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红外光谱与原子力显微技术揭示纳米级大豆肽结构及其与溶解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杨 郭庆启 +4 位作者 张娜 刘丽洁 杨晓婉 王冰 石彦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5,共5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进行胃蛋酶水解,得到大豆肽。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揭示结构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α-...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进行胃蛋酶水解,得到大豆肽。通过红外光谱、原子力显微镜对大豆蛋白和大豆肽的二级结构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揭示结构与溶解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大豆肽二级结构主要以无规则卷曲为主,其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含量低16.38%,而无序结构的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含量高15.37%。大豆肽表面较平滑颗粒较分散,以单个分子状态存在,粒径为大豆分离蛋白的50%,在pH为4.0时,其溶解性为大豆分离蛋白的4.4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肽 红外光 原子力技术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力-红外光谱定量分析聚1-丁烯/聚丙烯共混物的相区组成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久庚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6-271,共6页
在聚1-丁烯(PB)中混入聚丙烯(PP)能够调节前者的结晶行为,二者的共混物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其中关于两个组分的相容性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首先建立PB/PP共混物组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定量分析方法,以1460和1378 cm^(-1)... 在聚1-丁烯(PB)中混入聚丙烯(PP)能够调节前者的结晶行为,二者的共混物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其中关于两个组分的相容性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首先建立PB/PP共混物组成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定量分析方法,以1460和1378 cm^(-1)吸收峰的面积比来确定共混物中PB的质量分数,进而利用原子力-红外(AFM-IR)光谱与FT-IR光谱的一致性将其应用于AFM-IR谱的数据处理,以获得共混物中微相区的组成。研究发现PB质量分数为70%的PB/PP共混物发生了相分离,两个组分部分互溶,形成了富PB相和富PP相,分别含有78%和19%的P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1-丁烯 聚丙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原子力-红外光 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松针中6种常见微塑料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卓 刘禹慧 +2 位作者 魏晓菲 李彭辉 宋善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49-1256,共8页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 该研究基于热重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TGA/FTIR-GC-MS)联用技术建立了可用于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6种常见微塑料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3~1.11μg,相对标准偏差为4.0%~12%(n=3),加标回收率为80.4%~93.3%。应用所建立的方法对来自武夷山、青海湖、大兴安岭等12个采样点的松针样品进行分析,得到6种微塑料的浓度范围为0.01~3.15μg·mg^(-1)。此外,样品中6种塑料均有检出,检出率依次为PE、PP和PS(100%)、PET(92%)、PC(60%)、PVC(8%)。该方法可为我国微塑料环境污染评估及环境行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分析/红外光-气相色-(TGA/FTIR-GC-MS)联用技术 塑料 松针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品牌不同系列卷烟烟气气溶胶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
4
作者 王健 李超 +1 位作者 王欣 葛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4期154-157,202,共5页
[目的]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同一品牌不同系列卷烟的烟气气溶胶,建立快速区分模型。[方法]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同一品牌不同系列卷烟的烟气气溶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模型,并与传统方法测定的烟气烟碱量、烟气水分、焦油量、一氧化... [目的]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同一品牌不同系列卷烟的烟气气溶胶,建立快速区分模型。[方法]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测定同一品牌不同系列卷烟的烟气气溶胶,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建立模型,并与传统方法测定的烟气烟碱量、烟气水分、焦油量、一氧化碳量进行比较。[结果]显微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H7、H11、H12、B1、B13和B14与其他样本距离较远,与传统方法测定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显微红外光谱能快速区分同一品牌不同系列卷烟的烟气气溶胶,为卷烟的品质鉴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气溶胶 红外光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显微近红外光谱的蛋白饲料原料与抗生素滤渣的判别分析研究
5
作者 乐婧钰 冯玉超 +4 位作者 宫平 魏佩玲 李阳 索德成 樊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69-274,281,共7页
