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放大及其溶氧参数的控制
1
作者
林鹏
周显凤
+3 位作者
黄耀坚
宋思扬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1-725,共5页
报道了拟茎点霉P2-139(Phomopsis sp.P2-139)在前期培养基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10,50和200 L发酵罐中培养条件和中试放大的研究结果.在10 L发酵罐中,P2-139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40 g/L,葡萄糖75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
报道了拟茎点霉P2-139(Phomopsis sp.P2-139)在前期培养基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10,50和200 L发酵罐中培养条件和中试放大的研究结果.在10 L发酵罐中,P2-139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40 g/L,葡萄糖75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机械剪切力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生和产量影响不大.临界氧浓度和KLa测定结果表明,P2-139菌株生长的溶氧浓度(DO)值应维持在20%~30%以上才能保证菌株的正常生长和代谢;200 L罐中试放大DO值的控制为:发酵初期(0~96 h)20%以上,发酵中期(96~216 h)28%以上,发酵后期30%~60%;发酵基质为:马铃薯180 g/L,葡萄糖60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发酵后期流加葡萄糖使残糖质量浓度控制在10 g/L左右.在此条件下,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量可达120 mg/L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发酵放大
溶
氧
浓度
剪切力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相柱层析制备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显凤
张伟
+2 位作者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研究不同条件下反相柱层析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分离纯化的影响.通过RP-18中压柱层析对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A-1-2-3诱变后突变株G1-1固体发酵提取物中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进行了纯化精制.对RP-18柱层析纯化去乙酰...
研究不同条件下反相柱层析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分离纯化的影响.通过RP-18中压柱层析对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A-1-2-3诱变后突变株G1-1固体发酵提取物中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进行了纯化精制.对RP-18柱层析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含量从28%左右提高到81.5%左右,回收率大于90%.采用RP-18直接洗脱,溶析结晶,重结晶,结晶残液RP-18分步洗脱的总工艺路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总回收率为87.7%,产品最终纯度达到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柱层析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流加策略对内生真菌拟茎点霉生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劲平
林逸君
+3 位作者
敬科举
陈志鸿
凌雪萍
卢英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6-681,共6页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为罕见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二烯类化合物,结构十分新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本实验以诱变后获得的拟茎点霉A818为出发菌株,采用发酵罐对拟茎点霉A818进行培养...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为罕见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二烯类化合物,结构十分新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本实验以诱变后获得的拟茎点霉A818为出发菌株,采用发酵罐对拟茎点霉A818进行培养,考察了不同发酵策略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积累的影响,获得了适合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生产的流加策略.与间歇培养相比,分别流加麦芽糖和马铃薯煮汁均能显著提高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积累量,而且将糖质量浓度控制在30~40 g/L利于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积累.实验最终确定的发酵策略为:前期恒速流加马铃薯煮汁同时变速流加麦芽糖,并控制糖质量浓度在30~40 g/L的联合流加方式.采用该发酵策略对拟茎点霉A818进行发酵,最终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质量浓度达到184.0 mg/L,为间歇发酵的4.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拟茎点霉
发酵
流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诱导子对拟茎点霉139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
3
4
作者
袁丽峰
黄耀坚
+1 位作者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AM)是红树植物秋茄内生真菌拟茎点霉A123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DAM的产量,选择和制备了13种诱导子,对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139菌株进行诱导,考察诱导子对菌株产DAM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假丝酵...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AM)是红树植物秋茄内生真菌拟茎点霉A123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DAM的产量,选择和制备了13种诱导子,对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139菌株进行诱导,考察诱导子对菌株产DAM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细胞壁制备物和壳聚糖具有显著的正调节作用;采用CCD设计响应面实验获得最佳诱导条件为:发酵144 h后加入100 mg/L壳聚糖,通过高效液色谱仪测定DAM最高产量,其峰面积可达2 296.38,比同批空白对照提高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子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壳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琼脂表面培养基质的优化
被引量:
1
5
作者
徐莹
张连茹
+2 位作者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0-904,共5页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一种骨架为含氧桥的环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以其产生菌拟茎点霉414菌株(Phomopsissp.414)出发,利用响应面法对琼脂表面培养的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法和Plackett-Burman设计,从17种因素中筛选...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一种骨架为含氧桥的环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以其产生菌拟茎点霉414菌株(Phomopsissp.414)出发,利用响应面法对琼脂表面培养的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法和Plackett-Burman设计,从17种因素中筛选出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继而利用响应面法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当葡萄糖为25.56 g/L、甘露醇为12 g/L、马铃薯为231.82 g/L时,拟茎点霉414菌株发酵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可达108.9 mg/L,为优化前的3.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茎点霉414菌株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徐莹
黄耀坚
+3 位作者
张连茹
黄欢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技术,结合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等方法,对抗肿瘤候选药物——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AM)的性状、鉴别、含量测定以及对光、热等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了DAM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相应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技术,结合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等方法,对抗肿瘤候选药物——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AM)的性状、鉴别、含量测定以及对光、热等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了DAM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相应的质量标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DAM对光、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提示其可以在密闭常温条件下贮存,为DAM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质量标准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预处理工艺
7
作者
袁丽峰
周显凤
+2 位作者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5-878,共4页
为了降低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改进过滤效果,考察了β-葡聚糖酶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发酵液过滤速度、沉降率、有效过滤体积和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
为了降低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改进过滤效果,考察了β-葡聚糖酶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发酵液过滤速度、沉降率、有效过滤体积和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应用统计学手段获得了最佳酶促反应时间和酶用量.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联合使用,可使滤速提高80%,有效过滤体积增加50%,保证了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发酵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絮凝剂
Β-葡聚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8
作者
周显凤
黄耀坚
+1 位作者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5,共4页
为考察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效果,研究了不同的溶剂、反溶剂含量和导入方式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结晶的影响.在静态结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实验L9(34)研究动态结晶过程中各因素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收率和纯度的影响...
