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状土冲刷法与人工模拟降雨法研究土壤抗冲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国彬 张光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32-37,共6页
在相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小区(2m×5m)和用大型抗冲槽(10cm×20cm×10cm)测定的土壤侵蚀量、产沙过程及抗冲性异同。结果表明在0.65mm/min和0.84mm/min雨强15mi... 在相同条件下,对比研究了人工模拟降雨小区(2m×5m)和用大型抗冲槽(10cm×20cm×10cm)测定的土壤侵蚀量、产沙过程及抗冲性异同。结果表明在0.65mm/min和0.84mm/min雨强15min冲刷时间内,大型抗冲槽侵蚀模数为人工降雨小区的200~400倍,但二者存在一定量关系。抗冲槽侵蚀过程与人工降雨小区呈相反趋势。径流深为小区的50~145倍,单位径流深引起的侵蚀模数为小区的5~7倍(裸地)和1.8~4.5倍(人工草地)。本文分析了二者侵蚀过程差异及形成原因。研究还发现大型抗冲槽与小型抗冲槽所测侵蚀模数存在定量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小型槽可以取代大型槽进行抗冲性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土冲刷 抗冲性 侵蚀量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冻融条件下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原状土的抗冲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柏兰峰 李占斌 +1 位作者 马波 肖列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5,62,共8页
[目的]研究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草地和灌木地)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季节性冻融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一系列野外自然冻融、野外监测和原状土冲刷试验,以确定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冲性的... [目的]研究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坡耕地、草地和灌木地)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旨在为黄土高原季节性冻融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一系列野外自然冻融、野外监测和原状土冲刷试验,以确定冻融对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相较于坡耕地,草地与灌木地的冻结程度更低,其中,灌木地冻结程度最低,抗冻性最好。(2)冻融作用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土壤流失,降低土体抗冲性,其中草地与灌木的抗冲系数AS(anti-scouribility)明显高于坡耕地,说明在冻融条件下植被覆盖能够有效提升土体抗冻性及土壤抗冲能力。(3)在草地和灌木地中,冻融前后草地和灌木地的泥沙总流失量增加了31%和16.5%,抗冲系数分别下降了23%和14%,草地在冻融过程中泥沙流失的增加量更高,抗冲系数下降幅度最大。[结论]在季节性冻融过程中,草地冻结程度更剧烈,抗冲性更差,草地在季节性冻融过程中可能存在更高水土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壤侵蚀 野外自然冻融 原状土冲刷 壤抗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邹翔 崔鹏 +1 位作者 陈杰 王道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3,共3页
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稻土的抗冲性最大,棕壤其次,红壤、紫色土和褐红壤抗冲性最小;小江流域草地的抗冲性最大,耕地和灌丛地其次,裸坡最小;小江流域土壤的抗冲性大小与土壤中>2mm... 采用原状土冲刷法,对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水稻土的抗冲性最大,棕壤其次,红壤、紫色土和褐红壤抗冲性最小;小江流域草地的抗冲性最大,耕地和灌丛地其次,裸坡最小;小江流域土壤的抗冲性大小与土壤中>2mm或<0.002mm的颗粒含量有较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流域 壤抗冲性 实验 原状土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屈东旭 吕刚 +5 位作者 翟景轩 王锋佰 张卓 金兆梁 郑洋 吕金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了探明沙地植被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机理,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原状土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草措施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地不同林草措施下以<0.5 mm的... 为了探明沙地植被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机理,以科尔沁沙地南缘不同林草措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和原状土冲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林草措施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风沙地不同林草措施下以<0.5 mm的根系最多(占根长密度83.52%),根系总根长密度表现为杨树林地(12.09 cm/cm^3)>樟子松林地(8.02 cm/cm^3)>灌木林地(7.03 cm/cm^3)>荒草地(4.48 cm/cm^3)>花生地(3.89 cm/cm^3),不同径级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根系重密度大小表现为杨树林地、樟子松林地、花生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根生物量与根系总根长密度大小表现为同样趋势;土壤抗冲性强化值表现为樟子松林地(0.7864 L·min/g)>杨树林地(0.7584 L·min/g)>灌木林地(0.4584 L·min/g)>荒草地(0.2964 L·min/g)>花生地(0.064 L·min/g),土壤抗冲性能强化百分率大小为樟子松林地、杨树林地、灌木林地、荒草地、花生地;土壤抗冲性强化值与根系径级<0.5 mm,0.5~1 mm,1~3 mm的根系长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与根系径级>3 mm的根系长度呈显著线性负相关。1~3 mm根系是影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因素。根系径级3 mm是根系长度对土壤抗冲性强化影响的阈值。林地的抗冲性增强效果最好,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北风沙地 壤抗侵蚀性 植物根系 原状土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