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癌基因蛋白质C-erbB-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丽萍 陈东 +3 位作者 陈爱军 王晓明 张俊格 张元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 目的 :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 C- erb B- 2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对 1 1 1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石蜡切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 C- erb B- 2阳性率为 31 .3% ,与乳腺纤维腺病和纤维腺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的阳性率为 74.3% ,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1 ) ;乳腺癌 C- erb B- 2表达与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呈正比 ( P<0 .0 5 ) ,与激素受体 ( ER、PR)水平及 5年生存期呈反比( P<0 .0 5 ) ,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结论 :C- erb B- 2表达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容易癌变 ,C- erb B- 2过度表达的乳腺癌组织分化差、生存期短、预后不好。C- erb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良恶性病变 乳腺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蛋白质 c-ERB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U0126对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宋雪松 李国华 +2 位作者 佟丹梅 曹君利 杜宝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6-348,364,共4页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U 0 12 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行为及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在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中采用von Frey纤维丝和热痛刺激仪测定大鼠机械性缩爪潜伏期和热痛缩爪潜伏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原癌基因c-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CCI大鼠同侧脊髓背角浅层内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鞘内应用U 0 12 6能够明显减少背角神经元中Fos表达,同时伴有大鼠痛行为的改善。结论:细胞外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脊髓背角浅层的激活参与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酶类 神经痛 痛觉过敏 脊髓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烟对原癌基因c-fos在骨组织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文和 刘忠厚 +6 位作者 陈鹏 曹锡文 陈家玉 郭志文 胡伟文 李杨 王福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吸烟诱导骨质疏松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吸烟和不吸烟健康成年志愿者各20名,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吸烟组患者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烟龄不少于10年;非吸烟组患者为不吸烟或每天吸烟不超过1支。各取约1...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fos在吸烟诱导骨质疏松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吸烟和不吸烟健康成年志愿者各20名,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吸烟组患者为每天吸烟20支以上,烟龄不少于10年;非吸烟组患者为不吸烟或每天吸烟不超过1支。各取约1克髂骨松质骨,提取其总RNA和总蛋白,通过RT-PCR测定c-fos mRNA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测定Fos蛋白表达;通过免疫沉淀法测定Fos蛋白磷酸化程度。结果吸烟组c-fos mRNA表达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吸烟组Fos值高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人骨组织c-fos基因与Fos蛋白表达增加,提示原癌基因c-fos与吸烟诱导骨质疏松关系密切,可能c-fos表达增高与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基因c—l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猪C-Fos原癌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4
作者 卢梅 孙波 +3 位作者 李建 肖榕 李靖 郑小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5,38,共4页
为获取荣昌猪原癌基因C-Fos的基因序列及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利用,采集荣昌猪睾丸,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荣昌猪C-Fos基因,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荣昌猪C-Fos基因全长为1143bp,编码氨基酸381个... 为获取荣昌猪原癌基因C-Fos的基因序列及对该基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利用,采集荣昌猪睾丸,提取总RNA,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得荣昌猪C-Fos基因,TA克隆后测序。结果表明,获得的荣昌猪C-Fos基因全长为1143bp,编码氨基酸381个。将荣昌猪与GenBank中野猪,马,牛,羊,家猫,大熊猫,人,黑猩猩,猕猴,大鼠,小鼠,兔C-Fos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比对结果显示,荣昌猪与野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7%,与其他物种则存在较大种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基因 c—f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敷灵巴布剂对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万力生 朱锦善 +3 位作者 王霞灵 鲁艳芳 范红霞 邱静宇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9期1671-1672,共2页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常组、中药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c-fos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治疗组无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喘敷灵巴布剂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c-fos表达来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哮喘 c—fos基因 喘敷灵巴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性细胞核抗原、C-fos和Bax蛋白在人胚胎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2,共6页
