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碎屑岩层的去压实校正方法的讨论——兼讨论李绍虎等提出的压实校正法 被引量:23
1
作者 漆家福 杨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351-356,共6页
碎屑岩层的去压实校正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个能正确反映岩层压实规律的孔隙度 深度函数或密度 深度函数。通常用单井或多井中实测的不同岩层在不同深度的孔隙度资料并不能真正代表某一特定岩层的压实曲线。利用单井或多井中观测到的同... 碎屑岩层的去压实校正的主要问题是建立一个能正确反映岩层压实规律的孔隙度 深度函数或密度 深度函数。通常用单井或多井中实测的不同岩层在不同深度的孔隙度资料并不能真正代表某一特定岩层的压实曲线。利用单井或多井中观测到的同一岩层的孔隙度 深度数据来建立该岩层的孔隙度 深度函数 ,或许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去压实校正结果。由于岩层骨架密度与深度无关 ,同一岩层的孔隙度 深度函数与密度 深度函数呈线性互补相关 ,因此也可以利用少数几组可靠的观测数据解析出Athy孔隙度 深度函数中的初始孔隙度值和压实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密度 去压实校正方法 碎屑岩层 油气地质 压实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层的分层去压实校正方法 被引量:33
2
作者 杨桥 漆家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由于同一探井或同一地区中的不同层段的碎屑岩层在岩性和埋藏的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观测数据建立的统一的孔隙度-深度函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岩层的压实历史。同种类的沉积岩石的初始孔隙度值可能相差不大,它们主要受碎屑... 由于同一探井或同一地区中的不同层段的碎屑岩层在岩性和埋藏的动力学过程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观测数据建立的统一的孔隙度-深度函数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各岩层的压实历史。同种类的沉积岩石的初始孔隙度值可能相差不大,它们主要受碎屑颗粒大小和沉积相影响,但是其压实过程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为了提高碎屑岩层去压实校正的精度,该文提出一种分层去压实校正方法。首先,可以按岩性和地层时代等划分"地层压实单元",然后,分别建立各"地层压实单元"的孔隙度-深度函数。不同的"地层压实单元"可以分别采用能反映它们的压实过程的压实模型,并通过实验方法确定各"地层压实单元"的初始孔隙度。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地层骨架厚度不变"原理进行去压实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层 地层压实单元 初始孔隙度 去压实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古地貌恢复及古地貌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想 付磊 +5 位作者 魏璞 李俊飞 徐港 曹倩倩 钟杨 王振鹏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8,共11页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录井数据,采用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地貌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 综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及测井、录井数据,采用沉积古地貌恢复技术对准噶尔盆地石西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在明确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基础上,对古地貌与沉积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恢复古地貌的步骤包括计算时间域下的地层厚度、计算深度域下的地层厚度、剥蚀量恢复、去压实校正和古水深恢复。石西地区百口泉组沉积时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西北部为大面积高地,中部、东部发育凸起和6条主干沟槽,相互穿插,南部则分布3个洼地,古地貌以凸起—沟槽—洼地的组合样式为主。②研究区北部、中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分流河道微相为主,被分流河道间湾分割;西南部、西部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局部区域发育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③研究区古地貌控制沉积相展布,古地貌形态和特征直接影响沉积物来源、搬运路径和沉积环境,表现为东北部物源经三角洲砂体向西南部湖盆中心输送过程中,6条古沟槽为主要搬运通道,同时限制河道的频繁摆动;沟槽内水动力强,发育厚层、多期叠置的分流河道砂体;凸起地区受河道影响较小,积聚了较厚的泥岩,发育分流河道间湾微相;洼地内因河道扩展导致水动力减弱,细砂质沉积,发育大面积席状砂微相。④研究区东部沟槽区和南部洼地是储层发育有利区,也是重点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辫状河三角洲 席状砂 分流河道 去压实校正 百口泉组 三叠系 石西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前古地貌及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莫涛 王珂 +1 位作者 王俊鹏 金文正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在完成16条南北向地质剖面的平衡剖面构造复原的基础上,恢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前古地貌并分析了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首先根据平衡剖面构造缩短量的计算,推算出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前古盆地的北部边界;然后根据恢复后的... 