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选育高产多糖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高明侠 苗敬芝 +2 位作者 曹泽虹 董玉玮 吕兆启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1,共3页
采用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选育高产多糖菌株,通过电融合方法对紫芝(Ganoderma sinese)和赤芝(Ganoderma lucidnm)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表明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最佳条件为:脉冲强度10 kV,脉冲间隙24μs,脉冲次数3次/s,最高... 采用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技术选育高产多糖菌株,通过电融合方法对紫芝(Ganoderma sinese)和赤芝(Ganoderma lucidnm)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表明灵芝原生质体电融合的最佳条件为:脉冲强度10 kV,脉冲间隙24μs,脉冲次数3次/s,最高融合率为0.038%。10 L罐发酵结果,选育的融合菌株GL-18的生物量和多糖含量分别为17.52 g/L和1.88 g/L,均高于亲本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 电融合 选育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杖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及电融合初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国海 陈雪香 +2 位作者 雷勇 王腊霜 曹庸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45-1149,共5页
以野生虎杖根状茎芽为外植体诱导虎杖愈伤组织,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愈伤组织作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通过L16(44)正交试验对虎杖原生质体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4%纤维素酶R-10,0.1%果胶酶,17%甘露醇的酶液,酶解时间7h,虎杖原生质体... 以野生虎杖根状茎芽为外植体诱导虎杖愈伤组织,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愈伤组织作为原生质体分离材料,通过L16(44)正交试验对虎杖原生质体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4%纤维素酶R-10,0.1%果胶酶,17%甘露醇的酶液,酶解时间7h,虎杖原生质体分离效果最好.在80r/min振荡分离后虎杖原生质体得率为46.2%.以800r/min的离心速度纯化,纯化的原生质体得率为43.8%,其中原生质体的成活率为75%.通过对虎杖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原生质体的融合率为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原生质 分离纯化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电融合参数优化及杂种植株再生 被引量:9
3
作者 蔡兴奎 柳俊 谢从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4-498,共5页
以马铃薯栽培种“中薯2号”的无性系3#、8#和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叶肉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100 V/cm、AC作用时间20 s、直流脉冲电压(DC)1 100 V/cm、DC脉冲时间60 μs、脉... 以马铃薯栽培种“中薯2号”的无性系3#、8#和野生种Solanum chacoense叶肉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100 V/cm、AC作用时间20 s、直流脉冲电压(DC)1 100 V/cm、DC脉冲时间60 μs、脉冲数1次时,双核融合率可达40%以上。融合产物经过4-5个月的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对首先再生的15个株系通过RAPD标记检测,证明均为体细胞杂种。所用引物C-01能够同时扩增出杂种植株中双单倍体亲本11 00 bp和670 bp的特征带以及野生种S.chacoense亲本510 bp的特征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原生质 电融合参数 RAPD 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酒优质酵母的筛选及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初探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江波 岳田利 +1 位作者 高振鹏 袁亚宏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16,共5页
通过对发酵力、耗糖速率的测定,结合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变化,从16株酵母菌中筛选出2株作为原生质体电融合的亲本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两亲本的灭活条件和原生质体电融合的2项基本参数。结果表明,两亲本的最... 通过对发酵力、耗糖速率的测定,结合发酵过程中酸度的变化,从16株酵母菌中筛选出2株作为原生质体电融合的亲本菌株,对其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两亲本的灭活条件和原生质体电融合的2项基本参数。结果表明,两亲本的最佳酶解去壁条件为酶量16mg/mL,酶解时间60min,亲本WF58最佳热灭活时间为15min,亲本WF65最佳紫外灭活时间为40min;采用BTX830型细胞融合仪,最佳的脉冲场强为2000V/cm,最佳的脉冲时间是30μ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酒酵母 原生质电融合 双亲灭活 原生质制备和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眼荔枝属间原生质体电融合 被引量:14
5
作者 赖钟雄 陈振光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7-352,共6页