目的:探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C-fos和Bax蛋白在人胚胎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个月胎龄段共16份人胚胎舌组织内PCNA、C-fos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第2个月胚龄时,C-fo... 目的:探讨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C-fos和Bax蛋白在人胚胎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第2~4个月胎龄段共16份人胚胎舌组织内PCNA、C-fos和Bax蛋白的表达,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第2个月胚龄时,C-fos蛋白在人胚舌组织内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表达分布,PCNA蛋白在人胚舌上皮组织层部分细胞和舌肌组织和纤维组织内少数细胞呈阳性表达.第3个月胎龄时,PCNA和C-fos蛋白在舌上皮组织细胞阳性表达数量最多,舌肌组织和纤维组织内有部分细胞呈阳性表达.第4个月胎龄舌肌组织和纤维组织内PCNA蛋白阳性表达数量增高,C-fos蛋白阳性表达未见明显变化.Bax蛋白仅在第3个月胎龄时呈弱阳性表达.结论:PCNA、C-fos参与调控人胚胎舌组织细胞的分化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 哺乳动物 增殖细胞核抗 基因蛋白质c-fos BcL-2相关X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生茸期原癌基因c-myc、fos的表达调控
7
作者 韩春梅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为对马鹿生茸期原癌基因c—myc、fos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表达调控机理。分别于2009年3月份和7月份到31团塔里木马鹿原种场采集不同生产水平茸鹿DNA样本300头,并完成提取及分析、鉴定工作;采集生长期分别为30天和60天鹿茸样本16个。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c-myc 基因 生茸期 fos 表达调控 NA样本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高糖环境肾系膜细胞c-fos、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8
作者 蒋涛 高妍 熊祖应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 目的 观察高葡萄糖环境中 ,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灯盏花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Ⅳ型胶原 (C Ⅳ )合成的影响 ,探索糖尿病肾病防治的新途径。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GMC ,分别置于正常葡萄糖 (对照组 )、高葡萄糖 (高糖组 )和高葡萄糖加灯盏花素 (高糖加灯盏花素组 )环境中 ,观察干预 2 4h、4 8h和 1wk后GMC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高糖组干预 2 4h后c fos、c jun蛋白表达同时明显增高 ,4 8h后c fos开始下降 ,而c jun 1wk后仍保持高水平 ,高糖组C Ⅳ合成 1wk后增加 ,各观察时点PKC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而高糖加灯盏花素组各时点c fos、c jun蛋白表达、C Ⅳ合成和PKC活性均低于高糖组。结论 高葡萄糖可促使GMC中c fos、c jun蛋白表达和C Ⅳ合成增加 ,此可能为PKC活化所介导 ,灯盏花素可通过抑制PKC活化而有效阻止高葡萄糖引起的上述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肾系膜细胞 葡萄糖 基因 蛋白激酶c Ⅳ型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肾缺血再灌注时c-Fos、Bcl-2、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祝海洲 詹自力 +1 位作者 何卫阳 苟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93-895,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 目的 :探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 (IR)损伤不同时间c -Fos、Bcl- 2、ICAM - 1蛋白的表达及地塞米松(Dex )和川芎嗪 (TMPz )对其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及Dex、TMPz干预后c-Fos、Bcl- 2、ICAM - 1蛋白表达的分布及强度变化。结果 :c -Fos蛋白分布于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集合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细胞浆内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3h达高峰 ,6h锐减。Bcl- 2蛋白主要分布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 ,再灌注后 1h表达明显增强 ,6h达高峰 ,2 4h仍有较强表达。ICAM - 1蛋白分布在肾血管、肾小管等部位 ,其中以肾血管为著 ,其表达增强于再灌注后 1h ,直到 2 4h表达仍有增强。Dex +TMPz +IR组 ,Dex +IR及TMPz+IR组c-Fos、ICAM - 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Bcl- 2表达则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可能通过诱导Bcl- 2蛋白的合成 ,下调c-Fos、ICAM - 1蛋白的合成 ,减轻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基因蛋白c—fos 地塞米松 川芎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琳 刘爱芬 +3 位作者 李义召 陈立云 王晓云 韩恩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27-2430,共4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 目的:研究银杏叶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热休克蛋白(HSP)、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机制。方法:采用改良LONGA法复制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6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及银杏叶制剂预处理组。银杏组大鼠在实验前灌服银杏制剂2 ML,1日3次,连用5 D。应用HSP70及 C-FOS免疫组化染色、C-FOS MRNA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及HE染色等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点(1 H、6 H、12 H、24 H、3 D、7 D)两者的变化,并对其阳性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银杏制剂预处理组各时段神经细胞缺血程度明显轻于未处理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组,HSP70及C-FOS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则明显多于未处理组 (P<0.01)。