾上腺素能受体药理学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 受体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甲苷作为保健食品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调节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包哲隈 胡舒楠 +2 位作者 杨兰珠 喻文娟 杨靖亚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4-291,共8页
该研究依托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功效,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该实验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等数据库中获取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标基因,... 该研究依托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对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功效,为其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该实验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OMIM等数据库中获取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目标基因,取交集确定靶点基因。在STRING数据库上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PPI网络依据介数中心性用Cytoscape软件进行拓扑分析,并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模拟可能的分子对接结果。在微生信在线平台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相关信号通路。体外实验通过1-甲基-3-硝基-1-亚硝基胍(1-methyl-3-nitro-1-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并用黄芪甲苷干预,来检测细胞活力及炎症因子分泌水平进行验证。最终筛选得到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潜在靶点53个,其中关键基因8个。GO富集分析显示,囊泡腔是生物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KEGG结果表明,肿瘤中的蛋白聚糖是黄芪甲苷调节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信号通路。体外实验发现,黄芪甲苷对MNNG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预防治疗作用,且可以下调IL-6、IL-8、IL-1β、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P<0.05)。该研究表明黄芪甲苷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途径发挥抗慢性萎缩性胃炎作用,可作为功能因子用于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慢性萎缩性胃炎 药食同源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_2肾上腺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 被引量:1
4
作者 Mika Scheinin Ewen Macdonald 梁德勇 《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 CSCD 1990年第2期44-48,共5页
α_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的各种生理机能。用激动或阻断这些受体的药物,引起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复杂反应。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兽医上已广泛用于镇静和镇痛,也能加强麻醉药的作用和减少用量。还能在麻醉和手术中... α_2^-肾上腺素受体介导中枢神经和外周组织的各种生理机能。用激动或阻断这些受体的药物,引起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复杂反应。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兽医上已广泛用于镇静和镇痛,也能加强麻醉药的作用和减少用量。还能在麻醉和手术中减轻交感神经—肾上腺对有害剌激的反应。最近的研究证明有不同的α_2—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出现对受体亚型有选择作用的药物和更特异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肾上腺素 药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
5
作者 陈曦 汤涛 +1 位作者 俞鹏翼 王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3-2098,共6页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CAFs和肺癌A549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E干预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 目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在调控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促进肺癌细胞增殖迁移中的作用。方法培养原代CAFs和肺癌A549细胞,RT-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NE干预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VEGF、IL-6和IL-8表达,并检测NE对共培养的CAFs和肺癌A549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验证NE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NE可诱导CAFs VEGF、IL-8和IL-6的高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β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剂普萘诺尔PROP可抑制CAFs表达VEGF、IL-8和IL-6;NE可抑制与CAFs共培养的肺癌A549细胞E-cadherin表达,并促进Vimentin上调,增强A549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NE通过CAFs协同促进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增殖 迁移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究石杉碱甲对急性肺损伤中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保护机制
6
