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锺通韵》韵图的构造原理与音系解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为民 张楚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黄锺通韵》的作者都四德利用律吕之学对《黄锺通韵》韵的次序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这种安排暗示了《黄锺通韵》所反映的汉语北京音系的元音音位结构。《黄锺通韵》和《音韵逢源》一样是依据满文标音框架来列字的。《音韵逢源》有明确的... 《黄锺通韵》的作者都四德利用律吕之学对《黄锺通韵》韵的次序进行了特别的安排,这种安排暗示了《黄锺通韵》所反映的汉语北京音系的元音音位结构。《黄锺通韵》和《音韵逢源》一样是依据满文标音框架来列字的。《音韵逢源》有明确的满文标音,而《黄锺通韵》是通过韵图的特别构造来暗示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与《音韵逢源》有所不同,因此要理解《黄锺通韵》的音系性质,必须先了解它所依据的满文标音框架。《黄锺通韵》反映的是十八世纪中期的北京话音系,而不是东北官话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锺通韵》 韵图构造原理 律吕 满文标音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教材开发:技术范型、构造原理和元素表现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奕 赵兴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98,共4页
随着学习者对远程教材需求的不断提高,远程教材的开发成为远程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用技术学的视角开发教材,这些教材在最终的产品上都存在着某些共性或相似的东西,抽取出这些共性或相似的东西,进行抽象概括,形成一种实体以及实体... 随着学习者对远程教材需求的不断提高,远程教材的开发成为远程教育成功实施的重要条件。用技术学的视角开发教材,这些教材在最终的产品上都存在着某些共性或相似的东西,抽取出这些共性或相似的东西,进行抽象概括,形成一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技术化的表征,这种技术化表征的过程就是技术范型;远程教材开发的构造原理是在知识范型之下构建核心知识集之间的横向以及纵向的关联机制;元素是远程教材在实际的开发中技术范型和构造原理的直接表现。依据技术范型、构造原理和元素表现构建一种新型的远程教材开发架构,将隐藏在教材开发过程中的实质性原理挖掘出来,使远程教材成为新型智慧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终身学习和自我教育不可或缺的媒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教材 技术范型 构造原理 元素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力翻车构造原理新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柏春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5年第3期287-296,共10页
翻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提水机械之一,风车是古代主要动力机械之一。该文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及现今所用传统翻车与风车的实地调查,探讨了中国翻车与风车的构造原理及其演变,讨论了中国风车的起源。
关键词 翻车 风力翻车 构造原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5
4
作者 赵国柱 姚静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7-139,共3页
为适应农业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实验课时作了一定程度的压缩。为确保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对各实验环节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实验项目精炼化、理论教学现场化、实... 为适应农业机械及自动化专业本科教学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要求,"发动机构造与原理"课程的实验课时作了一定程度的压缩。为确保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对各实验环节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实验项目精炼化、理论教学现场化、实验教学手段多样化及师生交流网络化等改革方案,并指出改革的关键是提高每个实验课时的效率与质量,改革的核心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构造原理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构造原理策略实现高稳定有机发光自由基 被引量:2
5
作者 唐本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93-1794,共2页
《Nature Materials》杂志最近刊发了吉林大学李峰教授团队关于稳定发光自由基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针对有机发光自由基的稳定性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给受体分子结构获得具有反构造原理(Aufbau principle)电子结构的有机发光自由基的策... 《Nature Materials》杂志最近刊发了吉林大学李峰教授团队关于稳定发光自由基领域的突破性进展.针对有机发光自由基的稳定性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给受体分子结构获得具有反构造原理(Aufbau principle)电子结构的有机发光自由基的策略,极大地提高了自由基的稳定性,并保持了高发光效率.采用该反构造原理自由基作为发光层制备的OLED器件获得了超过5%外量子效率的纯有机近红外电致发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 外量子效率 构造原理 团队合作 受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堤口渡槽橡胶布双曲扁壳新型闸门的构造原理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宏亮 联伟强 +2 位作者 张洪存 李保栋 侯建华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8-272,共5页
薄壳空间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我国在水工闸门中使用双曲扁壳结构的历史已有 37年 ,但尚未见到采用橡胶布面板的。笔者结合工程实际 ,采用薄膜理论并采取相应的结构和构造措施 ,提出了胶布双曲扁壳新型闸门的具体分析与设计方法。工程应... 薄壳空间结构具有很多优点 ,我国在水工闸门中使用双曲扁壳结构的历史已有 37年 ,但尚未见到采用橡胶布面板的。笔者结合工程实际 ,采用薄膜理论并采取相应的结构和构造措施 ,提出了胶布双曲扁壳新型闸门的具体分析与设计方法。工程应用中不但能消除面板的角点影响 ,而且保证了面板的无弯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橡胶布 双曲扁壳结构 水工闸门 构造原理 薄膜理论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迭加原理在褶皱定量计算中的应用
