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频阱中原子团簇离子的选择存储及其应用
1
作者 徐进林 朱熙文 +2 位作者 李交美 陈永泰 张志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35-538,共4页
利用激光溅射的方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并囚禁了Cn+(n=1-13)原子团簇离子,随后对不同尺寸的原子团簇分别进行了选择囚禁,对于某些奇原子团簇(C+3,C+5),稳定存储时间达20秒。这一囚禁时间对于离子阱中的某些... 利用激光溅射的方法,在射频离子阱中产生并囚禁了Cn+(n=1-13)原子团簇离子,随后对不同尺寸的原子团簇分别进行了选择囚禁,对于某些奇原子团簇(C+3,C+5),稳定存储时间达20秒。这一囚禁时间对于离子阱中的某些机理性化学反应的测量和分析(如反应历程、反应通道、反应速率常数等)已经足够长。因此,在原子团簇的选择存储基础上,并进一步开展了原子团簇离子同中性气体(O2、N2等)的化学反应和碰撞反应实验,取得了丰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离子 原子团簇离子 选择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钽硫原子簇的形成及激光裂解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南 于忠德 +3 位作者 武小军 高振 朱起鹤 孔繁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9,共6页
报导用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大量的钽硫原子团簇离子Ta_nS_m^+(n≤9,m≤30),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所产生团簇离子的组成及紫外激光裂解规律。实验发现,最稳定的团簇正离子往往具有Ta_nS_(2n+7)^+(n=1,2,…9)的组成,相应的... 报导用激光直接溅射的方法产生了大量的钽硫原子团簇离子Ta_nS_m^+(n≤9,m≤30),并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仪研究了所产生团簇离子的组成及紫外激光裂解规律。实验发现,最稳定的团簇正离子往往具有Ta_nS_(2n+7)^+(n=1,2,…9)的组成,相应的负离子具有,Ta_nS_(2n+3)^-(n=1,2,…9)的组成。各种团簇正离子的激光裂解的主要通道是连续的S_2消除过程,且对于n=3,4,5的团簇,主要光解产物还有Ta_3S_4^+或Ta_4S_6^+离子。据此推测出Ta_nS_m^+团簇离子的可能结构为在Ta原子周围有6个左右的S原子配位。Ta原子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化学键,而较大团簇可能是以Ta_3S_4或Ta_4S_6为核心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团簇离子 激光裂解 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_2^+团簇的形成机理与结合能计算 被引量:1
3
作者 熊勇 李萍 张建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5-227,共3页
当He+ 离子与He原子相互作用时 ,由于一个电子往返运动于两核之间形成单电子键 ,从而使He+ 与He结合成为具有较强键能的He+ 2 。根据此形成机理 ,采用简单的变分波函数 ,计算了He+ 2 基态的能量曲线。结果显示 ,当核间距为 1.74a0 时 ,... 当He+ 离子与He原子相互作用时 ,由于一个电子往返运动于两核之间形成单电子键 ,从而使He+ 与He结合成为具有较强键能的He+ 2 。根据此形成机理 ,采用简单的变分波函数 ,计算了He+ 2 基态的能量曲线。结果显示 ,当核间距为 1.74a0 时 ,能量有一极小值 - 0 .0 90 14a .u .(以He+ +He能量为零起始计算 )。从而得到He+ 2 离子结合能为 0 .0 90 14a .u .,这与实验结果 0 .0 90 96a.u .符合得相当好 ,比有的理论计算值更接近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 He2^+团 形成机理 结合能 原子团 原子团簇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
4
《中国光学》 EI CAS 1994年第3期99-99,共1页
O644.1 94032316细菌视紫红质 LB 膜在 ITO 电极上的光电化学性质[刊,中]/王建平,李津如,陶培德,李兴长,江龙(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B 辑).—1993,23(9).—936~939利用 Langmuir—Blodgett 技术,可在 ITO 导电玻璃上沉积出... O644.1 94032316细菌视紫红质 LB 膜在 ITO 电极上的光电化学性质[刊,中]/王建平,李津如,陶培德,李兴长,江龙(中科院感光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B 辑).—1993,23(9).—936~939利用 Langmuir—Blodgett 技术,可在 ITO 导电玻璃上沉积出含有细菌视紫红质的紫膜碎片 LB 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 光电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 中科院 原子团簇离子 中国科学 电极 化学研究所 光化学 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