抗生素滤渣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禁止应用到饲料中。针对饲料行业内可能存在的非法添加抗生素滤渣的行为,目前尚缺少能检测饲料中是否添加抗生素滤渣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显微近红外光谱定性判别抗生素滤... 抗生素滤渣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存在各种安全隐患,禁止应用到饲料中。针对饲料行业内可能存在的非法添加抗生素滤渣的行为,目前尚缺少能检测饲料中是否添加抗生素滤渣的分析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显微近红外光谱定性判别抗生素滤渣与蛋白饲料原料的方法。以土霉素滤渣、硫酸链霉素滤渣、硫酸粘菌素滤渣、豆粕、棉籽粕、玉米酒精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3种抗生素滤渣的近红外光谱库,然后以光谱库为标准计算验证集样品光谱的全局马氏距离(Global Mahalanobis Distance,GH),并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判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微区光谱建立光谱库,结合GH,能有效判别抗生素滤渣与蛋白饲料原料,且判别结果优于P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抗生素滤渣 饲料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测定EI发射药中钝感剂扩散系数 被引量:11
6
作者 潘清 王琼林 +1 位作者 于慧芳 栾洁玉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1-524,共4页
压伸-浸渍(EI)发射药制造过程中钝感剂的扩散决定了新制火药的内弹道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显微技术考察了聚酯钝感剂PA在EI发射药中的扩散,结果表明新制火药的钝感剂浓度分布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扩散模型,并依据浓度分布曲线方程推算出钝... 压伸-浸渍(EI)发射药制造过程中钝感剂的扩散决定了新制火药的内弹道性能。采用红外光谱显微技术考察了聚酯钝感剂PA在EI发射药中的扩散,结果表明新制火药的钝感剂浓度分布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扩散模型,并依据浓度分布曲线方程推算出钝感工艺过程中的钝感剂扩散系数为1.639×10-13m2.s-1。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对实验结果表明,在内标法中将钝感层硝化甘油(NG)做均匀分布的数学处理对扩散系数计算结果的数量级没有影响,因此由于数学模型的不完善带来的浓度分布曲线的系统偏差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EI发射药 钝感剂 扩散系数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测定改性单基发射药中功能组分的浓度分布 被引量:14
7
作者 潘清 王琼林 +1 位作者 王明 陈智群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9-82,共4页
采用红外光谱显微技术考察了11/7改性单基发射药中功能组分NA聚酯钝感剂和硝化甘油的浓度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发射药的近表面,NA聚酯浓度由表及里呈指数规律下降,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扩散模型,扩散深度约220μm;硝化甘油浓度沿药粒径... 采用红外光谱显微技术考察了11/7改性单基发射药中功能组分NA聚酯钝感剂和硝化甘油的浓度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在发射药的近表面,NA聚酯浓度由表及里呈指数规律下降,符合Fick第二定律的扩散模型,扩散深度约220μm;硝化甘油浓度沿药粒径向呈抛物线状分布,扩散深度约32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改性单基发射药 钝感剂 硝化甘油 浓度分布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煤有机显微组分 被引量:12
8
作者 余晓露 白帆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70,共7页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 不同显微组分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带位置的定性分析和谱带强度的定量分析,可揭示其化学组成、结构特点和生烃能力。利用衰减全反射—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我国华北石炭系3个不同成熟度煤的有机显微组分进行原位分析,避免了传统手段采用单组分分离富集过程中物理分选和化学试剂对显微组分造成的影响。煤有机显微组分红外光谱原位分析结果表明:由壳质组、镜质组到惰质组,其脂肪烃含量和含氧基团呈减少趋势,芳香烃含量和芳构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反映生油潜力逐渐减小。壳质组脂族结构以长链脂肪烃为主,有利于生油;镜质组和惰质组以短链为主,有利于生气。壳质组中孢子体的芳香烃含量相对较高,生烃潜力较差,树皮体、角质体和树脂体的生烃潜力较好。同一种有机显微组分随演化程度的增高,脂肪族含量降低,芳香烃含量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组分 衰减全反射(ATR)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分光光度法与显微红外光谱综合方法在黑色中性笔字迹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国萍 赵瑜 秦晋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9-1003,共5页
以黑色中性笔字迹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0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样本56份,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黑色字迹样本的显微红外谱图和显微分光谱图进行处理。对显微红外谱图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以区分不同成分的字迹;利用聚类分析,可将56... 以黑色中性笔字迹为研究对象,共收集10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样本56份,结合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黑色字迹样本的显微红外谱图和显微分光谱图进行处理。对显微红外谱图进行聚类分析和相似度比较,以区分不同成分的字迹;利用聚类分析,可将56份样本中的47份按成分不同分为6大类;利用相似度的概念,可对谱图的差异性进行量化;显微分光谱图主要进行色差计算,以区分不同色度的字迹;利用色差计算公式,计算两样品间的色差,共得1596份色差数据,色差小于1的数据为31份,占全部比对样品的1.9%;将显微红外和显微分光分析结果进一步结合比对,可发现红外谱图聚为一类的样本之间有较大的色差,而色差很小的样本其红外谱图有较大差异,从而可将56份黑色字迹区分,为字迹的鉴定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字迹 分光光度法 红外光 相似度 聚类分析 色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伸羊毛分子结构的显微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熊磊 刘洪玲 于伟东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9,共5页
