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监护室感染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徐芳媛 朱忠华 +2 位作者 庄仲侠 李超 郑绍鹏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达标情况,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谷浓度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ICU并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的成年患者。记录患...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中的达标情况,不同谷浓度对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影响,以及影响谷浓度的因素。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黄山市人民医院综合ICU并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的成年患者。记录患者去甲万古霉素的用药方案、稳态下的谷浓度,比较不同谷浓度分组间临床疗效、肾功能损伤的情况,观察不同肾功能状态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稳态谷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患者97例,仅33.0%(32/97)达到目标谷浓度(10~20 mg/L),51.5%(50/97)低于目标谷浓度,15.5%(15/97)高于目标谷浓度。谷浓度不同的三组,临床治愈率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不同肾功能状态的患者谷浓度达标情况存在差异,肾功能亢进及正常者,以低于目标浓度为主,随着肾功能障碍加重高于目标浓度的比例呈升高趋势(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每日剂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价(SOFA)评分、血肌酐、尿素氮、降钙素原、是否合并感染性休克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均与去甲万古霉素的谷浓度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SOFA评分、血尿素氮、性别及是否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ICU患者不同肾功能状态下去甲万古霉素的稳态谷浓度较难达到目标,且以谷浓度偏低更多见,临床治愈率低,而谷浓度的升高,肾功能损伤发生率升高。年龄、性别、SOFA评分、血尿素氮水平及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是去甲万古霉素谷浓度的独立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血药谷浓度 肾功能亢进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浩 胡昌勤 仇仕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92-597,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测定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中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HPLCKromasilC18柱;流动相A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水(15∶85),B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二氧六环(15∶85);梯度洗...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法测定盐酸去甲万古霉素中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HPLCKromasilC18柱;流动相A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水(15∶85),B0.3mol/L甲酸铵溶液(pH7.5)-二氧六环(15∶85);梯度洗脱;柱温35℃;检测波长280nm;MECC熔融石英毛细管柱;背景电解质含0.06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0.12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磷酸盐缓冲液(pH3.0);外加电压-15kV;柱温25℃;检测波长220nm。采用本文的HPLC和MECC方法,去甲万古霉素与有关物质尤其是与主要杂质之间的分离较好。HPLC方法和中国药典方法对暂行国家标准品和2批供试品中去甲万古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一致。由于此前在标定暂行标准品时所用色谱系统未能分离出主要未知杂质,因而标准品的去甲万古霉素含量的标示值明显偏高,且测定结果揭示该批标准品中去甲万古霉素的含量显著低于中国药典的规定,故建议有关部门制备新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国家标准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含量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生儿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 被引量:16
3
作者 解建勋 李玉珍 +3 位作者 王佩 徐列兵 杨志敏 曾超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8-520,共3页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异丙醇沉淀蛋白,上清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后以水相进样。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紫外检测,最低检测限0.3mg/L,有良好的线性关...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新生儿败血症患者血清中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异丙醇沉淀蛋白,上清液用三氯甲烷萃取后以水相进样。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紫外检测,最低检测限0.3mg/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达94.7%,日内、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23%和2.62%。结果表明,方法简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新生儿败血症 血清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口万古霉素与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子文 熊剑辉 +3 位作者 钟维农 陈裕胜 古靖灵 叶惠芬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245,共4页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呼吸疾病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 115例MRS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配对法分为去甲万古霉素治疗...