为考察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效果,研究了不同的溶剂、反溶剂含量和导入方式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结晶的影响.在静态结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实验L9(34)研究动态结晶过程中各因素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反溶剂含量及其导入方式可以提高晶体的纯度和收率并影响晶体的形态.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动态结晶最佳条件:结晶温度为15℃,溶剂-反溶剂体积比(丙酮-水)为2∶3,反溶剂流加时间为3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析结晶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9卷(总第214~219期)总目次
9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厦门大学学报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自然科学版
目次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放大及其溶氧参数的控制
1
作者
林鹏
周显凤
黄耀坚
宋思扬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1-725,共5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007AA091503)
文摘
报道了拟茎点霉P2-139(Phomopsis sp.P2-139)在前期培养基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10,50和200 L发酵罐中培养条件和中试放大的研究结果.在10 L发酵罐中,P2-139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马铃薯240 g/L,葡萄糖75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机械剪切力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生和产量影响不大.临界氧浓度和KLa测定结果表明,P2-139菌株生长的溶氧浓度(DO)值应维持在20%~30%以上才能保证菌株的正常生长和代谢;200 L罐中试放大DO值的控制为:发酵初期(0~96 h)20%以上,发酵中期(96~216 h)28%以上,发酵后期30%~60%;发酵基质为:马铃薯180 g/L,葡萄糖60 g/L,陈海水20%(体积分数),pH自然;发酵后期流加葡萄糖使残糖质量浓度控制在10 g/L左右.在此条件下,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产量可达120 mg/L以上.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发酵放大
溶
氧
浓度
剪切力
中试
Keywords
deacetylmycoepoxydience
scale-up fermentation
dissolved oxygen
stirring shear
pilot-scale fermentation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相柱层析制备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显凤
张伟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1-874,共4页
基金
国家海洋863项目(2007AA091503)资助
文摘
研究不同条件下反相柱层析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分离纯化的影响.通过RP-18中压柱层析对从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A-1-2-3诱变后突变株G1-1固体发酵提取物中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进行了纯化精制.对RP-18柱层析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含量从28%左右提高到81.5%左右,回收率大于90%.采用RP-18直接洗脱,溶析结晶,重结晶,结晶残液RP-18分步洗脱的总工艺路线,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总回收率为87.7%,产品最终纯度达到99%以上.
关键词
拟茎点霉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柱层析
分离纯化
Keywords
Phomopsis sp.
deacetylmycoepoxydiene
chromatography
purification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流加策略对内生真菌拟茎点霉生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影响
被引量:
3
3
作者
陈劲平
林逸君
敬科举
陈志鸿
凌雪萍
卢英华
机构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76-681,共6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基金(2007AA0915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00020)
文摘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红树林内生真菌拟茎点霉(Phomopsis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为罕见的去乙酰真菌环氧二烯类化合物,结构十分新颖,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本实验以诱变后获得的拟茎点霉A818为出发菌株,采用发酵罐对拟茎点霉A818进行培养,考察了不同发酵策略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积累的影响,获得了适合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生产的流加策略.与间歇培养相比,分别流加麦芽糖和马铃薯煮汁均能显著提高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积累量,而且将糖质量浓度控制在30~40 g/L利于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积累.实验最终确定的发酵策略为:前期恒速流加马铃薯煮汁同时变速流加麦芽糖,并控制糖质量浓度在30~40 g/L的联合流加方式.采用该发酵策略对拟茎点霉A818进行发酵,最终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质量浓度达到184.0 mg/L,为间歇发酵的4.64倍.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拟茎点霉
发酵
流加
Keywords
deacetylmycoepoxydiene
Phomopsis sp.