7
作者 曹成润 冷鹏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5,共3页
一个褶皱的现今几何形态往往是多期、多次构造变形迭加的最终结果。本文提出了运用构造迭加原理,从现今构造形态出发,恢复地质历史时期或某一阶段褶皱几何形态的定量计算方法。对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变形而成的褶皱构造,以每一构造层... 一个褶皱的现今几何形态往往是多期、多次构造变形迭加的最终结果。本文提出了运用构造迭加原理,从现今构造形态出发,恢复地质历史时期或某一阶段褶皱几何形态的定量计算方法。对岩层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变形而成的褶皱构造,以每一构造层为研究单位,用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定量恢复地史时期的褶皱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迭加原理 褶皱定量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在3DS MAX4中的特殊表现技巧
8
作者 杨辉 刘浩莉 毛欣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7,共2页
概括总结用3DS MAX三维动画展示汽车拖拉机构造原理示意图的特殊技巧,兼顾真实性和便于理解其理论原理的要求,探讨在教学中提高汽车拖拉机构造在3DS MAX中的三维表现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汽车 拖拉机 构造原理示意图 3DSMAX4 表现技巧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构造与原理》多媒体课件的研制
9
作者 郑立新 马淑英 +1 位作者 陈立东 李国昉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4-215,232,共3页
介绍了《发动机构造与原理》的多媒体课件及其研制过程,包括制作软件的选择、脚本创作、素材的收集与制作、程序的结构设计和调试,并对课件风格、界面的形式、系统功能等的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发动机构造原理 多媒体课件 课件设计 CAI 课件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构造原理与过渡元素原子的价电子组态
10
作者 刘承东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49-455,共7页
According to the Aufoau build-up principle and the order of filling atomic orbits, the valenc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ground state atoms of the d-block transition elements seems only to be (n - 1 ) dx-2 us2(x here ... According to the Aufoau build-up principle and the order of filling atomic orbits, the valenc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ground state atoms of the d-block transition elements seems only to be (n - 1 ) dx-2 us2(x here denotes the number of the electron in (n - 1 ) d and us orbits). But the result of the spectra test shows that the atomic electron structure of the d-block transition elements also has the configurations (n - 1 ) dx-1 ns1 and (n - 1 ) dx ns0. These two types of electron configuration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out of the ordinary". In addition, the another important phenomenon is that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the atoms for all of the elements can not attain the configuration (n - 1 ) d 6 ns1. The reasons why these exceptional electron configurations can be formed and why the configuration (n - 1 ) d 6 ns1 can not exist are not properly understood and at present no theory of the many-electron atom structure is entirely satisfactory[1-7]. For this, it seems that the theoretical difficulty lies in accounting for the diversification of electron configurations and for the non-existence of configuration (n - 1 ) d 6 ns1 as we did not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trol effect of symmetry principle in atom structure. We know that the stability of a mass system depends on the mechanics conservation law in the system and each conservation law is always relative to the invariance of the certain symmetry. In atom structure, the main interaction is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So the stability of atom structure system must be bounded up with the symmetr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 in the atom system. The direct expression of this interconnection is that, when the electrons are allotted to the orbits with energy equivalent or close to one another in many-electron atoms, they would always distribute themselves in such a way that there is a relative highest symmetry configuration. That is to say, the