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组织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4 位作者 王赛赛 余琳雪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6-279,共4页
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 建立了黄颡鱼、团头鲂和草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UPLC-UV)。样品经乙腈(含0.01%乙酸)提取,无水硫酸钠除水,正己烷去脂等样品处理,在ACQUIT UPLC BEH C18色谱柱上分离,428 nm波长处测定。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在0.01~5.00 m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8 7,0.999 8和0.999 6。在空白鱼组织中进行0.025,0.05,0.50,1.00 mg/kg 4个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3种待测组分的平均回收率为64.7%~102.2%,相对标准偏差为0.69%~10.8%。鱼组织中3种待测组分的检出限(LOD)均为0.010 mg/kg,定量下限(LOQ)均为0.025 mg/kg。应用该方法研究了姜黄素在团头鲂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组织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梅 张景勍 +2 位作者 李娜 罗见春 胡雪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进行比较,评价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灌胃给予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对照组灌胃给...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并与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进行比较,评价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12只SD大鼠分为2组,每组6只。实验组灌胃给予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对照组灌胃给予游离药物去甲氧基姜黄素混悬液,然后于SD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血药浓度-时间线下峰面积AUC(0-∞)分别为(962.84±75.27)μg·h/L和(235.62±11.28)μg·h/L;T1/2分别为(38.85±6.54)h和(8.23±2.92)h;体内滞留时间MRT(0-∞)分别为(50.92±4.58)h和(8.46±2.61)h,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的AUC(0-∞)、T1/2、MRT(0-∞)分别为去甲氧基姜黄素的4.08、4.72倍和6.01倍。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相对于去甲氧基姜黄素而言,生物利用度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乳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渔用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永涛 李乐 +5 位作者 徐春娟 杨移斌 董靖 胥宁 杨秋红 艾晓辉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年第5期60-64,共5页
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 姜黄素是一种新的渔用饲料添加剂,但目前尚无测定鱼饲料中姜黄素类化合物添加量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同时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UPLC-TUV)。方法采用乙醇作第一提取剂,乙腈为第二提取剂,基质标准曲线定量。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45∶55,V/V)为流动相,C18柱(2.1 mm×100 mm,1.7μm)为色谱柱,430 nm波长下进行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最低检测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5μg/kg。在空白鱼饲料中添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水平在0.10-2.0 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7.68%-102.06%,相对标准偏差为1.06%-8.01%。本方法为检测鱼饲料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姜黄素的添加量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用饲料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在体肠吸收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罗见春 何丹 +2 位作者 杨梅 吴建勇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DECD)及去甲氧基姜黄素(DE)的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使用DE以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DECD,光谱法测定其理化性质,显微照相观察其形态,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DECD的zeta电位。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 目的研究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DECD)及去甲氧基姜黄素(DE)的在体肠吸收情况。方法使用DE以环糊精包合技术制备DECD,光谱法测定其理化性质,显微照相观察其形态,马尔文粒径测定仪测定DECD的zeta电位。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并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DECD及DE在大鼠体内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渗透系数(Papp)和吸收百分率。结果成功制得DECD,其溶解度为2.30g/L,是DE的38.33倍;zeta电位为-32.2mV。在体肠吸收实验显示DECD的Ka及Papp皆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且其Ka、Papp与吸收百分率较DE均有所提高。结论 DECD能够明显改善DE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 肠吸收 紫外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见春 李娜 +2 位作者 胡雪原 赵德璋 张景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比较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性质,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 目的比较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学性质,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方法 SD大鼠灌胃给药50mg/mL(以去甲氧基姜黄素原料药计)剂量制剂及游离药物后,分别于5min、10min、15min、30min、45min、1h、1.5h、2h、3h、4h、6h、8h、10h、12h、1d、2d、3d在大鼠眼底静脉丛取血。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血浆中去甲氧基姜黄素的浓度。结果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的AUC0-∞(μg·L-1·h)为(1 424.87±258.62),较原料药去甲氧基姜黄素(370.58±2.76)、去甲氧基姜黄素磷脂复合物(716.17±123.18)、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1 009.35±138.64)均有提高(P<0.01或P<0.05)。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较单一的磷脂复合物或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更能促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羟丙基-β-环糊精磷脂复合物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倪晓辰 陈砚凝 +2 位作者 武新慧 张爱莉 赵志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53-2356,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并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MC(10、20、40、80、160μM)进行孵育,... 