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糖酯对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姚子昂 马洪明 +1 位作者 姜招峰 管华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5-219,共5页
为了研究甘糖酯对大鼠体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PlasminogenActivator,u PA)活性的影响 ,采用溶解圈中和抑制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了大鼠口服甘糖酯后体内u PA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甘糖酯可提高大鼠体内血液的纤溶活... 为了研究甘糖酯对大鼠体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PlasminogenActivator,u PA)活性的影响 ,采用溶解圈中和抑制法和发色底物法检测了大鼠口服甘糖酯后体内u PA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甘糖酯可提高大鼠体内血液的纤溶活性 ,主要表现为 u PA活性升高。以不同剂量的甘糖酯连续喂药 10 d后 ,发现喂药组大鼠 u PA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喂药组大鼠血浆 u PA活性升高同喂药剂量正相关 ,在 0~ 10 0 mg/ kg的剂量范围内 ,随喂药剂量增加而升高。提示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甘糖酯可提高大鼠体内 u PA活性 ,激活纤溶系统 ,提高血液纤溶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糖酯 原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大鼠 活性 诱导作用 解圈中和抑制法 发色底物法 海洋药物 抗栓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梁新华 毛祖彝 +2 位作者 何永文 肖贵州 吴军楼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 80例口腔鳞癌、10例口腔正常粘膜、10例口腔粘膜白斑中UPA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中UPA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 80例口腔鳞癌、10例口腔正常粘膜、10例口腔粘膜白斑中UPA的表达。结果 口腔鳞癌中UPA表达明显高于口腔正常粘膜和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中UP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预后、生长方式存在相关关系 ;有转移者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预后差者表达明显高于预后好者 ,浸润型生长方式者表达高于外生型和溃疡型生长方式者。结论 UPA表达与口腔鳞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 ,有望在临床上成为判断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浸润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建立兔骨关节炎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石辉 何斌 +2 位作者 史晨辉 张永刚 王永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66-69,共4页
为探讨在兔膝关节腔注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 为探讨在兔膝关节腔注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建立兔膝关节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可行性。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完成后在4周、8周、12周分批取兔滑膜进行组织学观察、取软骨行组织学观察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兔膝关节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肥厚、水肿,光镜及电镜下见实验组关节软骨呈明显退行性变。Mankin’s评分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兔膝关节注射uPA可使滑膜发生炎症、关节软骨发生退变,而且随着时间退变的程度逐渐加重,这一模型可为研究膝关节OA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4
作者 康志强 姜斌 +1 位作者 李平 王雅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S004-S005,共2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3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 P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组织中 u PA表达的总阳性率为 5 4 .0 5 % (2 0 /37) ,其中肿块大于 3cm组阳...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 P)法对 37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 PA)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组织中 u PA表达的总阳性率为 5 4 .0 5 % (2 0 /37) ,其中肿块大于 3cm组阳性表达率为 6 6 .6 7% (18/2 7) ,显著高于肿块小于 3cm组的阳性表达率 2 0 .0 0 % (2 /10 ,P<0 .0 5 ) ;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88.89% (8/9) ,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 4 2 .86 % (12 /2 8,P<0 .0 5 ) ,认为 u PA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转移特性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治国 周明锴 +4 位作者 秦胜利 李振锋 张献东 崔静 常卫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OPN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47/67)、64.2%(43/67)。OPN与uP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69,P<0.05)。结论:OPN、uPA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胃肿瘤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晓武 王元和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uP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uP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几乎无表达。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组织...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癌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uP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uP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胃组织几乎无表达。阳性表达定位于癌组织的基质成分,以巨噬细胞表达显著。结论:uP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酶原激活物 胃癌组织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梁新华 肖贵州 +2 位作者 毛祖彝 吴军楼 何永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 研究加热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 (37℃、4 0℃、4 3℃、4 5℃ )UPA表达情况。结果 与 37℃组相比 ,4 0℃、4 3... 目的 研究加热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P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 (37℃、4 0℃、4 3℃、4 5℃ )UPA表达情况。结果 与 37℃组相比 ,4 0℃、4 3℃组加热后Tca8113细胞UPA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 4 5℃组UPA表达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口腔鳞癌局部热疗不会促进侵袭、转移 ,还会对肿瘤的侵袭、转移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 舌癌 TCA8113细胞 尿激酶 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梁新华 冯戈 +3 位作者 王大章 毛祖彝 冷卫东 何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29,共3页