在完成16条南北向地质剖面的平衡剖面构造复原的基础上,恢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前古地貌并分析了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首先根据平衡剖面构造缩短量的计算,推算出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前古盆地的北部边界;然后根据恢复后的白垩系厚度数据,绘制了库车坳陷白垩系沉积前古地貌;最后根据恢复后的侏罗纪末期平衡剖面编制库车坳陷侏罗纪末期古地质图,并分析了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库车坳陷南北向地质剖面自白垩纪早期至今的构造缩短量介于3.74~26.02 km,构造缩短率介于3.76%~24.74%,构造变形量主要集中在南天山的山前地区。根据地质剖面与构造走向法线的夹角计算出,盆地现今边界与白垩系沉积前的边界相比向南推移了最小3.70 km,最大25.19 km。②白垩系沉积前古地貌具有隆坳相间的特征,自西至东依次分为温宿凸起区、拜城低凸起区、中心沉降区、阳霞斜坡区和阳东低凸起区。这与侏罗纪末期库车坳陷南北两侧的不均匀构造挤压应力以及内部沉积地层岩性差异密切相关。③古地貌控制库车坳陷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发育南北两套沉积体系。北部沉积体系在坳陷东西两侧为扇三角洲,在坳陷中部为辫状河三角洲;南部沉积体系发育小型近源扇三角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平衡剖面 去压实校正 沉积体系 白垩系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貌恢复及其对三角洲前缘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为例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进步 王继平 +3 位作者 王龙 付斌 夏辉 李志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6-1145,1158,共11页
盆地内的微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砂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数据,运用残余厚度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去压实校正及古流向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 盆地内的微古地貌是控制沉积砂体的重要因素,决定着储集砂体的发育位置及分布规模。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数据,运用残余厚度法与沉积学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残余厚度求取、去压实校正及古流向分析,恢复鄂尔多斯盆地庆阳气田二叠系山西组1^(3)亚段(山1^(3)亚段)沉积期的微古地貌,分析微古地貌对三角洲前缘砂体的控制作用,进而预测山13亚段的有利砂体的分布规律,指导井位部署。研究表明:山1^(3)期研究区西部和南部为地貌高地,东北部为低洼区,中部为缓坡过渡带;沉积期的古流向整体呈南西-北东向,自南部高地发育的3~4支分支河道在研究区中北部汇聚,形成叠合砂带;基于预测的山1^(3)亚段砂体展布规律开展井位部署后,直井钻遇砂岩的平均厚度增加0.6m,水平井砂岩钻遇率提高20%,进一步证实了基于古地貌恢复预测砂体方法的可靠性。该方法对庆阳气田其他区块的天然气井位部署和类似地质条件致密气的开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震 残余厚度法 古地貌 去压实校正 沉积砂体 致密气 庆阳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东濮凹陷古近系各组段的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桥 漆家福 +3 位作者 程秀申 能源 谢宸 徐政强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07-413,共7页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 东濮凹陷位于河南省濮阳市东部,属中原油田。古近系自下而上包括沙河街组一至四段和东营组。古近系原始地层厚度分布反映出东濮凹陷在古近纪具有裂陷盆地的构造古地理特点,但是古近纪不同时期裂陷盆地的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沙四段沉积时期发育多沉降—沉积中心的断陷湖盆,且沉积中心不稳定;沙三段沉积时期兰聊断层是控制东濮凹陷的主边界断层,发育由2条相对稳定的NNE向沉降—沉积带构成的复式半地堑断陷湖盆,控凹断层位移沿走向的差异导致局部沉降—沉积中心在次级凹陷带内沿轴向迁移;沙二段、沙一段和东营组沉积时期东濮凹陷发育“反S型”沉降—沉积带,反映兰聊断层南段的垂直位移明显小于中段,而盆地南部的长垣断层与黄河断层的垂直位移量明显增大。古近纪构造古地理演化特征可能是导致断陷湖盆发育的岩石圈动力学机制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东濮凹陷 古近系 去压实校正 原始地层厚度 构造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单井埋藏史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罗寿兵 杨光 +2 位作者 曾庆 于佳男 宋明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37,124-125,共4页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分析地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基础,是盆地构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期次、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和岩性资料的分析,利用地层分段回剥技术,编制了33口探井单井埋... 