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甘草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及分裂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昕 余斌 +1 位作者 陈晓燕 王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4-298,共5页
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 为探讨影响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al.)原生质体游离的因素,提高原生质体游离产量和分裂频率,试验采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离析酶不同浓度组合的酶解液,在3种酶解方式下对甘草叶片、下胚轴、愈伤组织进行了原生质体游离。结果表明:苗龄11 d的甘草叶片、下胚轴及继代5次的愈伤组织是原生质体游离的良好材料,三者均在2.0%纤维素酶+0.5%果胶酶和2.0%纤维素酶+0.25%离析酶+0.5%果胶酶的酶解液中原生质体游离频率最高,其产量和活力分别为1.25×105~1.26×105个·g-1,65.7%~70.5%;1.43×105~1.44×105个·g-1,69.5%~72.8%;1.10×105~1.16×105个·g-1,61.9%~69.4%;纵向切割的下胚轴平均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高于叶片和愈伤组织,分别为1.19×105个·g-1,65.2%。此外,在40 r·min-1摇床上处理7 h的酶解混合物中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而先静置后缓慢震荡(40 r·min-1)的酶解方式可得到最佳原生质体产量和活力。将原生质体密度调整到1×105个·g-1并培养于KM8P培养基中,能获得最高频率的原生质体分裂频率(2.34%)。试验获得了较好的甘草原生质体游离及分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原生质游离 原生质体产量 原生质活力 分裂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原生质体分离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廖嘉明 王伯初 +1 位作者 王益川 田继权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原生质体产量 原生质分离 拟南芥 低温预处理 酶解 活力 影响因素 叶片 离心力 低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尹良芬 八重樫博志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35,共3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一直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稻瘟病菌作为供试菌株,优化了其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优化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包括:使用新鲜的菌丝进行接种;加入玻璃珠一起培养,通过振荡使菌丝体破碎分离以获得更多的生长点;菌... 原生质体的制备一直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稻瘟病菌作为供试菌株,优化了其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优化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包括:使用新鲜的菌丝进行接种;加入玻璃珠一起培养,通过振荡使菌丝体破碎分离以获得更多的生长点;菌悬液继续加入新鲜培养液进行培养;原生质体沉淀时选择3 000r/min离心10min,保证最大限度地收集原生质体。实验证明,通过这4个条件优化后,原生质体的产量有了极大的提高,每毫升酶液可制备10 8~109个原生质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制备 稻瘟病菌 原生质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心果原生质体分离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罗丽华 杨定海 +1 位作者 林尤河 王业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09年第2期127-130,共4页
以人心果幼嫩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纤维素酶R-10+0.4%果胶酶Y-23为混合酶液,0.6 mol.L-1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pH 5.6的酶液组合,在28℃... 以人心果幼嫩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了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中甘露醇含量、pH值、温度等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纤维素酶R-10+0.4%果胶酶Y-23为混合酶液,0.6 mol.L-1甘露醇为渗透压稳定剂,pH 5.6的酶液组合,在28℃的黑暗条件下振荡,酶解时间2 h,分离出的原生质体产量最佳,可达到12.4×106个.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心果 原生质分离 原生质体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平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技术
5
作者 孔维丽 崔筱 +5 位作者 刘芹 袁瑞奇 段亚魁 康源春 孔维威 张玉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2期5-10,14,共7页
为了提高平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效率,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原生质体产量及单核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响应面模型,优化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以平菇菌株黑平16-1为试材,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菌丝菌龄(3~6 d)、酶液浓度(0.5%~2.0%)、酶解温度(2... 为了提高平菇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效率,本研究通过构建基于原生质体产量及单核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响应面模型,优化平菇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以平菇菌株黑平16-1为试材,分别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菌丝菌龄(3~6 d)、酶液浓度(0.5%~2.0%)、酶解温度(28~34℃)和酶解时间(3~6 h)对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建立各因素与响应值(原生质体产量和单核原生质体再生率)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原生质体制备及单核原生质体再生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菌龄4 d、酶液浓度1.51%、酶解温度28.3℃、酶解时间3.7 h,在此条件下平菇原生质体产量和单核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2.25±0.21)×10^7个·mL^-1和(6.80±0.42)%,与模型预测值接近(2.27×10^7个·mL^-1和6.83%),方程拟合度良好,该方法适用于对平菇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单核原生质体再生条件的参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平菇 原生质体产量 单核原生质再生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侧耳原生质体制备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骈永茹 李婧怡 +3 位作者 李勤奋 王欢 李玉 杨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08-1316,共9页
为优化巨大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该研究以两株不同温型的巨大侧耳菌株PG46和PG79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原生质体制备的菌丝体菌龄、稳渗剂种类、溶壁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实验中,... 为优化巨大侧耳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该研究以两株不同温型的巨大侧耳菌株PG46和PG79为材料,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对原生质体制备的菌丝体菌龄、稳渗剂种类、溶壁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单因素实验中,巨大侧耳原生质体制备的适宜条件为菌龄5 d,溶壁酶浓度2.5%,0.6 mol·L^(-1)甘露醇,32℃(PG46)或27~35℃(PG79)酶解4 h。(2)正交试验验证并优化了单因素实验结果,组合2(菌龄5 d,溶壁酶浓度2.5%,0.6 mol·L^(-1)的甘露醇,32℃酶解4 h)可同时作为PG46和PG79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原生质体产量分别为11.22×10^(6)CFU·mL^(-1)和7.28×10^(6)CFU·mL^(-1)。(3)F-test检验中,各因素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菌龄>溶壁酶浓度>酶解温度>酶解时间(PG46),菌龄>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溶壁酶浓度(PG79)。综上所述,两株不同温型巨大侧耳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基本一致,菌龄对两菌株原生质体得率的影响程度最显著。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巨大侧耳的杂交育种、遗传转化、全基因组测序等工作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巨大侧耳分子遗传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侧耳 不同温型 热区 原生质体产量 制备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更适合培养的番茄叶肉原生质体
7
作者 杨华杰 吴定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一种更适合培养的番茄叶肉原生质体杨华杰吴定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广州,510642)AKINDOFMORESUITABLEMESOPHYLLPROTOPLASTFORCULTURINGOFTOMATOSPECIES... 一种更适合培养的番茄叶肉原生质体杨华杰吴定华(华南农业大学园艺系,广州,510642)AKINDOFMORESUITABLEMESOPHYLLPROTOPLASTFORCULTURINGOFTOMATOSPECIESYangHuajieWuDing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肉原生质 原生质体产量 番茄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