目的 :研究热休克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表达的影响 ,探讨热休克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 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 ( 3 7、40、43、45℃ )uPAR蛋白... 目的 :研究热休克对人舌癌Tca 8113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uPAR)表达的影响 ,探讨热休克与口腔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Tca 8113细胞在不同加热温度下 ( 3 7、40、43、45℃ )uPAR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 3 7℃组相比 ,40、43℃组加热后Tca 8113细胞u PA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且有统计学意义 ;45℃组uPAR蛋白表达下降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热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uPAR蛋白表达 ,提示口腔鳞癌局部热疗可能对肿瘤的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热休克 舌鳞状细胞癌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患者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1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覃捷 李力 +4 位作者 张玮 张洁清 黎丹戎 潘忠勉 高琨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含量的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9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uPA和PA... 目的:探讨血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1(PAI-1)含量的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49例卵巢恶’性肿瘤,49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9例正常健康妇女血清中uPA和PAI—1含量。并对其中22例卵巢上皮性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uPA和PAI—1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和作为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诊断标志物的可能性。结果:①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uPA和PAI.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和良性肿瘤(P〈0.01)。②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清uPA和PAI-1含量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1)。③低分化恶性肿瘤、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前血清uPA和PAI-1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5,P〈0.01)、Ⅰ~Ⅱ期患者(P〈0.05,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0.01),大网膜转移者术前血清uPA含量高于无大网膜转移者(P〈0.05)。④uPA或PAI-1阳性者和阴性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uPA和PAI-1含量高低与其疾病进展相关,血清uPA和PAI.1含量测定有助于判断卵巢恶性肿瘤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浸润转移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毛囊外根鞘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崔志鸿 杨恬 +1 位作者 高强国 杨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体外培养的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了小鼠ORS细胞 ;用MTT法研究了uPA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对体外培养的毛囊外根鞘 (Outerrootsheath ,ORS)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了小鼠ORS细胞 ;用MTT法研究了uPA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growthfactor ,HGF)和uPA抑制因子Amiloride处理后ORS细胞的增殖变化 ;用RT PCR方法研究了ORS细胞的uPAmRNA的表达情况 ,以及HGF和Amiloride处理ORS细胞后uPA的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体外培养的ORS细胞有uPA表达 ;HGF可促进uPAmRNA的表达并促进ORS细胞的增殖 ;Amiloride抑制uPAmRNA表达并抑制ORS细胞增殖。结论 毛囊ORS细胞表达uPA ,HGF促进uPA的表达并促进ORS细胞增殖 ,Amiloride通过抑制uPA的表达和其活性抑制ORS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外根鞘细胞 HGF AMILORIDE 毛囊 细胞增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血管生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壮 李宁毅 +1 位作者 陈万涛 尚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5-287,共3页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生成 口腔鳞癌 PLASMINOGEN activator 免疫组化法检测 抑癌基因 微血管密度 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糖酯对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洪明 姚子昂 +1 位作者 姜招峰 管华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4期595-598,共4页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海洋新药甘糖酯的抗栓作用机理。实验以大鼠为材料,采用定量RTPCR方法定量检测口服甘糖酯后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m RNA水平变化。研究表明大鼠口服甘糖酯后uPA基因m RNA 水平...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海洋新药甘糖酯的抗栓作用机理。实验以大鼠为材料,采用定量RTPCR方法定量检测口服甘糖酯后大鼠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基因m RNA水平变化。研究表明大鼠口服甘糖酯后uPA基因m RNA 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认为甘糖酯可提高体内uPA基因的m RNA 水平,从而提高uPA蛋白的活性,激活机体的纤溶系统,达到抗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糖酯 大鼠 尿激酶 酶原激活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詹灵凌 吕小平 +1 位作者 李山 姜海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70-171,共2页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关系。我们对2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Child-Pugh分级方法进行肝功能分级,并按存活与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与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关系。我们对2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采用Child-Pugh分级方法进行肝功能分级,并按存活与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法)测定UPA。结果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年龄小于50岁的UPA值(0.83±0.16)ng/ml,大于或等于50岁的UPA值(0.96±0.31)ng/ml,两组比较t=1.341,P>0.05;②a存活组UPA值(0.43±0.25)ng/ml,b死亡组UPA值(0.97±0.38)ng/ml,两组比较t=3.883,P<0.001。说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UPA表达与其年龄无关,而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慢性重肝炎 维样变 肝细胞坏死 肝小叶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升高的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申丽华 张忠伟 朱彪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194,共8页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评估其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79例ARDS患者和30例心源性肺水肿(cardiagenic pulmonary edema,CPE)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su-PAR血清浓度。结果ARDS患者血清su-PAR浓度显著高于CPE组[10.42(9.11~13.84)ng/mL vs.4.87(3.35~9.61)ng/mL,P〈0.001],在ARDS患者中存活组患者血清su-PAR浓度显著低于非存活组[10.06(8.48~11.96)ng/mLvs.13.35(10.08~16.65)ng/mL,P〈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u-PAR(OR=1.52,P=0.034)是ARDS病例组30天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在ARDS组中取su-PAR最佳临界点11.71 ng/mL,低于该值的患者30天死亡率明显低于大于该值者(P=0.005)。结论 ARDS患者血清的su-PAR水平显著高于CPE患者,su-PAR作为一个生物标志物对ARDS和CPE患者的鉴别有一定的诊断价值。Su-PAR是ARDS患者短期死亡率的较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心源性肺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内注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关节软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斌 史晨辉 +2 位作者 王永明 孙建华 石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58-62,共5页
