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基因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猪C-Fos原癌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2
作者 卢梅 孙波 +3 位作者 李建 肖榕 李靖 郑小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5,38,共4页
为获取荣昌猪原癌基因C-Fos的基因序列及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利用,采集荣昌猪睾丸,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荣昌猪C-Fos基因,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荣昌猪C-Fos基因全长为1143bp,编码氨基酸381个... 为获取荣昌猪原癌基因C-Fos的基因序列及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利用,采集荣昌猪睾丸,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荣昌猪C-Fos基因,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荣昌猪C-Fos基因全长为1143bp,编码氨基酸381个。将荣昌猪与GenBank中野猪,马,牛,羊,家猫,大熊猫,人,黑猩猩,猕猴,大鼠,小鼠,兔C-Fos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比对结果显示,荣昌猪与野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7%,与其他物种则存在较大种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基因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敷灵巴布剂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万力生 朱锦善 +3 位作者 王霞灵 鲁艳芳 范红霞 邱静宇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9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常组、中药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c-fos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治疗组无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喘敷灵巴布剂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c-fos表达来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哮喘 c—fos基因 喘敷灵巴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祝海洲 詹自力 +1 位作者 何卫阳 苟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3-89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表达的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 :c -Fos蛋白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内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3h达高峰 ,6h锐减。Bcl- 2蛋白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6h达高峰 ,2 4h仍有较强表达。ICAM - 1蛋白分布在肾血管、肾小管等部位 ,其中以肾血管为著 ,其表达增强于再灌注后 1h ,直到 2 4h表达仍有增强。Dex +TMPz +IR组 ,Dex +IR及TMPz+IR组c-Fos、ICAM - 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Bcl- 2表达则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可能通过诱导Bcl- 2蛋白的合成 ,下调c-Fos、ICAM - 1蛋白的合成 ,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基因蛋白c—fos 地塞米松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前脑结构FOS蛋白表达与惊厥类型的关系
5
作者 傅玉 赵丛海 +2 位作者 王金兰 房向阳 田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 :探讨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建立局限性、全身性惊厥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惊厥组大鼠前脑结构内 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结果 :无惊厥对照组大鼠仅于皮层偶见 FOS阳性细胞 ,局限性... 目的 :探讨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发作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建立局限性、全身性惊厥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惊厥组大鼠前脑结构内 FOS蛋白表达量及分布状况。结果 :无惊厥对照组大鼠仅于皮层偶见 FOS阳性细胞 ,局限性惊厥组大鼠皮层、尾状核、杏仁核和丘脑见大量 FOS阳性细胞表达 ,全身性惊厥组大鼠海马、皮层和丘脑见 FOS阳性细胞大量表达。结论 :局限性惊厥是由整个皮层高度兴奋机制实现 ;全身性惊厥泛化部位为齿状回 -海马 ,皮层的兴奋是继发于海马结构。全身性惊厥与局限性惊厥是两种类型的惊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厥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类 前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文娟 于士柱 +2 位作者 浦佩玉 安同岭 管欣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原癌基因c-fos属快反应即刻早期应答基因,其编码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诱导下游报道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当其表达异常增加时可干扰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 目的原癌基因c-fos属快反应即刻早期应答基因,其编码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诱导下游报道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当其表达异常增加时可干扰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通过检测胶质瘤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观察c-fos基因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以及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73例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73例胶质瘤均不同程度地表达c-fos mRNA和c-Fos蛋白(100%),这两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Ⅰ~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3例胶质瘤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和凋亡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均为100%,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Ⅰ~Ⅱ级组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Ⅳ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凋亡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减低,Ⅰ~Ⅱ级组高于Ⅲ级组,Ⅲ级组高于Ⅳ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证实,c-fos mR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c-Fos蛋白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48~0.917,P<0.001),这3种阳性肿瘤细胞的密度均与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727~%0.775,P<0.001)。