作者 石俊 唐佳佳 +4 位作者 张春阳 陈韦 齐曼 陈旭昕 韩志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0-1609,共10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 A)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首先从公共数据库查找Hup A、ALI的相关靶点,获取二者交集即为Hup A保护ALI的潜在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通...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石杉碱甲(huperzine A,Hup A)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中肺泡上皮细胞的作用及机制。首先从公共数据库查找Hup A、ALI的相关靶点,获取二者交集即为Hup A保护ALI的潜在靶点并进行富集分析;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而筛选Hup A保护ALI的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进一步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肺泡上皮细胞(MLE-12)构建细胞模型加以Hup A预处理,分别检测细胞活性、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水平、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验证Hup A的保护作用,最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关键靶点的蛋白水平变化。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Hup A共有144个潜在治疗靶点,Hup A参与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生物学过程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erine-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Hup A与Akt1、Akt2和Mapk1(又称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细胞实验显示Hup A可以改善LPS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P<0.05),降低IL-6、MDA、p-Erk1/2/Erk1/2水平(P<0.05),提高SOD与p-Akt1/Akt1水平(P<0.05)。综上,Hup A可能通过调控Akt1和Mapk1保护肺泡上皮细胞进而缓解LPS诱导的AL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 急性肺损伤 AKT1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对活体肾移植术中肾灌注及术后肾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柳少轩 何龙 +2 位作者 张超凡 张禄凤 艾艳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作为活体肾移植术中血管活性药对术中肾灌注及术后7 d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活体肾移植术的患者94例,男76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作为活体肾移植术中血管活性药对术中肾灌注及术后7 d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活体肾移植术的患者94例,男76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每组47例。麻醉诱导后,N组泵注去甲肾上腺素0.03 mg/kg,D组泵注多巴胺3 mg/kg,维持患者MAP波动幅度小于基础值的10%。于关腹前即刻测量肾动脉阻力指数(RI),记录关腹前即刻和术后24 h的MAP、脉压(PP)、CVP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和pH、血钾(K^(+))、血乳酸(Lac)等动脉血气指标。记录关腹前即刻心输出量(CO)、每搏变异度(SVV)、血管活性药评分(VIS)。术后24 h复测RI,记录术后1、3、5、7 d内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和术后7 d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例数。结果 两组关腹前即刻的MAP、PP、CVP、CO、SVV、VIS,术后24 h MAP、PP、CV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关腹前即刻比较,术后24 h两组K^(+)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组关腹前即刻和术后24 h RI均不高于D组(95%置信区间下限C_(L)分别为0.087与0.059,均高于非劣效界值Δ=-0.06)。结论 在活体肾移植术中,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时的肾灌注不劣效于使用多巴胺,且患者术后7 d内肾功能恢复情况与使用多巴胺效果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活体肾移植 阻力指数 移植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肾上腺素与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蔺佳英 王春生 叶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0-864,共5页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 围术期的管理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术后较高炎症水平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增加。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是一种新提出的系统免疫炎症反应标记物,能更好地反映炎症水平,术中维持较低水平SII能极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恢复并降低死亡率等。去甲肾上腺素(NE)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功能,通过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促炎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同时促进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因此,本综述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NE与全身SII水平的关系进行阐述,进一步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对SI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 去甲肾上腺素 围术期 预后 炎症反应 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ZBH2012001通过增强单胺系统功能和抑制神经免疫炎症发挥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静雯 范琼尹 +12 位作者 张苏素 张杨 罗亚 沈鑫明 罗陆遥 董蓓蕾 李劲草 李硕 董华进 李行舟 何宇鹏 薛瑞 张有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1-334,共14页
目的 基于调节单胺系统功能和神经免疫炎症研究新型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ZBH2012001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1)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度洛西汀组(10或20 mg·kg^(-1))、ZBH2012001组(5,10和20 mg... 目的 基于调节单胺系统功能和神经免疫炎症研究新型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SNRI)ZBH2012001的抗抑郁作用机制。方法 (1)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度洛西汀组(10或20 mg·kg^(-1))、ZBH2012001组(5,10和20 mg·kg^(-1)),ig给药1 h后采用小鼠悬尾实验(TST)和强迫游泳实验(FST)2个行为绝望模型评价ZBH2012001的抗抑郁作用。(2)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评价ZBH2012001与人源5-HT转运蛋白(hSERT)和NE转运蛋白(hNET)的靶标亲和力。(3)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度洛西汀组(10或20 mg·kg^(-1))和ZBH2012001组(5,10和20 mg·kg^(-1));ig给药1 h后采用小鼠5-羟色氨酸(5-HTP)诱导甩头实验、育亨宾毒性增强实验初步评价ZBH2012001对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系统功能的影响。