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下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本院呼吸疾病重症监护病房 (RICU)住院的 115例MRS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随机配对法分为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组 (A组 ,68例 )和万古霉素治疗组 (B组 ,47例 ) ,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MRSA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 115株MRSA均对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敏感 (敏感率 10 0 % ) ,A、B两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0 9%和 78 7% (P >0 0 5 ) ,MRSA清除率分别为 80 9%和 82 9% (P >0 0 5 )。A组有 5例和B组有 3例出现肾功能损害 ,A、B组各有 2例出现皮疹。结论 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敏感 ,临床疗效良好 ,与进口万古霉素一致 ,而且不良反应较轻 ,适用于治疗MRSA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呼吸道感染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拆分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丁国生 刘莺 +1 位作者 丛润滋 王俊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6-389,共4页
以去甲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制备了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 (NVC CSP)。在极性有机模式下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及烯丙洛尔等 4种 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外消旋体进行了手性拆分的研... 以去甲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剂制备了大环抗生素类手性固定相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固定相 (NVC CSP)。在极性有机模式下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及烯丙洛尔等 4种 β 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外消旋体进行了手性拆分的研究 ,并考察了流动相组成、酸碱添加剂用量、温度以及流速对分离的影响。研究发现 :在此模式下手性物质的保留均随着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减弱 ,手性分离因子 (α)随着流动相中甲醇含量的增加而升高 ;随着柱温的升高 ,大部分溶质在色谱柱上的保留减弱 ,α值降低 ;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流速有利于对映体的分离 ;对大部分的手性溶质来说 ,在流动相组成为乙腈 甲醇 乙酸 三乙胺 (6 0∶4 0∶0 4∶0 2 ,体积比 )、流速为 0 6mL/min、柱温为 2 5℃的条件下可获得最好的分离。研究结果表明 ,在极性有机模式下 ,π π电荷转移作用和偶极叠加作用参与了手性识别过程 ;氢键作用虽然会强烈影响手性物质的保留 ,但对手性分离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去甲万古霉素 手性固定相 Β-受体阻滞剂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临床及细菌学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汪波 蒋红 +3 位作者 李秀清 熊辉 陈旭岩 谭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疗效并评价其细菌学的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方法 ,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病人共 34例 ,每日总量1.2 g,治疗平均 10 .2 d,观察其症状体征变... 目的 :观察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感染的疗效并评价其细菌学的结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方法 ,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病人共 34例 ,每日总量1.2 g,治疗平均 10 .2 d,观察其症状体征变化及细菌清除情况。结果 :34例病人中 32例治愈及显效 ,总有效率94.1% ,临床未见肝肾功能损害 ,治疗后细菌的总的清除率为 92 .9%。结论 :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临床效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氧西林葡萄球菌 感染 细菌学 糖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猪肉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 被引量:9
7
作者 卢剑 范素芳 +3 位作者 李强 夏静 李挥 张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3-197,共5页
建立猪肉样品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采用选择反应监测方式,外标法定量。猪肉样品经0.1%甲酸-乙腈(85:15,V/V)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经阳离子交换柱净化、替考... 建立猪肉样品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采用选择反应监测方式,外标法定量。猪肉样品经0.1%甲酸-乙腈(85:15,V/V)溶液提取,正己烷脱脂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经阳离子交换柱净化、替考拉宁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经C18柱分离、质谱进行测定。添加量为10、20 μg/kg和50 μg/kg时,方法回收率范围为75.3%-83.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猪肉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2 μg/kg和4 μg/kg,替考拉宁的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4 μg/kg和8 μg/kg。该方法适用于猪肉样品中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定性、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致伴淋巴结肿大的迟发性“红人综合征”一例报告 被引量:9
8
作者 胡晓燕 夏照帆 +2 位作者 王光毅 唐洪泰 陈玉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F0003-F0003,共1页
关键词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淋巴结肿大 红人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黄静 张天托 +3 位作者 刘慧 朱家馨 周宇麒 吴本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56-559,共4页