脑缺血再灌注组1 H时C-FOS即有表达,6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再灌注6 H组HSPT0在缺血侧皮质及基底节开始表达,24 H达高峰。再灌注6 H细胞凋亡最显著。结论:银杏制剂可能通过诱导HSP70及C-FOS的表达, 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热休克蛋白质70 基因 c—fos 二裂银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瘤细胞c-fos基因表达水平对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文娟 于士柱 +2 位作者 浦佩玉 安同岭 管欣琴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原癌基因c-fos属快反应即刻早期应答基因,其编码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诱导下游报道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当其表达异常增加时可干扰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 目的原癌基因c-fos属快反应即刻早期应答基因,其编码蛋白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转录因子,可诱导下游报道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参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当其表达异常增加时可干扰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动态平衡,诱导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通过检测胶质瘤c-fos基因的表达水平观察c-fos基因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以及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凋亡程度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73例不同级别人胶质瘤组织标本。结果73例胶质瘤均不同程度地表达c-fos mRNA和c-Fos蛋白(100%),这两种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均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Ⅰ~Ⅱ级组、Ⅲ级组及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73例胶质瘤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和凋亡肿瘤细胞的检出率均为100%,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增加,Ⅰ~Ⅱ级组低于Ⅲ级组,Ⅲ级组低于Ⅳ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凋亡肿瘤细胞密度随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相应减低,Ⅰ~Ⅱ级组高于Ⅲ级组,Ⅲ级组高于Ⅳ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证实,c-fos mRNA阳性肿瘤细胞密度、c-Fos蛋白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肿瘤细胞密度彼此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648~0.917,P<0.001),这3种阳性肿瘤细胞的密度均与凋亡肿瘤细胞密度呈显著性负相关(r=%0.727~%0.775,P<0.001)。结论c-fos基因表达水平对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参考价值。胶质瘤细胞c-fos基因表达异常增加可能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其凋亡的重要因素,并在胶质瘤发生及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基因蛋白质c-fos 基因表达 细胞分裂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洁 李华仁 +1 位作者 张锦 权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胃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6%、13.3%、15.0%,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asp21及Cmyc在肿瘤区与肿瘤移行区、癌旁正常黏膜区染色强度比较有差异(P<0.05)。p53及Cmyc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结论p53、rasp21及Cmy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及Cmyc在肿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蛋白c-myc 蛋白质P53 蛋白质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T原癌基因C634R突变合并G691S、R982C多态性致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的家系研究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平 杨国庆 +4 位作者 谷伟军 金楠 巴建明 母义明 窦京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 目的对一个多发内分泌腺瘤病2A型(MEN2A)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RET原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相关临床资料,提取1名先证者及10名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PCR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家系中3位已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其RET原癌基因均同时存在3个错义突变,分别是位于11号外显子的C634R、G691S和位于18号外显子的R982C,而家系中其他成员则不存在上述突变。结论当C634R与G691S、R982C多态性同时存在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与单纯C634R突变一致的RET蛋白功能异常激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内分泌瘤病 髓样 基因蛋白质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雷小峰 赵佩 +1 位作者 牛争平 程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8期708-716,共9页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干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共9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别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建立偏头痛动物模型之前(预防组)、模型制备后(治疗组)接受高剂量(0.32 g/ml)或低剂量(0.16 g/ml)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行为学评价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各观察时间点(30、60、180 min)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与高、低剂量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于高剂量预防组(P=0.031,0.000,0.000),并于制模后60和180 min时高于低剂量预防组(均P=0.000);制模后30 min时高剂量预防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水平低于低剂量预防组(P=0.029)。