(4)雄性ICR小鼠分为溶剂组(蒸馏水+0.1%冰醋酸),利血平模型组(蒸馏水+利血平5 mg·kg^(-1)),度洛西汀(度洛西汀20 mg·kg^(-1)+利血平5 mg·kg^(-1))组及ZBH2012001(ZBH2012001 5,10和20 mg·kg^(-1)+利血平5 mg·kg^(-1))组,ig给予ZBH2012001 1 h后ip注射利血平:通过观察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行为评价ZBH2012001对利血平诱导的单胺系统功能下调的影响;采用TST评价ZBH2012001对利血平诱导的抑郁样行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检测利血平单胺耗竭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单胺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采用ELISA检测利血平诱导单胺耗竭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利血平诱导单胺耗竭模型小鼠海马组织中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 (1)与溶剂组相比,ZBH2012001(5,10和20 mg·kg^(-1))显著减少小鼠在TST中的不动时间(P<0.01),ZBH2012001(20 mg·kg^(-1))显著减少FST中的不动时间(P<0.05)。(2) ZBH2012001可竞争抑制[^(3)H]-丙咪嗪与hSERT和[^(3)H]-尼索西汀与hNET的结合,半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84.95和712.90 nmol·L^(-1)。(3)与溶剂组相比,ZBH2012001(10和20 mg·kg^(-1))可显著增加5-HTP诱导的小鼠甩头次数(P<0.01),提高育亨宾诱导的小鼠死亡率(P<0.05,P<0.01)。(4)在利血平诱导的小鼠抑郁模型上,与溶剂组相比,利血平模型组小鼠出现眼睑下垂,体温下降和运动不能(P<0.01),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1),海马NE,5-HT和DA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海马5-HT代谢转换率和DA代谢转换率显著升高(P<0.01),海马TNF-α和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海马Iba-1和NF-κB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ZBH2012001(5,10和20 mg·kg^(-1))可显著拮抗利血平诱导的小鼠眼睑下垂和体温下降(P<0.01),ZBH2012001(10和20 mg·kg^(-1))可显著缩短利血平小鼠的悬尾不动时间(P<0.05,P<0.01),ZBH2012001(20 mg·kg^(-1))可显著增加利血平小鼠海马NE和5-HT的水平(P<0.05),降低5-HT代谢转换率(P<0.05),显著降低利血平小鼠海马TNF-α和IL-6的水平(P<0.05),ZBH2012001(5,10和20 mg·kg^(-1))可显著降低利血平小鼠海马Iba-1表达(P<0.01),ZBH2012001(20 mg·kg^(-1))可显著降低利血平小鼠海马NF-κB表达(P<0.05)。结论 ZBH2012001通过增强单胺系统功能以及抑制神经免疫炎症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障碍 ZBH2012001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单胺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CA1区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慢波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瑾 李春华 +5 位作者 钟明奎 朱国庆 章功良 刘巧琼 赵乐章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海马微量注射,通过多导睡眠描记(PSG)观察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NA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加,NA的β型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减少SWS和TST... 目的探讨海马CA1区给予去甲肾上腺素(NA)对大鼠睡眠的影响。方法运用立体定位技术进行海马微量注射,通过多导睡眠描记(PSG)观察大鼠睡眠的变化。结果NA引起慢波睡眠(SWS)和总睡眠时间(TST)增加,NA的β型受体阻断剂普奈洛尔减少SWS和TST,并可阻断NA的促睡眠效应;NA的α型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对睡眠无影响,亦不能阻断NA的促睡眠效应。结论海马CA1区参与睡眠-觉醒的调节,海马中的NA通过β受体发挥其促进慢波睡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药理学 酚妥拉明/药理学 普奈洛尔/药理学 睡眠/药物作用 海马/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与疼痛共病的机制-下行抑制性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功能障碍
11
作者 郭怀瑾(译) 刘风雨(校)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4-644,共1页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方面的行为问题。ADHD常与疼痛共病,但其机制不清。既往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病人往往有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方面的行为问题。ADHD常与疼痛共病,但其机制不清。既往的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 NE)系统功能障碍,均参与ADHD以及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NE再摄取抑制剂和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均用于ADHD以及慢性疼痛的治疗。该研究从下行抑制性NE系统的角度,探讨ADHD与疼痛共病的机制。主要方法:(1)构建ADHD样行为的大鼠模型。前期报道,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表现出ADHD样行为。研究者对SHR进行旷场和Y迷宫等测试,进一步验证SHR表现出ADHD样行为,即注意力缺陷、多动和冲动等。(2)采用伤害性刺激诱导镇痛(noxious stimuli-induced analgesia, NSIA)评价内源性镇痛作用。前足底注射辣椒素后30 min至90 min,可以提高大鼠后足的缩足阈值。主要结果:(1)SHR表现出NSIA阈值降低,提示内源性镇痛系统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下行抑制 神经系统疾病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去甲肾上腺素 慢性疼痛 伤害性刺激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胺化法合成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
12
作者 左琳铭 林翰 +1 位作者 陈华美 王先恒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1-2957,共7页