由龙眼的幼胚培养诱导、筛选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由之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荔枝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系 .龙眼的胚性悬浮细胞和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 10 .0g· L-1的 CPW- 13M的酶解液... 由龙眼的幼胚培养诱导、筛选出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 ,由之建立了胚性悬浮细胞系 ;用同样的方法建立了荔枝的松散型胚性愈伤组织系 .龙眼的胚性悬浮细胞和荔枝的胚性愈伤组织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各 10 .0g· L-1的 CPW- 13M的酶解液中酶解 ,经纯化后可得到较为纯净的原生质体 .采用电融合方法进行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处理 ,获得了适宜的融合参数 ,融合率达 2 0 %以上 .融合产物经初步培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荔枝 原生质电融合 属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电融合选育米曲霉新菌株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唐洁 车振明 +1 位作者 李拴美 赵旭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9-223,共5页
本实验对米曲霉AS3.951和CICC2339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灭活,然后对灭活双亲用CRY-3型细胞电融合仪进行原生质体电融合。通过筛选得到EF113和EF222两株融合株,其酶活力分别达到了7680U/g和7200U/g,远高于酶活低的亲本菌株AS3.951。
关键词 米曲霉 原生质 紫外灭活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色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 被引量:8
7
作者 张瑾阳 吕婉瑜 +1 位作者 韩卫华 李焕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3-168,共6页
为了提高去甲基金霉素的发酵效价,将金霉素链霉菌产生去甲基金霉素的变株的原生质体与金霉素高产变株热灭活的原生质体,用非交流电场法和交流电场法进行了电融合。在非交流电场法实验中。先用25%PEG将原生质体聚集,再以BAEKON 2000和S... 为了提高去甲基金霉素的发酵效价,将金霉素链霉菌产生去甲基金霉素的变株的原生质体与金霉素高产变株热灭活的原生质体,用非交流电场法和交流电场法进行了电融合。在非交流电场法实验中。先用25%PEG将原生质体聚集,再以BAEKON 2000和SDⅡ型二种基因转移仪,采用几种不同的实验参数(脉冲强度、宽度和个数)进行融合,皆未能提高融合频率。交流电场法融合实验用SD3000细胞融合仪,当原生质体在交流电场(频率0.5MHz,强度800v/cm,作用时间60s)中形成串珠状后,施加直流脉冲(脉冲强度7kv/cm,宽度20μs,间隔0.5s,个数3),融合频率为2×10^(-4)左右,比50%PEG诱导的融合频率(2.5×10^(-5)高约一个数量级。对225株融合子进行了初筛发酵和效价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效价高菌株所占百分数高于对照组(去甲基金霉素产生菌不同营养缺陷型的融合子),而且85%以上的融合子只产生去甲基组分。尽管融合子的发酵效价皆不稳定,但经过几次自然分离后仍获得了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一倍左右并只产生去甲基组分较为稳定的融合子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 电融合 金霉素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电融合重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余柏松 袁丽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23-327,共5页
采用电融合新技术可提高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并且在原生质体稳定液中加入2.5mol/L的MgCl_2,比使用PEG助融方法的融合频率高10倍。经过UV灭活高产菌株和另一脯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其融合子的抗生素产量变异幅度... 采用电融合新技术可提高生米卡链霉菌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并且在原生质体稳定液中加入2.5mol/L的MgCl_2,比使用PEG助融方法的融合频率高10倍。经过UV灭活高产菌株和另一脯氨酸缺陷型菌株的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其融合子的抗生素产量变异幅度大,发酵产物的各组份比例改变,经过选择获得了一新的高产菌株,麦迪霉素产量提高77%,其有效组份A_1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和黑麦草原生质体电融合的适宜条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文品 吴琴生 +1 位作者 刘大钧 M.G.K.Jones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6,共6页
研究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多花黑麦草(Lolium muiriflorum Lam.)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原生质体电融合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同一电场条件下,不同物种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反应有差异,在500kHz、100V/cm交流脉... 研究了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多花黑麦草(Lolium muiriflorum Lam.)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原生质体电融合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在同一电场条件下,不同物种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反应有差异,在500kHz、100V/cm交流脉冲和1.5kV/cm、40μs直流脉冲下,原生质体排列成串,小麦、多花黑麦草和多年生黑麦草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分别为80%,60%,30%;电场参数中的场强和直流脉冲幅宽对原生质体融合频率影响较大;融合液中CaCl_2浓度以0.5~1mmol/L为宜;渗透压较低的融合液有利于原生质体融合;在适宜的电脉冲处理后,原生质体存活率与对照相似,经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培养一个月后,其植板率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黑麦草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原生质体电融合及其在提高利福霉素SV发酵效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璞 王蕾 史朝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7-269,279,共4页
