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杜仲原料叶采收期检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芝龙 张娟娟 李海 《贵州林业科技》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通过重复采样检测及数值分析 ,初步揭示了杜仲原料叶内含胶药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证明采收时间不同胶药品质差异较大 ,最佳采收季节为药用叶 8月份 ,胶用叶 10月至
关键词 杜仲 原料叶 采收期 品质 胶药含量 药用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龙茶鲜叶原料成熟度的生物生化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林心炯 郭专 +1 位作者 姚信恩 周庆惠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1期85-86,共2页
乌龙茶由于其品质特点和制茶工艺的特殊性,要求采摘比较成熟的新梢,即形成驻芽状态的新梢。在生产中判别这类新梢成熟的程度,即对夹叶开展的程度,俗称“开面”。新梢对夹叶处于初展、开展和完全展开的状态,分别称为“小开面”、“中开... 乌龙茶由于其品质特点和制茶工艺的特殊性,要求采摘比较成熟的新梢,即形成驻芽状态的新梢。在生产中判别这类新梢成熟的程度,即对夹叶开展的程度,俗称“开面”。新梢对夹叶处于初展、开展和完全展开的状态,分别称为“小开面”、“中开面”和“大开面”。在生产中准确地掌握好“开面”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新梢的生长发育存在着不一致性。因而,在经验的基础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小开面 成熟度 新梢 驻芽 生化特征 对夹 制茶工艺 生化成分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品种乌龙茶鲜叶原料与加工技术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枝明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原料 乌龙茶 技术探讨 加工 新品种 生化特性 生化成分 生化组分 采摘时间 肥培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腾冲市银杏叶产业原料林裁培技术
4
作者 熊宇岗 《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0期32-34,共3页
为发展银杏叶产业,腾冲市支持云南禾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种植基地7000亩,本文介绍了腾冲县概况及银杏生物学特性后,对银杏种植技术和采叶技术作了介绍,供广大村民发展银杏产业时参考。
关键词 银杏产业原料 裁培技术 腾冲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形状名茶制茶工艺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王云 李春华 +2 位作者 赵康由 杨建材 杨亮材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9-64,共6页
用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制成扁形、毛峰形、针形和卷曲形名绿茶。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茶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扁形名茶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其他形状茶品质较差。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 用福鼎大白茶和云南大叶茶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制成扁形、毛峰形、针形和卷曲形名绿茶。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名茶间品质差异较大,其中以扁形名茶品质最好,毛峰形茶次之,其他形状茶品质较差。生化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扁形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酚氨比最小;福鼎种制成的扁形茶和云大种制成的毛峰形茶,其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等4种主要氨基酸组分及维生素含量均相对较高。表明不揉捻或轻揉捻、叶组织破损小、工艺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原料 加工工艺 形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叶自动化摊放贮青机研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叶阳 林智 +4 位作者 尹军峰 权启爱 罗列万 袁海波 吴利方 《中国茶叶》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目前生产中传统的鲜叶摊放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式是将鲜叶原料直接摊放在地上或其他物料上,这种方式极为原始落后,不仅无法保证鲜叶的卫生质量,而且还会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生产中应严格禁止;第二种是在地... 目前生产中传统的鲜叶摊放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式是将鲜叶原料直接摊放在地上或其他物料上,这种方式极为原始落后,不仅无法保证鲜叶的卫生质量,而且还会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生产中应严格禁止;第二种是在地面铺上竹编篾垫或直接放置软匾、勃篮等,再在上面摊放鲜叶,这是一种传统的摊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摊放 自动化 原料 卫生质量 质量安全 产品 传统 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茶研制与开发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普香 杨帆 +3 位作者 童忠飞 管帮富 黎小萍 朱铭件 《蚕桑茶叶通讯》 2004年第4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研制 加工技术 原料 除臭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大叶群体种嫁接乌龙茶品种特性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农艳芳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4年第6期503-505,共3页