目的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DMC)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膀胱癌T24细胞株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并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MC(10、20、40、80、160μM)进行孵育,对照组加入等体积二甲基亚砜(DMSO)进行孵育。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实验检测DMC对T24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T24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DMC对T24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实验组用不同浓度的DMC孵育48 h后,细胞增殖活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用不同浓度的DMC(20、40、80μM)处理T24细胞48 h,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相对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27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DMC浓度的增加PCNA相对表达量逐渐减低,p27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不同浓度的DMC(20、40、80μM)处理T24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ro-caspase 3、cleaved-caspase 3、pro-PARP、cleaved-PARP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浓度为40μM的DMC分别刺激T24细胞0、15、30、60、120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mTOR通路磷酸化的变化显示,不同时间点p-mTO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刺激30、60、120 min时的p-mTOR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0 min时(P<0.05);而不同时间点mTOR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C可抑制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该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Caspase 3的激活和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对于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有较广阔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去甲氧基姜黄素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药物的含量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梅 胡雪原 +3 位作者 孙立力 王红 万坤 张景勍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粒脂质载体(NLC)中药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纳米脂质载体(NLC)中药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去甲氧基姜黄素在420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2.04至52.5m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目的:建立HPLC法测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粒脂质载体(NLC)中药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纳米脂质载体(NLC)中药物的含量。结果表明去甲氧基姜黄素在420nm处有最大吸收,浓度在2.04至52.5mg·mL-1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21.29C X-296.19,r=0.9997(n=6);平均回收率为99.19%,RSD为0.7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且稳定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可用于NLC制剂中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纳米脂质载体 HPLC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发生对阿尔兹海默症认知损伤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凯莉 张世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76-2482,共7页
目的 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以1.25、2.5、5.0μmol/L去甲氧基姜黄素干预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采用CCK-8法检测NSCs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NSCs分化标志物(Nestin、... 目的 探讨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以1.25、2.5、5.0μmol/L去甲氧基姜黄素干预原代培养神经干细胞(NSCs),采用CCK-8法检测NSCs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NSCs分化标志物(Nestin、MAP2)及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体内实验以2.5、5.0 mg/kg去甲氧基姜黄素干预APP/PS1转基因阿尔兹海默症小鼠模型,采用行为学实验检测小鼠认知能力,Nissl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海马神经发生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GSK3β/β-catenin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去甲氧基姜黄素促进NSCs增殖,促使其分化为神经元(P<0.05),并激活GSK-3β/β-catenin通路(P<0.05)。体内实验显示,去甲氧基姜黄素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认知障碍(P<0.05),促进海马区神经发生(P<0.05),激活GSK-3β/β-catenin通路(P<0.05)。结论 去甲氧基姜黄素通过激活GSK-3β/β-catenin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发生来改善阿尔兹海默症的认知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氧基姜黄素 阿尔兹海默症 神经干细胞 认知障碍 海马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HPLC法在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药物的含量测定中的应用
9
作者 李菲菲 郭宇松 +1 位作者 董劼 高扬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1期785-786,共2页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在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药物的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HPLC 法测定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在420nm 处,去甲氧基姜黄素存在最大吸收,在浓度为2.04~52.5mg·...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在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药物的含量测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HPLC 法测定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的药物含量.结果:在420nm 处,去甲氧基姜黄素存在最大吸收,在浓度为2.04~52.5mg·mL^-1时,与吸光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21.29CX-296.19,r=0.9997(n=6).RSD 为0.79%,平均回收率为99.19%.结论:利用HPLC 法测定去甲氧基姜黄素纳米脂质载体中药物含量可以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和准确性以及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去甲氧基姜黄素 纳米脂质载体 含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膨化宠物食品中姜黄素类化合物的含量
10