本文以L-去甲肾上腺素为手性起始原料,通过与苯甲醛及其取代衍生物进行还原胺化反应,高选择性地制备得到了一系列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衍生物2a~j,通过氢谱^(1)H-NMR、碳谱^(13)C-NMR以及质谱HRMS对衍生物2a~j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并测... 本文以L-去甲肾上腺素为手性起始原料,通过与苯甲醛及其取代衍生物进行还原胺化反应,高选择性地制备得到了一系列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衍生物2a~j,通过氢谱^(1)H-NMR、碳谱^(13)C-NMR以及质谱HRMS对衍生物2a~j进行了化学结构表征并测定旋光度。结果表明:目标产物与原料L-去甲肾上腺素的旋光方向保持一致,均为左旋;还原胺化法不影响L-去甲肾上腺素羟基位的R/S构型。本研究开发了一种便捷的高选择性合成N-烷基化L-去甲肾上腺素的还原胺化方法,该方法具有步数短、产率适中、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烷基化 还原胺化 L-去甲肾上腺素 高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王秋宁 王洪新 +2 位作者 杨育红 鲁美丽 李香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sⅣ3,10,30和90μmol.L-1孵育30 min后,再加入Iso 10μmol.L-1作用48 h。另设AsⅣ30μmol.L-1和Iso 30μm...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sⅣ3,10,30和90μmol.L-1孵育30 min后,再加入Iso 10μmol.L-1作用48 h。另设AsⅣ30μmol.L-1和Iso 30μmol.L-1模型对照组。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细胞体积;MTT测定细胞存活率;以Fura-2/AM为荧光探针,采用Till阳离子测定系统,观察胞内[Ca2+]i瞬间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Ⅳ30μmol.L-1对正常心肌细胞无影响;Iso 30μmol.L-1可使心肌细胞总蛋白含量明显增加,体积明显增大,心肌细胞内[Ca2+]i瞬间峰值增大,同时使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了48.1%(P<0.01)。与Iso模型组相比,预加入AsⅣ10和30μmol.L-1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ASⅣ30μmol.L-1组可以恢复达到正常对照组水平;AsⅣ3~90μmol.L-1可以拮抗Iso对正常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Ca2+]i瞬间变化幅度增大的作用;ASⅣ3,10和30μmol.L-1可显著升高细胞存活率(P<0.01)。结论 AsⅣ对Iso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Ca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诊断嗜铬组织来源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19
14
作者 苏颋为 王卫庆 +6 位作者 周薇薇 蒋怡然 袁文祺 唐欣 张军妮 戴蒙 宁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诊断嗜铬组织来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具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并比较嗜铬... 目的探讨血浆甲氧基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诊断嗜铬组织来源肿瘤(嗜铬细胞瘤)的意义。方法选择2003年5月—200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具有嗜铬细胞瘤筛查指征的患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并比较嗜铬细胞瘤和非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NMN和MN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259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和4387例非嗜铬细胞瘤患者入选本研究。NMN和MN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9±0.005和0.783±0.019;嗜铬细胞瘤与非嗜铬细胞瘤患者血浆NMN[(2930.56±4166.56)pg/mL和(70.48±25.07)pg/mL]和MN[(585.68±1368.75)pg/mL和(45.61±42.63)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血浆NMN在130pg/mL时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和90.0%,血浆MN在83pg/mL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1.4%和90.0%。69例嗜铬细胞患者手术前后NMN[(3145.8±3651.86)pg/mL和(233.1±934.92)pg/mL]和MN[(653.7±1053.12)pg/mL和(47.56±25.82)pg/mL]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血浆NMN和MN水平可作为嗜铬细胞瘤的一线筛查指标,术后血浆NMN和MN水平可反映手术效果和早期发现肿瘤转移或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副神经节瘤 氧基肾上腺素 氧基去甲肾上腺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晓乐 季晖 +2 位作者 谷舒怡 黄秋菊 陈艳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考察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以黄芪甲苷(40,80mg/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mg/kg)灌胃给药,测量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 目的:考察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致小鼠心肌肥厚模型,以黄芪甲苷(40,80mg/kg)和阳性对照普萘洛尔(40mg/kg)灌胃给药,测量小鼠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力,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RT-PCR法检测心肌肌浆网钙泵(SERCA2a)和受磷蛋白(PLB)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异丙肾上腺素组心脏重量指数、心肌Hyp含量、血清LDH和CK水平显著升高,心肌SOD活性下降,心肌MDA含量增加,SERCA2amRNA表达显著减少,PLB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与异丙肾上腺素组相比,黄芪甲苷降低心脏重量指数和心肌Hyp含量,降低血清LDH和CK水平,增加心肌SOD活性,降低心肌MDA含量,上调SERCA2amRNA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增加SERCA2a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异丙肾上腺素 心肌肥厚 肌浆网钙泵 脂质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抑郁与去甲肾上腺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马嘉慧 黄振东 +2 位作者 汪赛赢 郑珊珊 段开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抑郁发病与去甲肾上腺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招募591例行择期剖宫产的中国产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EPDS)9/10分为产后抑郁评估截点;并对所有无产前抑郁产妇的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基因5... 