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原生质体技术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守勉 李明 +2 位作者 邢蕾 王俊玲 张殿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7770-7771,共2页
主要介绍了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方面应用的主要技术及存在问题、发展前景。
关键词 食用菌 育种 原生质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国锦 薛林贵 张宝芹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年第5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原生质体技术 微生物细胞 育种技术 遗传育种 诱变处理 交替使用 细胞壁 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技术选育聚β-羟基丁酸高产菌株的研究初报
3
作者 薛林贵 马永智 王维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154-160,共7页
从城市生活污水中分离筛选到 1株浮游球衣细菌 ( Sphaerotilus natans)。以浮游球细菌 G- 8菌为出发菌株 ,采用甘氨酸 -溶菌酶 - EDTA方法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 ,... 从城市生活污水中分离筛选到 1株浮游球衣细菌 ( Sphaerotilus natans)。以浮游球细菌 G- 8菌为出发菌株 ,采用甘氨酸 -溶菌酶 - EDTA方法 ,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 ,G- 8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 96.8%和 2 9.8%。该菌株能在自然 p H( p H6~ 7)和 2 9℃条件下良好生长 ,细胞可大量积累聚 β-羟基丁酸 ( PHB)。从对数期到稳定期 ,该菌积累的 PHB量可达 68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技术 选育 聚Β-羟基丁酸 高产菌株 浮游球衣细菌 积累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技术研究的进展及其在酿造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
4
作者 诸葛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6,共6页
微生物的原生质体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以此为对象进行育种操作的系列技术。包括两亲株以上的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的DNA转化,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菌体为媒介的转录,以及以原生质体为处理对... 微生物的原生质体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细胞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以此为对象进行育种操作的系列技术。包括两亲株以上的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的DNA转化,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菌体为媒介的转录,以及以原生质体为处理对象的诱变等。不同的菌种、不同的条件下进行这些系列的操作,已在工业微生物学界引起强烈的兴趣。 就原生质体技术的采用,在工业微生物育种方面能获得多大程度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 微生物育种 原生质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原生质体技术研究的进展
5
作者 诸葛健 《无锡轻工业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3期94-98,共5页
细菌原生质体技术是指通过细菌细胞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以此为对象进行育种操作的系列技术。包括两亲株以上的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的DNA转化;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噬菌体为媒介的转染;以及以原生质体为处理对象的... 细菌原生质体技术是指通过细菌细胞原生质体的形成,并以此为对象进行育种操作的系列技术。包括两亲株以上的原生质体间的融合;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的DNA转化;以一亲株原生质体为受体,噬菌体为媒介的转染;以及以原生质体为处理对象的诱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原生质体技术 发酵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领域原生质体技术研究应用浅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春晖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共3页
食用菌能将农作物秸秆等下脚废料进行分解,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食用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和未来食... 食用菌能将农作物秸秆等下脚废料进行分解,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是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食用菌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种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和未来食品。评述了食用菌领域原生质体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原生质体技术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戴秉丽 《中国食用菌》 1995年第6期17-19,共3页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 原生质体技术在食用菌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戴秉丽(农学农机系农业微生物室130062)(二)食用菌原生质体变系统另一类原生质体研究是与常规诱变手段相结合的,统称为食用菌原生质体诱变系统。一些研究应用该系统产生营养缺陷型突变株,这类工作大多旨在为原生质体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育种 原生质体技术 诱变系统 融合系统 融合子 筛选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微生物菌种 被引量:28
8