目的通过对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为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群中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43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并与同期住院30例老年患者采用万古霉... 目的通过对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下呼吸道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感染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为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群中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观察了43例使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的老年患者,并与同期住院30例老年患者采用万古霉素治疗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患者中的治愈率为20%,有效率为79%,细菌清除率76.7%,不良反应发生率5.4%;在万古霉素治疗组中分别为23%、80%、80%和6.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去甲万古霉素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良好,耐受性良好,但对原有肾脏疾病与合并使用多种药物患者,去甲万古霉素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S 盐酸去甲万古霉素 老年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虾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 被引量:8
10
作者 薛婷婷 黄冬梅 +4 位作者 严敏鸣 韩峰 王政 史永富 田良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3-777,共5页
建立了虾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9∶1,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PCX结合Florisil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后,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经C... 建立了虾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0.1%甲酸-乙腈(9∶1,体积比)混合溶液提取,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除脂,PCX结合Florisil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后,以乙腈和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经CAPCELL PAK MG-C18色谱柱分离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以双去氯万古霉素作为内标物,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在2~250 n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5,25,50μg/kg加标水平下,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平均回收率为87.2%~102%,相对标准偏差为1.3%~8.7%。方法的检出限(LOD)为2.0μg/kg,定量下限(LOQ)为5.0μg/kg。该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虾类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双去氯万古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奶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启雷 史海良 +2 位作者 杨红梅 王浩 刘艳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6-87,101,共3页
建立了牛奶中2种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用三氯乙酸水溶液提取、沉淀蛋白,经混合型阳离子固相萃取柱Oasis MCX净化后,利用L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时样品... 建立了牛奶中2种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用三氯乙酸水溶液提取、沉淀蛋白,经混合型阳离子固相萃取柱Oasis MCX净化后,利用L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时样品溶液经ZORBAX SB-C18色谱柱分离,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测定采用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检出限为5μg/kg,回收率为72.5%~87.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万古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燕 朱德妹 +3 位作者 杨洋 吴湜 胡付品 张婴元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8-593,共6页
目的评价去甲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对3 011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 目的评价去甲万古霉素对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对3 011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等临床常见的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均显示高度的抗菌活性,包括其中的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多重耐药的屎肠球菌等。其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与同类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相仿;亦与利奈唑胺相近。除对万古霉素耐药的30株肠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示与万古霉素交叉耐药外,未见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对去甲万古霉素耐药株。结论去甲万古霉素对临床重要的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与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同类药相仿。提示该药仍可作为治疗上述敏感细菌所致感染的可选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药敏试验 最低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临床药代动力学及血药浓度监测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菁 胡瑾瑜 +3 位作者 郁继诚 曹国英 施耀国 张婴元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第4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比较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的体内过程 ,为制订去甲万古霉素在治疗老年人感染时的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建立快捷、实用的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 (TDM)方法。方法 :同期对照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 1 0名健康老年受... 目的 :比较国产去甲万古霉素在老年人和年轻人中的体内过程 ,为制订去甲万古霉素在治疗老年人感染时的合理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建立快捷、实用的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 (TDM)方法。