目的探究剖宫产产后抑郁发病与去甲肾上腺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联以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招募591例行择期剖宫产的中国产妇,以爱丁堡产后抑郁评分(EPDS)9/10分为产后抑郁评估截点;并对所有无产前抑郁产妇的儿茶酚氧甲基转移酶基因5个位点(rs2020917, rs737865等)和单胺氧化酶A基因1个位点(rs6323)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SPSS18.0分析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剖宫产产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所有单核苷酸多态性、连锁不平衡、单倍型等在产后抑郁发病中的作用,并对所有相关危险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8.1%;单因素分析显示COMT多态性rs2020917基因、COMT多态性rs737865基因与产后抑郁发病率相关(P<0.05);COMT基因型rs2020917和rs737865具有共线性,logistic分析显示COMT基因多态性rs2020917TT基因型和rs737865GG基因型、孕期压力大、家庭暴力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P<0.05),以上两种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携带COMT多态性rs2020917TT基因型、COMT多态性rs737865GG基因型,孕期压力大、家庭暴力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肾上腺素 COMT MAOA 基因多态性 产后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5-二乙酰苯甲酰乌头宁镇痛作用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慧灵 杨煜荣 +3 位作者 王勇 郑平 王洪诚 劳爱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9,共4页
大鼠电刺激法及小鼠醋酸扭体法测痛表明,利血平,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酚苄明和育亨宾均可使3,15-二乙酰苯甲酰乌头宁(DABA)镇痛作用减弱或消失,哌唑嗪及普萘洛尔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DABA的镇痛作用可能与中枢去甲肾上... 大鼠电刺激法及小鼠醋酸扭体法测痛表明,利血平,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C),酚苄明和育亨宾均可使3,15-二乙酰苯甲酰乌头宁(DABA)镇痛作用减弱或消失,哌唑嗪及普萘洛尔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DABA的镇痛作用可能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系统的α_2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宁 止痛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葛碱对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出胞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彦周 冯义柏 +3 位作者 黄恺 毛焕元 曾繁典 胡崇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对心肌去甲肾上腺素(NE)出胞释放的药理作用。方法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电刺激时豚鼠离体灌注心脏流出液的NE含量。结果不加实验条件时第1次电刺激(S1)与第2次电刺激(S2)所引起的NE释放量无...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对心肌去甲肾上腺素(NE)出胞释放的药理作用。方法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电刺激时豚鼠离体灌注心脏流出液的NE含量。结果不加实验条件时第1次电刺激(S1)与第2次电刺激(S2)所引起的NE释放量无差别(P>0.05),蝙蝠葛碱(30μmolL-1)、维拉帕米(5μmolL-1)明显减少S2引起的NE释放(P<0.01,P<0.05);组间比较,蝙蝠葛碱组、维拉帕米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蝙蝠葛碱组与维拉帕米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蝙蝠葛碱具有抑制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出胞释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去甲肾上腺素 出胞释放 生物碱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乳酸及肾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36
19
作者 杨玉敏 章华萍 +3 位作者 丁刚 朱宏波 李叔国 泮田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06-22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A)或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早期血乳酸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DA和NE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多巴酚丁胺,分别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6、12... 目的:探讨多巴胺(DA)或去甲肾上腺素(NE)联合多巴酚丁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早期血乳酸和肾灌注的影响。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分别给予DA和NE治疗,两组均同时给予多巴酚丁胺,分别观察用药前(T0),用药后6、12、24、48h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每小时尿量(UV)和肌酐清除率(CCr)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变化。结果:(1)两组间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组的HR明显低于DA组(P<0.05)。(3)6h后NE组ScVO2值较DA组明显增高(P<0.05),12h后NE组ScVO2>65%的比例也明显升高。(4)NE组各时间点血乳酸低于DA组(P<0.05)。说明在增加内脏灌注及组织氧和方面NE优于DA。(5)6h后NE组较DA组尿量明显增加(P<0.05)。(6)6h后两组与用药前比CCr明显增加(P<0.05),各时间点CCr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同一时间比NE组较DA组FEH2O增加(P<0.05)。(8)FENa比较,6h后NE组减少,DA无变化,12h后同一时间比NE的FENa减少较DA明显(P<0.05),说明NE与多巴酚丁胺合对肾灌注及肾功能的保护可能优于DA。结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酚丁胺组优于多巴胺组,可改善内脏的灌注,降低血乳酸水平,改善肾功能,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理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血乳酸 肾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组织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被引量:23
20
作者 刘文弟 齐伟 郑惠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合电化学检测器同时分析组织胺(His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流动相为V(乙酸钠缓冲溶液)V(乙腈)=73,检测器电位+0.7V,线性范围为0.015... 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合电化学检测器同时分析组织胺(His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流动相为V(乙酸钠缓冲溶液)V(乙腈)=73,检测器电位+0.7V,线性范围为0.015~5μg/L(r=0.998),平均回收率为95%。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浆 HPLC 测定 组织胺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