应用显微镜偏振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拉伸羊毛纤维大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对特征谱带的分析,得到了羊毛大分子链段结构和大分子构象随拉伸率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显微红外光谱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应用偏振显微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对纤维大分子... 应用显微镜偏振红外光谱法分析了拉伸羊毛纤维大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对特征谱带的分析,得到了羊毛大分子链段结构和大分子构象随拉伸率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显微红外光谱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应用偏振显微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对纤维大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红外光 偏振红外 分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晓晓 张梅 刘伟丽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4364-4369,共6页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兼具测试速度快、样品无损、可视化、微区化、精细化、灵敏化、图谱合一化等优点,是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在高分子材料、侦探、法医、化学化工、医学、电子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红外光谱...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兼具测试速度快、样品无损、可视化、微区化、精细化、灵敏化、图谱合一化等优点,是传统的红外光谱技术所无法比拟的,目前在高分子材料、侦探、法医、化学化工、医学、电子等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红外光谱的原理,红外光谱技术及显微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概述了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高分子多层膜成分鉴定、高分子老化机制、高分子相容性、高分子纤维、高分子结晶性及高分子溶解性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技术 高分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热分析PTT的熔融过程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亮 吴彤 +2 位作者 叶月萍 吴丝竹 吴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24-227,231,共5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 ℃~250 ℃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的熔融相转变过程.通过采集40 ℃~250 ℃连续程序升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 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升温熔融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观焓变(ΔH).研究了PTT分子链段中各基团对熔融过程的贡献.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种能态吸光度的表观焓变ΔH的数据可知,PTT链段中的各种振动模式对PTT的熔融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熔融过程 红外光 表观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鉴别全粒面革和头层修面革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名宫 王之昌 +1 位作者 张伟娟 王远鹏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7,共4页
使用Micro-FTIR对牛头层皮革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皮革中的全粒面头层皮革、修饰面头层皮革具有明显差异的显微红外光谱特征,根据显微红外光谱特征谱图能够鉴定全粒面头层皮革和修饰面头层皮革,并总结出这两类革类材料的显微红外... 使用Micro-FTIR对牛头层皮革材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天然皮革中的全粒面头层皮革、修饰面头层皮革具有明显差异的显微红外光谱特征,根据显微红外光谱特征谱图能够鉴定全粒面头层皮革和修饰面头层皮革,并总结出这两类革类材料的显微红外光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皮革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掺杂ZnO薄膜原子力显微图像的多重分形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建国 宋学萍 孙兆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溶胶-凝胶法制备Al掺杂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Al掺杂ZnO薄膜的原子力显微图像,多重分形谱可以很好地定量表征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Al掺杂量为0.5 at.%的ZnO薄膜经550℃退火处理后,rms粗糙度为1...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溶胶-凝胶法制备Al掺杂ZnO薄膜的表面形貌,运用多重分形理论研究Al掺杂ZnO薄膜的原子力显微图像,多重分形谱可以很好地定量表征薄膜的表面形貌。结果显示:Al掺杂量为0.5 at.%的ZnO薄膜经550℃退火处理后,rms粗糙度为1.817,Al掺杂量为1.0 at.%的ZnO薄膜经600℃退火处理后,rms粗糙度增大到4.625,相应的分形谱宽Δα从0.019增大到0.287,分形参数Δf由-0.075变为0.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掺杂ZnO薄膜 原子力图像 表面形貌 多重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法热分析mLLDPE/EVA共混体系的结晶过程
15
作者 吴彤 宋亮 +1 位作者 吴刚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7-230,共4页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LLDPE/EV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采集150℃~67℃连续降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降温结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 采用显微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mLLDPE/EVA共混物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通过采集150℃~67℃连续降温过程的显微红外光谱数据,运用在等压条件下的van′tHoff关系式推导计算特征基团在降温结晶过程中起点和终点振动的两种能态吸光度比值的变化和振动能态转变的表观焓变。对比DSC分析结果来看,结晶过程中观察到的两个放热峰分别对应着mLLDPE和EVA的富集区。而从计算得到的各种特征基团在两个放热峰处表观焓变的数据可知,共混物中亚甲基的弯曲振动的表观焓变数值最大,表明在结晶过程中,亚甲基的弯曲振动方式对mLLDPE和EVA分子链段向各自富集区迁移和规整排列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茂金属聚乙烯 乙烯-醋酸乙烯酯 结晶过程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 表观焓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在矿物鉴定方面的应用