探讨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 探讨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的影响。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在注射后4周8、周、12周分批取兔软骨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缺损及结构破坏,软骨细胞数目减少、纤维增生及异染性降低,潮线的完整性破坏。结果表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能是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的相关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对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斌 史晨辉 +2 位作者 王永明 孙建华 石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42-445,共4页
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影响。实验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 观察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对关节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影响。实验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2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在右膝关节内注射uPA 0.4μg/0.2mL,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后在4周、8周、12周分批处死取兔软骨提取测定葡糖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含量。结果显示,在不同时期,GAG的总含量均减少,这些改变随时间的延长而渐不明显。由此可知,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能降解关节软骨蛋白多糖,进而导致关节软骨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关节软骨 蛋白多糖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关节软骨 蛋白多糖 软骨基质 生理盐水 大白兔 实验 对照 新西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可溶性受体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罗吕宏 徐根波 卢兴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29-532,共4页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 MM)患者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 u- PA )及其可溶性受体 ( su PAR )的水平变化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 ELISA法检测 34例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的浓度 ,同时观察其中6例 MM患者化疗前后血浆 u- PA及 su PAR的浓度变化。结果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其中进展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稳定期 MM患者 ( P <0 .0 1) ,而稳定期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6例 MM患者化疗后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低于化疗前血浆 u- PA及 su PAR水平 ( P<0 .0 5)。骨髓涂片瘤细胞比例 >2 0 %的 MM患者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 ,明显高于瘤细胞比例≤ 2 0 % M M患者 ( P<0 .0 5;P<0 .0 1)。M M患者血浆 u- PA及su PA R水平均与骨髓瘤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球蛋白呈正相关 ,而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浆 u- PA及 su PA R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其水平可作为临床分期、判断疗效、了解疾病进展情况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尿激酶/分析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血栓栓塞症大鼠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文苹 王辰 +3 位作者 庞宝森 欧阳松云 杨媛华 代华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 目的观察大鼠肺血栓栓塞症(PTE)后不同时间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动态变化,并探讨两者与血栓自溶率的相关性。方法经颈外静脉注入加热125I-标记纤维蛋白原自体血栓,复制大鼠PTE模型,随机分组如下:1)正常对照组;2)PTE组:又分为PTE 4 h组(PTE 4 h)、PTE 24 h组(PTE 24 h)、PTE 3 d组(PTE 3d)、PTE 5 d组(PTE 5 d),即分别在造模成功后观察4 h2、4 h3、d、5 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浆标本测定uPA、uPAR的水平;留取左肺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留取心脏、肺脏、全血以计算血栓自溶率。结果血浆uPA、uPAR水平在PTE后4 h略有上升(P>0.05),PTE后24 h明显增加(P<0.05),3 d时最高(P<0.01),5 d时开始下降,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uPAP<0.05,uPARP<0.01);PTE后4 h组、24 h组、3 d组血浆uPA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58,P<0.05;24 hr=0.764,P<0.05;3 dr=0.778,P<0.05),血浆uPAR质量浓度与血栓自溶率正相关(4 hr=0.701,P<0.05;24 hr=0.764,P<0.05;3 dr=0.777,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PTE后4 h有少量继发血栓形成,血栓及血管壁内可见白细胞浸润;PTE后3 d、5 d见注入的血凝块明显溶解,代之以新形成的血栓。结论PTE后血浆uPA、uPAR水平增加,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 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在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晶 管晓翔 陈龙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3-86,共4页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 随着对肿瘤转移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步认识到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activator,uPA)及其受体(uPA receptor,uPAR)在肿瘤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肿瘤转移等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uPA系统是目前肿瘤治疗重要的分子靶点,关于抑制与uPAR结合以及PA抑制剂(PA inhibitor,PAI)的研究成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新的思路。文中就近年有关的研究进展,综述uPA系统对肿瘤转移的影响及其在治疗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激酶酶原激活物及其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联合肺炎严重度指数评分用于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华 高延秋 周丽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50-54,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联合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用于早期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 PAR)联合肺炎严重度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评分用于早期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8月入住本院呼吸科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SCAP)患者83例纳入SCAP组、普通CAP患者90例纳入CAP组,另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住院当天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血浆su PAR水平及PSI评分的差异,分析血浆su PAR联合PSI评分对CAP病情的预测价值及相关性。结果 三组研究对象入院24小时内除SCAP组和CAP组患者的WBC比较无显著差异(P=0.38)外,血清CRP、WBC、PCT和血浆su PAR水平三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血浆su PAR水平随PSI分级的升高而升高,且在各分级患者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CT和CRP水平在PSI分级Ⅲ、Ⅳ、Ⅴ级患者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suPAR水平与PSI评分具有相关性(r=0.254,P=0.001)。su PAR联合PSI评分评估肺炎严重程度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1%、74.8%,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52(95%CI:80.1%~91.2%,P〈0.001),高于单一指标su PAR(AUC 0.782)和PSI评分(AUC 0.805)。结论 早期监测血浆su PAR可以预测CAP病情严重程度,联合PSI评分可以显著增加早期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尿激酶酶原激活物受体 肺炎严重度指数 社区获得性肺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