结论预防性应用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显著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的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三叉神经脊束核c-Fos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核 基因蛋白质c-fos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o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学红 张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fos蛋白和凋亡因子在人胎小肠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第2、3、4三个月龄段16例人胎小肠组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达情况。结果第2~4个月龄段,PCNA和C-fos蛋白在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随着胎龄增加,人胎小肠壁组织细胞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和染色强度平均值(AI)均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C-fos蛋白的阳性表达数量则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而AI值呈逐渐升高趋势(P<0.01)。第2~4个月龄段时,TUNEL染色阳性细胞在人胎小肠壁各层组织内均有分布,随着胎龄增加,TUNEL阳性细胞数量和AI值均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P<0.01)。结论 PCNA和C-fos蛋白参与人胎早期小肠壁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尤其在人胎发育第3个月龄段,细胞增殖和凋亡数量明显增多,此期可能是小肠组织发育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 增殖细胞核抗 基因蛋白质c-fos 胚胎 免疫组织化学 位缺口末端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缺血半暗带区神经元凋亡与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旋 姜翠敏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36-141,共6页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 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 目的观察大鼠永久性局灶脑缺血皮质缺血半暗带区(IP)磷酸化应激活化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P-SAPK/JNK)及原癌基因c-Myc mRNA转录的表达情况,探讨IP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后1、3、6、12、24 h组,每组12只。线栓法制备大鼠pMCAO模型,提取缺血不同时间点大鼠脑皮质IP区的组织。应用原位细胞凋亡(TUNEL)检测法分析IP区皮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脑缺血后P-SAPK/JNK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blot检测P-SAPK/JNK蛋白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c-Myc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①大鼠pMCAO后3 h,IP区TUNEL阳性细胞和P-SAPK/JNK阳性细胞均明显增加,12 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Western-blot结果证明,大鼠pMCAO后3 h,P-SAPK/JNK蛋白水平增加,12 h达高峰,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大鼠pMCAO后6 h,IP区c-Myc 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上调,12 h达高峰,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IP区皮质P-SAPK/JNK蛋白水平与神经元凋亡及c-Myc mRNA转录水平均呈正相关系(r=0.985,P<0.01;r=0.887,P<0.05)。结论 pMCAO模型IP区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与JNK/c-Myc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JNK丝裂活化蛋白激酶类 基因蛋白质c-MYc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3上调巨核细胞系-Dami细胞原癌基因c-mpl的研究
17
作者 李克强 李文林 +3 位作者 石小玉 彭淑牖 刘颖斌 刘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70-1173,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13(rhIL - 13)对巨核细胞系 -Dami细胞原癌基因c -mpl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检测c-mplmRNA的表达。用配体结合实验检测膜蛋白c-mpl的表达。结果 :经 2 5 μg/LrhIL - 13处理过的实验组Dami细胞c -...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 13(rhIL - 13)对巨核细胞系 -Dami细胞原癌基因c -mpl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 -PCR法检测c-mplmRNA的表达。用配体结合实验检测膜蛋白c-mpl的表达。结果 :经 2 5 μg/LrhIL - 13处理过的实验组Dami细胞c -mpl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高 2 4 8%。经 10 0 μg/LrhIL - 13处理过的实验组Dami细胞膜蛋白c -mpl的表达比对照组高 2 8 5 % (P <0 0 5 )。结论 :rhIL - 13增强了Dami细胞原癌基因c -mpl表达 ;膜蛋白c-mpl与促血小板生成素 (TPO)的结合功能正常 ;rhIL - 13促进Dami细胞增殖的部分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原癌基因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重组 Dami细胞 基因c—mpl 血小板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HD2、miR-let-7c和lncRNA FOXD2-AS1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关联性分析
18