地层埋藏史研究是分析地热史、生烃史、排烃史和油气运聚史的基础,是盆地构造分析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地层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期次、钻井取得的地层厚度和岩性资料的分析,利用地层分段回剥技术,编制了33口探井单井埋藏史图件。研究结果表明:①埋藏史曲线可划分出5种沉降类型,不同类型沉降曲线代表了不同的地质意义;②前陆盆地靠造山带一侧的沉降较靠稳定陆块一侧的沉降大,但也有例外;③从沉降量来看,自晚三叠世以来,川西中部都江堰附近的沉降量达9 500m,川北通江附近则为7 200m,分析认为这是造山带载荷与沉积载荷不同所致;④四川复合型前陆盆地的沉降机制应是挠曲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复合型前陆盆地 埋藏史 地层 剥蚀厚度 去压实校正 沉降量 挠曲负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地层压实规律及其在古构造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郭颖 汤良杰 倪金龙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50,共8页
碎屑岩地层压实作用在不同地质背景和不同盆地演化阶段具有完全不同的规律,一直以来都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研究者为推动碎屑岩压实规律定量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地域性和局限性。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 碎屑岩地层压实作用在不同地质背景和不同盆地演化阶段具有完全不同的规律,一直以来都是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国内外研究者为推动碎屑岩压实规律定量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但其研究成果往往具有地域性和局限性。在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上,从地层压实作用影响因素、压实规律表征方法、正常压实曲线构建方案、利用地层压实规律反演盆地古构造特征和误差定量评价等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调研和探讨。结果表明:碎屑岩地层压实规律研究及其在古构造恢复方面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选取适宜的地层压实规律表征方法和误差评价方法是碎屑岩地层压实规律研究和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度 地层压实模型 去压实校正 剥蚀量恢复 误差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北地区地层压实恢复及沉积速率反演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廷山 张志诚 伍坤宇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106,共8页
为了恢复滇黔北地区地层压实过程并进行沉积速率反演,将优化模型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滇黔北地区分层声波时差和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模型,而后基于岩石骨架不变原理对该区地层进行分层回剥,获得了上奥陶统五峰组至第四系较完整的地层... 为了恢复滇黔北地区地层压实过程并进行沉积速率反演,将优化模型与传统方法相结合,建立了滇黔北地区分层声波时差和孔隙度随深度变化的模型,而后基于岩石骨架不变原理对该区地层进行分层回剥,获得了上奥陶统五峰组至第四系较完整的地层原始沉积厚度和各组地层分段沉积速率,并探讨了页岩地层沉积速率与有机质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滇黔北地区地层沉积速率总体较低,早期沉积速率升高并达到峰值,随着地层年代由老变新,沉积速率骤降而后再缓慢升高,随后再次降低直至该区沉积速率的最低值,其中志留系龙马溪组和罗惹坪组2套主要页岩地层的沉积速率分别为77.97 m/Ma和113.47 m/Ma;陆棚环境下较缓慢的沉积速率有助于提高页岩有机质丰度。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地层埋藏演化史研究和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压实校正 地层回剥 沉积速率 声波时差 页岩气 滇黔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丰洼陷断层活动性及其对层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刚强 王伟锋 万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0-482,共3页
民丰洼陷发育了两套断裂体系:北部的陈南断层和中部的民丰断裂带。首先通过地层去压实校正使地层厚度恢复到沉积时期的厚度,然后根据地层古厚度计算出陈南断层和民丰主断层不同时期的落差和生长指数。研究表明,陈南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 民丰洼陷发育了两套断裂体系:北部的陈南断层和中部的民丰断裂带。首先通过地层去压实校正使地层厚度恢复到沉积时期的厚度,然后根据地层古厚度计算出陈南断层和民丰主断层不同时期的落差和生长指数。研究表明,陈南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活动强烈,到沙三段沉积晚期、沙二段沉积期活动性降低;而民丰主断层在沙三段沉积早、中期还未形成,到沙三段沉积晚期开始形成。由于两条断层活动的差异性,民丰洼陷沙三段下、沙三段中地层厚度北厚南薄,呈楔状;沙三段上、沙二段地层厚度北薄南厚,呈反楔状。地层厚度的变化特征表明,断层的活动性控制了该区层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丰洼陷 断层活动性 去压实校正 断层落差 控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深效应指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友喜 袁青 +1 位作者 韩宏伟 刘士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0,共5页