fermentation
fed-batch cultivation
分类号
TQ92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诱导子对拟茎点霉139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
3
4
作者
袁丽峰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基金
国家海洋863项目(2007AA091503)
文摘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AM)是红树植物秋茄内生真菌拟茎点霉A123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进一步提高DAM的产量,选择和制备了13种诱导子,对具有较强抗肿瘤活性的139菌株进行诱导,考察诱导子对菌株产DAM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细胞壁制备物和壳聚糖具有显著的正调节作用;采用CCD设计响应面实验获得最佳诱导条件为:发酵144 h后加入100 mg/L壳聚糖,通过高效液色谱仪测定DAM最高产量,其峰面积可达2 296.38,比同批空白对照提高36%.
关键词
诱导子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壳聚糖
Keywords
elicitor
deacetylmycoepoxydiene
chitosan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琼脂表面培养基质的优化
被引量:
1
5
作者
徐莹
张连茹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00-904,共5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7AA091503)资助
文摘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是一种骨架为含氧桥的环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以其产生菌拟茎点霉414菌株(Phomopsissp.414)出发,利用响应面法对琼脂表面培养的发酵基质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法和Plackett-Burman设计,从17种因素中筛选出提高产量的主要因素,继而利用响应面法确定各因素的最优水平.当葡萄糖为25.56 g/L、甘露醇为12 g/L、马铃薯为231.82 g/L时,拟茎点霉414菌株发酵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可达108.9 mg/L,为优化前的3.2倍.
关键词
拟茎点霉414菌株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响应面法
Keywords
Phomopsis sp. 414
deacetylmycoepoxydien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分类号
Q93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徐莹
黄耀坚
张连茹
黄欢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82,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2007AA091503)
厦门市科技项目(3502Z20093014)
文摘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和热失重等技术,结合影响因素实验、加速实验和长期实验等方法,对抗肿瘤候选药物——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DAM)的性状、鉴别、含量测定以及对光、热等稳定性进行研究.建立了DAM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等相应的质量标准;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DAM对光、热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提示其可以在密闭常温条件下贮存,为DAM的后续开发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质量标准
稳定性
Keywords
deacetylmyeoepoxydiene
quality standard
stability
分类号
Q93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预处理工艺
7
作者
袁丽峰
周显凤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5-878,共4页
基金
国家海洋863项目(2007AA091503)资助
文摘
为了降低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改进过滤效果,考察了β-葡聚糖酶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粘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絮凝剂对发酵液过滤速度、沉降率、有效过滤体积和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絮凝工艺条件,应用统计学手段获得了最佳酶促反应时间和酶用量.结果表明,β-葡聚糖酶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联合使用,可使滤速提高80%,有效过滤体积增加50%,保证了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发酵量.
关键词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絮凝剂
Β-葡聚糖酶
Keywords
deacetylmycoepoxydiene
flocculant
β-glucanase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8
作者
周显凤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机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245,共4页
基金
国家海洋863项目(2007AA091503)
文摘
为考察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效果,研究了不同的溶剂、反溶剂含量和导入方式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结晶的影响.在静态结晶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实验L9(34)研究动态结晶过程中各因素对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地控制反溶剂含量及其导入方式可以提高晶体的纯度和收率并影响晶体的形态.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动态结晶最佳条件:结晶温度为15℃,溶剂-反溶剂体积比(丙酮-水)为2∶3,反溶剂流加时间为3 h.
关键词
溶析结晶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正交实验
Keywords
solventing-out crystallization
deacetylmycoepoxydiene
orthogonal experiment
分类号
TQ026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9卷(总第214~219期)总目次
9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厦门大学学报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自然科学版
目次
2010
分类号
N [自然科学总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放大及其溶氧参数的控制
林鹏
周显凤
黄耀坚
宋思扬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相柱层析制备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周显凤
张伟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流加策略对内生真菌拟茎点霉生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影响
陈劲平
林逸君
敬科举
陈志鸿
凌雪萍
卢英华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诱导子对拟茎点霉139产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调节作用
袁丽峰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琼脂表面培养基质的优化
徐莹
张连茹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的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
徐莹
黄耀坚
张连茹
黄欢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发酵液预处理工艺
袁丽峰
周显凤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溶析结晶纯化去乙酰真菌环氧乙酯
周显凤
黄耀坚
郑忠辉
沈月毛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第49卷(总第214~219期)总目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