方法 :同期对照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 1 0名健康老年受试者 (老年组 )和 1 0名健康年轻受试者 (年轻组 )中的药代动力学。以微生物法和荧光偏振免疫法 (FPIA)测定血药浓度 ,以微生物法测定尿药浓度。结果 :老年组和年轻组静脉滴注去甲万古霉素 80 0mg后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与年轻组比较 ,老年组表观分布容积 (Vd)增大 ,总清除率 (CLt)及肾清除率 (CLr)降低 ,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增加和消除半衰期(t1 /2 β)延长。以上各项药代参数在两组间差异均具非常显著性 (P <0 .0 1 ) ;两组血药峰浓度相近 (P >0 .0 5 )。去甲万古霉素给药后 1 2h内的累积尿排出率老年组较年轻组明显为低 ,分别为 (77.1 3± 8.95 ) %和 (83.82± 1 6 .80 ) % (P <0 .0 1 ) ,但给药后4 8h两组的累积尿排出率相近 ,分别为 (85 .38± 8.6 2 ) %和 (86 .1 2± 1 6 .85 )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以微生物法和FPIA同时测定去甲万古霉素血清标本。两种测定方法测得结果呈良好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Y =0 .75 34X - 0 .5 94 8(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药代动力学 治疗药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 被引量:17
14
作者 涂厉标 王真 李旭梅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5期485-487,共3页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全血经过20%硫酸锌沉淀,以AgilentZORBAXSB.C18(4.6minx250mm,5|Lm)为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3,2)-甲醇-乙腈(87:10:3...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清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全血经过20%硫酸锌沉淀,以AgilentZORBAXSB.C18(4.6minx250mm,5|Lm)为色谱柱,0.05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值:3,2)-甲醇-乙腈(87:10: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6nm,流速为1.0mL·min^-1。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 去甲万古霉素和万古霉素在1~100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r=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0%和100.90%;日内、日间RSD均〈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适合两药临床血清浓度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敏 周陶友 +3 位作者 尹维佳 吕晓菊 冯萍 乔甫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245-246,共2页
目的通过对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评价,为去甲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急性感染患者58例,细菌培养均证实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0.4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分别... 目的通过对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评价,为去甲万古霉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纳入急性感染患者58例,细菌培养均证实为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应用国产去甲万古霉素0.4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分别对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去甲万古霉素组临床有效率87.9%,细菌总清除率91.4%(其中金葡菌清除率93.5%);不良反应发生率8.6%,主要见于高龄和原有肾脏疾病者。结论去甲万古霉素适合于治疗急性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尤其是金葡菌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高龄和原有肾脏疾病者需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有效性 安全性 革兰阳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药物浓度 被引量:10
16
作者 武元星 康建磊 +1 位作者 王强 李太生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某院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12例,常规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12 h重复给药...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术后患者静脉输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清及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某院神经外科手术后留置术区/脑室引流管的患者,按给药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12例,常规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12 h重复给药;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0.8 g,泵入60 min,再0.4 g泵入11 h,后以0.4 g持续泵入12 h,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标本,测定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结果常规给药组与持续给药组去甲万古霉素血清峰浓度分别为(55.52±26.04)、(59.22±41.88)mg/L,给药24 h血清浓度分别为(8.21±6.04)、(9.11±5.09)mg/L;脑脊液峰浓度分别为(16.31±11.15)、(8.82±8.91)mg/L,给药24 h脑脊液浓度分别为(6.12±2.34)、(5.71±4.72)mg/L。常规给药组药物脑脊液穿透率以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比计算(AUC_(脑脊液)/AUC_(血清))0~12 h为63.3%,12~24 h为59.0%;持续给药组0~12 h为25.4%,0~24 h为47.4%。以目标细菌MRSA95%的最低抑菌浓度(MIC_(90))为2 mg/L计算,常规给药组AUC_(0-24)/MIC_(90)为192,持续给药组AUC_(0-24)/MIC_(90)为184。结论神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使用标准剂量去甲万古霉素,常规及持续给药脑脊液内药物浓度均可达目标细菌的MIC_(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持续给药 血清药物浓度 脑脊液药物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毛细管电色谱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丁国生 唐安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2-40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具有高机械强度和良好通透性的毛细管硅胶整体柱。