16
作者 邹伟奇 邹育良 张学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显微一红外光谱测试技术(Micro-FTIR)主要用于微区样品分析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被测样品的微观形态并直接测试样品特定部位的化学结构,得到该微区物质的红外谱图。通过实验建立了显微一红外光谱矿物分析方法,并建立了标准矿物红外光谱... 显微一红外光谱测试技术(Micro-FTIR)主要用于微区样品分析鉴定。利用显微镜观察被测样品的微观形态并直接测试样品特定部位的化学结构,得到该微区物质的红外谱图。通过实验建立了显微一红外光谱矿物分析方法,并建立了标准矿物红外光谱检索谱图库。利用此方法对碳酸盐类矿物、钠长石和更长石、角闪石亚种矿物、重矿物等样品进行了分析鉴定:在松辽盆地深层首次发现含有稀土元素的氟碳钙铈矿物;建立了钾长石有序度判别方法并在松辽盆地深层展开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 检索图库 矿物鉴定 松辽盆地深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油源差异的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阿布力孜.克里木 阿不都艾尼.阿布都热依木 +2 位作者 吐尔逊古丽.艾山 祖帕尔.卡斯木 热合麦提.亚尔麦麦提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8期13-16,0+6,共4页
复杂油源区的油源及其差异性研究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探索新的方法补充,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为例,尝试开拓应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储层有机质和有机包裹体的烃类组成来开展研究,取得良好效果,表... 复杂油源区的油源及其差异性研究是当前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探索新的方法补充,以准噶尔盆地中部地区为例,尝试开拓应用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通过分析储层有机质和有机包裹体的烃类组成来开展研究,取得良好效果,表明这可能是一种新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油源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油源区的不同,并且储层原油以相对高成熟的短链烃轻质油(ΣCH2/ΣCH3>5.0、Xinc>40、Xstd>20)为主,即混源油中以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生源油占优势;相比而言,下二叠统风城组和侏罗系生源油虽然亦存在,但对原油聚集的贡献程度相对较低。这些认识为区域油源差异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地球化学证据,通过红外光谱研究油源的工作思路也具有普遍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油源差异 傅里叶红外光 莫索湾地区 莫北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定性鉴别的显微红外光谱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欣卉 《纺织科技进展》 CAS 2018年第7期35-37,共3页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纤维的有效方法之一,难以通过手工拆分且难以用溶解法分离的混合纤维样品、微量的纤维样品等可以使用显微红外光谱法进行定性鉴别,该方法更为直接,是现有纤维定性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通过采集单根纤维样品的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纤维的有效方法之一,难以通过手工拆分且难以用溶解法分离的混合纤维样品、微量的纤维样品等可以使用显微红外光谱法进行定性鉴别,该方法更为直接,是现有纤维定性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通过采集单根纤维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定性鉴别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定性鉴别 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尾崎幸洋 张祖培 《红外》 CAS 1992年第5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红外光 生物医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俣 袁伟东 +5 位作者 周禹 张聪 王大臣 蒋雪松 周宏平 姜洪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1-391,共11页
高效获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信息是实现食品在线检测和智能分选的基础。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HSI)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微成像技术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传统检测手段,可精确提供... 高效获取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信息是实现食品在线检测和智能分选的基础。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imaging,HSI)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检测手段,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显微成像技术则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传统检测手段,可精确提供食品细胞及组织层面的微观结构信息。显微高光谱成像技术(hyperspectral microscope imaging,HMI)集成高光谱成像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的优势,不仅能够获取样品的光谱和空间信息,还可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HMI能够实时获取食品样品的丰富信息,并实现多维分析,为食品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测提供更全面、准确和高效的手段。因此HMI在食品质量分析与安全检测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研究者正不断开展相关研究。该文旨在介绍HMI的原理与系统组成,并总结其在食品质量监测和安全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现阶段的应用瓶颈也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拓展检测适应性和与其他技术联用的兼容性等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HMI在食品科学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成像 红外光 食品质量 食品安全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