对产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和紫外灭活标记 ,其热灭活条件为 5 2℃ ,1.5h ,紫外灭活条件为紫外线照射 ( 15W ,2 5cm ,2 70nm) 6 0min。将双灭活标记的原生质体用CRY 3型细胞融合... 对产利福霉素SV的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Amycolatopsismediterranei)原生质体进行热灭活和紫外灭活标记 ,其热灭活条件为 5 2℃ ,1.5h ,紫外灭活条件为紫外线照射 ( 15W ,2 5cm ,2 70nm) 6 0min。将双灭活标记的原生质体用CRY 3型细胞融合仪进行电融合 ,得出 :成串电流频率 1.5MHz ,电压 5 8V ,成串时间 2 0s ,融合脉冲幅宽 80 μS ,融合电压 5 0 0V ,融合槽间距 0 .5mm时 ,融合率最高为 9.3× 10 -4 。对筛选的融合子产量试验表明 ,5 0 %以上的融合子产量高于出发菌株 ,有明显的正变作用 ,将融合子在利福霉素代谢类似物平板上分离纯化 ,获得了化学效价提高 30 %以上的产量稳定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灭活 紫外灭活 原生质电融合 利福霉素SV 地中海拟无枝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原生质体电融合适宜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张华 张志宏 +2 位作者 颜秋生 张雪琴 陈锦清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13-117,共5页
水稻原生质体电融合适宜条件为:交流电场强度250V/cm;交流频率500kHz;脉冲强度16kV/cm;脉冲宽度50us;脉冲个数为2。此时的1对1融合率为149%,总融合率达249%。在此条件下。
关键词 水稻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非对称灭活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德峰 赵海锋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2-137,共6页
为提高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和活力,分别考查了碳源、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浓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种类对Aspergillus oryzaeHN3042和Aspergillus niger CICC2377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个亲本原生质体的非对称灭活... 为提高菌丝原生质体的释放量和活力,分别考查了碳源、菌龄、渗透压稳定剂、酶浓度、酶解时间及再生培养基种类对Aspergillus oryzaeHN3042和Aspergillus niger CICC2377原生质体释放和再生的影响,并研究了两个亲本原生质体的非对称灭活参数.确定了亲本原生质体的适宜制备参数.结果表明,以MPY液体培养基为菌丝培养基、0.7mol/L NaCl复合0.4mol/L山梨醇为渗透压稳定剂、以高渗豆汁固体培养基为再生培养基,原生质体有30%以上的再生率.通过非对称灭活曲线确定Aspergillus oryzae HN3042原生质体于15W紫光灯垂直距离13cm处照射15min,Aspergillus niger CICC2377原生质体于65℃水浴10min,可使亲本原生质体临界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原生质 制备 再生 非对称灭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和多毛番茄茎尖原生质体的电融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克斌 李曙轩 +2 位作者 余海 胡汛 郭一舒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0年第3期273-277,共5页
普通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和多毛番茄茎尖原生质体在一交变电场中(正弦波;1mHz,200v/cm)可发生双向电泳而随机排列成串。再附加单个直流方波脉冲,可诱导相邻原生质体的融合,适宜的融合脉宽为40μs,电压幅度为3000v/cm。最高融合率可达57%。... 普通番茄叶肉原生质体和多毛番茄茎尖原生质体在一交变电场中(正弦波;1mHz,200v/cm)可发生双向电泳而随机排列成串。再附加单个直流方波脉冲,可诱导相邻原生质体的融合,适宜的融合脉宽为40μs,电压幅度为3000v/cm。最高融合率可达57%。培养经电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观察到了少数原生质体的第1次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原生质体电融合适宜条件的筛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凌云 师尚礼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69-775,共7页
为改良培育苜蓿(Medicago)新品种,拟建立苜蓿原生质体融合体系。通过电融合方法,使俄罗斯杂花苜蓿(M.varia)原生质体和甘农4号紫花苜蓿(M.sativa‘Gannong No.4’)原生质体进行非对称融合,获得了杂交细胞,研究不同失活处理条件、电场条... 为改良培育苜蓿(Medicago)新品种,拟建立苜蓿原生质体融合体系。通过电融合方法,使俄罗斯杂花苜蓿(M.varia)原生质体和甘农4号紫花苜蓿(M.sativa‘Gannong No.4’)原生质体进行非对称融合,获得了杂交细胞,研究不同失活处理条件、电场条件、原生质体密度对苜蓿原生质体融合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紫外灯辐射5min的俄罗斯杂花苜蓿原生质体和6mmol.L-1 IOA处理的甘农4号紫花苜蓿原生质体,密度调至3×105~5×105个.mL-1,以交流电场强度15~20V.cm-1、交流频率2000~2500kHz,直流脉冲场强200~250V.cm-1、脉冲宽幅40μs、脉冲个数为3的条件为最适电融合条件,此时一对一有效融合率最高可达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原生质 细胞融合 电融合 适宜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油主发酵酵母和后熟酵母原生质体电融合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金英 孙瑾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17-18,31,共3页
报告了在酱油发酵中,产生乙醇的主发酵酵母(ZygoSaccharomycesrouxii)和生成4-乙基愈创木酚酱香成份的后熟酵母(Candidaversatilis)两菌株属间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试验研究的初步结果。
关键词 酱油 发酵 酵母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原生质体电融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继红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8-10,共3页