wa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lectrons(include electron spin states) in orbits is limited not only by the energy of orbits but also by the symmetry of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Therefore, this leads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d- and f-blocks elements and the experiment fact pointed out by Hund’s first rule. We call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atom structure and symmetry"rule of electron configuration symmetry of atomic structure" or "symmetry principle of atomic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the discussion of the control effect of symmetry principle in atomic structure has been given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机制 原子轨道 原子构造原理 过滤元素 价电子组态 对称性原理 基态原子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发动机节温器的构造原理与使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越 徐莹莹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7年第3期33-33,共1页
阐述了节温器构造原理,及发动机节温器的使用与检查方法,提高了人们对节温器的认识。
关键词 发动机 节温器 构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钳盘式制动器构造原理与检修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年第4期92-92,共1页
钳盘式制动器俗称“碟刹”,行车制动由液压控制,由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构成。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钳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钳盘式制动器沿制动盘轴向施力,制动轴不受弯... 钳盘式制动器俗称“碟刹”,行车制动由液压控制,由制动盘、分泵、制动钳、油管等构成。制动盘用合金钢制造并固定在车轮上随车轮转动。钳盘式制动器散热快、重量轻、构造简单、调整方便。钳盘式制动器沿制动盘轴向施力,制动轴不受弯矩,径向尺寸小,制动性能稳定。根据制动过程中缸体是否轴向移动又可分为定钳盘式制动器和浮钳盘式制动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钳盘式制动器 构造原理 检修 轴向移动 制动盘 液压控制 行车制动 径向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砂辊碾米机的构造原理及使用维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玉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4年第11期89-89,共1页
立式砂辊碾米机主要用于我国北方玉米、谷子、高粱等谷物的加工。在中小型粮食加工厂和村屯中广泛使用,尤其加工出来的玉米碴圆润光洁,状如鹅卵石,煮食口感好。
关键词 碾米机 使用维护 构造原理 砂辊 立式 粮食加工厂 鹅卵石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构造原理(下)复习指导
14
作者 许国正 《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5期24-25,共2页
农机构造原理(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修理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熟悉结构,才能搞好修理,这就要求大家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对照实物,来复习好技术维护及有关修理方面的内容。试题类型有:填空、问题、计算、故障分析题。 第一... 农机构造原理(下),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修理与结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熟悉结构,才能搞好修理,这就要求大家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对照实物,来复习好技术维护及有关修理方面的内容。试题类型有:填空、问题、计算、故障分析题。 第一篇 汽车修理总论和修复方法 1.熟练掌握汽车技术性能的评价指标及影响汽车技术性能变坏的主要因素。了解摩擦种类。熟练掌握磨损机理及零件磨损特性曲线、零件减缓磨损的措施。 2.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练掌握 常见故障 构造原理 修复方法 磨损机理 技术性能 活塞销 评价指标 气缸盖 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构造原理(上)
15
作者 许国正 《远程教育杂志》 1994年第2期22-22,共1页
“农机构造原理”是农机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农机的构造、农机的工作原理及农机的初步修理知识。再经过工艺维修实习后,使学员具备有为农机技术服务的能力。 “农机构造原理”分二学期讲授。第一学期学“拖拉机... “农机构造原理”是农机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农机的构造、农机的工作原理及农机的初步修理知识。再经过工艺维修实习后,使学员具备有为农机技术服务的能力。 “农机构造原理”分二学期讲授。第一学期学“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和“拖拉机汽车底盘”。第二学期讲“拖拉机汽车维护与修理”。因该课程实践性特强,在学习时,一定要加强实践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死背硬记。 在“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底盘”部分的学习时,应抓住以下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原理 拖拉机 汽车发动机 农机 工作过程 四行程发动机 工作原理 理论联系实际 实践环节 维护与修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504拖拉机液压转向机构的构造原理和故障排除
16
作者 邵永华 赵家辉 +1 位作者 傅信龙 徐长彦 《现代农机》 1996年第1期9-11,共3页
