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合作的结晶——记《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的编写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卫 关晓斌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6-110,共5页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之初,按照1978年峨嵋会议要求组织全国力量编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教科书》的过程。作者通过参加编写会议的亲身经历对教材内容、特色、历史作用和影响等进行了介绍,记录了我国统计教育与教材改革与建设的一段历史。
关键词 峨嵋会议 统计学原理教科书 集体编写 统计前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上) 被引量:4
2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2,共14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陶德麟 艾思奇 李达 冯契 高清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本教科书、一个时代、一种评价--对20世纪50-60年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再思考(下) 被引量:2
3
作者 何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学术启蒙是在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中展开的。这种批判虽然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革新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评价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上却严重失真。于是,还原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人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真相,就成为了研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一个前提性问题。事实上,20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有着十分强烈的批判意义。它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突破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建构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起点。在这个起点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界力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与毛泽东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当时出版的多个版本的教科书中,有三本书最具典型性:一本是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逻辑序列来讲毛泽东思想;一本是冯契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按照一般寓于个别之中的逻辑理路来讲毛泽东的实践的认识论;一本是刘丹岩、高清海撰写的《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批判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结构入手来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理论结构。这三本书的中国特色,从一个方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第二次结合”中的哲学观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体系,并没有否定这一时期的哲学观念,而只是消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认识论功能,而恢复了它的社会的、教育的功能。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的完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 陶德麟 艾思奇 李达 冯契 高清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哲学原理教科书关于哲学价值界定的质疑
4
作者 王伦光 《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145,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绝大多数以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来界定价值。需要并非天然合理,需要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以满足需要来界定价值,实质上是把哲学上的"价值"等同于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这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绝大多数以客体满足主体需要来界定价值。需要并非天然合理,需要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以满足需要来界定价值,实质上是把哲学上的"价值"等同于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这在理论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哲学价值应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从根本上说在于能促进主体特别是社会主体发展完善,使人类社会更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原理教科书 哲学价值 满足主体需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 被引量:5
5
作者 刘秉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22,共8页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 毛泽东“哲学就是认识论”命题中的认识论概念所关注的不是“认识何以可能”,也不是“人的认识活动本身”,而是“如何认识”的问题。因此,毛泽东通过这一命题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他之所以提出这一命题,主要是为了总结和概括自己一贯坚持的哲学观。为了证明这一命题不是毛泽东即兴而发,我们可以在其思想语境中找到两种可能的论证思路。通过这一命题,我们发现,“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构成了毛泽东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核心关切,而这一关切在20世纪30-70年代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也有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哲学观 认识论 哲学原理教科书 “哲学就是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的几个前提性问题
6
作者 刘秉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9-644,共6页
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要把握马克思关于哲学本身的思想。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研究,我们需要明确"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观"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直接相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 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要把握马克思关于哲学本身的思想。为了更好地进行这一研究,我们需要明确"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观"这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直接相关,研究"马克思的哲学观"就是为了充实和发展我们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与"马克思哲学"内在缠绕,因而需要研究者深入发掘哲学观的理论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作为原理教科书的观点,有其继续存在的必要,但需要以"马克思的哲学观"研究作为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的哲学观 马克思哲学 原理教科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