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9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生质体融合获得羊肚菌黑色栽培种与黄色非栽培种间杂交高产菌株 被引量:1
1
作者 廖武俊 钟啟萍 +2 位作者 李荣光 霍达 霍光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 【目的】目前限制江西地区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产量低、高产难重复及优质菌种少,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菌种。本研究旨在选育适合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方法】根据遗传与环境互作理论,有针对性的选择江西本土采集到的野生黄色羊肚菌JFRL01-161和在江西鹰潭地区商业栽培的梯棱羊肚菌JFRL01-107、六妹羊肚菌JFRL01-217作为原始菌种,通过20 g/L溶壁酶+10 g/L蜗牛酶组成的复合酶溶解细胞壁制取原生质体,再通过高温和紫外双灭活获得2种灭活原生质体,将不同灭活的原生质体进行两两融合获得融合子。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拮抗试验,栽培品比以及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ISSR)鉴定确定种源关系。【结果】经原生质体融合共获得融合菌株16株,即A11、A37、A39、B7、B12、B17、B18、B25、B26、B29、C1、C2、C5、C6、C11和C12;其中菌株A11、A37、A39和B18出菇并形成产量,特别是融合菌株A11产量达到351.90g/m^(2),显著高于亲本JFRL01-107产量264.51g/m^(2),年度重复栽培验证试验确认A11产量可达527.8g/m^(2),亲本JFRL01-107产量为262.4 g/m^(2)。非加权算数平均聚类系统发生树(UPGMA)显示A11分别与亲本JFRL01-161(相似水平系数0.24)和JFRL01-107(相似系数水平0.696)处于不同分支,证明融合菌株A11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新菌株。【结论】融合菌株A11产量显著高于亲本,经过重复栽培试验确认其种质稳定,经ISSR确定是不同于亲本的菌株,因此融合菌株A11可作为适应江西本土栽培的高产羊肚菌新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肚菌 高产羊肚菌新菌株A11 紫外和热双灭活 原生质体融合 区间简单重复序列标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耳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岳欣 韩闯 +4 位作者 张晓佳 赵彦姝 马银鹏 姜雨欣 戴肖东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0期90-95,104,共7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作为木耳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突破细胞壁屏障及孢子萌发率受限的问题,克服杂交不亲和障碍,显著地拓展了木耳育种材料资源,缩短新菌株育种的时间,为品种创新提供坚实基础。为高效选育优质木耳菌株,对木耳原生质...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作为木耳育种研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突破细胞壁屏障及孢子萌发率受限的问题,克服杂交不亲和障碍,显著地拓展了木耳育种材料资源,缩短新菌株育种的时间,为品种创新提供坚实基础。为高效选育优质木耳菌株,对木耳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融合子鉴定进行综述,从而总结了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在品种创制中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耳属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融合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RAPD方法对平菇、香菇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子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国振 刘振岳 +5 位作者 贾建航 刘丽娟 泰立芳 李小兵 朱衡 朱立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7-40,共4页
RAPD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实验用28个随机引物对平菇、香菇及其融合子进行PCR扩增,在融合子谱带中,有64条与平菇相同(与平菇的相似指数SI=70.6%),14条与香菇相同(SI=33.6%),另外有26条... RAPD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本实验用28个随机引物对平菇、香菇及其融合子进行PCR扩增,在融合子谱带中,有64条与平菇相同(与平菇的相似指数SI=70.6%),14条与香菇相同(SI=33.6%),另外有26条谱带为双亲与融合子所共有。本实验结果说明融合子是双亲融合的产物,但在融合过程中,从双亲获得的遗传信息不等。本实验首次在食用真菌中获得了原生质体融合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我们认为,在食用菌研究中,RAPD将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平菇 RAPD 原生质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 被引量:28
4
作者 谭周进 杨海君 +2 位作者 林曙 吴铁 WU Tie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利用 菌株 微生物菌种 遗传标记 筛选 抗生素生产 制备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L-亮氨酸高产菌的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伍时华 张健 +3 位作者 方杰 刘淑云 陈宁 张克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9-23,共5页
