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BDNF和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建英 汤娟 +1 位作者 张倩 李先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2-288,共7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设5组,即假手术(sham)组、抑郁症模型(model)组及DEX(2.5、5和10μg/kg)组,每组12只大鼠。...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对抑郁症大鼠行为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设5组,即假手术(sham)组、抑郁症模型(model)组及DEX(2.5、5和10μg/kg)组,每组12只大鼠。抑郁症动物模型采用卵巢摘除加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法制备。DEX各剂量组大鼠连续腹腔注射给药21 d。强迫游泳及旷场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变化。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采用尼氏染色法检测。大鼠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RT-qPCR法检测。Western blot检测海马IL-1β、IL-6、TNF-α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及蛋白激酶A(PKA)、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TrkB)、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mTOR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model组相比,DEX各剂量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明显降低,自发活动明显增加,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或P<0.01),海马神经元损伤显著减轻,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KA、CREB及TrkB的磷酸化水平和BDNF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上调(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抑郁症大鼠行为及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抗炎、调节海马BDNF蛋白表达及TrkB磷酸化水平、进而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抑郁症 脑源性神经影响因子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下DNA甲基化调控BDNF和TrkB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世纪 付翁 +2 位作者 谢雅彬 谢伟 刘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51-955,共5页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是指机体在经历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低氧/缺血刺激的耐受性,被认为是机体抗低氧/缺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1]。虽然HPC可以明显减轻组织、器官尤其... 低氧预适应(hypoxic preconditioning,HPC)是指机体在经历一次或多次短暂、非致死性低氧刺激后,获得的对更严重甚至致死性低氧/缺血刺激的耐受性,被认为是机体抗低氧/缺血的一种内源性保护现象[1]。虽然HPC可以明显减轻组织、器官尤其是神经系统的低氧/缺血损伤并产生保护作用[2-3],但其分子机制还不甚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预适应 DNA甲基化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Cl-MGV-1/BDNF-TrkB通路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方雪 邵卫 +2 位作者 许慧芳 李道新 王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19-826,共8页
目的基于2-(2-氯苯基)喹唑啉-4-基二甲基氨基甲酸酯(2-Cl-MGV-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通路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大脑... 目的基于2-(2-氯苯基)喹唑啉-4-基二甲基氨基甲酸酯(2-Cl-MGV-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通路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改善的研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和2-Cl-MGV-1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建立MCAO模型,2-Cl-MGV-1组在模型建立后采用2-Cl-MGV-1治疗,连续给药7 d。评估各组大鼠脑梗死面积、空间学习记忆障碍、线粒体损伤和BDNF/TrkB信号通路。体外将PC12神经元细胞系分为以下3组:对照(Con)组、氧气和葡萄糖剥夺/再灌注模型(OGD/R)组和2-Cl-MGV-1组。除Con组,其他组建立OGD/R模型,2-Cl-MGV-1组加入25μmol/L 2-Cl-MGV-1处理细胞24 h。通过CCK-8评估细胞活力。结果与MCAO组相比,2-Cl-MGV-1组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5),和尼氏体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MCAO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P<0.001),而2-Cl-MGV-1组的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MCAO组(P<0.01)。在第7天,MCAO组大鼠穿过平台的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2-Cl-MGV-1组大鼠穿过平台的次数较MCAO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MCAO组皮质中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产量显著降低(P<0.01),而2-Cl-MGV-1组线粒体膜电位和ATP产量较MCAO组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MCAO组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BDNF、TrkB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2-Cl-MGV-1组BDNF、Trk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CAO组(P<0.05)。与Con组相比,OGD/R组细胞活力和ATP产量显著降低(P<0.05),而2-Cl-MGV-1组细胞活力和ATP产量较OGD/R组显著增加(P<0.05)。与Con组相比,OGD/R组PC12细胞中BDNF、TrkB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并且2-Cl-MGV-1组BDNF、Trk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MCAO组(P<0.05)。