将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经过深修剪 ,嫁接多个乌龙茶品种的短穗 ,对嫁接后生长的新梢与乌龙茶新种茶园的鲜叶原料 ,进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以及制茶品质的分析比较 ,结论认为 :用乌龙茶嫁接处理后抽发的茶梢鲜叶持嫩性强 ,不易形成对夹... 将云南大叶群体种茶树经过深修剪 ,嫁接多个乌龙茶品种的短穗 ,对嫁接后生长的新梢与乌龙茶新种茶园的鲜叶原料 ,进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以及制茶品质的分析比较 ,结论认为 :用乌龙茶嫁接处理后抽发的茶梢鲜叶持嫩性强 ,不易形成对夹叶 ,且鲜叶含水量明显高于新植处理的乌龙茶 ,影响加工品质 ;嫁接处理的乌龙茶茶多酚含量较高 ,香气和滋味不如新植乌龙茶 ,建议采用引进乌龙茶扦插苗开辟新的茶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 茶园 新植 种茶 乌龙茶 群体 茶品种 原料 滋味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茶原料自然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建国 王淦 +2 位作者 徐仲溪 周跃斌 黄惠华 《茶叶通讯》 1994年第3期2-4,共3页
通过茶季的各个阶段,测定分析了正常芽叶、对夹叶的机械组分、叶、梗及整体芽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纤维素等的动态变化;分别制成绿茶和红碎茶,并分析其品质成分。探明优质茶的真正品质是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与加... 通过茶季的各个阶段,测定分析了正常芽叶、对夹叶的机械组分、叶、梗及整体芽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纤维素等的动态变化;分别制成绿茶和红碎茶,并分析其品质成分。探明优质茶的真正品质是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与加工技术的结合,并以叶/梗比值表示鲜叶原料嫩度较为确切;对夹叶大量存在使鲜叶原料的自然品质降低而影响茶叶品质。优质茶原料生产须贯彻成套茶园培管技术,减少对夹叶发生,增加春茶期及夏茶前期这段时间内的正常芽叶。良种茶园亦应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自然品质 加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茶叶合理嫩采的经济价值与技术措施
10
作者 周美珠 《茶叶科学技术》 1993年第4期34-35,共2页
采摘技术与茶叶产量、质量、树冠三者都有密切关系,最终关系到栽培者的经济效益。贯彻合理及时分批嫩采制度,能使茶叶量、质、树三者达到同步促进的效果,既有利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又有利于培养树冠。针对当前茶叶市场名优茶畅销... 采摘技术与茶叶产量、质量、树冠三者都有密切关系,最终关系到栽培者的经济效益。贯彻合理及时分批嫩采制度,能使茶叶量、质、树三者达到同步促进的效果,既有利于增加茶叶产量,提高品质,又有利于培养树冠。针对当前茶叶市场名优茶畅销的趋势,以及以优取胜和以早取胜的商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一芽二 栽培者 一芽三 名优茶 市场 技术措施 芽梢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在福州召开
11
作者 林星 《茶叶科学技术》 1990年第4期30-30,共1页
为促进闽台茶叶科技、茶文化的学术交流,弘扬中华茶叶,推动茶叶生产技木现代化.福建省茶叶学会和泉州市茶叶学会,于1990年9月12日至13日在福州联合主持召开了"闽台茶叶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两岸隔绝41年后。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学术交流 联合主持 日至 青心乌龙 野生茶树 茶树品种 海峡两岸 原料 台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种绿茶初制工艺初探
12
作者 陈杖洲 《广东茶业》 1991年第2期33-36,32,共5页
我省载培的是以云南大叶为主体的大叶类茶树品种。大叶种鲜叶原料,梗粗节长,芽头肥壮,叶片密大,叶肉肥厚,含水量高,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酶性氧化强烈,制成绿茶外形粗松肥大,内质滋味青而苦涩,消费者难以接受,茶叶经济价值难以发挥。茶... 我省载培的是以云南大叶为主体的大叶类茶树品种。大叶种鲜叶原料,梗粗节长,芽头肥壮,叶片密大,叶肉肥厚,含水量高,多酚类物质含量丰富,酶性氧化强烈,制成绿茶外形粗松肥大,内质滋味青而苦涩,消费者难以接受,茶叶经济价值难以发挥。茶叶是一种商品性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 茶树品种 绿茶品质 绿茶初制 经济 苦涩味 优质绿茶 化学成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做青对黄棪乌龙茶香气与醇系香气前体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苗爱清 江和源 +3 位作者 李家贤 胡海涛 何玉媚 庞式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2-105,共4页
采用SDE法分析了黄棪原料叶和杀青叶的香精油及其香气组分和在茎叶中的分布,拟探明做青对乌龙茶游离态香气和结合态醇系香气前体分布与含量的影响及乌龙茶主要香气形成途径。结果表明,黄棪原料叶中游离态香精油含量以茎中最高,达20.95mg... 采用SDE法分析了黄棪原料叶和杀青叶的香精油及其香气组分和在茎叶中的分布,拟探明做青对乌龙茶游离态香气和结合态醇系香气前体分布与含量的影响及乌龙茶主要香气形成途径。结果表明,黄棪原料叶中游离态香精油含量以茎中最高,达20.95mg/kg,叶最低;键合态醇系香气的数量分布与游离态香气正好相反。杀青叶中游离态香精油含量差异不大,以梢中最高,达48.22mg/kg,叶最少。通过做青,茎叶游离态香精油大量增加,使二者之间的差距缩小。做青使茎、叶键合态醇系香气总量减少了13.2%~27.4%。从橙花叔醇、香叶醇键合态含量变化结果推断:萜烯类香气的产生可能主要是由异戊烯焦磷酸(IPP)通过多级酶促反应转化而来,而糖苷酶水解释放途径仅为次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棪 原料叶 杀青 游离态香气 结合态香气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山云雾茶:云海蒸腾淬炼茶界佳酿
14