以国产大环抗生素去甲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试剂对所制备的整体柱进行化学衍生,成功地制备了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硅胶整体柱。在反相和极性有机相模式下考察了所...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具有高机械强度和良好通透性的毛细管硅胶整体柱。以国产大环抗生素去甲万古霉素为手性选择试剂对所制备的整体柱进行化学衍生,成功地制备了去甲万古霉素键合手性硅胶整体柱。在反相和极性有机相模式下考察了所制备柱的手性识别能力,并详细考察了流动相条件对分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在极性有机流动相组成为甲醇-乙腈-乙酸-三乙胺(体积比为80∶20∶0.1∶0.1)时,可获得最佳分离。在反相色谱条件下,电渗流仍主要由整体硅胶基质材料产生,而手性选择试剂的贡献甚小。在反相色谱条件下,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手性药物在所制备的色谱柱上获得了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去甲万古霉素 硅胶整体柱 制备 手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等抗菌药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被引量:19
18
作者 梁蓓蓓 王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44-1047,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市三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医院分离的非重复MRSA11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确认MRSA,采用琼脂稀释... 目的:研究北京市三家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现状,评价利奈唑胺、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三家医院分离的非重复MRSA11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确认MRSA,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111株MRSA,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为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92.8%,对氨基糖苷类(奈替米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99.1%,对氟喹酮类(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91.9%~99.1%,对氯霉素的耐药率为3.6%,对去甲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全部敏感,对去甲万古霉素MIC50和MIC90分别为0.5和1μg/mL,对利奈唑胺的MIC50和MIC90均为2μg/mL。结论:北京三家医院分离的MRSA对本研究的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去甲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对于MRSA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去甲万古霉素 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万古霉素群体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菁 张婴元 +4 位作者 施耀国 芮建中 郁继诚 曹国英 吴菊芳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方法PPK研究在诊断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46例中进行,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并验证去甲万古霉素PPK模型,根据患者的PPK参数制定给药方案。结果①去甲万古霉... 目的研究去甲万古霉素在感染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方法PPK研究在诊断或拟诊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46例中进行,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建立并验证去甲万古霉素PPK模型,根据患者的PPK参数制定给药方案。结果①去甲万古霉素基础药动学模型为线性二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个体间变异为指数模型,个体内变异为加法模型,清除率(CL)、中央室分布容积(V_1)、室间清除率(Q)和周边室分布容积(V_2)的患者个体间变异分别为35.92%、11.40%、0和79.75%,残差误差为3.05mg/L;②患者Ccr值的变化对去甲万古霉素CL的影响不同,当患者肾功能减退时(Ccr≤85 mL/min),CL=2.54×(Ccr/50)^(1.20),当患者肾功能正常时(Ccr>85mL/min),CL=5.66×(WT/60)^(0.52);③患者合并使用利尿药后使去甲万古霉素V_2增大;④老年感染患者(≥65岁)的CL减慢、t_(1/2β)延长,AUC增大。结论肾功能减退和年龄对去甲万古霉素药动学参数有显著影响;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制定了去甲万古霉素在不同群体患者中的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万古霉素 群体药动学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荧光偏振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去甲万古霉素的亲和吸附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庆香 阎虎生 +1 位作者 程晓辉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29-1432,共4页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 ,形成聚 (N -羟乙基丙烯酰胺 )树脂 ,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 ,形成含有 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 .含 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 D-丙氨酸、L-丙氨酸或甘氨酸反应 ,分别得到含有这 3种氨基酸的吸附... 通过交联聚丙烯酸甲酯与乙醇胺反应 ,形成聚 (N -羟乙基丙烯酰胺 )树脂 ,在酸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 ,形成含有 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 .含 α-羟基氯乙基的树脂与 D-丙氨酸、L-丙氨酸或甘氨酸反应 ,分别得到含有这 3种氨基酸的吸附剂 .这 3种吸附剂吸附 N-去甲万古霉素的结果表明 ,含 D-丙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最大 ,含甘氨酸的吸附剂的吸附量次之 ,而含 L-丙氨酸的吸附剂不吸附 N-去万古霉素 .说明前两种吸附剂对 N -去甲万古霉素存在亲和吸附作用 .含 D-丙氨酸吸附剂的最佳吸附 p H值为 5 .8,当吸附液中的盐 (Na Cl)浓度增加时 ,吸附量降低 .用 0 .4mol/ L Na2 CO3/ CH3CN(摩尔比 7∶ 3 ,p H=9.5 )作为洗脱剂可完全脱附被吸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吸附 N-去甲万古霉素 聚合物 抗菌素 分离 吸附剂 α-羟基氯乙基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