柑桔原生质体电融合研究进展刘继红︵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柑桔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最为重要的一种水果。由于柑桔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童期长,遗传上高度杂合,一些主栽品种雄性败... 柑桔原生质体电融合研究进展刘继红︵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柑桔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最为重要的一种水果。由于柑桔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童期长,遗传上高度杂合,一些主栽品种雄性败育(如温州蜜柑)或/和雌性败育(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原生质 电融合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和元麦叶肉原生质体种内电融合
17
作者 周苹 叶永青 +2 位作者 郑泌露 吴新华 陈家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94-97,共4页
利用DB-1型多功能细胞电融合仪分别对烟草和元麦(正常及黄化)的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种内电融合研究。当正弦交变电场强度分别为40~50伏/厘米及33~37伏/厘米时,烟草、元麦的叶肉原生质体能在电极间排列成串;这时若施加电压分别为120~200... 利用DB-1型多功能细胞电融合仪分别对烟草和元麦(正常及黄化)的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种内电融合研究。当正弦交变电场强度分别为40~50伏/厘米及33~37伏/厘米时,烟草、元麦的叶肉原生质体能在电极间排列成串;这时若施加电压分别为120~200伏、100~140伏和100~110伏,脉宽为25微秒的脉冲电场于烟草、正常和正常元麦、正常和黄化元麦叶肉原生质体时,就会出现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逆性击穿,形成融合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 电融合 烟草 元麦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原生质体的电融合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代 魏岳荣 胡家金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128-130,共3页
以香蕉栽培种"过山香"(Musa AAB Silk cv.Guoshanxiang)和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B Group)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进行香蕉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优化。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200 V/cm、AC作用时间30 s、直流脉冲电... 以香蕉栽培种"过山香"(Musa AAB Silk cv.Guoshanxiang)和野生阿宽蕉(Musa itinerans Cheesm.AB Group)原生质体为融合试材,进行香蕉高效融合的电融合参数优化。研究表明,在交变电场(AC)200 V/cm、AC作用时间30 s、直流脉冲电压(DC)1500 V/cm、DC脉冲时间40μs、脉冲次数为2次时,融合效率最佳,融合率可达32.4%以上,原生质体活力达8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茄子原生质体制备及电融合条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郭欢欢 陈钰辉 +3 位作者 杨锦坤 刘富中 张映 连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5,共5页
以野生茄子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水茄(S.torvum)叶片为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中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电融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0.3%(m/V)纤维素酶+0.1%(m/V)离析酶浓度条件下镜检观测到的单细胞数量最... 以野生茄子蒜芥茄(Solanum sisymbriifolium)和水茄(S.torvum)叶片为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对原生质体制备中酶解液浓度、酶解时间和电融合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0.3%(m/V)纤维素酶+0.1%(m/V)离析酶浓度条件下镜检观测到的单细胞数量最多;蒜芥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4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06×10^6个·g^-1,水茄酶解最适时间为13h,原生质体产量达最大值15.92×10^6个·g^-1;最适电融合参数为交流电场强度80V·cm^-1,作用时间10s,直流脉冲强度1250V·cm^-1,作用时间45μs,次数1次时,显微镜观测到融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茄子 原生质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根霉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研究
20
作者 王凤美 罗水忠 +1 位作者 姜绍通 郑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47-51,共5页
以米根霉突变株mut-A、mut-B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筛选融合子,对亲本灭活条件、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0.6mol/L山梨醇溶液为最适的渗透压缓冲液,mut-A、mut-B的灭活条件分别为50℃加热6min及紫外照射180s。原... 以米根霉突变株mut-A、mut-B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筛选融合子,对亲本灭活条件、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0.6mol/L山梨醇溶液为最适的渗透压缓冲液,mut-A、mut-B的灭活条件分别为50℃加热6min及紫外照射180s。原生质体在电场中排队所需的细胞浓度为1×107/mL,交变电场电压为8V;最佳的电融合参数为直流脉冲电压260V,脉冲持续时间40μs,脉冲次数2次;最高融合率可达7.29±0.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根霉 原生质 双亲灭活 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