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创新团队 作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基础研究学术创新团队
1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 385-,385,共2页
主持人林凤(1966-),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育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1999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5年3月至9月在美国Texas A&M U...
主持人林凤(1966-),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育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1999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5年3月至9月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在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阳农业
大学
创新团队
农学博士
功能基因组
厦门大学生物系
基础研究
中共党员
生殖工程
博士研究生导师
《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省稻麦生物枝术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朝灿
江珍英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1期5-9,共5页
70年代以来,福建省稻麦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显著进展。在研究领域包括花药培养,子房培养、幼胚培养、胚乳培养、体细胞培养、抗性突变体筛选、生物防治、生物激素应用、生物固氮、单克隆抗体及DNA直接导入等方面。一、花药培养 1...
70年代以来,福建省稻麦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显著进展。在研究领域包括花药培养,子房培养、幼胚培养、胚乳培养、体细胞培养、抗性突变体筛选、生物防治、生物激素应用、生物固氮、单克隆抗体及DNA直接导入等方面。一、花药培养 1977~1980年,福建省稻麦所应用花培技术先后培育出“花糯1号”、“闽花1号,2号、3号”等新品系以及早熟、抗稻瘟病、恢复力强的野败恢复系“单花恢”、“卷花恢”;厦门大学生物系也培育出“公交11号”和“亚珍花”等新品系在生产上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
厦门大学生物系
幼胚培养
花药培养
胚乳培养
恢复系
野败
稻瘟病菌
固氮量
离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一讲 提高饲养蛋鸭经济效益的几个关键
3
作者
陈烈
《广西畜牧兽医》
1989年第2期51-55,共5页
一、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饲养方式我国传统的养鸭方式,都是结合本地的农情特点和作物生长情况,采取放牧饲养。但在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早有圈养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圈养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
一、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饲养方式我国传统的养鸭方式,都是结合本地的农情特点和作物生长情况,采取放牧饲养。但在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早有圈养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圈养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地被各地养鸭专业户所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鸭场
养鸭专业户
放牧饲养
水上运动场
绍鸭
农业集约化
经营程度
金定鸭
母鸭
厦门大学生物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术信息数则
4
《野生动物》
1989年第6期91-91,共1页
(1)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赵尔宓研究员与美国康乃尔大学 K.adler 教授在《四川动物》1989年第二期撰文报道我国发现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是我国蛇类中科的新纪录。依据是1969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看到的两号标本,据当时标本宝老管理...
(1)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赵尔宓研究员与美国康乃尔大学 K.adler 教授在《四川动物》1989年第二期撰文报道我国发现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是我国蛇类中科的新纪录。依据是1969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看到的两号标本,据当时标本宝老管理员介绍采自厦门,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号香港标本。红尾筒蛇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紧邻我国南缘,在我国有分布是非常可能的。文章希望引起我国学者注意在我国采到更多标本。(2)赵尔宓与 adler 在同期《四川动物》杂志上还撰文“中国小鲵1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信息
四川动物
赵尔宓
红尾筒蛇
康乃尔
大学
厦门大学生物系
ADLER
中国小鲵
峨眉角蟾
卷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佳禾1号”早季种植示范初报
5
作者
陈向阳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4期32-33,共2页
“佳禾1号”系厦门大学生物系水稻育种组于1987年春以〔IR60×(E04×凤选号)F5〕×713为组合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于1991年秋育成的优质早晚季兼用的籼稻新品种。1993年早季,晋江市引进、种植示范110亩,经验收测产,平均亩产...
“佳禾1号”系厦门大学生物系水稻育种组于1987年春以〔IR60×(E04×凤选号)F5〕×713为组合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于1991年秋育成的优质早晚季兼用的籼稻新品种。1993年早季,晋江市引进、种植示范110亩,经验收测产,平均亩产398.3公斤,高产田达445公斤,和大面积常规稻产量相当。表现出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整齐度高、抗性好等特征特性。一、特征特性 (一)生育期据6个示范点调查,全生育期124~130天,分蘖始期距移栽期12~16天,有效分蘖终止期距移栽期18~24天,幼穗分化历期30~32天,灌浆成熟期21~24天。全生育期总活动积温2654.1℃~2726.3℃,总有效积温1223.4℃~1256.3℃。 (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示范
厦门大学生物系
移栽期
水稻育种
常规稻
分蘖力
叶龄
幼穗分化
始期