作者 尤蕾 方绍明 +4 位作者 黄福青 邱小风 钟顺 胡曼丽 张鑫 《福建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18-23,26,共7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膨化宠物食品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使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酸(0.1%)=65:35,提取剂为甲醇,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 本研究旨在建立膨化宠物食品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使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酸(0.1%)=65:35,提取剂为甲醇,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425 nm,进样量为10μL。检测姜黄素类化合物使用甲醇超声溶解30 min,过膜后上机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检测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分别在4.24~84.83μg/mL、1.70~68.00μg/mL、5.64~84.56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1、0.9997。检出限分别为0.020μg/mL、0.013μg/mL、0.017μg/mL,定量限分别为0.080μg/mL、0.0544μg/mL、0.068μg/mL。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准确度高、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膨化宠物食品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宠物食品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对鸡红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婧菲 韩红丽 +2 位作者 沈明明 张莉莉 王恬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96-105,共10页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红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3种姜黄素(curcumin,CUR)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自由基实验中,选取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U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2,... 本实验旨在通过自由基清除实验和红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比较3种姜黄素(curcumin,CUR)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自由基实验中,选取CUR、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DUR)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BUR)为研究对象,测定其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阳离子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同时,选取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和丁羟茴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作为参照物。结果显示,3种CU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力,能有效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OH和O2^-·,且其清除率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BHT相比,DUR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CUR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则显著降低(P<0.05)。与BHA和BHT相比,3种CUR对·OH的清除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与CUR相比,DUR和BUR对·OH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与DUR相比,BUR和CUR对O2^-·的清除率显著提高(P<0.05)。在浓度为400μmol/L时,BHA的FRAP最大,BUR的脂质过氧化抑制率最高。与CUR相比,BUR和DUR对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率显著提高(P<0.05)。在红细胞氧化应激实验中,研究了3种CUR对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处理后的红细胞溶血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处理时间和不同浓度的3种CUR均可明显抑制AAPH诱导的红细胞溶血作用,降低MDA含量和提高SOD活力;且这种保护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孵育5 h后,在20μmol/L时,与CUR组相比,DUR和BUR组的红细胞溶血率显著降低(P<0.05);与CUR和DUR组相比,BUR组的红细胞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BUR组相比,CUR和DUR组的红细胞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结论:与CUR类似,BUR和DUR均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3种CUR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具有较高的FRAP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可保护红细胞免受AAPH诱导的氧化损伤。就ABTS阳离子自由基、·OH和O2^-·清除率和脂质过氧化抑制率而言,BUR的活性最佳。在缓解红细胞氧化损伤方面,DUR和BUR的抗氧化作用较CUR相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自由基 鸡红细胞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中姜黄素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鹏 李爱峰 +1 位作者 孙爱玲 柳仁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652-15654,共3页
研究了C18和C30柱在不同流动相体系中对3种姜黄素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简单的流动相体系时,3种姜黄素在C18柱上不能很好的分离,但在C柱上可实现基线分离。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二甲氧基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长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姜黄油树脂中5种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锶锶 刘文清 +1 位作者 马丽婷 徐志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65-2770,共6页
建立了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姜黄油树脂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含0.1%冰醋酸的乙腈(A)-0.1%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 建立了HPLC内标法同时测定姜黄油树脂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流动相为含0.1%冰醋酸的乙腈(A)-0.1%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分别为420 nm(0~8 min)、238 nm(8~15 min)、262 nm(15~40 min)。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分别在1.388×10^(-2)~3.553μg(r=0.9999)、1.395×10^(-2)~3.570μg(r=1.0000)、1.382×10^(-2)~3.539μg(r=0.9998)、1.388×10^(-2)~3.554μg(r=0.9999)、1.719×10^(-2)~4.400μg(r=0.9997)的范围内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0%、98.1%、101.1%、99.5%、98.7%,RSD分别为2.3%、2.8%、2.0%、0.7%、1.6%。经分析测定,在被检测的6批姜黄油树脂样品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5.454~28.132、14.604~18.088、8.446~9.881、31.701~41.128、3.496~4.425μg·mL^(-1)。该方法准确、灵敏、操作简便,可用于姜黄油树脂中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芳香姜黄酮、α-姜黄酮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油树脂 去甲氧基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素 芳香姜黄 α-姜黄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