结论2-Cl-MGV-1对MCAO诱导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线粒体保护作用,并改善大鼠的认知功能。2-Cl-MGV-1可能通过调节BDNF/TrkB信号通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Cl-MGV-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线粒体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12通过靶向阻断BDNF/TrkB信号通路降低大鼠的脊髓炎症和缓解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佳佳 杨荷雨 +2 位作者 王招娣 朱海丽 谢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ANA-12靶向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信号对炎症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6只/组):BDNF处理下的对照组、ANA-12处理组、BDNF处理组以及BDNF和ANA-12联合处理组(BDNF+ANA-1... 目的探讨ANA-12靶向阻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TrkB)信号对炎症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6只/组):BDNF处理下的对照组、ANA-12处理组、BDNF处理组以及BDNF和ANA-12联合处理组(BDNF+ANA-12);炎症痛模型下的对照组、CFA处理组以及CFA和ANA-12联合处理组(CFA+ANA-12)。给药完毕后,对各组大鼠进行痛觉行为学检测,记录ANA-12处理对BDNF-急性痛和CFA-慢性炎症痛大鼠痛觉行为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TrkB信号、小胶质细胞标记蛋白Iba1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以及炎症因子IL-1β、Caspase-1、NLR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DNF增加自发缩足次数(P<0.05);与BDNF组相比,ANA-12降低自发缩足次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CFA增加同侧机械刺激敏感性(P<0.05);与CFA组相比,ANA-12增加同侧缩足阈值(P<0.05)。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FA增加磷酸化TrkB(Y705)水平(P<0.05);与BDNF或CFA组相比,ANA-12降低TrkB(Y705)磷酸化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BDNF和CFA上调Iba1、TNF-α以及炎症因子表达(P<0.05);与BDNF或CFA组相比,ANA-12降低Iba1、TNF-α以及炎症因子表达水平(P<0.05)。结论ANA-12靶向阻断BDNF/TrkB信号可降低脊髓炎症并缓解急性痛和慢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疼痛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小胶质细胞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与TrkA受体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萍 潮敏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 神经生长因子(NGF)因其在神经细胞的存活、生长以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研究。它分布于机体的各处,根据所结合受体发挥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原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TrkA)是其高亲和力受体,诸多研究表明NGF在与其结合后,根据其下游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而发挥不同作用。NGF与其结合后还对体内发生的其他信号转导通路有交叉影响作用。本文从不同的疾病症状对NGF与TrkA结合后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综述,从而探讨NGF/TrkA信号通路在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儿童膀胱过度活动症 肌球蛋白相关激酶A受体 低亲和力神经营养因子p75受体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专家共识 被引量:11
6
作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骨代谢专家组 +2 位作者 张萌萌 毛未贤 马倩倩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 骨质疏松分子生物学研究在骨代谢分子信号通路、骨质疏松易感基因、骨质疏松相关蛋白、骨质疏松靶向治疗等方向取得了很大进展。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RANK/RANKL/OPG)信号通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信号通路、钙离子(Ca^(2+))信号通路、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Src、Akt)信号通路、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等骨代谢重要通路,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LRP5)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雌激素受体(ER)基因等易感基因,载脂蛋白E(Apo E)、Klotho蛋白(Klotho)、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涎蛋白(BSP)等相关蛋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调控骨代谢,作用重叠相互联系,互为结果,已在本专业领域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信号通路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信号通路 丝裂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信号通路 钙离子信号通路 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 免疫球蛋白样受体信号通路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Hedghog信号通路 骨形态发生蛋白2/Smad信号通路 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维生素D受体基因 低密度脂蛋白相关蛋白5基因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酶基因 雌激素受体基因 Ⅰ型胶α1和Ⅰ型胶α2基因 甲状旁腺素基因 降钙素受体基因 甲状旁腺素相关蛋白受体基因 载脂蛋白E Klotho蛋白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涎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激活蛋白-1 硬化蛋白 靶向治疗 骨质疏松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诱导的心梗后大鼠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碧蕾 金虹 +2 位作者 韩熙琼 夏扬 刘乃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8-764,共7页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运动诱发的心梗后心肌血管生成的介导作用。