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动还是缓行:异质威胁下的去安全化博弈
1
作者 李骏 陈子懿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18,167,共29页
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 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的因果机制。基于威胁的本体性特征,异质威胁可分为原初威胁与比对威胁两大主体。在异质威胁的相关性与紧迫性这两大核心自变量的影响下,施动者对原初威胁的去安全化博弈选择将导向基础路径与演化路径两种模式。其中,施动者在基础路径中对原初威胁进行去安全化施动的意愿最强;在演化路径中,施动者虽然在初始阶段并不会呈现明显的去安全化倾向,但其持续的安全化会使治理逐步演化为基础路径模式,进而使施动者对原初威胁产生较强的去安全化意愿。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与塞内加尔三国政府对其国内气候变化议题的去安全化治理案例,分别验证了基础路径、紧迫性演化路径和相关性演化路径理论假说,并可解释“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中的逆向施动行为,即去安全化施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安全化 多元异质威胁 施动博弈 气候安全 族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卫生的“安全化”与“去安全化”——中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模式论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志江 郑宇晴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4-156,160,共24页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应对疫情对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化"措施抗击疫情。其中,中国的"武汉模式"和日本的"仙台模式"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抗疫策略,中... 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应对疫情对民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威胁,世界各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安全化"措施抗击疫情。其中,中国的"武汉模式"和日本的"仙台模式"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抗疫策略,中国的抗疫模式遵循的是"完全安全化"的路径,而日本遵循的则是"有限安全化"的路径。通过梳理"安全化"模式和"安全化"困境的既有研究,对"武汉模式"和"仙台模式"的"安全化"进程及特征以及"完全安全化"和"有限安全化"进行比较研究和理论阐释。在"完全安全化"模式中,施动者应对威胁进行准确判断、施动者与受众共同发挥抗疫主体作用、"安全化"先于"去安全化"在场,而"有限安全化"模式则具有受众发挥更为关键的主体作用、"安全化"与"去安全化"须同时在场的特征。上述两种模式所形成的"东亚模式"对国际社会治理大规模传染性疾病具有借鉴意义,无论选择哪种抗疫模式,为了切实保障人的安全,都必须在抗疫过程中确保"去安全化"的在场,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安全化"的困境,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疫情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去安全化 中日公共卫生 大规模传染性疾病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外投资的“安全化”与 “去安全化”问题研究 ——以马来西亚“东铁”项目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范若兰 龙泰格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62-76,共15页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投资大量“走出去”,但许多中资项目被“安全化”,本来属于投资、贸易等经济领域的问题,被对象国的各行为体通过各种方式上升到政治、安全等高级政治领域,并最终被叫停;不过,也有个别项目“去安全化”后...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投资大量“走出去”,但许多中资项目被“安全化”,本来属于投资、贸易等经济领域的问题,被对象国的各行为体通过各种方式上升到政治、安全等高级政治领域,并最终被叫停;不过,也有个别项目“去安全化”后得以重启,其中,马来西亚东铁项目就是少有的几个重启项目之一。本文运用哥本哈根学派“安全化”理论,并对其“去安全化”路径加以修正,借以分析马来西亚“东铁”项目的“安全化”和“去安全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外投资 中国-马来西亚关系 “东铁”项目 安全 去安全化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南方与安全社群--对理论的去殖民化反思 被引量:2
4
作者 石之瑜 侯长坤 《国际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59,共30页
前殖民宗主国家通过共同规则,彼此约束,不再征战,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相对于此,前殖民地国家则通过互不干预,彼此承认主权完整和独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后者由于不涉及共同规则,引发了前者的不安。两种安全社群成员国... 前殖民宗主国家通过共同规则,彼此约束,不再征战,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相对于此,前殖民地国家则通过互不干预,彼此承认主权完整和独立,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安全社群。后者由于不涉及共同规则,引发了前者的不安。两种安全社群成员国的属性不同,前殖民宗主国家依循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建立,经历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世界大战,自觉需要约束才能建立秩序,因此重视共同规则。前殖民地国家则因受到殖民主义的影响而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充其量是建立了不完整的政权,这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习以为常的国家迥异,因而追求国际社会对其独立地位的认可,但遭到前殖民宗主国家的指控。前殖民地国家被指控如同过去的殖民宗主国家一样不受约束,成为当代“安全威胁”的来源。可见,在殖民性不同的国家,有关安全社群的设想也有所不同。全球南方作为一种整合的身份范畴,为分析不同安全社群基于不同的殖民性所衍生的多样化安全需要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结合上海合作组织的实践,可以看到一些安全社群研究仅局限于前殖民宗主国家这一单一视角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 去安全化 安全社群 殖民性 全球南方 上海合作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安全化”倾向与东亚军备安全风险 被引量:29
5
作者 郭锐 陈馨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3,156-157,共15页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更迭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全问题在国家间交往中被关注的程度愈益加深,新的地缘环境和国际背景催生了"泛安全化"倾向。近年来,以地缘热点问题为中心,东亚地缘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南海问题博弈加剧、朝... 伴随着世界格局的更迭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安全问题在国家间交往中被关注的程度愈益加深,新的地缘环境和国际背景催生了"泛安全化"倾向。近年来,以地缘热点问题为中心,东亚地缘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新变化,南海问题博弈加剧、朝鲜半岛安全威胁增大、域内领土争端难以解决、日本政治军事大国战略提速、台海两岸关系微妙紧张起来、域外国家频繁插手东亚事务等,致使整个东亚地区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呈现"泛安全化"的不良倾向。这种状况在影响东亚地缘格局走势的同时,也给该地区带来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地缘安全风险,并触及敏感的军备安全问题。从东亚地区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军费及防务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目前东亚部分国家军备发展状况相对合理。不过,由于域内复杂多样化的不确定因素、域外势力介入的不可测性以及东亚军备安全的整体庞杂和结构复杂的突出状况,致使整个地区的军备安全前景面临着多种可能性。东亚国家应开展"去安全化"的新型地区合作,推动建立地区性的军备安全风险管控机制,构建新型军备发展与军备安全关系,共同增进东亚地区的安全与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安全 安全 军备安全风险 去安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进程、动因与解决路径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青磊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2-23,共12页