作者 吴晶莹 《江西农业》 2024年第3期27-28,共2页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每至草长莺飞之际,庐山云雾茶产区内的茶农们便陆续采回鲜叶原料制作干茶。新鲜原叶经炒制后历经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等多道工序,便成为了香高味浓、汤色澄碧、酣...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每至草长莺飞之际,庐山云雾茶产区内的茶农们便陆续采回鲜叶原料制作干茶。新鲜原叶经炒制后历经杀青、抖散、揉捻、炒二青、理条、搓条、拣剔、提毫、烘干等多道工序,便成为了香高味浓、汤色澄碧、酣甘耐泡的名品茶叶“庐山云雾茶”。“一叶”成就“一业”。庐山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庐山云雾茶产业已经成为庐山市的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金字招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云雾茶 原料 拣剔 搓条 汤色 炒制 乡村振兴 理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机制作龙井茶工艺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新 傅尚文 +1 位作者 朱守贞 权启爱 《中国茶叶》 2002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加工工艺 原料 加工机具 龙井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香型乌龙茶生产加工新技术专题(三) 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与配套设备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云 吉克温 +2 位作者 杨江帆 金心怡 袁地顺 《中国茶叶》 2007年第3期9-11,共3页
优良的乌龙茶品种和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是获得清香型乌龙茶鲜叶原料的重要基础,也是其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而最终能生产出优质茶的关键还在于科学掌握和应用乌龙茶加工新技术。
关键词 乌龙茶 清香型 配套设备 加工技术 标准化栽培技术 加工新技术 原料 品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香型绿茶的研究进展及品质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游小妹 陈常颂 +3 位作者 林郑和 陈志辉 钟秋生 单睿阳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8,共2页
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 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明亮,具有乌龙茶的自然花香。据调研,花香型绿茶是当前绿茶消费市场的新宠,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晒青 原料 摇青 做青 加工工艺流程 茶品质 品质特征 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毛尖茶区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桂义 王广铭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茶区 茶树良种 推广 信阳毛尖茶 茶树品种 生态条件 采摘 炒制工艺 原料 品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毫茶采制工艺技术研究报告 被引量:2
19
作者 伍锡岳 戚康标 +3 位作者 方华春 黄国资 庞式 熊宝珍 《广东茶叶》 1996年第4期16-25,共10页
一、研究目的 茶叶是人们重要的保健饮料之一,茶叶的种类繁多,仅名优茶全国就有600个产品花色。名茶由于其工艺独特,品质优异,有的象刀枪宝剑、有的如绣花银针、如花似玉,奇香芬芳,因此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珍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 一、研究目的 茶叶是人们重要的保健饮料之一,茶叶的种类繁多,仅名优茶全国就有600个产品花色。名茶由于其工艺独特,品质优异,有的象刀枪宝剑、有的如绣花银针、如花似玉,奇香芬芳,因此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喜爱的珍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名茶的需求量迅速递增,但这些名茶绝大部分属于绿茶及乌龙茶,而红茶类名茶的研究开发极少。为了适应人们生活多样化的要求。利用我所最近育成的大叶茶树良种英红九号之鲜叶原料,开展金毫茶采制工艺技术的研究,目的是开拓创造一个红茶类的高档名贵名茶,以满足消费者及市场的需求。同时因为大叶种茶树原料一直以来,只用于制造一般红茶,产值低效益差。通过创制高档名贵的金毫茶,一来可为大叶种的多途径利用,创出一条新路子,其次对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叶种茶区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探索一个“三高”的现代茶叶生产模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的和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毫茶 采制工艺 采制技术 原料 品种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桂品种加工乌龙红条茶试验初报 被引量:4
20
作者 黎健龙 唐颢 +1 位作者 唐劲驰 陈海强 《中国茶叶加工》 2007年第4期20-21,共2页
本试验采用黄金桂品种,进行了原料加工特性及加工工艺试验。前期试验为探索合适制作的鲜叶原料,设计了1芽1叶初展,1芽2叶和1芽3叶3个处理;后期,在确定了适合鲜叶原料基础上,为了便于研究,把发酵工序分为3h、4h和5h,3个处理来进行。通过... 本试验采用黄金桂品种,进行了原料加工特性及加工工艺试验。前期试验为探索合适制作的鲜叶原料,设计了1芽1叶初展,1芽2叶和1芽3叶3个处理;后期,在确定了适合鲜叶原料基础上,为了便于研究,把发酵工序分为3h、4h和5h,3个处理来进行。通过对不同原料和不同发酵处理的茶样分别开汤审评分析,从而确定较为合理的原料和加工工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特性 试验初报 黄金桂 品种 红条茶 原料 工艺试验 前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