方法:12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选取12只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只开胸穿线不结扎;余下大鼠永久性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后,随机分为心梗安静组(MIC)、心梗+运动组(MIE)、心梗+运动+BDNF特异性高亲和力受体原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 B)阻滞剂K252a腹腔注射组(MIEK),每组12只。术后1周尾静脉采血、心彩超检查后进行为期8周的有氧运动训练,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BDNF表达及心肌血管密度,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心肌BDNF m RNA和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rk B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运动促进梗死周围区BDNF m RNA(P<0.01)和蛋白(P<0.01)表达,同时诱导Trk B磷酸化(P<0.01),用K252a阻断BDNF受体可抑制Trk B激活(P<0.01),同时逆转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P<0.01)和心功能改善(P<0.05);大鼠血清BDNF水平与心肌血管密度(r=0.501,P=0.007)、心脏EF值(r=0.611,P=0.002)呈正相关,血清BDNF运动前后变化幅度与其EF值变化呈正相关(r=0.498,P=0.015)。结论:BDNF在心梗后运动诱发的心肌血管生成效应中发挥重要介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心肌梗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脑小血管病大鼠执行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茹 刘楠 +3 位作者 李卫萍 赵弘轶 杜菊梅 黄勇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脑小血管病大鼠认知执行能力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16)和游泳组(n=16)。双侧颈动脉结扎法造模。4周游泳锻炼后,各组行挖穴测试。Western blotting...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改善脑小血管病大鼠认知执行能力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模型组(n=16)和游泳组(n=16)。双侧颈动脉结扎法造模。4周游泳锻炼后,各组行挖穴测试。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TrkB)蛋白水平。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树突及突触棘的发育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海马齿状回Ki67、双皮质素(DCX)和Neu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游泳组挖穴能力更强(P <0.05),海马组织中BDNF和TrkB蛋白水平更高(P <0.05),海马齿状回Ki67/DCX和Neun阳性细胞表达率更高(P <0.05),海马区神经元树突范围更大,突触棘更长,神经元发育更好(P <0.05)。结论有氧运动通过BDNF/TrkB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增加Ki67/DCX和Neun表达,促进海马神经元发育,改善脑小血管病大鼠执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有氧运动 海马 执行功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受体激酶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联合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协同增强心肌血管生成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碧蕾 夏宝妹 +1 位作者 金虹 王锦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有氧运动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的协同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中,利用平行板流动小室建立12 dyn/cm2的层流剪切力(laminar shear stress,...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有氧运动促进心肌梗死后心肌血管生成、改善心功能的协同效应及其机制。方法:细胞实验中,利用平行板流动小室建立12 dyn/cm2的层流剪切力(laminar shear stress,LSS)以模拟运动对血管壁的生理效应。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非循环流体、循环流体、循环流体加人重组BDNF蛋白(50 ng/mL)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BDNF蛋白表达水平、BDNF高亲和力受体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磷酸化水平,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的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动物实验中,60只12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心肌梗死组(MIC)、心肌梗死+BDNF组(MICB)、心肌梗死+运动组(MIE)、心肌梗死+运动+BDNF组(MIEB);造模术前及术后1周分别进行心彩超检查,随后开始为期4周的有氧运动训练,MIEB组大鼠在运动前10 min尾静脉注射人重组BDNF蛋白(0.4μg/kg),MICB组仅注射等量BDNF;训练结束行心彩超检查后腹腔麻醉取材,免疫组化检测心肌梗死周围区血管密度。结果:循环流体产生的LSS可诱发HUVEC中BDNF蛋白表达增加,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磷酸化程度持续增强,循环流体中BDNF水平随干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非循环流体产生的LSS可诱发HUVEC上BDNF蛋白表达增加,但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均处于未激活状态。增加循环流体中BDNF浓度可提高TrkB及其下游Akt通路活化程度,进一步提高HUVEC体外血管生成能力。心肌梗死大鼠有氧运动结合尾静脉注射BDNF较单纯注射BDNF和单纯运动组大鼠心肌血管密度显著增高、心功能改善。结论:运动通过LSS以BDNF浓度依赖性模式诱发HUVEC上TrkB持续磷酸化并激活其下游Akt信号通路,提高细胞迁移及小管形成能力;外源性补充BDNF可协同有氧训练强化运动的促心肌血管生成效应,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肌球蛋白激酶受体b 层流剪切力 血管生成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