作者 宫美恒 陈沫 +1 位作者 韩慧 于婷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 目的:探讨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EHD2)、微小RNA let-7c (miR-let-7c)和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FOXD2-AS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阐明EHD2/miRlet-7c/FOXD2-AS1信号轴与LSCC发生的关联性。方法:收集40例LSCC患者的癌组织标本,按照病理类型分为低级别组(中或高分化,32例)和高级别组(低分化,8例),按照肿瘤淋巴结转移(TNM)临床分期分为TNM早期组(Ⅰ-Ⅱ期,13例)和TNM晚期组(Ⅲ-Ⅳ期,27例),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1例)和无转移组(19例)。另取40例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HD2表达情况,分析其与LSC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miR-let-7c作为候选微小RNA (miRNA),与其启动子区域存在结合位点的FOXD2-AS1作为候选lncRNA。取10对新鲜的LSCC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2组样本中EHD2 mRNA、miRNA-let-7c和FOXD2-AS1表达水平,并验证其关联性。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EHD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TNM早期组患者LSCC组织中EHD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TNM晚期组(P<0.05),病理类别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与EHD2表达无明显关联(P>0.05)。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LSCC组织中miR-let-7c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FOXD2-AS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LSCC组织中FOXD2-AS1与miR-let-7c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67,P<0.05),miR-let-7c与EHD2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83,P<0.01)。结论:EHD2和miR-let-7c在LSCC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是新的抑癌基因;FOXD2-AS1在LSCC组织中高表达,可能是新的原癌基因;FOXD2-AS1/miR-let-7c/EHD2信号轴可能参与了L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15同源结构域蛋白2 微小RNA let-7c 喉鳞状细胞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usin-β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c-fos、c-ju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艳红 王海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观察Salusin-β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c-fos、c-ju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n=25)和Salusin-β组(n=25)。经股静脉向Salusin-β组大鼠体内注射Sal... 目的观察Salusin-β对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c-fos、c-ju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NS)组(n=25)和Salusin-β组(n=25)。经股静脉向Salusin-β组大鼠体内注射Salusin-β(5nmol/kg),N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0.5、1、2、4、24h后用多聚甲醛灌注大鼠,取其胸主动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胸主动脉VSMCs中c-fos、c-jun和PCNA的表达情况,使用Image-Pro Plus 5.0图像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面积密度分析。结果 Salusin-β组c-fos表达量在1、2h明显高于NS组(P<0.0001),c-jun表达量在1、2和4h Salusin-β组明显高于NS组(P<0.0001),PCNA表达量在24h明显高于NS组(P<0.0001)。结论 Salusin-β可促进胸主动脉VSMCs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usin-β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因蛋白质c-fos 基因蛋白质c-jun 增殖细胞核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c-met基因表达对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沈皓 呼圣娟 +3 位作者 师红利 姜荣兴 贺婵婵 张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6-299,共4页
背景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是本实验组在前期工作中建立的一株具有肝脏高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系,c-met基因在其中高表达。c-met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目的研究沉默c-met基因表达对XGC9811-L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 背景胃癌肝高转移潜能细胞(XGC9811-L)是本实验组在前期工作中建立的一株具有肝脏高转移潜能的胃癌细胞系,c-met基因在其中高表达。c-met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受体。目的研究沉默c-met基因表达对XGC9811-L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2014年1—6月,采用细胞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 SuppressorRetro-c-met-siRNA导入XGC9811-L,建立稳定转染细胞系,按有无转染和转染目的基因的不同分为未转染组、空载体组、随机序列组和siRNA组。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XGC9811-L中c-met 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met相对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通过侵袭实验和运动实验计算各组穿膜细胞数。结果 siRNA组c-met mRNA、c-met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随机序列组(P<0.05)。siRNA组第3天、第5天、第6天、第7天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随机序列组(P<0.05)。在侵袭实验中,siRNA组穿膜细胞数少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随机序列组(P<0.05)。在运动实验中,siRNA组穿膜细胞数少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随机序列组(P<0.05)。结论沉默c-met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XGC9811-L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c-met在胃癌肝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抑制c-met基因表达可能会抑制胃癌细胞向肝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小分子干扰 基因沉默 基因蛋白质c-MET XGc9811-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