结论c-fos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c-fos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重要因素,并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基因蛋白质c-fos 基因表达 细胞分裂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C634R突变合并G691S、R982C多态性致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的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平 杨国庆 +4 位作者 谷伟军 金楠 巴建明 母义明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家系中3位已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其RET原癌基因均同时存在3个错义突变,分别是位于11号外显子的C634R、G691S和位于18号外显子的R982C,而家系中其他成员则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当C634R与G691S、R982C多态性同时存在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单纯C634R突变一致的RET蛋白功能异常激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髓样 基因蛋白质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与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旋 姜翠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6-141,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 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 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后1、3、6、12、24 h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提取缺血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质IP区的组织。应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检测法分析IP区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脑缺血后P-SAPK/JNK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P-SAPK/JNK蛋白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Myc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①大鼠pMCAO后3 h,IP区TUNEL阳性细胞和P-SAPK/JNK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blot结果证明,大鼠pMCAO后3 h,P-SAPK/JNK蛋白水平增加,12 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大鼠pMCAO后6 h,IP区c-Myc 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12 h达高峰,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IP区皮质P-SAPK/JNK蛋白水平与神经元凋亡及c-Myc mRNA转录水平均呈正相关系(r=0.985,P<0.01;r=0.887,P<0.05)。结论 pMCAO模型IP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JNK/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JNK丝裂活化蛋白激酶 基因蛋白质c-MY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Fos蛋白的表达
9
作者 程颜苓 段云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诊断剂量彩超对胎鼠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刺激。方法:用诊断剂量彩超(探头频率2.5MHz,Ispta=92mWcm2,Isppa=154Wcm2,Im=266Wcm2)照射孕18天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分为照射10min、20min、30min和对照组共4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目的:探讨诊断剂量彩超对胎鼠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有刺激。方法:用诊断剂量彩超(探头频率2.5MHz,Ispta=92mWcm2,Isppa=154Wcm2,Im=266Wcm2)照射孕18天大鼠子宫体表投影区,分为照射10min、20min、30min和对照组共4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鼠脑中Fos蛋白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照射10min组于胎鼠脑海马及皮层出现散在分布的淡染Fos弱阳性细胞,而照射20min及30min组于海马、皮层及基底节均有密集分布的深染Fos强阳性细胞,该两组分别与10min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未观察到着色的Fos阳性细胞。结论:诊断剂量的彩超辐照孕鼠20min以上可诱导胎鼠脑组织Fos蛋白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蛋白质c-fos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相关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通路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苑锡哲 朱稳文 +5 位作者 王汝霞 沈鑫 杨沛瑾 王守燕 郭依 钟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5-237,共3页
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炎症性血管疾病。根据2023年的流行病学数据,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作为一个关键信号转导因子,能够通过感知... 冠心病是一种全身性退行性炎症性血管疾病。根据2023年的流行病学数据,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作为一个关键信号转导因子,能够通过感知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从而调节下游信号通路,进而影响多种细胞反应,包括细胞生长、代谢、迁移、增殖、生存、蛋白质合成、细胞衰老、凋亡以及自噬等过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mTOR调节相关蛋白 磷酸肌醇3-激酶 基因蛋白质c-ak 研究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抒 孙百研 +2 位作者 智慧兰 许相范 孙东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 3、bcl- 2、c-myc的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 ,TUNEL法 )和免疫组织化学 (streptavid...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p5 3、bcl- 2、c-myc的表达 ,探讨其在胃癌恶性转化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DNA末端标记技术 (TdT -mediateddUTP -biotinnickendlabeling ,TUNEL法 )和免疫组织化学 (streptavidin/peroxidase ,S -P法 ) ,原位观察了 46例胃癌、2 0例癌前病变、2 4例正常粘膜中的凋亡细胞和p5 3、bcl- 2、c-myc的表达。结果 :癌前病变和胃癌中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正常粘膜 (P <0 0 1) ,癌前病变组高于胃癌组 (P <0 0 1)。