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 南海问题本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双边问题,而不是中国与东盟之间的问题。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东盟便开始介入南海问题,并逐步将南海问题转化为中国-东盟之间的问题。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是中国与部分东盟成员国之间关于南海问题双边争端演化为中国-东盟安全问题的过程。东盟以南海问题"利益攸关者"身份积极参与南海问题,中国为维护南海地区稳定而采取的"救火式"应对措施,美日等域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大力介入,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的主要动因。"去安全化"是解决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安全化"困境的主要方法,重新定位、稳定转化、置换议题、话语引导,是中国-东盟南海问题"去安全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南海问题 安全 去安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议题安全化研究——基于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英桃 王海媚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6-132,159,160,共29页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提出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安全化理论”。女性主义安全研究重视性别与安全的关系,认为安全化理论忽视了性别安全问题。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325(2000)号决议为基石的妇女、...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概念。20世纪90年代,哥本哈根学派提出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安全化理论”。女性主义安全研究重视性别与安全的关系,认为安全化理论忽视了性别安全问题。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325(2000)号决议为基石的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既是近二十年来形成的新国际安全规范,也是性别议题安全化的集中体现。1325号决议及其后续决议共同形成了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使性别议题进入国际安全日程。对妇女参与、妇女权利和性暴力等性别议题的安全化或去安全化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交叉性影响。在不同行为主体和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以安理会成员国特别是常任理事国围绕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进行的互动与辩论,推动了性别议题安全化的发展进程,既体现出“主体间的和由社会建构的”安全化问题的复杂性,也规范了安理会表决机制下安全化的程度和限度。性别议题安全化的发展前景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和平与安全议程 安全 去安全化 主体间过程 复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去安全保障化”的日本宪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君岛东彦 王天华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7-62,共6页
将某一问题归类并宣示为安全保障问题为"安全保障化",不将某一问题作为安全保障问题为"去安全保障化"。"去安全保障化"是有益和有效的思考方式,因为它意味着以通常的政治轨道(民主主义+人权的程序)处理... 将某一问题归类并宣示为安全保障问题为"安全保障化",不将某一问题作为安全保障问题为"去安全保障化"。"去安全保障化"是有益和有效的思考方式,因为它意味着以通常的政治轨道(民主主义+人权的程序)处理该问题,这是对立宪主义统制和法治的贯彻。《日本宪法》第9条第2项作为"去安全保障化"规定,不应当被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和平宪法 紧急状态 国家紧急权 安全保障 去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全透镜:科技在安全议题中的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娜 程弘毅 《国际安全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98,158,159,共26页
科技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互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被视为影响国家实力对比、安全环境和对外行为的重要变量。大国对促进科技发展和保持科技优势的追求,促使科技要素与安全议题的关联度显著提高。将科技看作存在于各领域的“安全透... 科技的竞争与合作日益成为国家间互动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被视为影响国家实力对比、安全环境和对外行为的重要变量。大国对促进科技发展和保持科技优势的追求,促使科技要素与安全议题的关联度显著提高。将科技看作存在于各领域的“安全透镜”,根据资源和知识两要素的分享程度来界定不同行为体间的“科技—安全”互动,尝试发展出一种兼顾科技发展特征和各领域具体互动的整体框架,可以发现行为体之间在科技领域构成对抗、竞争或形成有限共享的合作关系。究其原因,领域的具体特征和特定领域的科技实力对比导致了领域的安全化以及行为体间科技互动的形成,美日20世纪80年代的芯片战和中法涡轴-16航空发动机研发合作分别是竞争型科技互动与合作型科技互动两种类型的典型案例。科技的发展更新也会使行为体间的互动类型呈现一定变化,出现一种“由安全化到去安全化”的共性趋势,国际空间站的技术进步及其民用转向促使美苏(俄)在该领域的长期合作可以验证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安全 安全 去安全化 安全透镜 科技互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公河水安全问题初探 被引量:9
10
作者 邢鸿飞 王志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4-165,共12页
湄公河的航运、水电、灌溉、环保等问题涉及流域六国,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明显、利益交叉重合。要维持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和合理发展,湄公河水问题应去安全化。当前一些环保组织、域外大国以及下游国家将流域旱涝问题、水电问题政... 湄公河的航运、水电、灌溉、环保等问题涉及流域六国,国家间政治、经济、文化差异明显、利益交叉重合。要维持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和合理发展,湄公河水问题应去安全化。当前一些环保组织、域外大国以及下游国家将流域旱涝问题、水电问题政治化甚至安全化,而又将中国虚构成安全威胁来源,这给地区发展造成重大阻碍。笔者认为,健全全流域重大事项决策机制是实现湄公河水问题去安全化,解决流域主要矛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公河 安全问题 去安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