以黄色短杆菌TQ5 35 1(Met- +Ile- + 2 TAr+SGr)和TQ5 35 6(Met- +Ile- +α ABr+ β HLr)为亲株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定向选育出一株L 亮氨酸高产菌TQ980 6(Met- +IleL + 2 TAr+SGr+α ABr+ β HLr) ,该菌株经 5L罐分批发酵 64h... 以黄色短杆菌TQ5 35 1(Met- +Ile- + 2 TAr+SGr)和TQ5 35 6(Met- +Ile- +α ABr+ β HLr)为亲株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定向选育出一株L 亮氨酸高产菌TQ980 6(Met- +IleL + 2 TAr+SGr+α ABr+ β HLr) ,该菌株经 5L罐分批发酵 64h产L 亮氨酸2 2 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 原生质体融合 L-亮氨酸 生产菌 选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登宇 臧威 +3 位作者 孙剑秋 蒋本庆 王鹏 李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是细菌遗传育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文中综述了亲本菌株选择性遗传标记方法、影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因素、原生质体融合方法和条件。介绍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细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制备 原生质再生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缘烟草和枸杞属间原生质体融合再生杂种小植株 被引量:9
7
作者 谢航 刘宝 +3 位作者 陶文静 何孟元 张忠恒 鲍智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5,T001,共6页
分别利用碘乙酰胺(IOA)和^(60)Co-γ射线失活波缘烟草和枸杞的原生质体,然后用改良PEG方法诱导融合。结果表明,异种融合频率为3%左右。利用超氧歧化酶对50个随机选取的细胞系进行同工酶分析发现,9个细胞系为可能的杂种细胞系。 对其中... 分别利用碘乙酰胺(IOA)和^(60)Co-γ射线失活波缘烟草和枸杞的原生质体,然后用改良PEG方法诱导融合。结果表明,异种融合频率为3%左右。利用超氧歧化酶对50个随机选取的细胞系进行同工酶分析发现,9个细胞系为可能的杂种细胞系。 对其中4个分化出小植株的可能杂种细胞系进行叶片酯酶同工酶分析,证实它们均为体细胞杂种,杂种小植株在形态上兼有双亲特点且难以生根。细胞学观察指出,这4个杂种细胞系中的3个为可能的二细胞融合物,其平均染色体数目为62.3,59.1和68.2;1个为可能的多细胞融合物,其平均染色体数目为123.6。对一个杂种细胞系进行rDNA 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杂种中含有双亲特有的DNA片段且出现了双亲没有的新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枸杞 原生质体融合 杂种 植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戴雪梅 黄天带 +3 位作者 孙爱花 周权男 李哲 华玉伟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16-1521,共6页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是有性杂交的重要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融合方法和融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并分析和探讨体细胞杂交育种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即体细胞杂交是有性杂交的重要有益补充。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包括融合方法和融合方式)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育种中的主要应用,并分析和探讨体细胞杂交育种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细胞杂交 育种 研究进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NC_(89)与香料烟Basma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曦 王丽莉 +3 位作者 鲁润龙 鲍时来 尹路明 林国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9-194,共6页
NC89与Bsama的叶肉原生质体经聚乙二醇融合剂处理后,培养在改良的NT培养基及KM8P培养基上,得到了二百多块愈伤组织,分化出三种类型的苗,有两种类似亲本,而另一种不同于双亲.对此类型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过氧化物同工... NC89与Bsama的叶肉原生质体经聚乙二醇融合剂处理后,培养在改良的NT培养基及KM8P培养基上,得到了二百多块愈伤组织,分化出三种类型的苗,有两种类似亲本,而另一种不同于双亲.对此类型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过氧化物同工酶检测表明,它们具有双亲的特征,并对融合过程中的一些条件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C89 Basma 原生质体融合 烟草 香料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任轩 贾乐 +2 位作者 杨凤苓 马福荣 李明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2-44,53,共4页
原生质体融合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间构建出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融合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是微生物遗传育种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种间、属间及科间构建出新型菌株,同时也是菌种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遗传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育种上的特点,原生质体制备及影响因素,融合方法,融合子的鉴定以及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 原生质体融合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与凤尾菇科间原生质体融合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肖在勤 谭伟 +6 位作者 彭卫红 郑林用 龙章富 周俊初 缪礼鸿 陈雯莉 郭文洁 《食用菌学报》 1998年第1期6-12,共7页