时深效应指数TDI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实际资料,分别针对TDI计算过程中的去压实恢复、压实系数与地表孔隙度的求取、超压和地层剥蚀恢复等因素,进行了不同计算条件下埋藏史演化曲线和TD... 时深效应指数TDI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实际资料,分别针对TDI计算过程中的去压实恢复、压实系数与地表孔隙度的求取、超压和地层剥蚀恢复等因素,进行了不同计算条件下埋藏史演化曲线和TDI值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如果考虑压实作用的影响,将会使TDI值增大;如果考虑地层剥蚀的影响,将会使剥蚀前地层的TDI值增大;存在超压时地层的有效埋深比实际埋深小,因而考虑超压因素计算的TDI值将会有所减小,且其计算精度受反演的地震速度场的精度以及井点压力与速度间关系的可靠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深效应指数 去压实校正 剥蚀恢复 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前古地貌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宗 衡立群 +5 位作者 孙润平 王亚会 罗东红 刘太勋 刘可禹 张青青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 利用地震、测录井、分析化验资料,在后期构造影响去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去压实校正、古水深校正等因素,对珠江口盆地番禺地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进行了恢复,并通过沉积正演模拟,分析了古地貌对珠江组沉积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钻井井深校正后的目标层顶底构造面求取地层真厚度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操作更简便,井震结合后恢复的结果更准确;分不同岩性恢复压实能够更准确地恢复目标层的原始地层厚度。研究区珠江组沉积古地貌表现为东北及东部高,西南及南部低,整体上起伏平缓,古地貌的微型起伏特征控制着珠江组浪控辫状河三角洲的微相分布。当古地貌参数与实际恢复结果一致时,沉积过程模拟的岩性类型平面展布能够较好地与沉积地层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残余地层厚度 去压实校正 沉积体系 珠江组 番禺地区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盆地L油田东营组储层地震反演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夏同星 卢新瑞 +4 位作者 李宾 黄捍东 刘传奇 严浩 王宏宁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603,共11页
辽东湾盆地南部东营组油气资源丰富,发现了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复杂油气藏,但其储层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大、分布复杂且非均匀性强,给油气勘探带来巨大困难。利用高精度的地震反演方法是解决复杂油气藏、预测薄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辽东湾盆地南部东营组油气资源丰富,发现了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的复杂油气藏,但其储层厚度薄、岩性横向变化大、分布复杂且非均匀性强,给油气勘探带来巨大困难。利用高精度的地震反演方法是解决复杂油气藏、预测薄层储层的有效途径。文章应用地震相控非线性随机反演方法对东营组目的层段进行叠后地震反演薄砂岩储层预测。通过对测井曲线重构和去压实校正,使声波测井曲线满足高精度反演的要求。首先在地震相界面约束下建立低频速度模型,再基于非线性随机算法提高反演结果的分辨率,结合随机模拟理论使得地震反演结果忠实于地震数据体。该储层地震反演能够有效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反演结果能够表征地震波形变化及突出地质沉积特征,反演结果与实际钻井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吻合率高且能够有效识别薄砂岩储层,精细刻画辽东湾盆地东营组储层分布,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随机反演 测井曲线重构 去压实校正 储层刻画 东营组 辽东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弯度曲流河砂体规模定量表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海峰 范廷恩 +4 位作者 宋来明 胡光义 梁旭 王帅 刘向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9-289,共11页
曲流河砂体储层是重要的陆相碎屑岩储层类型,采用"将今论古"的思路,以一系列现代高弯度曲流河的基础数据分级构建定量知识库,实现对地下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从曲流河成因和形态方面对定量表征开展可行性分析,在相对平坦的地... 曲流河砂体储层是重要的陆相碎屑岩储层类型,采用"将今论古"的思路,以一系列现代高弯度曲流河的基础数据分级构建定量知识库,实现对地下砂体规模的定量表征。从曲流河成因和形态方面对定量表征开展可行性分析,在相对平坦的地形条件下,当河流通过增加河道弯度和加长流路来减小河道坡降比以趋于输沙平衡且做功最少,同时堤岸主要由细粒物质组成时,河型向曲流河转化,河道平面几何形态呈正弦派生曲线,在演化过程中河道形态和砂体规模保持良好的规律性;结合储层构型理论的分级表征思路,基于砂体规模的不确定性,通过现代沉积数据选取恰当的置信水平,分级构建多组经验公式,形成高弯度曲流河定量知识库;压实减孔量是沉积物埋藏后体积减小的主要因素,通过去压实校正,建立现代沉积与地下砂体的定量联系,对地下曲流河砂体规模进行原始沉积状态下的定量表征。经实际资料验证,结果客观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 高弯度 定量表征 可行性 不确定性 去压实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