江苏—504拖拉机是近年才推广的新机型,广大机手对其液压系统——全液压转向机构和液压悬挂系比较生疏,许多机手不能正确使用保养,不会排除常见故障,耽误农时,影响效益。为了用好机子,充分发挥机械效益.现先介绍该机全液压转向机构的构... 江苏—504拖拉机是近年才推广的新机型,广大机手对其液压系统——全液压转向机构和液压悬挂系比较生疏,许多机手不能正确使用保养,不会排除常见故障,耽误农时,影响效益。为了用好机子,充分发挥机械效益.现先介绍该机全液压转向机构的构造原理,并通过一些故障实例说明排除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转向机构 故障排除 拖拉机 构造原理 液压泵 稳流阀 转向沉重 全液压转向器 北仑区 液压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大木作结构抗震构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大峰 赵鸿铁 薛建阳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通过对翔实历史与考古资料的调查,并结合于中国古建筑遗构的勘测,进行了许多有关这类结构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木构架具有相当好的抗(耐)震性能,由于这类木造结构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弹塑性性能、以及榫卯节点的... 通过对翔实历史与考古资料的调查,并结合于中国古建筑遗构的勘测,进行了许多有关这类结构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方面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1)木构架具有相当好的抗(耐)震性能,由于这类木造结构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弹塑性性能、以及榫卯节点的柔性连接,以致在地震过程中,大量的地震动能量被消耗掉。(2)在其结构构造方面,采用了许多诸如柱的生起、侧脚等木作工艺;柱顶、柱脚分别连以阑额、地以及其他的结构构件,使柱架层形成一个闭合的构架系统,并与重量很大的屋盖结合,俾使构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3)通过阑额、由额与柱头方之间施以拱眼壁或蜀柱或人字拱;在节点部位施以绰幕方等的构造方式,显著增强了结构整体与其构件和节点的抗弯刚度。(4)对于单体建筑,通常情况下采用矩形或其他规则的几何图形作为其平面,在构架竖向上,通常为(下大上小的)棱台形,尤其对于多层建筑。实践证明这种构造方式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5)通过抛光柱基础的顶面,显著地减少柱底与柱基础顶面之间的摩擦进而有效地产生隔震作用,使结构免于坍塌。总之,中国古建筑结构体系是高度有机的,对其科学的构造原理进行研究和探索,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并且无疑地对我们现代的建筑活动以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原理 隔震作用 抗震性能 结构稳定性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式椅凳类家具赶枨部件构造特征与设计匠意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晓霆 龚娇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1,共6页
赶枨结构是指明式家具框架结构中地平面水平方向上与腿足垂直相交的系列横枨的组合结构。其主要分布在家具的前后、两侧、下盘处,用于加固和稳定腿足,显著提升了明式家具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从赶枨结构的实用功能出发,以其在家具中的... 赶枨结构是指明式家具框架结构中地平面水平方向上与腿足垂直相交的系列横枨的组合结构。其主要分布在家具的前后、两侧、下盘处,用于加固和稳定腿足,显著提升了明式家具框架结构的力学性能。从赶枨结构的实用功能出发,以其在家具中的分布位置和不同的组织形式为划分依据,对明式椅凳类家具中的赶枨结构与辅助性构件进行分类,并按照所划分的不同结构类型梳理和归纳不同赶枨结构的构造特征和构造原理。研究结果表明,明式家具赶枨结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赶枨结构在腿足间位置的不同、枨子间位置关系的变换包括搭配构件的使用,均与家具整体结构的稳固有关。这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及明式家具理论的研究具有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枨结构 辅助性构件 构造特征 构造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超越映射z←e^(z^w+c)构造M集与J集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晓玲 陈宁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通过构造复超越映射z←ezw+c在W ,C参数平面的广义M集和动力平面上的J集 ,研究了M集中吸引周期芽苞和“花朵串”中周期碎片的排列规律 ,发现有序的“花朵串”不仅连接了芽苞序列而且在逃逸区域形成“螺旋”的现象 。
关键词 分形 复超越映射 M集 J集 混沌动力学 构造原理 芽苞序列 图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评《材料与构造·上》 被引量:2
20
作者 万祥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7-167,共1页
室内设计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标准规范的施工工艺和赋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设计理念和想法。由于材料是整合技术和艺术的媒介,支撑室内设计方案完美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材料的合理运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扩展了... 室内设计是一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标准规范的施工工艺和赋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设计理念和想法。由于材料是整合技术和艺术的媒介,支撑室内设计方案完美实现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材料的合理运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扩展了室内设计材料的选择范围,同时也让室内设计的设计方法,设计理念,设计流程、施工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材料与构造·上》书中详细的划分了室内设计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一类为高分子合成材料,主要包括合成纤维、塑料、橡胶三大合成材料;一类为高分子化合物,包括胶黏剂、涂料、橡胶、化学纤维等。该书详细梳理了室内设计中可用材料的分类,先介绍了石材、陶瓷、玻璃、木材等传统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使用方法和历史,后详细的讲解了塑料、涂料、综合材料等高分子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设计要点。在第七、八、九、十一章节中,重点了阐述了高分子材料的新性能、新技术、新构造,强调高分子材料表面的形态和选用,以及构造原理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设计 高分子材料 室内空间 高分子合成材料 技术和艺术 构造原理 综合性工程 标准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