金针菇与凤尾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双核异核体菌株都具锁状联合遗传标记。本研究以金针菇和凤尾菇的双核异核菌株为亲本,将热灭活的凤尾菇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剂,在高钙、高pH值条件下,与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329个再... 金针菇与凤尾菇皆属四极性异宗结合食用菌,其双核异核体菌株都具锁状联合遗传标记。本研究以金针菇和凤尾菇的双核异核菌株为亲本,将热灭活的凤尾菇原生质体,以PEG为融合剂,在高钙、高pH值条件下,与金针菇原生质体融合,结果从1329个再生菌株中选择出6株双亲细胞质和细胞核都融合的无锁状联合单核菌株,经融合核分裂技术处理后,融合核分裂成为具锁状联合的双核菌株。应用RAPD技术分析,证明融合子菌株均含有与双亲株同源的遗传物质,是真正的融合子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 凤尾菇 遗传标记 原生质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平菇与杏鲍菇优良新菌株 被引量:11
12
作者 武秋颖 张运峰 +3 位作者 张淑红 高凤菊 刘海英 范永山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7-1404,共8页
为了培育出具有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以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平菇品种CCEF89和优质、适应性强的杏鲍菇品种PL7为亲本菌株,建立原生质体聚乙二醇(PEG)融合体系,得到最佳融合条件:两亲本原生质体数量按1∶1混合,30%PEG 6000,0.... 为了培育出具有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以高产、抗杂能力强的平菇品种CCEF89和优质、适应性强的杏鲍菇品种PL7为亲本菌株,建立原生质体聚乙二醇(PEG)融合体系,得到最佳融合条件:两亲本原生质体数量按1∶1混合,30%PEG 6000,0.01 mol·L^-1Ca^2+,32℃水浴30 min,融合率达0.0101%~0.0282%。通过拮抗反应试验和Rep-PCR分子鉴定,从515个融合再生菌株中获得12个融合菌株P1~P12;出菇试验表明,P1和P5为杏鲍菇新菌株,其他为平菇新菌株。P1和P5的产量、生物学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亲本菌株PL7,并且抗杂能力显著提高;与亲本菌株CCEF89相比,平菇新菌株P4、P10和P11长满培养料和形成原基的时间缩短5.5~7.3 d,第1茬平均产量提高18.0%~24.0%,总生物学效率提高21.00%~27.67%。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培育出了具有亲本优良互补性状的平菇和杏鲍菇新菌株,为同时进行2种不同食用菌的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平菇 杏鲍菇 融合菌株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的原生质体融合与植株再生 被引量:9
13
作者 姜淑慧 管荣展 +4 位作者 唐三元 忻如颖 张红生 赵立茜 潘琴燕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45-750,共6页
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蔊菜叶片为外植体提取原生质体,采用PEG-高pH、高Ca2+附加DMSO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融合体,获得了10株融合杂种,观察了杂种形态学和细胞学。结果表明:1%纤维素酶+0.2%离析酶+3mmol/L MES酶解14h... 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蔊菜叶片为外植体提取原生质体,采用PEG-高pH、高Ca2+附加DMSO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融合体,获得了10株融合杂种,观察了杂种形态学和细胞学。结果表明:1%纤维素酶+0.2%离析酶+3mmol/L MES酶解14h可获得较高产率的油菜原生质体,0.25%纤维素酶+0.5%离析酶+5mmol/L MES酶解12h可获得较高产率的菜原生质体;30%PEG+0.3mol/L葡萄糖+50mmol/LCaCl2·2H2O+15%DMSO的融合条件下,获得了10.4%的融合率;实验所获的原生质体融合材料可作为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蔊菜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被引量:24
14
作者 彭帮柱 岳田利 +1 位作者 袁亚宏 王丽威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介绍了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酵母菌选育中的应用研究概况,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融合和筛选等步骤的操作要点、操作方法和技术参数作了详尽的叙述。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为发酵工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酵母菌 原生质体融合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原生质体融合HH系列菌株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彭卫红 郑林用 +2 位作者 甘炳成 黄小琴 郭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3期498-501,共4页
以灵芝菌株韩芝和红芝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125株再生菌株,其中有锁状联合的菌株103株。与亲本的拮抗结果显示,在与双亲均有拮抗的20株中,10株能正常形成子实体,但菌株间性状差异显著,其中HH55、HH58和HH87具有突出的农艺性状,... 以灵芝菌株韩芝和红芝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125株再生菌株,其中有锁状联合的菌株103株。与亲本的拮抗结果显示,在与双亲均有拮抗的20株中,10株能正常形成子实体,但菌株间性状差异显著,其中HH55、HH58和HH87具有突出的农艺性状,具有进一步开发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原生质体融合 再生菌株 椴木栽培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高效驱油细胞工程菌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绍富 张忠智 +2 位作者 俞理 罗一菁 雷光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在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MEOR用细胞工程菌的实验研究中 ,所用一种亲本菌为耐温度 72℃、耐 30 %NaCl、耐酸碱度 pH 5~ 9.4、可利用原油为碳源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属菌Ⅰ ,另一种为可在 30℃利用糖蜜代谢水不溶性多糖聚合... 