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Ka波段降雨衰减与去极化效应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际英 陈新莲 +1 位作者 唐映德 王兰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研究了Ka波段降雨引起的衰减与去极化效应.根据ITU R提出的雨衰减预报模型,结合日本N STAR卫星参数,计算了我国某些城市的地 空雨衰减量.将离散雨介质视为一随机系统,利用系统辨识的方法,结合某市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一个计算去极化分辨率... 研究了Ka波段降雨引起的衰减与去极化效应.根据ITU R提出的雨衰减预报模型,结合日本N STAR卫星参数,计算了我国某些城市的地 空雨衰减量.将离散雨介质视为一随机系统,利用系统辨识的方法,结合某市的实验数据得到了一个计算去极化分辨率的序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是简便、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波段 降雨衰减 去极化效应 卫星通信 电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在沙尘暴中传播的交叉去极化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尹文言 肖景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基于粒子排列成行的随机介质模型,给出了浮尘中毫米波传播的衰减系数和相移系数计算公式,并且计算了圆极化状态毫米波在浮尘中传播的去极化分辨率XPD。结果表明,对于低能见度沙尘暴来说,交叉去极化效应是比较严重的。
关键词 毫米波 沙尘暴 去极化效应 浮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亚毫米波的降雨去极化效应
3
作者 阎毅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1991年第1期118-121,共4页
一、引言由于现有频段的日益拥挤和特殊用途的要求,对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开发利用愈来愈重要,在这个波段,由于传播介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比较强烈,例如,大气中的随机粒子对毫米波、亚毫米波的吸收和散射等,因此,为了能高质量的传播电... 一、引言由于现有频段的日益拥挤和特殊用途的要求,对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开发利用愈来愈重要,在这个波段,由于传播介质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比较强烈,例如,大气中的随机粒子对毫米波、亚毫米波的吸收和散射等,因此,为了能高质量的传播电磁波或能有效地提取介质特性的信息,有必要深入研究电磁波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亚毫米波 去极化效应 降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V2V多天线几何去极化信道建模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晓丽 孙学宏 白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117-3122,共6页
随着极化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化调制在V2V(vehicle-to-vehicle)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V2V通信环境复杂,极化调制在V2V通信中会产生去极化效应,从而影响通信质量。为了能够识别去极化效应的大小,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几何散射理论... 随着极化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化调制在V2V(vehicle-to-vehicle)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V2V通信环境复杂,极化调制在V2V通信中会产生去极化效应,从而影响通信质量。为了能够识别去极化效应的大小,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几何散射理论的V2V多天线极化信道模型。该模型可通过已知的多天线配置、极化场辐射模式及散射体的空间分布,建立去极化效应模型,从而将信道的去极化效应由交叉极化鉴别度——XPD(cross polarization discrimination)的值表示,以拓展极化调制在V2V系统中的使用范围,提高传输速率。实验结果表明,XPD的值受到车辆间距离影响存在阈值,并强烈依赖于到达方位角的分布常数,且当到达方位角的值不同时,改变到达仰角的最大值的大小,XPD值的变化呈固定趋势。因此,所提出的多天线几何信道模型,成功地将极化引入多天线的V2V通信,可以为极化域通信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对车通信 几何信道建模 多天线阵列 交叉极化鉴别 去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线罩对抛物面单脉冲天线极化特性的影响机理和仿真分析
5
作者 戴幻尧 王建路 +3 位作者 周波 莫翠琼 王正 张学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4-610,共7页
单脉冲定向技术是目前最准确的电子定向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跟踪、监视、通信、测量、天文观测等系统.为了保护雷达天线免受环境的影响,许多单脉冲天线都采用天线罩,这会对单脉冲天线方向图的极化结构产生影响,另外,有意的... 单脉冲定向技术是目前最准确的电子定向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跟踪、监视、通信、测量、天文观测等系统.为了保护雷达天线免受环境的影响,许多单脉冲天线都采用天线罩,这会对单脉冲天线方向图的极化结构产生影响,另外,有意的电子欺骗干扰如交叉极化干扰会对定向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文章以雷达导引头普遍采用的X波段抛物反射面幅度比较单脉冲天线为对象,分析了抛物面结构、初级馈源特性、天线罩引起交叉极化分量的机理,建立了典型物理参数下的计算模型,在Ludwig第三定义下对加入天线罩前后单脉冲天线交叉极化特性进行仿真,综合考虑了天线几何形状、偏置结构、天线扫描等因素对极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因素会引起单脉冲天线显著的去极化效应,复杂的方向图极化结构使得单脉冲雷达导引头的定向精度敏感于电波极化方式,这为进一步开展交叉极化对抗单脉冲跟踪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脉冲 天线罩 去极化效应 交叉极化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流层量子通信系统地空路径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阎毅 裴昌幸 +1 位作者 韩宝彬 赵楠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4-837,846,共5页
在考虑衰减和去极化效应的情况下,根据电磁波传播与散射理论,建立了平流层量子通信系统地空路径上脉冲单光子源的传播模型;数值分析了大气环境对量子密钥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晴空条件下,大气衰减对量子误码率的影响较大;而在降雨条... 在考虑衰减和去极化效应的情况下,根据电磁波传播与散射理论,建立了平流层量子通信系统地空路径上脉冲单光子源的传播模型;数值分析了大气环境对量子密钥分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晴空条件下,大气衰减对量子误码率的影响较大;而在降雨条件下,去极化效应对量子误码率的影响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平台 量子通信 地空路径 去极化效应 量子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薄膜在空间碎片撞击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孔凡金 王建民 +1 位作者 刘武刚 刘振皓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5,共4页
PVDF薄膜由于响应速度快、抗毁伤效果好、无功耗等特点,在空间碎片撞击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PVDF击穿时的去极化效应现象,研制了遥控穿孔装置,用于模拟大尺寸碎片撞击损伤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环境下的去极化效应试验,获得了P... PVDF薄膜由于响应速度快、抗毁伤效果好、无功耗等特点,在空间碎片撞击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针对PVDF击穿时的去极化效应现象,研制了遥控穿孔装置,用于模拟大尺寸碎片撞击损伤情况,开展了一系列不同环境下的去极化效应试验,获得了PVDF薄膜在常温、低温环境下的信号特征和变化规律,验证了在真空高低温循环环境下的耐久性,为PVDF薄膜在大尺寸空间碎片撞击监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薄膜 空间碎片撞击监测 空间环境 去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