p5 3、bcl- 2、c -myc蛋白在胃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6 0 9%、6 7 4%、73 2 % ,均高于正常粘膜组(P <0 0 1) ;在癌前病变中 3种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0 %、95 %、5 8 8% (P <0 0 1)。胃癌中p5 3、bcl- 2蛋白阳性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低于阴性组 (P <0 0 5 ) ,c -myc蛋白阳性组细胞凋亡指数高于阴性组 (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 3、bcl- 2蛋白分别抑制细胞凋亡 ,c -myc蛋白在胃癌中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细胞凋亡 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bcl-2 基因蛋白质c-myc 前病变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孟明 顾立刚 +2 位作者 张前 解华 王庆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和相关基因表达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每组10只,并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AA实验性模型,定期观测踝关节肿胀度至第40天。分别取AA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踝关节... 目的:探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和相关基因表达的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两组,每组10只,并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AA实验性模型,定期观测踝关节肿胀度至第40天。分别取AA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踝关节进行组织切片,用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变化。取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体外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MTT比色法检测大鼠滑膜细胞的增生。同时采用RTPCR法,检测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中相关基因Cmyc和ODC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①体外培养的A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细胞的增殖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并呈类肿瘤样增生。②A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Cmyc和ODC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P<0.01)。结论:AA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细胞的类肿瘤样增生,可能与其相关基因Cmyc和ODCmRNA的转录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佐剂性关节炎(AA) 肿瘤样增生 基因(c—myc) 鸟氨酸脱羧酶(ODc)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勇 余昌俊 宋海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通过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内皮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 目的通过内皮抑素对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Bax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探讨内皮抑素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乳腺癌裸鼠模型。接种乳腺癌细胞悬液后第1周于种植部位皮下注射内皮抑素,隔天1次,共用7周。第8周颈椎脱位处死裸鼠,完整剥离肿瘤,检测肿瘤细胞Bcl-2表达、Bax表达。结果对照组、治疗Ⅰ组、治疗Ⅱ组肿瘤细胞的Bcl-2表达度分别为(0.90±0.10)、(0.70±0.21)、(0.41±0.09),以上各项数据,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Bax表达度分别为(0.51±0.10)、(0.53±0.10)、(0.55±0.09),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以上数据看出内皮抑素下调裸鼠乳腺癌细胞Bcl-2表达,对Bax表达无影响,从而改变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在肿瘤细胞的比例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内皮抑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是下调肿瘤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药理学 小鼠 乳腺肿瘤 基因蛋白质c—bcl-2 基因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尹国华 范星 +1 位作者 张开明 李新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50-1151,1157,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淋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用的角质...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淋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免疫组化法检测T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受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用的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及正常人T细胞作用组相比显著增强;受正常人T细胞作用后角质形成细胞Ki67、c-Myc及Bcl-xL蛋白表达与自然增殖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具有特殊的活性,可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动力学发生改变,这一效应可能与影响c-Myc及Bcl-xL等增殖凋亡调控基因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T淋巴细胞 蛋白质Ki67 基因蛋白质c—Myc 蛋白质Bcl—x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潜伏膜蛋白1、p53及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齐宗利 赵彤 +3 位作者 周新华 张进华 韩西群 朱梅刚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p53、bcl-2的蛋白表达在霍奇金淋巴瘤(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对收集的31例石蜡包埋的HL组织进行LMP1、p53、bcl-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果LMP1、p53、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58.1%、61.3%、35.5%。LMP1与p53相关性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53可能参与LMP1在HL致病机制中的作用,bcl-2可能与HL的致病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病 疱疹病毒4型 病毒包膜蛋白质 蛋白质P53 基因蛋白质c-BcL-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c-myc基因表达水平与其细胞增殖和凋亡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士柱 浦佩玉 +3 位作者 江德华 程焱 安同岭 管欣琴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Ⅰ~Ⅱ级者24例,Ⅲ级22例,Ⅳ级21例。