在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MEOR用细胞工程菌的实验研究中 ,所用一种亲本菌为耐温度 72℃、耐 30 %NaCl、耐酸碱度 pH 5~ 9.4、可利用原油为碳源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属菌Ⅰ ,另一种为可在 30℃利用糖蜜代谢水不溶性多糖聚合物的肠内杆菌属菌JD。以 1mg/mL溶菌酶处理处于对数生长后期的两株亲本 12 0min ,原生质体形成率 >95 %。融合率 >4 .5 % ;将得到的融合子进行许多次传代培养优选 ,最终获得 9株遗传性状稳定、代谢多糖性能优异的融合菌 ;其中有代表性的融合子FH9 17,代谢多糖的温度由 30℃提高到 4 5℃ ,盐度由3%NaCl提高到 10 %NaCl,pH范围由 6~ 9.5扩大到 6~ 10。表 3参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微生物 嗜热菌 细胞工程 采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改良植病生防木霉菌株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合同 Maarten H.Ryder +3 位作者 唐文华 李纪顺 郭勇 周红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7-253,共7页
以产孢量大,对苯菌灵有抗性,对潮霉素B敏感的哈茨木霉菌株T9和产孢量少,对潮霉素B有抗性,对苯菌灵敏感的康宁木霉菌株Tk7a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获得抗最高浓度杀菌剂的融合子。所有融合子的产孢量均比亲本菌株Tk7a大。融合子按... 以产孢量大,对苯菌灵有抗性,对潮霉素B敏感的哈茨木霉菌株T9和产孢量少,对潮霉素B有抗性,对苯菌灵敏感的康宁木霉菌株Tk7a为亲本,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获得抗最高浓度杀菌剂的融合子。所有融合子的产孢量均比亲本菌株Tk7a大。融合子按照菌落形态的不同分成4组,大部分融合子的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内切葡聚糖酶的活性比亲本菌株高。融合子对棉花猝倒病菌和小麦全蚀病菌的寄生能力基本等同于亲本菌株;融合子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比亲本菌株稍好,其刺激麦苗根部生长的能力与亲本菌株相差不大。两个融合子根际竞争能力比亲本菌株T9强,和亲本菌株Tk7a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杀菌剂抗性 原生质体融合 生物防治 小麦全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苏云金杆菌新菌种——原生质体融合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陈五岭 张芳琳 +1 位作者 景建洲 孙连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49,184,共4页
利用双灭活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获得了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着重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灭活及融合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报道。
关键词 苏云金杆菌 原生质体融合 灭活 微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耐高温酵母菌株 被引量:18
19
作者 孙君社 李雪 李军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耐高温的酵母 ,以解决在纤维素类物质同步发酵过程中酵母发酵温度同纤维素酶酶解温度不一致的问题。利用电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产酒率高的菌株Sb1和产酒率低但耐高温的菌株No 30进行融合。经过融合条件的选择 ... 通过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耐高温的酵母 ,以解决在纤维素类物质同步发酵过程中酵母发酵温度同纤维素酶酶解温度不一致的问题。利用电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产酒率高的菌株Sb1和产酒率低但耐高温的菌株No 30进行融合。经过融合条件的选择 ,分别对 2亲株进行遗传标记 ,3 5 %蜗牛酶处理原生质体 ,在脉冲强度为 11kV、宽度 10 μS、次数为 2次时进行融合 ,得到数株融合子。鉴定得知 ,融合子 2是所需要的融合子 ,其在固态发酵 45℃时产酒精能力达到体积分数 7 2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耐高温酵母菌株 高温酒精发酵 纤维素酶 同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选育高产多糖的罗尔阿太菌菌株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鸿梅 赵慧 +3 位作者 魏明 闵伟红 张桂弘 刘景圣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1-97,共7页
【目的】选育罗尔阿太菌多糖高产、草酸低产的优良罗尔阿太菌菌株.【方法】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罗尔阿太菌菌株AY6657741为原始菌株,以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2株多糖高产的诱变株Ar-1和Ar-2为双亲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原生质体... 【目的】选育罗尔阿太菌多糖高产、草酸低产的优良罗尔阿太菌菌株.【方法】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罗尔阿太菌菌株AY6657741为原始菌株,以紫外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2株多糖高产的诱变株Ar-1和Ar-2为双亲菌株;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结果和结论】5.56 mmol·L-1的β-巯基乙醇处理菌悬液,0.4 mol·L-1的KCl作为渗透压稳定剂,3.1 mg·m L-1的复合酶液(纤维素酶φ为2%、蜗牛酶φ为2%、溶壁酶φ为4%),p H 5.5,32℃酶解55min,原生质体形成率93.534%,再生率18.921%.0.4 g·m L-1的聚乙二醇6000在30℃条件下融合25 min,选育出1株多糖高产、草酸低产的菌株,命名为AY-3.菌株AY-3多糖产量达24.673 g·L-1,比原始菌株AY6657741的产糖量提高了54.42%,草酸质量浓度降低至0.281 g·L-1,比原始菌株草酸的质量浓度降低了43.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尔阿太菌 原生质体融合 多糖 草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