出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部颁一级食用优质米新品种——“佳禾1号”
6
《福建稻麦科技》
1992年第4期48-48,共1页
“佳禾1号”是厦门大学生物系参加省水稻育种攻关育成的新品种。在厦门地区生育期125~130天,株高105厘米,单株成穗14穗左右,平均穗粒数8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一般亩产400~450公斤。
关键词
优质米
厦门大学生物系
水稻育种
单株成穗
平均穗粒数
多点试种
中抗稻瘟病
厦门
地区
繁种
分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创新团队 作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基础研究学术创新团队
1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处.学报编辑部
出处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2 385-,385,共2页
文摘
主持人林凤(1966-),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发育生物学学科带头人。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1999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95年3月至9月在美国Texas A&M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2005年2月至2007年3月在美国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做访问学者。
关键词
沈阳农业
大学
创新团队
农学博士
功能基因组
厦门大学生物系
基础研究
中共党员
生殖工程
博士研究生导师
《植物学》
分类号
Q943-26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省稻麦生物枝术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李朝灿
江珍英
机构
泉州市科技情报所
泉州市农校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1年第1期5-9,共5页
文摘
70年代以来,福建省稻麦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始取得显著进展。在研究领域包括花药培养,子房培养、幼胚培养、胚乳培养、体细胞培养、抗性突变体筛选、生物防治、生物激素应用、生物固氮、单克隆抗体及DNA直接导入等方面。一、花药培养 1977~1980年,福建省稻麦所应用花培技术先后培育出“花糯1号”、“闽花1号,2号、3号”等新品系以及早熟、抗稻瘟病、恢复力强的野败恢复系“单花恢”、“卷花恢”;厦门大学生物系也培育出“公交11号”和“亚珍花”等新品系在生产上试种。
关键词
稻麦
厦门大学生物系
幼胚培养
花药培养
胚乳培养
恢复系
野败
稻瘟病菌
固氮量
离体培养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一讲 提高饲养蛋鸭经济效益的几个关键
3
作者
陈烈
机构
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出处
《广西畜牧兽医》
1989年第2期51-55,共5页
文摘
一、选择适合当地特点的饲养方式我国传统的养鸭方式,都是结合本地的农情特点和作物生长情况,采取放牧饲养。但在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早有圈养的习惯。近年来,随着经营情况的变化,圈养的方式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越来越多地被各地养鸭专业户所采用。
关键词
养鸭场
养鸭专业户
放牧饲养
水上运动场
绍鸭
农业集约化
经营程度
金定鸭
母鸭
厦门大学生物系
分类号
S8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术信息数则
4
出处
《野生动物》
1989年第6期91-91,共1页
文摘
(1)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赵尔宓研究员与美国康乃尔大学 K.adler 教授在《四川动物》1989年第二期撰文报道我国发现红尾筒蛇(CylindrophiS ruffuS)是我国蛇类中科的新纪录。依据是1969年在厦门大学生物系看到的两号标本,据当时标本宝老管理员介绍采自厦门,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收藏的一号香港标本。红尾筒蛇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紧邻我国南缘,在我国有分布是非常可能的。文章希望引起我国学者注意在我国采到更多标本。(2)赵尔宓与 adler 在同期《四川动物》杂志上还撰文“中国小鲵100年”。
关键词
学术信息
四川动物
赵尔宓
红尾筒蛇
康乃尔
大学
厦门大学生物系
ADLER
中国小鲵
峨眉角蟾
卷第
分类号
S86 [农业科学—野生动物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佳禾1号”早季种植示范初报
5
作者
陈向阳
机构
福建省晋江市农技站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3年第4期32-33,共2页
文摘
“佳禾1号”系厦门大学生物系水稻育种组于1987年春以〔IR60×(E04×凤选号)F5〕×713为组合进行杂交,经系统选育,于1991年秋育成的优质早晚季兼用的籼稻新品种。1993年早季,晋江市引进、种植示范110亩,经验收测产,平均亩产398.3公斤,高产田达445公斤,和大面积常规稻产量相当。表现出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整齐度高、抗性好等特征特性。一、特征特性 (一)生育期据6个示范点调查,全生育期124~130天,分蘖始期距移栽期12~16天,有效分蘖终止期距移栽期18~24天,幼穗分化历期30~32天,灌浆成熟期21~24天。全生育期总活动积温2654.1℃~2726.3℃,总有效积温1223.4℃~1256.3℃。 (二)
关键词
种植示范
厦门大学生物系
移栽期
水稻育种
常规稻
分蘖力
叶龄
幼穗分化
始期
出产量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部颁一级食用优质米新品种——“佳禾1号”
6
机构
厦大生物系水稻育种组
出处
《福建稻麦科技》
1992年第4期48-48,共1页
文摘
“佳禾1号”是厦门大学生物系参加省水稻育种攻关育成的新品种。在厦门地区生育期125~130天,株高105厘米,单株成穗14穗左右,平均穗粒数80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克左右,一般亩产400~450公斤。
关键词
优质米
厦门大学生物系
水稻育种
单株成穗
平均穗粒数
多点试种
中抗稻瘟病
厦门
地区
繁种
分孽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沈阳农业大学·学术创新团队 作物功能基因组与分子基础研究学术创新团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福建省稻麦生物枝术的应用研究
李朝灿
江珍英
《福建稻麦科技》
199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第一讲 提高饲养蛋鸭经济效益的几个关键
陈烈
《广西畜牧兽医》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学术信息数则
《野生动物》
198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佳禾1号”早季种植示范初报
陈向阳
《福建稻麦科技》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部颁一级食用优质米新品种——“佳禾1号”
《福建稻麦科技》
199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