作者 谭周进 杨海君 +2 位作者 林曙 吴铁 WU Tie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5-79,共5页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遗传标记筛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原生质体融合等的方法 ,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提高抗生素生产效价、酵母菌工程菌株的构建、多功能菌株的选育以及污水处理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就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微生物育种技术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育 原生质融合技术 利用 菌株 微生物菌种 遗传标记 筛选 抗生素生产 制备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高效驱油细胞工程菌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宋绍富 张忠智 +2 位作者 俞理 罗一菁 雷光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在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MEOR用细胞工程菌的实验研究中 ,所用一种亲本菌为耐温度 72℃、耐 30 %NaCl、耐酸碱度 pH 5~ 9.4、可利用原油为碳源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属菌Ⅰ ,另一种为可在 30℃利用糖蜜代谢水不溶性多糖聚合... 在采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构建MEOR用细胞工程菌的实验研究中 ,所用一种亲本菌为耐温度 72℃、耐 30 %NaCl、耐酸碱度 pH 5~ 9.4、可利用原油为碳源代谢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属菌Ⅰ ,另一种为可在 30℃利用糖蜜代谢水不溶性多糖聚合物的肠内杆菌属菌JD。以 1mg/mL溶菌酶处理处于对数生长后期的两株亲本 12 0min ,原生质体形成率 >95 %。融合率 >4 .5 % ;将得到的融合子进行许多次传代培养优选 ,最终获得 9株遗传性状稳定、代谢多糖性能优异的融合菌 ;其中有代表性的融合子FH9 17,代谢多糖的温度由 30℃提高到 4 5℃ ,盐度由3%NaCl提高到 10 %NaCl,pH范围由 6~ 9.5扩大到 6~ 10。表 3参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微生物 嗜热菌 细胞工程 采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提高微生物絮凝剂处理含油废水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其友 李政 +3 位作者 张云波 李涛 赵朝成 赵东风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0期69-72,共4页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6-1与高效石油降解菌SJ-1进行融合,从所得的67株融合菌株中筛选出菌株FB-1。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4 h、接种量1.5%(体积分数)、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三角瓶... 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6-1与高效石油降解菌SJ-1进行融合,从所得的67株融合菌株中筛选出菌株FB-1。确定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44 h、接种量1.5%(体积分数)、培养基初始pH值8.0、培养基装液量30 mL/250 mL三角瓶、培养温度30℃。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菌株FB-1遗传稳定,其石油类与COD去除率明显高于原始菌株B-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微生物絮凝剂 絮凝活性 含油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高效菌株降解聚乙烯醇 被引量:4
11
作者 廖劲松 郭勇 庄桂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4-37,共4页
从自然界中分离聚乙烯醇(PVA)的降解细菌,经紫外线诱变,得到两株具有单重抗药性的突变菌株S7(Strs,Kanr)和 K15(Strr,Kans),两者对 PV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52%和 58%.将 S7和K15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对融合条件进行优化,融合子... 从自然界中分离聚乙烯醇(PVA)的降解细菌,经紫外线诱变,得到两株具有单重抗药性的突变菌株S7(Strs,Kanr)和 K15(Strr,Kans),两者对 PVA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52%和 58%.将 S7和K15作为亲本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对融合条件进行优化,融合子 F4 菌株对 PVA去除率达到79.9%,将其培养成活性污泥后,PVA去除率可达87%,是普通活性污泥的三四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聚乙烯醇 高效菌株 选育 活性污泥 紫外线诱变 去除率 PVA 降解细菌 突变菌株 亲本菌株 融合条件 自然界 抗药性 K15 融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延泽 高瑞彦 《河南农业》 2008年第14期51-52,共2页
本文简述了原生质体的培养技术流程、意义及影响因素,并着重阐述了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在现代植物种植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原生质培养技术 发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针菇不同类型单核原生质体的分离及其差异比较 被引量:13
13
作者 蚁瑞荣 曹晖 潘迎捷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50-53,共4页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处理18株金针菇菌丝体,获取其单核体材料,并进行比较。供试菌株中,9个菌株仅获得一种亲本交配型的单核体菌株,另9个菌株获得两种亲本型的单核体菌株,经X^2方法测算,有5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数目呈1:1,其余菌株... 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处理18株金针菇菌丝体,获取其单核体材料,并进行比较。供试菌株中,9个菌株仅获得一种亲本交配型的单核体菌株,另9个菌株获得两种亲本型的单核体菌株,经X^2方法测算,有5个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数目呈1:1,其余菌株的两种单核体菌株分布表现不同程度的偏离。通过观测不同菌株的单核体发现,一些出发菌株中分离的两种单核体在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上比较相似,而另一些则表现明显差异,其中相同交配型的菌株间不表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技术 单核化 交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在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14
作者 刘丽娜 张勇 魏玉荣 《饲料工业》 2006年第2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饲料开发 应用 细胞壁 代谢活动 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质体融合法构建蜂蜜桑椹酒酿造酵母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娟 阚建全 杜木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66-172,共7页