应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标本... 目的探讨胶质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凋亡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Ⅰ~Ⅱ级者24例,Ⅲ级22例,Ⅳ级21例。应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标本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中57例(85.1%)表达c-mycmRNA,56例(83.6%)表达c-Myc蛋白,两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0.999,P<0.01),并均显示表达水平Ⅰ~Ⅱ级<Ⅲ级<Ⅳ级者(P<0.05或P<0.01);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0.775,P<0.01)。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随着肿瘤细胞c-Myc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而相应增强,而肿瘤细胞的凋亡则相应减少,c-Myc蛋白表达强阳性组与阳性组间,以及此两组与弱阳性组及阴性组之间比较,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c-myc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脑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具有临床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c-myc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会促进其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并在胶质瘤的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蛋白质c-myc 细胞分型 脱噬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96和c-ju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7
作者 刘传磊 邓跃华 +1 位作者 刘弋 李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糖蛋白96(gp96)和c-ju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gp96和c-jun的表达。结果 gp96和c-ju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gp96的... 目的探讨糖蛋白96(gp96)和c-ju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gp96和c-jun的表达。结果 gp96和c-ju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gp96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侵犯肠壁深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c-ju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在高分化结直肠癌中gp96和c-jun的表达存在关联(P<0.05)。单因素分析示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有肿瘤大小、侵犯肠壁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和gp96的表达状态。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gp96和c-jun表达显著增高,且在高分化癌中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gp96的表达可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基因蛋白质c-jun 结直肠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kl与p21^(WAF1/CI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辉 张婷 +4 位作者 鲁凤民 徐春晖 唐芙爱 陈香梅 马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94-396,共3页
目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WAF1/CIP1(p21)可在转录水平抑制Polo-like kinase1(Plk1)基因的表达,本文旨在探讨Plk1和p2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Plk1和p21蛋白的表... 目的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WAF1/CIP1(p21)可在转录水平抑制Polo-like kinase1(Plk1)基因的表达,本文旨在探讨Plk1和p2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Plk1和p2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将pFlex-p21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进一步检测p21过表达对Plk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Plk1在10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21蛋白在7对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HepG2细胞瞬时表达p21质粒后,Plk1的蛋白表达和mRNA水平均无变化(P>0.05)。结论 Plk1和p2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肿瘤特异性。肝癌组织中p21蛋白过表达可能不具有抑制Plk1表达的作用,具体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蛋白 肿瘤抑制蛋白质 基因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bB-2在乳腺癌研究中的进展
19
作者 郑维 康红 文明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42-144,共3页
关键词 基因蛋白质 c-erbB-2 基因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抗原靶6家族其他蛋白抗原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阳幼荣 吴雪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防御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该问题的阐明,将为结核病疫苗、免疫诊断试剂和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蛋白,呈螺旋... 目前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和宿主的防御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结核分枝杆菌蛋白抗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该问题的阐明,将为结核病疫苗、免疫诊断试剂和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早期分泌抗原靶6(ESAT-6)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蛋白,呈螺旋状结构,它们通过ESAT-6分泌系统(ESAT-6 secretion system,ESX)分泌到细胞外.该家族共有23个成员(EsxA~W),其在基因组上相邻排列的2个蛋白编码基因形成11个类操纵子结构的基因对.该家族蛋白参与宿主与致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免疫系统识别的优势抗原,大多数是T细胞优势抗原,在结核分枝杆菌致病机制和机体的免疫保护机制方面起关键作用.鉴于EsxA和EsxB的研究概况国内外报道较多,而其他ESAT-6家族成员研究报道较少.因此,笔者着重概要地介绍ESAT-6家族其他成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细菌蛋白质 DNA结合蛋白质 基因蛋白质 转录因子 分枝杆菌 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