以发酵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Y1和风味优良的酿酒酵母HM为亲本菌株,通过对原生质体融合中各种技术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2.0mg/mlCuSO4的完全培养基为区别两亲本Y1(n)和HM(n)的选择性培养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亲本Y1(n)原生质体的形成... 以发酵性能优良的酿酒酵母Y1和风味优良的酿酒酵母HM为亲本菌株,通过对原生质体融合中各种技术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含2.0mg/mlCuSO4的完全培养基为区别两亲本Y1(n)和HM(n)的选择性培养基;在最佳酶解条件下,亲本Y1(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为94.2%和27.1%,亲本HM(n)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和再生率为95.4%和22.2%;将Y1(n)原生质体在60℃水浴中灭活20min,可完全抑制其活性;对融合子酿造蜂蜜桑椹酒的感官品质和主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最终优选出了融合子F6和F10;并对融合子进行了细胞体积、DNA含量和抗药性能方面的鉴定。融合子F6和F10具有发酵能力强、风味优良的双亲优点,为适合酿造蜂蜜桑椹酒的酵母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融合子 蜂蜜桑椹酒酿造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色链霉菌MY02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秋 于基成 +1 位作者 刘长建 王艳颖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菌株MY02为本实验室自蔬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链霉菌菌株熏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好,菌株MY02在菌丝培养液中的对数生长期为50~55h。培养基中加入0.5%~1%的甘氨酸可以提高菌丝体对溶菌酶的敏感度,25%的蔗糖浓度... 菌株MY02为本实验室自蔬菜保护地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链霉菌菌株熏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较好,菌株MY02在菌丝培养液中的对数生长期为50~55h。培养基中加入0.5%~1%的甘氨酸可以提高菌丝体对溶菌酶的敏感度,25%的蔗糖浓度即可保证形成一定量的菌丝,又可使菌丝的分散程度较好,有利于原生质体的释放;对数生长后期的菌丝体形成原生质体的速度与初期、静止期差别不显著。在35℃水浴条件下,菌株MY02最佳溶菌酶浓度为2mg·mL-1,形成每毫升超过107个原生质体的时间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产色链霉菌 MY02株 农用抗生素 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五”期间我国蔬菜科研进展(二) 蔬菜高效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日飞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共3页
“十五”期间,我国蔬菜育种技术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蔬菜新品种层出不穷,本期报道的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但代表了我国蔬菜育种的高端水平。相关内容还将进行后续报道,敬请关注。
关键词 中国 蔬菜产业 科研工作 育种技术 品种结构 雄性不育育种 单倍育种 原生质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单孢分离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术丽 陈影 陈亮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食用菌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选择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其中杂交育种是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中应用最广,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单倍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通过双亲性状的优势互补... 食用菌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选择育种、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等。其中杂交育种是食用菌新品种选育中应用最广,成效最显著的育种方法。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是通过单倍体交配实现基因重组,通过双亲性状的优势互补或借助于某一亲本的优点去克服另一亲本的缺点,通过选择适当的亲本进行交配,从杂交后代中筛选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或超亲性状的菌种。此方法适用于异宗结合的食用菌,即2个不同担孢子萌发成的单核菌丝进行配对,实现双核化,形成子实体。食用菌杂交育种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单孢分离。该文总结了金顶侧耳子实体单孢分离的技术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旨在为食用菌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孢分离 分离技术 食用菌 原生质融合技术 杂交育种 基因工程技术 优良性状 新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书讯:水稻生物技术及遗传工程
19
作者 陶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36,共1页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对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并开发了新的基因转移方法。新出版的《粮食作物的生物技术:水稻生物技术及遗传工程》一书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综述和近期水稻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本书的内容包括组织培养... 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对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并开发了新的基因转移方法。新出版的《粮食作物的生物技术:水稻生物技术及遗传工程》一书提供了一份详细的综述和近期水稻遗传工程的研究进展。本书的内容包括组织培养方面、细胞生物学和原生质体技术,还包括关于水稻基因转移的详细资料、转基因植物的特性鉴定和转基因植物的大田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技术 转基因植物 水稻原生质 细胞生物学 组织培养 遗传工程 原生质体技术 基因转移方法 研究进展 水稻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魏蘑及其栽培技术简介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湖广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1,共1页
香魏蘑是新近培育的一种珍稀菇菌。它是以南方香菇和新疆阿魏侧耳两个不同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杂交选育的一个新菇种。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日新食用菌研究所引进试验栽培成功。其菇体形态介于香菇与阿魏侧耳之间,长菇多为丛... 香魏蘑是新近培育的一种珍稀菇菌。它是以南方香菇和新疆阿魏侧耳两个不同品种,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杂交选育的一个新菇种。2006年福建省古田县日新食用菌研究所引进试验栽培成功。其菇体形态介于香菇与阿魏侧耳之间,长菇多为丛生,朵大形美,色泽乳白带黄,菌褶延伸、水色,出菇密集,长势十分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融合技术 香魏蘑 栽培 阿魏侧耳 杂交选育 引进试验 珍稀菇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